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再读《红与黑》

珂桦  ·  · 5 年前

名著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否则它不会存活那么长时间。

哦,按照我这个逻辑,假如“存在”便代表生命力的话,那大自然的一切——山河湖泊、甚而顽石,都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了。

——也不是没有道理啊,《红楼梦》不就写了一块顽石的经历吗?

一位懂玉的妹妹给我传授玉之经,她说出产“和田玉”的河道已经干涸,和田玉作为大自然的产物,已经成了稀缺资源,我们有必要珍藏之以传给子孙。玉,说白了,不也是石头吗?我看她戴在腕上的玉,已经被她的冰肌玉肤养得油油的,仿佛有了灵性一般。——有灵性的东西,你还能说它没有生命力吗?

可是,万物之灵——人类,作为有灵魂的物种,其生命的表现形式——身体,目前却只能存活区区百年。人类创造的作品,反倒可穿越时空,久久存活。譬如这本《红与黑——1830年纪事》,据说当年出版后,没售出多少本,而它的作者司汤达,才华未遇慧眼,一生潦倒不堪,59岁就中风去世,送葬的只有3个人。作家早知道他的书可能不会被多少人看懂,故而在《红与黑》寄语“送给极少数幸福的人”。直到接近半个世纪后,《红与黑》才红起来。

我这次看《红与黑》,与以往对这本书的印象大不相同。以往印象里,于连这个人物形象是不怎么光彩的,是一个功利心极强的人,通过获得有权势又单纯的女人的垂青,为自己架起飞黄腾达的云梯,以摆脱底层出身的命运。

这次读完小说呢,我觉得:于连并不是那么简单扣一顶帽子就可以道尽的人物。他有着非同寻常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他所代表的,既有时代人物的特征,更有亘古不变的人性。他的才华、他的野心、他的自尊、他的欲望,都是真实的、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司汤达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正在于他无比细腻真实形象地塑造了于连这样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的真实性,不光在当年法国人看来真实得难以接受,即便在今天21世纪人们的价值观里,仍有难以接受的方面。因而我才会道听途说很多对于连的贬斥。

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我觉得就是它能艺术地再现人的复杂性与真实性的能力。唯有真实与复杂,方是人之本性。《金刚经》说,无我无人无众生。我即众生,众生即我。之所以伟大的文学作品很难是一出版就畅销的作品,是因为在它诞生的那个时空里的人们没有勇气和胆略面对那份属于自己的真实和复杂。而时移世易,主流价值观发生一些变化后,人们会用看前代人的心态品评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同时观照到隐隐约约的自己。

看完《红与黑》,我收获最大的还是对“空性”的印证。于连,这样一个有着超强记忆力的才貌情智志俱全的有为青年,生前所渴望的尊严、荣耀、身份、地位、情欲,在死亡面前,也尽皆消失。死后3天,与他彼此深爱的女人也悲伤而死。留给世人和后世的,唯有那一份死时才知珍惜的情意,却也因了于连曾移情贵族小姐马迪尔特而饱受评訾。

我不禁想:有什么永恒的东西吗?上帝、法、佛、道德还是人性?可怜芸芸众生,执著计较,到头来还不都是一场空?所有的怨恨恼怒烦、贪嗔痴慢疑,终究不过是跟自己过不去啊。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推荐文章
福瑞来地产集团  ·  稀有小区型综合体精品公寓!--Melbour ...  ·  6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