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会给别人添堵后,我竟然更受欢迎了

壹心理  · 心理学  · 10 月前

亲爱的陌生人,你好,我叫熙熙。

曾经,我无比自卑,无法拒绝别人,擅长讨好。任何委屈,都只会吞进肚里。

但如今,我却变成了一个不怕得罪别人,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因此收获更多的人。

而这一切,都开始于我当初做的一个决定。

今天,我想和你讲述我的故事,借此告诉你:

别怕,只有打开灯,魔鬼才会消失。



我拥有一份稳定的高薪工作,也很省,但我没有存款。

因为,我赚的钱除了自己的基本花销外,都用于补贴家里,或替人买单。

弟弟没有工作、没有钱花了,我补贴他。

爸爸做生意没有资金了,我补贴他。

妈妈说家里缺啥了,我补贴她。

和别人出去吃饭、购物,永远都是我买单,他们不还,我也不好意思开口。

同事有急需,和我说,我都会满足。

特别是家里人,一边拿钱,一边口头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工作不要太累”之类的话。没有人真正考虑过我工作挣钱的艰辛,关心我过得怎样。

这种补贴家里、当老好人的状态,从毕业后一直持续了5、6年。

我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年龄也越来越大。

初入职场时的激情被消磨殆尽,谈了好几年的男朋友也因为我一直补贴家里,和我分手了,说我是扶弟魔。

不知何时开始,我发现自己无法再感受到一丝快乐。

每天的生活都是昏暗的,日常行动如同行尸走肉,仿佛坠入无底深渊。


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抑郁的表现,和朋友倾诉时,回答无非都是:让我不要想太多,人过了30岁上有老下有小,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是会感觉心力交瘁。

听了他们的回应,我发现并不能从朋友那边得到更多的理解。

后来倾诉得多了,自己都觉得自己烦,觉得自身糟糕的情绪影响到了他们,也会很自责,总将不好的生活体验分享给朋友。

慢慢的,我没有再和朋友说这些。

可是,心底的痛苦、委屈、愤怒、自相矛盾,并没有因此减少。

反倒因为无处宣泄,日益堆积、溃烂成更糟糕的模样。

那时我真的在想,也许死了,就不会这么难受了。

这个念头一出来,我被自己吓到了。

也许是自救的意识,被轻生念头唤醒。

从那一天开始,我努力寻找变好的方法。运动、冥想、看心理学书籍,想要好起来,想从中得到一些答案。

然而抚慰虽有,具体到实践中,我发现自己还是改变不了任何。

我想着,是否可以去找心理咨询师,去倾诉一下,让专业人士帮助我,逃出这场可怕的抑郁漩涡。

于是,在网上找了一个心理咨询机构,选择了一个报价是我可以接受的咨询师,开启了一段未知的心灵奇旅。



开始咨询前,老实讲,我是有些忐忑的。

庆幸的是,咨询师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可靠。

第一次咨询,她就说,我们可以制定一个咨询目标,我和她一起通过咨询,建立深度关系,最后达成这个目标。

于是,我们制定了一个咨询目标:我不再补贴家里。

当时,我基本上把所有钱都给了家人,没什么存款。

即便很不喜欢那时的工作,但为了有收入,可以填家里的洞,我苦苦支撑,不敢辞职。

咨询师一针见血地问:“你工作这么辛苦,赚钱这么不容易,除了日常花销外都补贴家里了,父母知道吗?”

我才发现,我似乎没向父母说过自己的难处,哪怕一句。

“我从不向他们诉说苦恼,他们应该是不知道的。而且,诉苦意味着我很无能,我不愿意让父母觉得我很失败。”

咨询师:“如果你说了,会发生什么?”

我:“会受到指责,会让他们失望,我很害怕。”

咨询师:“那你希望父母了解到你工作赚钱的艰辛吗?”

我:“我希望我不用表达,他们就能主动理解,体恤我工作赚钱的不易。但很显然他们做不到,所以我一边自豪着有能力补贴家里,一边又恨他们不能理解我的艰难,我是很分裂的。”

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心里一直有声音在说:为什么你会这么懦弱纠结?

我很痛苦,觉得自己回答咨询师的那些话,都是我的限制性信念。

这些限制性信念,理性分析都很不合理,我却一时改变不了自己的行为。

但也正是这次咨询,我第一次明白了自己的心理症状所在——

我和父母的关系一直混沌不清,无法分离。虽然30岁了,我却一直停留在小时候的心理状态。

还有一次,同事说自己晚上有事,让我加班帮他做PPT,我拒绝了,过后却自责不已,于是和咨询师讨论。

咨询师问:“拒绝,会让你很内疚吗?”

我:“是的,当别人对我提出很无理的要求时,我当下会拒绝。但过后却陷入自责,不知道会不会伤害别人,会不会影响我和ta的关系,甚至因此而情绪崩溃...”

咨询师:“那你产生内疚感之后,会怎么办呢?”

我:“我一般都会去主动道歉、解释,然后答应ta的要求。”

咨询师:“你一直用这种处理方式吗?”

我答:“是的,我和妈妈相处就是这样的,她提出一个我很难接受的要求,我发脾气,妈妈就一直哭,我开始内疚自责,最后去给她道歉。”

说到这里,咨询师建议我尝试一下意象对话中度催眠。

我被指引躺下,眼睛向上翻,慢慢闭上眼。

在咨询师的引导语中,我出现在儿时的家中,闻到当时的气味,置身童年的场景,我真的再一次身临其境了。

然后我看到一个画面。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正在恐惧地观察着妈妈的表情。

咨询师让我感受一下小女孩的感受。

我立刻感觉到恐惧

小女孩紧张地看着妈妈,似乎在猜测妈妈开心还是不开心,妈妈需要她做什么?妈妈怎样才会满意?

咨询师:“这时,你走到了小女孩面前,你会说什么呢?”

我:“我会对她说,是妈妈做得不好,是她提出一个你没有办法接受的要求,你可以拒绝的,这不是你的错。”

说出这句话时,我泪流满面,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原来那么紧绷、那么绞痛。

也是那一刻,咨询室里才响起我全部的故事。

我出生在1991年河南的农村。可想而之,家里人有多重男轻女。

妈妈说过,我出生后,奶奶看到我是女孩儿,一句话不说,直接甩脸就走了。妈妈当时很难过自责。

爷爷奶奶一直很不喜欢我,说我性格执拗。

爸爸常年在外地做生意,我一年见不到他几次。但我宁愿他不回来,因为就连偶尔几次相见,他都在全程挑我毛病。

说我不会看人脸色、说我没有一个女孩儿样,吃饭吧唧嘴。

而和我最亲近的妈妈,从小就爱给我讲她婚后的悲惨生活。

比如,被公公婆婆嫌弃、被小姑子谩骂、好不容易怀了二胎是个男孩儿,却意外流产了,自己的老公还一直出轨。

妈妈总是对我说,她的生活过得很艰难、很悲惨,所以我要听话,要帮她照顾弟弟,要给她争气。

同时,她也会指责我很懒,说我什么都干不好,以后怎么会有人愿意娶我。

我尽量不去惹妈妈生气,因为偶尔做了一些不如她意的事,她就会一直哭、一直哭。

每次,我都会因为太内疚,而去找她道歉,求她原谅。

在家人面前,我总是陷入一种羞于启齿的状态。

只有我领了奖状拿回家,家里人才会高兴夸我一下。

于是我拼命学习、考上名校,被一份高薪工作榨干自己,把赚到的钱都给家里。

因为只有这样,我才是一个“有用”的女儿,我才值得被爱。

我哽咽着:“我好心疼自己,好心疼好心疼...”

咨询室中,我们静默了片刻。

接着,咨询师让我去做一件事:和感受到疼痛的身体呆在一块,陪伴那个没有被看见的自己…

感受了一会儿,我发现内心空荡荡的,有一种向外的茫然感。

慢慢的,好像有些什么,落回了自己的身体。

那天走出咨询室,我今生第一次感到一身轻松。

我想,是因为那些深深压抑在心底的,羞耻的、惭愧的、愤怒的、委屈的、内疚的、绝望的情绪和想法,都被咨询师接住了,并允许我不断地表达出来。

她没有任何评判,只是带着善良的底色和高度的专业,深深地共情着我、治愈着我。



在一次次的咨询中,我慢慢理清了自己的关系模式,学会照顾自己的感受。

现在我已经辞职,离开了让我痛苦的、日复一日的工作岗位,选择了自由职业。

开始还有所踌躇,但当真的迈出那一步,一切竟柳暗花明,我比以前开心多了。

后来,我直接向父母说出自己的现状,以及我需要一定的金钱支撑我想要的生活,决定不再补贴家里。

我终于做到了为自己而赚钱、存钱、花钱。

前段时间,我走在路上,突然听到了鸟叫声,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绽放着。

不过是平凡一隅的风景,我却欣喜若狂,因为我已经很多年没有注意到周边的环境了。

人际关系上也是。

一开始拒绝别人,我还是会内疚,但我明白了这种内疚的情绪,只是重复小时候的体验而已,并不是我做错了。

所以,我选择照顾好自己的感受,想拒绝别人就拒绝。并且,在拒绝别人后产生的正反馈越来越多后,我真的再也不会自我谴责了。

前段时间,我开车送一个朋友回家,他在副驾驶一直指指点点,指导我如何开车,我很不舒服。

回到家,我给他发了微信,先肯定他指导我开车是出于安全心理,但也明确指出我的边界在哪,以后希望如何。

他给我回复:“谢谢你,我以前没有体验过这种沟通交流方式。”

现在,我和这位朋友一直保持很好的关系。

我真正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了人际关系的相处模式。

我知道,这都是心理咨询给我带来的改变。


如今很多人找对象、交朋友,都希望对方能提供情绪价值。

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大多没有教会我们提供情绪价值的能力。

所以,如果对方没有做到,也许并不是他们不愿意提供,而是他们没有能力提供。

这时,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尝试一下心理咨询,寻求专业帮助。

往往咨询师的一句点拨,就会解开多年来的心结。

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可以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的。

而你生活中每一段关系,也能因此变得越来越融洽。

所以,不要恐惧,不要受困于自己的思维和情绪。

你值得拥有一次“求救”的机会。

作者:来访者熙熙
编辑:Lilith
图源:Pexels

身体受了伤,我们会去消毒、上药、包扎、谨慎护理。而心灵,应该受到同样的对待,因为它更为隐秘,放任不管,伤口更难愈合。

如果你也有尚未处理好的创伤,那么,相比于熬着,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可能是更好的办法。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可以看看这位正统心理学专业出身、经验丰富的咨询师——张雅琴

张老师擅长以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短期焦点治疗、叙事治疗帮助来访者解决抑郁、人际关系、原生家庭创伤、个人成长等议题。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扰,可以扫码和张老师聊聊。为了鼓励求助意愿,张老师特地开通5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40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200元

↓点击抢占半价咨询名额


如果,你也存在抑郁焦虑、兴趣减退、压力过大等心理困扰,又想查看、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不妨试试壹心理的「半价咨询」,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


↓点击查看更多半价咨询优惠↓


 ↓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咨询优惠

推荐文章
传媒招聘第1站  ·  张翰工作室招聘  ·  1 年前  
小阿图  ·  我的2019(6)  ·  4 年前  
医美(微博搜索)  ·  医美(微博搜索)-20180824-1  ·  5 年前  
装修情报  ·  100m²塞下三室两厅还有健身房、衣帽间  ·  5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