首页   

撤稿、撤学历、查大佬:2019 年中国影响最深远的学术不端事件盘点

生物学霸  · 生物  · 4 年前
学术不端年年有,今年吃瓜尤其多。


从大年初一开始的全网激情打假,到年末学术大佬的各种爆料和自查,今年学术界的八卦当真是堪比一部大片。


简单总结一下今年的学术不端事件,基本可以用三个词概括:撤稿」、「撤学历」、「查大佬」。


今天丁香园就带大家盘点一下 2019 年学术界影响颇大的那些学术不端事件。



1. 不知知网翟天临被撤学位,开启「史上最难毕业季」


新年学术圈的第一瓜,当属学霸人设崩塌的翟天临。


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博士后」翟天临,凭借直播时的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顺利拉开了整个 2019 年学术打假的大幕,带动全国整治学术不端的热潮。


很快,翟天临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被曝出存在查重率过高和抄袭问题,学术不端罪名被坐实。


2 月 14 日,翟天临在微博发布《致歉信》,申请退出北大博士后。

2 月 19 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翟天临博士学位就读院校)公布事件处理结果:认定翟天临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存在学术不端情况,决定撤销翟天临博士学位,并取消陈浥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官微


此事件后,教育部开始频频发文,要求严查学术不端现象,并加大对 2019 年毕业生的论文审查力度:毕业论文严格查重,查重率不断刷新「下限」,不少应届毕业生都感到苦不堪言。


因此,翟天临之后的 2019 年毕业季,也被戏称作史上最难毕业季」,「严进严出」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2.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余波:撤稿与争议仍未停


2018 年 11 月,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及讨论,众多科学家对此事表示抗议。


今年 2 月 21 日,贺建奎于 18 年 11 月 26 日发表在 The CRISPR Journal 的观点文章 Draft Ethical Principles for Therapeutic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伦理草案)被撤回。


图片来源:The CRISPR Journal


在这篇文章中,贺建奎概述了进行人类基因编辑时应该遵守的 5 个基本原则,然而,在实际基因编辑婴儿实验的过程中,贺建奎却违反了国际公认的生命伦理规范和地方法规。

鉴于贺未完整地披露相关信息,该期刊决定对其论文进行撤稿处理。


6 月 3 日,一篇声称贺建奎实验存在问题的论文即 CCR5-∆32 is deleterious in the homozygous state in humans(人类纯合子CCR5-∆32 突变有害) 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 Nature Medicine 上,该研究表明 CCR5-∆32 突变可能会缩短寿命,论文一经发表就引起网友和科学家们的热议。


图片来源:Nature Medicine


然而 4 个月之后,该事件却来了个大反转。10 月 8 日,这篇文章被作者主动撤稿了,原因是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存在问题,导致该论文的主要结论无效。


12 月 3 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官方网站披露了一份据称是贺建奎基因编辑研究论文的部分手稿。

通过阅读手稿,科学家们得出以下结论:

  • 贺建奎和他的研究团队提出的关键声明并没有得到数据的支持;
  • 基因编辑婴儿父母可能是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同意参加实验;
  • 基因编辑行为带来的所谓医学上的获益是可疑的;
  • 研究人员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基因编辑可能造成的影响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胚胎编辑……


手稿内容曝光后,顿时引起舆论哗然。丁香园曾第一时间跟进呈现手稿内容,文章已在发布 24 小时内被删除。


12 月 24 日,关于 CCR5-∆32 的研究再次出现反转。Nature Medicine 杂志发表题为:No statistical evidence for an effect of CCR5-Δ32 on lifespan in the UK Biobank cohort(英国生物库队列研究:无统计证据表明 CCR5-Δ32 突变对寿命有影响)的文章。


图片来源:Nature Medicine

该文章称,没有统计证据表明 CCR5-∆32 的纯合突变对寿命有影响,与 6 月份那篇文章的结论完全相反。

在这一年时间里,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后续发展用一波三折来形容毫不过分。



3. 奇葩论文《试论「量子纠缠」与针灸》终被撤


17 年一篇发表在《中国针灸》期刊题为《试论「量子纠缠」与针灸》的论文,在去年 9 月份突然引起网友的热议。


「给父母扎针就能治孩子的病?」、「隔山打牛」可还行?这样的研究结论居然也能发文章,网友不禁表示这种疗法太玄幻,文章作者的想象力太狂野。


图片来源:文献截图


今年 3 月 12 日,该论文被作者主动撤稿,理由是该文章存在缺陷也就是说,这种玄幻的结论实际上缺乏科学依据。

4 月 8 日,知名撤稿监控网站 RetractionWatch 关注并报道了该论文被撤稿的相关消息。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本来是网友调侃科幻作品套路的说法,然而除了前面这篇奇幻的论文外,量子理论竟然也来到现实生活中割起了韭菜


今年 10 月,一种名为「量子波动速读」的训练课程刷爆了家长们的朋友圈。在这个训练营的现场视频中,一群小孩子飞快反复翻动书页,号称这样就能快速看完一般人需要数周才能读完的书。


就是这种大家觉得明眼人都能识破的骗局,居然真有不少家长交了天价培训费(智商税)。只能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注意力经济时代,贩卖孩子成长焦虑的把戏总能成功地让一批又一批的家长中招。


训练班的孩子在进行「量子波动速度」
图片来源:网络



4. 查重意外发现国自然项目申请书被抄袭,造假者被撤学位


2019 年 3 月 27 日,云南财经大学一名教师在博士论文查重过程意外发现刘梦洁的硕士论文剽窃了其 2017 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而刘梦洁的研究生导师,刚好就是当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评审专家之一。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3 月 28 日湖南大学官方微博回应此事件,并表示学校对此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门工作组展开核查,结果将及时公布。


图片来源:湖南大学官微


4 月 2 日,湖南大学发布事件调查通报:刘梦洁硕士学位论文存在抄袭现象,构成学术不端行为,决定撤销刘梦洁硕士学位,其导师洪源未及时销毁评审材料,违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行为规范》给予其警告处分,取消导师资格,调离教学岗位。



5. 方舟子打假南昌大学教授张进,闹乌龙


6 月 6 日,方舟子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发表文章称:「南昌大学张进教授评上「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的两篇 Nature 论文是冒用上海药物所同名张进的」。

该消息发出后,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的极大关注。


后来经上海药物所赵强研究员证实,这两篇 Nature 文章确实是他本人于 2012 ~2014 年在上海药物所做博后期间发表的。


随即,方舟子承认自己搞错了,并发文向张进教授道歉早在 2012 年,方舟子就曾「马失前蹄」错打李勇教授,事后微博道歉。



6. 中国工程院院士涉嫌学术不端,暂无调查结果


2019 年 7 月 1 日一位网友爆料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涉嫌剽窃学术论文等学术不端问题。


该网友发帖称,自己在撰写论文搜索资料时发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发表的论文,涉嫌剽窃浙江大学和山西医科大学两名硕士研究生的文章,并有多篇文章涉嫌剽窃、抄袭、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问题。


图片来源:新京报


对于网络曝料内容,李兆申教授对记者表示,「这整个是乱说,我没必要回应他,(评判论文是否有造假)这都是科研评估机构做的事。一个枪手,一个网络记者怎么能知道这些事情?」。


7 月 2 日,中国工程院相关负责人对外公开表示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开展调查核实等等。


然而此事件截至目前,仍然没有新的进展与调查结果。



7. 杰青候选人涉嫌学术不端


8 月 2 日,2019 年度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公示,一共有 128 家单位的 300 位青年学者入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高庆蕾赫然在列。


图片来源:东方资讯


这一消息公布后不久,高庆蕾教授就被爆料涉嫌学术不端。据爆料,高庆蕾至少有 8 篇文章存在一图多用,主要的问题有涉嫌一图多用、篡改数据、操作数据、拼接图片等等。其各项声誉恐将受损。


图片来源:PubPeer


事件后续:


11 月公示的 2019 年杰青正式名单 296 人,4 人没有入围。高庆蕾没有出现在名单中,其未获得本次杰青资助资格。



8. 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回应多篇论文造假质疑


11 月 13 日,前斯坦福大学助理研究员伊丽莎白・比克(Elisabeth M. Bik)在学界匿名审议平台 PubPeer 网站上质疑以曹雪涛为通讯作者的多篇论文中图片存在异常问题。


11 月 14 日,比克的推文经转发后,引起国内关注。


11 月 15 日起,曹雪涛院士被曝 18 篇论文造假,论文实验图片有 PS 痕迹的消息在网上热传。同日,曹雪涛院士回应《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询问,表示会给大家一个回复。


部分存在问题的图片
图片来源:PubPeer

截至 18 日被曝出其图片存在问题的论文超过 40 篇,部分论文疑似在数据上进行 PS 修图。


11 月 18 日凌晨,曹雪涛院士在 PubPeer 公开回复了比克,并表示他已将此事件列为「最高优先事项」,立即与团队和合作者仔细查对论文稿件、原始数据和实验室记录,如发现严重危及论文准确性的问题,会立即与相关期刊的编辑联系并处置。中国工程院也表示会调查此事。


11 月 22 日,Science 专门刊登一篇 Top Chinese researcher faces questions about image manipulation (中国顶尖学者面临图像处理相关问题)文章,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中国工程院和教育部等机构对此事的表态以及国际学术界的反应等情况进行了报道。


图片来源:Science


文章最后批判性总结道:在中国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本非常低,或者说不存在。在美国和欧洲,学术不端行为通常会导致辞职或开除,但这种做法在中国并不常见。


1 月 27 日,Nature 网站发表了 Chinese ministry investigates duplications in papers by university president(中国教育部调查大学校长论文重复现象)的文章。该文也希望曹雪涛相关的机构和大学开展正式和独立的调查,找出图片的问题和原因。


图片来源:Nature


事件后续:


3 篇文章的作者表示,论文中确实用错了图片,导致文内图片重复,据报道 CNS 等期刊已开始核查相关论文。中国工程院调查结果暂无相关报道。



9. 饶毅回应实名举报三位科学家:没有发出,有过草稿


11 月底,一封疑似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实名举报李红良、裴钢、耿美玉等 3 位科学家学术造假的邮件,以截图形式在网上广泛流传,引发学术圈地震。


在这封邮件中,饶毅称「请贵委做些好事,为中国科学界洗刷耻辱。」,由于事件涉及人物包括院士、教授级别,也被网友称作「神仙打架现场」。

饶毅在后续回复《中国新闻周刊》的求证时称「没有发出,有过草稿」。


网传截图


11 月 29 日,三人所在单位分别作出回应,回应如下:


  • 李红良所在单位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工作人员表示:负责人不在,暂时不便接受采访。两院院士、时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德仁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武汉李红良教授文章有些疏漏但学术水平应该可以」。


  • 裴钢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对文汇报回应:该中心高度重视,已经在组织人员对该论文进行初查,并将积极配合第三方权威部门的核查。近日比克又质疑裴钢作为通讯作者的两篇文章,目前文章中相关图片均已修改,表示无意间搞混了。


  • 耿美玉所在单位药物所表示高度重视此事,已组织专家进行初步核查。根据初核的结果,唯一涉及阿尔茨海默症新药 GV- 971 的研究论文不存在学术造假问题。发表于 Cell 杂志上的论文也不存在学术造假问题。



整治学术不端,仍需壮士断腕


盘点完今年的重要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学术不端这种原本局限在学术圈的「小众话题」,在今年多次打破次元壁、引爆社会舆论,也算是开了个好头。


至于如何给「好头」画上一个「好尾」,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2019 年 3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及培养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大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加强导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


2019 年 5 月 29 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行业标准,并于 7 月 1 日正式实施。


图片来源: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2019 年 7 月 16 日国家发改委就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将学术不端行为记入个人科研诚信数据库。


2019 年 9 月 25 日,科技部,中科协联合其他部门(共计 20 个部门)印发《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的通知,对管理的「科研失信行为」做了具体分类,对科研失信行为的处理措施也进行细化和逐条说明。


然而遗憾的是,这些更新的政策和建议,在实行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


近期, Nature 刊登了一篇 Five ways China must cultivate research integrity 的评论文章,其中有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在 1978~2017 年间,中国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占全球总数量的 8.2%,而同一时期,中国学者发表论文被撤回的比例则占比 24.2%。


图片来源:Nature


文章作者指出,我国的学术不端调查工作往往被下放到大学和研究所,这就可能存在「自己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吹哨」的诡异现象。

事实上,许多组织因为担心影响声誉和科研拨款的问题,往往缺乏主动进行内部评议审查的动力。


此外,每个论文作者是只对自己负责内容担责,还是对所在团队的整篇内容担责?作为整个课题组话事人的通讯作者,在享受荣誉的同时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由于存在学术不端难以界定、调查代价高;难以防范、多人合著增多;责任划分不明确;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目前我国反学术不端机制仍然显得严重失灵。


对于造假者而言,在学术圈这个世界上仅以「自我审查」为主要监督手段的职业中,为了名利、荣誉造假简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 SCI」的医生职称评价体系虽然不是学术造假的合理借口,但却是催生了不少人「铤而走险」的现实因素;


而那些纸上谈兵式的学术不端治理方式,在抄袭造假的「洪流」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目前,中国拥有超过 400 万研究人员,远超其他国家。早在 2008 年,我国学者在 Web of Science 上收录文章数量已经超过英国,排名世界第二。2018 年,中国学者发表论文 41.2 万篇。


这意味着,中国学者行为方式必然会对全球学术界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将会决定世界看待中国学术界的眼光。


反观 2019 年度的学术不端事件,许多处理显得不够公正和透明。待舆论爆发期过后,调查结果往往不了了之或淡化处理。


既然我们有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雄心壮志,那么,肃清学术不端,我们也需要看到与之相称的,壮士断腕的决心。(责任编辑:陈程、刘昱)

推荐文章
定边县花粉浓度  ·  定边花粉浓度播报9.9  ·  1 年前  
linwood  ·  人类的战争与互助  ·  5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