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功哪有什么捷径,不过是死磕到底

运营研究社  · 运营  · 5 年前


识别二维码,收听《刻意练习》这本书


在一期《朗读者》节目中,邀请到了台湾曾经的金马影后,现代琉璃艺术家杨惠姗及其丈夫。


这个已经 67 岁的女人站在朗读者的舞台上浑身散发着一种淡然、沉静的魅力。


命运好像特别眷顾这个女人,前半生做艺人拿奖无数,演艺事业登顶;后半生做匠人,作品惊艳众生,琉璃技艺成就无人企及。


而在朗读者舞台上短短几分钟,寥寥数语道尽了她半生琉璃创作的几多心酸,令人嘘唏不已:原来每一个成功者背后都有旁人无法看到的艰辛。



成功就是和时间死磕


杨惠姗 35 岁从炙手可热的艺人陡然转行到琉璃手艺人,半道出家,从零开始。

彼时她对琉璃行业完全陌生,琉璃雕塑技艺一窍不通,只能一点一点地翻书查资料摸索烧制工艺,一件成品需十二道工艺,每一道工艺都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失败实验。


这样反复枯燥的摸索之路长达三年半,彼时,她负债多达 7500 万,却仍未完成一件作品。



当董卿问她烧坏的作品究竟有多少时,她满眼怜惜,云淡风轻地说出了一个数字:应该有成千上万吧。


她所有烧坏的琉璃作品皆被埋在淡水琉璃工房的后院。至今成为深一公尺多,面积 10 余平方公尺的琉璃冢。


在场不少听众都不禁潸然动容,今日种种成就不过是昨日件件失败的堆砌和彻悟。


有人说她作,有人说她傻,还有人觉得她是一时兴趣使然,现在看来,她是痴,对琉璃艺术几近疯狂的痴迷和热爱。


谁会作到拿自己毕生积蓄,不惜负债累累去干一件事;谁会傻到耗尽自己半生芳华在高温枯燥的雕塑房里三十年如一日。


董卿说:有些等待一开始并不被人理解,有些等待要背负令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而杨惠姗却在三十年如一日的等待里熬成了最美的艺术。


与其说是她是在等待,不如说是死磕,和时间死磕,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三年不行,那就三十年好了。


格拉德威尔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就是对死磕最好的解读: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而董卿问及杨惠姗第一件作品是在琉璃工作间建立多久后完成,她说道:在4、5年以后。


她这样形容自己走的琉璃雕塑之路:像进入一个又黑又长的隧道,但只要有一点微光就不会放弃,一直走下去。


最终连时间都向这个死磕的女人屈服了。


现实中有很多人总在抱怨自己不够优秀、不够聪明。


一个被业界称为极具艺术天赋的雕塑大师都需要长达五年以上才能出师,何况是自觉资质平庸的我们。


我们拼不了天份,拼不了才华,但我们可以拼时间,因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谁能磕到底,谁就赢了。



成功就是和你的身体不断死磕的过程


开普敦大学研究锻炼和运动科学的教授诺克斯认为每个人的意志力潜能都是非常巨大的。


他说:疲惫不是一种身体反应,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



所以极限运动员能不断突破常人眼中的身体极限。这些运动员知道,第一波疲惫感绝对不是自己真正的极限,只要有了足够的动力,他们就能挺过去。


原万科董事长王石在六十岁后开始去哈佛大学留学,一开始他觉得自己无论是脑力还是体力都无法再和年轻人匹敌,初进哈佛听课时,自己完全听不懂,而且当天的作业很少能在第二天凌晨两点之前完成,整个人特别着急焦躁,以至于经常牙疼上火,苦不堪言。


后来他对自己说:


觉得自己这么大岁数还能和比自己女儿还小的年轻人一起学习,这么难都在坚持,于是就有了信心和斗志。


凭借着这份信念和意志力,他在哈佛求学第一年度日如年地死磕,弄得心力交瘁,精疲力尽。但熬完了一年后便慢慢适应了,第二年他觉得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最后他顺利地完成了哈佛两年半的学业。很快便又申请去了剑桥。


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他从来没有因为年龄而胆怯和止步。



六十岁也许对很多人来说是个颐养天年的岁数,要做的就是每天喝喝茶、下下棋、逗逗孙子、散散步。谁也不愿更不敢再去瞎折腾。


但对王石,年龄只是一个数字。


无论是攀登珠峰的成功,还是从零开始异国求学的经历,身体、年龄都未能成为他的阻碍。


到现在他都是如此,无论走到哪包里必须放的三样东西之一便是书。


走到哪看到哪学到哪。


生命在于生生不息的学习。学习这件事已然成为了他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就如同每天要刷牙洗脸一样。


吉姆·兰德尔说:一旦你建立起强大的毅力,契而不舍地向着自己的目标或梦想勇往直前,惯性就会成为你伟大的朋友。


久而久之,你会越来越轻松,越来越享受。


原来不是我们的身体不能承受,而是我们的意志力承受太弱。


时尚老人王德顺50岁的时候演哑剧,因为要用形体表现,就逼自己练功;60岁的时候要演活雕塑,得把肥肉练掉,就逼自己把肌肉练起来;到79岁的时侯走T台,光着膀子领着一队模特上T台,白发苍髯却胸肌赫然。他一夜爆红,赢得了最帅大爷、老型男等称誉,成为了一位非常励志的传奇人物。


当记者问他是如何做到的,他说:


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给自己设计、想象的一条路,我要走什么路,要达到什么效果,这是精神的要求反映在我的身体上,要求我的身体必须这样。



所以,很多人之所以平庸,因为他们输在了止于平庸。


身体、年龄不过是自己贪图安逸、逃避失败的一个借口罢了。


不去做怎么知道不行,没有全力以赴怎么知道不能。


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



成功就是在不停的挫败中死磕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至理名言我们从小念到大,而真正能够彻悟真谛的却鲜少有人。


公司上半年组织了一个写作训练营,集结了数万名写作爱好者一起学习,承诺能坚持打完100天卡并且投稿成功过三篇的同学将有机会获得一笔丰厚的奖励和签约机会。


在打卡期间的第一个月收稿邮箱基本上每天都会收到多达数百封邮件,把公司的几个小编都累到趴下;而到了第二个月发现来稿数量快速下降,每天不到100封,到第二个月末的最后一个星期每天投稿量不足30;第三个月更少,每天不到 10 封投稿邮件,截止到打卡结束以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投稿者只剩下固定的那四个人。


之后公司针对所有打卡和投稿的作者做了一个统计和分析,发现100天里只投过一次稿的占了70%的比例,而投过两次的占比不到20%,投过三次的不到10%,能坚持投三次以上的更少,不到5%。


显而易见,绝大数人在第一次投稿被拒后便选择了放弃。


而那些一直锲而不舍地投稿的寥寥几人最终得到了奖励也获得了更大的机会和资源。



并不是这些最终成功的作者写作水平有多好,拿出他们第一次打卡和投稿的作品与那些只投了一次被拒的 70% 作者比较,水平相差无几,甚至有作者的文字驾驭能力,还不如那些早早放弃的作者。


他们最大的区别在哪?不过是被拒稿的次数比别人多而已。


拒得多了,练得也就多了,拒多了自然也就摸索出了门道,练得多了自然也就熟能生巧了。


这个被拒的过程就是对自己承受挫败感的意志力考验。


若想成功,你就必须有“拒稿虐我千百遍,我待投稿如初恋”的热情。


心理学家安吉拉·李·达科沃斯,曾花了多年时间调查了西点军校,调查了无数的体育明星,调查了无数的商界成功人士。


最后她发现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智商,不是情商,不是人脉,不是兴趣,不是勇气,不是长相,而是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的坚毅能力。



她的这个发现震惊了美国人,如今,培养孩子的坚毅能力,已经席卷了整个美国教育学界。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你输得起,你就赢了。你磕得住,你就成功了。



死磕不等于傻磕


我高中有一位英语成绩特别差的同学,却又是特别努力的那种。


每天早上你都能看到他在那里朗朗背读;课外时间也很少出去玩,就一直坐那默写单词。按理来说他的词汇量应该还可以,不应该这么差劲。


直到有一次问他借阅草稿腹纸,他默写的单词赫然入目,我们都已经学了六年的英语,而他背英语的套路还是从初中一年级的词汇量开始。


我瞬间恍然了,永远从零开始的学习节奏,没有针对性阶段性地攻克和练习,那也就只能止步于零了。


方法不对,死磕就会很累。


实际上死磕也有两个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论:复盘和练习。


复盘: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之前做的事情做一次回顾,在回顾中总结以及思考。好的继续保持,不好的找出来,指正和规避。


做这个动作,可以帮助你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少磕不少时间和弯路。也就是所谓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


练习:以错误为中心练习,练习者必须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


关于刻意练习心理学研究里就有一个最基本的练习时间边界。



研究发现,通过 21 天的训练,每个人都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培养某项习惯的第 1-7 天,你会感觉到“刻意、不自然”,这个阶段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去改变。第 8-14 天是“刻意、自然”的阶段,如果不努力坚持,还是很容易回到从前。而到第 15-21 天,已经变为“不刻意、自然”,进入习惯性的稳定期。


所以当你经过 21 天的刻意练习后,你便进入到习惯阶段,接下来就是你去死磕精进的阶段,你能练到什么层级,全看你有多能磕了。


奇葩说里有一个辩论选手艾力,他同时也是一名新东方的英语老师,曾经为了练好自己演讲的能力,就采取了复盘加刻意练习的方法。


他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复盘、观察,找到需要改进的问题并用本子记录下来,不断地进行纠正练习,并且与下一次的公众演讲视频进行对比,直到某个问题完全不再出现时,才会把这个问题从本子上划去。



无数次这样的“刻意练习”之后,他不但对于新东方的课堂演讲驾轻就熟,而且还成为了一名演讲师,站到了拥有成千上万观众的新东方“梦想之旅”系列演讲的现场。


他对自己的成功坦言道:


世界上哪有什么成功独门秘籍,当你学会把最简单的事做到极致时,成功自然也就离你不远了。


所以说借助不断的复盘和练习,你的死磕才能事半功倍,从而提高成功的概率和效率。


显然死磕都是建立在会磕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能磕也许能让你成功,但会磕却有可能让你更快地成功!


说白了成功就一个字:磕!



如何通过刻意练习,让自己变得更好?识别下方二维码,收听《刻意练习》这本书,成为更好的自己。

扫码领取樊登读书21天VIP,听更多好书!


11月9日-11月11日,更有VIP买1送1哦,还有读书锦鲤惊喜奖品等着你!


这个双11,阅读也疯狂!


推荐文章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如何理解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  2 年前  
中债估值中心  ·  中债市场隐含违约率日报2020年8月20日  ·  3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