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负债114亿!昔日国民果汁,如何把自己坑成了老赖?

电商行业  · 电商  · 4 年前

来源:金错刀(ID:ijincuodao)
作者:Monster

“有汇源才叫过年呐”。



但今年这个年,汇源并不好过。


汇源的创始人朱新礼在与民生金融租赁公司的纠纷案中被列为“老赖”,收到他的第四条限高令,他的41亿资产也遭到冻结。


随后,汇源意欲卖身“天地壹号”的计划也落空,眼下正遭遇着复牌无望、即将退市的危险……



仅仅一个月,汇源经历了太多糟心事儿。


从国民果汁到濒临破产,从农场守护者到老赖。


朱新礼和他的汇源花了26年才贴上的国民标签,在1个月内就被撕得干干净净?


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


01
11年前,
汇源就已经丢了半条命!


汇源的沉浮,离不开朱新礼抱的两条大腿。


1992年,山东农村青年朱新礼下海接手了一家负债1000多万的罐头厂,从德国引进设备,聘请了高级食品工程师,做起了浓缩果汁加工。


不久,第一批汇源果汁研发成功,朱新礼开始远赴德国找销售渠道,一举敲下一笔500万美元的国际大单。


光国际市场崭露头角还不够,国内也得增加曝光。


朱新礼把汇源的工厂从山东迁到北京,砸了7000万买下央视5秒的广告位。



有了央视的加持,汇源果汁开始走上一条“健康之路”。


短短八年,汇源占据了市场上23%的份额,稳坐国内行业龙头宝座。


朱新礼仍雄心勃勃,准备继续拓宽疆土,发展多个产业。


由于资金短缺,朱新礼抱上了德隆的大腿。


当时的德隆势头正劲,帮助汇源在两年内建立了20多个大型生产基地。当时国内仅有14条PET生产线,汇源就占了11条。



没过多久,这边汇源方兴未已,那边德隆却因股市遇冷身陷泥潭。


德隆前前后后问汇源借走3.8亿,这下朱新礼不干了,不能白白给别人做提款机啊。


于是朱新礼向德隆提出了对赌协议:一个星期之内,谁能先拿出8亿,谁就能买走对方的股份。


在业内看来,朱新礼的提议简直是不自量力,一个农民出身的人,跟巨头玩资本就是鸡蛋碰石头!


但结局令所有人大跌眼镜:德隆退股,汇源毫发无伤。


朱新礼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去对赌?


他早就认定当时的德隆无力再在副业上折腾,事先跟他人达成合作协议,拿得资金,压了德隆一头。


随后,汇源成功登陆港交所,筹金24亿港元,成了有史以来港交所最大规模的IPO。上市当天,汇源的股价暴增66%。



和德隆分手的这一年,是汇源的最高峰。


告别了德隆这条昔日的大腿,朱新礼很快就迎来了第二条大腿——可口可乐。


2008年,可口可乐开价179.2亿来收购汇源,这项“天价收购”让朱新礼特别满意,他开始规划汇源的宏伟蓝图:


收购成功以后,汇源不仅能实现原股3倍的套现,还能把生产销售交给更精通此道的可口可乐,自己专攻上游。


带着憧憬,朱新礼开始根据可口可乐的收购要求大刀阔斧地改革。


原本9200名员工,到年底裁的就剩下了5000人;同时,朱新礼还豪掷了20亿去建立上游水果种植基地。


就在一切顺利进展的时候,阻力从天而降。

当时有人发起了一个投票,参与投票的四万多人中,有82%的人强烈反对这项交易。



为什么?

当时爆发了关于保护民族品牌的争论潮。一夜之间,朱新礼原本再寻常不过的商业行为,顿时阻力重重。


不过朱老板不怂,他并不在意外界的风言风语,直言:“企业当儿子养,还要当猪卖!


然而,这笔收购还是以失败告终。


这个结果对朱新礼来说无疑是五雷轰顶,他一个人跑到山沟里把自己关了3天。


人也裁了,钱也花了,口碑也坏了,结果没卖出去。原本资本青睐的明星企业瞬间变成了烫手的空壳子。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并购失败令汇源元气大伤,可如果能好好休整,未必不能东山再起。


接下来的事,就是汇源自己作死了。


02
盲目自救,越救越惨!


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汇源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疯狂自救。


但是,汇源的自救的脚步,一次次向死胡同迈进。


1.靠疯狂扩张?资金断了


按说,要想弥补并购风波的损失,汇源的当务之急是暂停上游建设计划,重新搭建销售渠道。


可汇源仍然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


短短两年,汇源先投资了12家大型产业生态园,此后,关于并购、厂房设备、土地资料的投资依然一个不落。


朱新礼和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计划进一步拓展合作

无奈刚刚放完血,碰上了资金短缺。


没关系,不是还有子公司吗?朱新礼一气之下抛售12家子公司来偿还债务。


随后又开始了大幅裁员。


并购失败后的一年,汇源的销售人员一度暴增到17000人,但为了减少支出,汇源在2017年又把员工缩减到3965人。


减少了雇员支出,资金仍不够。那就卖身!


这次,汇源连商标也不要了,直接开价36亿把60%的股份贱卖给天地壹号,可最后计划又被搁浅。


眼见卖身无望?那就去借钱!

汇源在先锋集团下的P2P平台上欠下418万的债务至今未还,就连汇源果汁系列产品也被拿去抵债了。



十年来,汇源一直反复地拆了东墙补西墙。


最后扩张的收效怎么样?


《法治周末》的一份调查给出了答案:汇源新增、并购的工厂的产能很低。全国48家工厂,产能使用率还不足30%。


也就是说,汇源拼命砸钱烧的工厂和设备压根没有用武之地。


汇源的“大农业梦”做的稀里糊涂,每年土地成本和折旧的费用倒是异常清醒地蚕食着它的利润。


最终,不仅汇源债台高筑,背上了114亿的重债,朱新礼也被冻结41亿资产,沦为老赖。



2.靠多元化发展?口碑丢了


从2010年后,汇源连续6年持续亏损。最近两年,干脆连财报也不公布了。


长期背负着债务,对汇源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造血能力不足了。


汇源当然意识到这一点了,于是加紧推新品。


仅在去年,汇源就推出了鲜果原汁、梦幻盖利乐钻、乐碱天然苏打水、木兰山泉矿泉水等多款新品,甚至做起了普洱茶和鸡尾酒。



这些新品一经上线就被消费者吐槽缺乏新意、没什么意思。


惨淡的销量也证明了汇源失去了曾经的市场活力。


这条多元化的道路真不好走,大费周章地推新却没激起水花,还连累了两款作为营收主力的老产品。


汇源的主打产品是百分百果汁和高浓度果蔬汁,最近5年,两款主力产品的市场份额纷纷下跌。


与此同时,汇源的口碑逐年下滑。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曾报道,汇源果汁向果农收购未成熟、腐烂变质的水果。



面对质疑,汇源只是发了个不痛不痒的声明:我们的水果都要经过11道关卡才流入市场。


身心俱疲的汇源,已无暇顾及品控。


汇源兜兜转转,旧病未愈又添新疾,这样赌徒式的大肆投资扩张、毫无意义地推新,无疑是雪上加霜。


最终,汇源把自己的命都赌上了。


03
害死汇源的真正凶手:
思想老化


朱新礼曾说:市场无情,波浪滔天,载舟覆舟,仅在瞬间。



但刀哥认为,并非是市场无情。


企业的症结,还需企业里的人去反思。


汇源之败,皆于一点——思想老化。


在汇源深陷泥沼时,朱新礼首先想到了引进职业经理人来促进转型,但挖来挖去,仍是治标不治本。


因为汇源老旧的家族式管理思维,被请来的人,大都觉得得不到实权而离开了。


从可口可乐挖来的陈志强一腔热血,干脆带着老婆一起进了汇源。然而,他很快发现汇源里的朱氏家族把他逼得无处施展。


对此,朱新礼的态度也暧昧不明,三个月后,陈志强黯然离职。


除了陈志强,从达能派驻到汇源、负责战略规划的副总裁毛天赐也无奈自嘲:“我是汇源的首席模特”。


把核心团队从李锦记带到汇源的苏盈福也有同款遭遇:“公司讨论什么决策,家族成员只要星期天回家一起吃个饭,基本都能形成共识。”最后,苏盈福也在1年后离职。


苏盈福


别看朱氏一家独大,撑起了汇源的整个架构,但朱新礼还是唯一最高决策人。


他有浓厚的乡土情结,整个公司里的山东人占到了70%,就连招聘的时候,朱新礼都会事先询问应聘者的籍贯,并且会优先聘请山东籍的老乡。


老旧的管理思维并不是汇源的唯一桎梏,汇源的营销思维也同样被时代抛在了后面。


互联网经济发展地如日中天,但汇源依旧对电商不屑一顾,直到2014年才入住电商平台。


相反地,他背着巨额债务和利息,再一次投入央视的怀抱。


去年年末,汇源一口气在央视买了5个广告位。


这还远远不够,央视的春晚,汇源也得讲讲排场。


2018年春晚,汇源成了“2018CCTV春晚指定饮品”,伴随着刘谦完成了整个魔术,品牌曝光时长只屈居淘宝和新浪之下。



砸了这么多金,销量上来了吗?并没有。


而且,汇源2017和2018年的财报到现在还没发布。


老旧思维统治下的汇源寸步难行。


砸了那么多钱,折腾了那么多次,汇源脖子上的绳子反而越来越紧。


如今,距离汇源停牌已逾20个月,在明年1月31日之前,汇源如果不能达成所有复牌条件,就将面临退市。


留给汇源的时间,确实不多了。



朱新礼一直有一个假设:

“假设在2008年,把汇源整个产业的三分之一,用24亿美元卖给可口可乐的话,现在,汇源就是千亿级公司了。”


残忍的是,世界上没有如果。


老旧的思想是终结企业的沼泽, 
越是挣扎,陷得越深。


推荐文章
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  ·  《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  ·  5 月前  
传统借贷vs新型金融  ·  详解上海银行2021年三季报:业绩平稳增长, ...  ·  2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