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超过35岁在金融圈就不好混了?金融业的“中年危机”!

中国证券经纪人协作网  · 证券  · 5 年前

版权: 来源 综合金融干货、高顿金融分析师、江瀚视野观察(ID: jianghanview)


年龄歧视也许是投资银行界最易被忽视的一种歧视,不过在中国,这种歧视更加明显。招聘广告上经常能看到“年龄不超过35岁”这样的条件。


这背后的潜台词是,一旦你过了35岁,单从体力上来说,投行的超长工作时间决定了你已无法和刚刚迈出校门的年轻人竞争。如果到此时你还没有升到类似MD这样的领导职位,也许就该考虑离开这一行了。


更糟的是,如果你是中国人,却在一家西方银行里工作,要想晋升到ED以上,难度确实不小(视具体机构而定)。


当然了,这不是说就没有中国人做到MD了,但根据我们采访的几位人到中年的中国银行家,玻璃天花板依然存在,在通往MD的道路上,总会有各式各样的障碍。如果到了45岁,你还在西方银行里工作,职业生涯却陷入停滞,那么也许应该开始寻找其它出路了。

可望而(几乎)不可及的MD


有位“年仅”42岁的投行家,目前的级别是ED,工作地点是北京。他表示还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升到MD,主要是他所在的银行员工结构近年有很大改变。“现在银行里基本都是中国大陆人了,包括很多部门的头,”他说。


但他也承认,现在年纪确实大了。“级别越高,担的责任越重,”他说,“但与此同时,我的精力已经有点跟不上了,有时候很容易就觉得累。”


这种累不仅仅是体力上的,承担的责任越重,心理压力也越大。“工作量很大,总担心出事,怕担不住,”他说。


年岁渐长,还要不要在投行里混?在中国,这可能取决于你所在的具体部门。顾问型的工作对体力要求确实很高,但经验丰富的银行家还是很受欢迎。但在市场部门里,人到中年所带来的挑战就会更大一些。


一位今年46岁的中国银行家,在做了20多年机构销售工作后,去年从一家澳大利亚银行的衍生品销售职位上离开。“你知道销售工作一直有指标,是有压力的,”他说,“我干了20多年,自然就没激情了。”


除了指标压力外,办公室政治也会让人心烦意乱。“职位越高,各种尔虞我诈就越多,要做、要说更多违心的事,我不喜欢,”他承认。


另一位也已过了45岁、已经辞职“下海”的银行家则表示,在外资银行里,他见过了太多的起起伏伏。在离职前,他在北京一家大型英国银行负责汇率策略销售,职位上已做到ED,但短期内看不到晋升MD的可能。与此同时,由于产品创新性滞后,他的客户源开始遇到挑战,压力也逐渐增大。“我可以接着做下去,”他回忆说,“但个人价值感就会差很多。”



离开后的新生活


在投行的好日子里混过,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真要离开的话,经济上不会有太大压力。那位46岁的银行家就半开玩笑地说:“我算了算,吃利息还能养家糊口,就退了。”


而且,即便离开投行,也不意味着就彻底离开了这个行业。在投行中学到的知识、增长的经验,都可以运用到未来的事业发展中。


一位投行家离开后,开始和朋友合伙,自己做些证券、外汇投资和资产管理;另一位则与朋友合伙创业,做起了咨询和培训生意。


鉴于新的挑战只是刚刚开始,所以现在暂时看不到太遥远的未来。那位创业银行家看到竞争对手“块头都很大”,就整日担心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他还回忆起当初决定离开银行时跟太太做工作的情景,毕竟他离开银行的话,家里会缺少一份相对稳定的高工资收入。


“我得跟我太太谈话,希望能取得她的支持,”他回忆说,“最主要的是想告诉她,未来的生活有可能不会象以前那么滋润。”  


30岁危机:年龄大了跳不起


“虽然才30岁,却已经是‘鸭梨山大’的夹心层,感觉真累。”前不久,在外企工作的何兵在博客里感慨,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生活都有压力,“感觉提前进入了中年”。


何兵今年刚刚30岁,两年前结婚,去年添了宝宝,父母从外地来汉,与何兵夫妇住在一起,帮助照顾宝宝。何兵月工资8000多元,妻子生孩子后请了长假,每月只拿几百元的基本工资。两人每月要还房贷3000多元,宝宝花费至少1000多元,剩下的只够生活。何兵想跳槽,换一份工资更高的工作,可一看招聘条件,大部分单位都只要30岁以内的员工,不由心生感慨。


上个月的一天,何兵晚上加班回家,却发现家里气氛不对:妻子在房里睡觉,母亲在客房抹泪。一问,原来是因为带宝宝观念不合,产生了婆媳矛盾。何兵连忙哄好母亲,又去哄妻子,正在此时,宝宝又吐了一地……面对“残局”,何兵十分烦躁,恨不得转身回单位加班。他在博客中称,30岁应风华正茂,自己为何却像个中年人一样,压力重重、只能忍受?


如今,像何兵这样有“30岁危机”的白领正越来越多。除了在职场上要承受激烈的竞争外,还面临经济、生活、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压力,令“80后”们感到不堪重负。



职业危机:年龄大了,“跳”不起


十年前,企业到人才市场招聘,大多要求应聘者35岁以内。而现在,这个标准提高到30岁以内。这令不少白领提前感受到压力。


“前些年,业内不少单位还招聘30岁至35岁的员工,但工作没几年,这些人就迫切希望得到晋升,能在40岁前到达理想的职位。一旦要求不能满足,就会选择跳槽、辞职。所以,现在业内都倾向于招聘30岁以内的年轻人,认为这些人思维活跃,对晋升的需求不那么迫切,更乐于积攒工作经验。”一位网络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分析。


他说,30岁以内的年轻人还有个优势,他们精力旺盛,大多数没结婚,或者结婚但没孩子,能接受经常加班、出差的生活。


于是,刚刚年过三十的白领们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生活压力增大,跳槽机会减少。他们只能更加敬业地对待本职工作,否则若被单位裁员,美好生活将被瓦解。


经济危机:开销太多,用不起


30岁左右的白领,正是买房、成家的关口。近几年,武汉三环以内的房价直逼万元大关,买套80平米左右的二居室,也要大几十万,动辄就需每月还贷2000元以上。若要买车,开销更大,每月养车费用也得1000多元。作为混职场的年轻人,应酬必不可少,和客户、朋友出去吃个饭,唱个歌,打个球,几百元又没了。


结婚后,被视作完全成人,走亲戚、拜年都得另算一家,购买礼品。此外,还得赡养双方父母,每月探望时买点小礼品,也要不少开销。这样算来,一般白领家庭,想维持普通生活水准,也不是容易的事。


人际危机:家庭复杂,伤不起


“为减少家务劳动带来的矛盾,宁愿自己少花点钱,也要出钱请保姆。可老人总对保姆看不惯,认为事情都没做到位,半年换了3个了。每来一个新保姆,还要先花半个月时间适应,花钱都买不到轻松。”白领俞梦说,20多岁时还觉得自己是孩子,可一到30岁、成了家,就开始面对各种家庭关系,不得不学会打圆场,当一个成熟、圆滑的大人。


在武汉,30岁左右的白领大多已步入婚姻殿堂,不可避免地将面临婆媳、翁婿等矛盾,而处在轴心的小夫妻,如不将这些关系打理妥当,营造理想环境,很可能因为家庭关系处理不到位,影响工作状态,更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解除危机,出路在哪里?


尽管感到危机重重,但日子还得过下去,还要越过越好。怎样赶走不良状态,增加抗风险能力?不妨试试以下几招:


休假。当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矛盾无法调节时,不妨申请休个年假,带上TA或独自出行,将自己暂时抽离出去,全身心享受旅游的快乐。休完假后,大脑经过休息,重新恢复活力,也许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新的动力。


多与朋友谈心。将烦恼倾诉出来,可为心灵减压。朋友们也许能提供更多思路和办法呢。


写博客。多写些生活中快乐、有价值的事情,强调生活中愉快的一面,可让心态更积极。


充电。健身可为身体充电,令人精力旺盛;抽空参加职业培训,可为职业生涯充电,加强职业技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降低期望值。40岁以前一定要进入管理层?压力这么大,不如降低期望值,做好手头的工作,在本职岗位上令人无可取代。能够幸福生活,就是最大的成功!


中年危机来袭,

你被中年“铁门槛”绊倒了吗?



前一段时间一篇和瀚哥有关的文章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这是一篇引用瀚哥文章的综述文,在文章的前半段讲述的是一个深圳的中年男人,如何因为两套房子陷入了无法自拔的中年危机的,瀚哥看完之后也是感慨万千,虽然文章的后半段引用了瀚哥去年关于中产阶层焦虑的文章,但是前半段的故事不得不让人有种叹息的感觉。然而,就在这篇文章发表的不久,华为就传出了一个大新闻,这个新闻就是华为在清退35岁以上网络维护员工和40岁以上研发员工,之后任正非又在发言说华为不养懒汉。一时间卷起了千层浪,大家人人自危,是不是“中年危机”来袭了?


一、职场爆发的中年危机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一直都是中国人最好的一段岁月,对于男人而言中年无疑是男人事业的上升期,正所谓如日中天就说的是这个时期。对于女人而言,中年是发展的成熟期,从心智到生理的全面成熟能让人更加的游刃有余。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却出现了中年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到中年危机这个词,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词,瀚哥这边查到的资料显示,中年危机最早的提出者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经济学家荣格先生,荣格先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中年危机理论,他通过调查发现,人到了35-40岁之间将会陷入一种极度难熬的状态,荣格先生将其归纳为中年危机。



瀚哥也在观察自己周围的同事朋友,的确人到中年出现了两种很极端的现象,一种现象人到中年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可以说是发展的最黄金时代,另一种现象,人到中年却呈现出一种比较让人担心的停滞状态,如果你在单位没能上升到领导岗位,到了中年反而就容易成为事业上的瓶颈期,问题开始出现。


引用一个数据,在日本2015年的一个调查报告显示,最近的15年中,日本人35岁-50岁之间的中年下岗待业人员数量激增了2.5倍,已经达到了273万人,并且在日本特殊的企业制度下,一旦失业就意味着很有可能永远的失业,虽然中国的现象不像日本那么严重,但是如果你在一个单位没有达到该有的水平,进入中年也极其容易陷入所谓的职业天花板。瀚哥认为中年危机的形成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沉重的经济负担。从中国人的结婚年龄来计算,中国人到中年的时候,往往是孩子进入青少年阶段的时间,到了这个时间一个家庭的经济开销将会出现一种快速的增长状态,但是一般情况下,人到了中年之后出发在事业上有从员工到高管的突破,否则薪酬水平将会进入一个天花板时期,就是增长最高峰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开销的增加与薪酬的增长不匹配的矛盾将会逐渐凸显出来,这种经济负担在当下中国人对于子女的投入日益增加的时候就会显得尤为明显,如果再加上房贷、车贷等一系列的信贷,那么这个负担和矛盾就有可能演化成为重大的经济危机。



二是知识的老化加上竞争的加剧。如果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增长速度最高的时段是什么时候?肯定是其学生阶段到二十多岁这段时间,因为知识的积累和发展都逐渐趋于完善,正如同经济发展到了一定地步会出现高速向中高速换挡的阶段一样,人一旦离开学校时间太长,没有进入深入的学习的话,就容易进入一种知识弹簧门,就是好像你的知识结构蛮完善的,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但是随着日益发达的高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中年人会觉得自己越来越跟不上趟,过去知识体系的更新换代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就像计算机界的摩尔定律一样,现在的知识更新换代时间被大大地缩短了,如果你的知识不能及时的更新换代的话,随着职场新人的不断出现,像华为的老员工一样被淘汰出局怕是不会太远了。



三是社交结构的固态化逐渐出现。对于一个人而言,推动其发展的除了经济、能力等因素之外,还有社交,一直以来中国人都在强调圈子,强调人脉的重要性,但是有一部分中年人进入了中年之后,由于工作环境的相对稳定,相对固定,从而会有一种社交圈不断闭合化的趋势,他们会满足于现状发展的现状,排斥新鲜的事物,喜欢和自己原先熟悉的人交往,却不愿意去接触全新的人,如果这个时候他周围的人还都是一些社交圈较小,持续性学习能力较为匮乏的人话,那么社交圈的封闭化将会成为一个可怕的静止陷阱,将会成为一个人发展的桎梏,甚至将中年人提前拖入心态老年化。


在上述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年危机就这样产生了,这种中年危机表现在外在的就是整个人的抗压能力,抗变化能力的弱化,一旦出现职场的问题,就容易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陷阱。

 

二、如何能够解决中年危机呢?


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中年危机在很大的一种程度上是一种心理问题,是一种人类自我保护的机制,可以说是一种鸵鸟效应,中年危机的确存在,但是要破解中年危机也不是什么难事。瀚哥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考虑:


一是寻找经济收入的被动阀。一直以来瀚哥就在反复强调一个主动收入与被动收入的平衡问题,你的工资收入算是一种主动收入,但是现代社会光有工资收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更多的被动收入,举例来说,你可以通过发展自己的爱好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也可以通过投资寻找到未来的现金流。由于投资的手法很多,瀚哥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主要举个小例子,比如说你除了本身自住的房子之外,又投资了一套住房,那么这套房子完全可以出租,来实现新的收入来源,甚至可以成为共享经济的载体民宿,拥有更高的收益。



二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一个人在入职之初就不该自己仅仅盯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工作,而是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找准方向深挖,保持对产业发展、变化的敏锐洞察力,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当然,如果之前没做其实也无所谓,因为知识的更新速度虽然很快,但是现在获取知识的渠道却是非常之多,无论是语音、视频资料丰富,甚至不行各类培训也是数不胜数,只要愿意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知识结构的全面更新,甚至把知识结构进化成为一种不断学习的持续学习结构都是不难的。



三是不断扩张自己的人脉网络。虽然很多人一直觉得有一种有效社交的瓶颈,即所谓的150人瓶颈,但是瀚哥认为,这个瓶颈仅仅是深度社交瓶颈,但是实际上很多的机会并不是在深度社交中产生的,大家想想自己平时交往的人往往都是和自己的背景、身份、地位相接近的人,所以深度社交对于你的发展帮助并不大,只要你保持一个不断扩展的社交圈,和愿意交朋友的心态,那种浅度社交也能够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只有完全不同结构的人之间的碰撞才有可能带来全新的收获。


中年危机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有没有应对危机的心态,心理问题只要调整了心态,所有的东西都有解决的办法。


推荐文章
复利先生  ·  今日要闻解读  ·  3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