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什么药厂敢制造假疫苗,却不担心信誉破产

恶魔奶爸  · 英语  · 5 年前


1


前两周我发了篇文章,叫《我不是药神》中灭绝人性的药企,在现实中也如此不堪吗?


这篇文章的引用了大量数据,因此稍显啰嗦,其实主题就两句话:


巨头药厂在假借所谓的专利保护,形成事实上的垄断,通过垄断谋取不正当暴利。


大V们同情药厂赚不到钱,那是收黑钱了,网友们同情药厂,那是脑子不好被带节奏了。


文章发出来后,有很多争议,因为精选留言条数满了,所以就把争议贴这里:



站在资本家立场说话,并且觉得自己是弱势方,正义感满满,我是觉得有点滑稽,而且这些人明显没看完文章就喷了,我原文絮絮叨叨详细解释认真科普的,就是常识问题,就是药厂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新药研发投入真实情况是怎么回事,但还是被人喷“不懂”。。。


至于说收黑钱一事更让我不太懂,你要是给人洗地可以从资本家那里收钱,得罪资本家怎么收钱,跟谁收?我不太懂。


还是说这帮人其实也不具备文本阅读理解能力,看不懂基本的汉字?从他们的留言反映出来的素质和水平来看,倒是很有这个可能。


除了这些骂我的留言外,这几天比较一致的留言主要是:



在文章里,我直接将药厂说成是“邪恶企业”,从这两天爆出的疫苗案来看,可谓是一语成谶。


但我的心里丝毫感觉不到轻松,愤懑之后,只感到了无尽的悲凉。


2


有一个基本常识,做生意一定要基业长青。


基业长青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信誉和口碑。


但现实情况一直在和我们的常识相悖:各大企业丑闻层出不穷。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老师曾就此发表过一篇文章,为什么造假者不担心信誉问题。


他的解释是产权不明晰,不知道这个公司属于谁,所以就没人在乎长远——这多是在国企跟合资企业,


那么为什么民营企业也不在乎信誉?因为没有安全感,产权没有得到可靠保障。


张老师给出的建议是,政府收敛行为,不能滥用权力,保障博弈规则,建立良好的产权制度。


张老师说的非常有道理,但是他忽略了一个事实问题:


公司丑闻,企业造假不仅仅发生在国内,国外也常见。


哪怕是产权制度明晰,政治环境清明的国家,也常见企业丑闻。



Theranos,是美国硅谷的一家著名血液检测公司。


这是是一家和FDA,医学等牵连众多的生物科技公司,由美女学霸伊莉莎白·霍尔姆斯(Elizabeth Holmes)于2003年创立,至15年达到巅峰,最高时曾估值超过100亿美金。


Theranos宣称自己掌握先进的医疗检测技术,无需太麻烦太痛苦,只要一点血液,就可以检测出多项疾病,其优越的科技成果引人注目,无数投资人蜂拥而至,然而短短两年不到,这家公司就基本垮了。


在2017年法院公开文件指出,Theranos涉嫌使用一个空壳公司购买市售实验室器材,并在给潜在投资者和商业合伙人展示时伪造了血液测试。


它们所宣称的高科技,几乎全是假的,全是空壳。


创始人伊莉莎白·霍尔姆斯本人经历非常传奇,名校背景,19岁辍学,只身前往硅谷,创立高科技企业,这是全美社会以及投资人们最爱看到的英雄模板,一度被誉为女版的乔布斯。


风头最劲的时候,她的身家一度接近50亿美金,位列美国创业者榜首,欺诈案丑闻传出时,她一夜之间从50亿身家降到了0


2018年3月14日,伊丽莎白·霍尔姆斯被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指控“大规模诈骗”,涉案金额达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亿元)。霍尔姆斯没有承认或否认指控罪名,但放弃了对公司的主要投票控制权,同意缴纳50万美元罚款,10年内禁止在美国任何上市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务。


美帝的商业环境非常自由,政治制度绝对尊重保障资本,伊丽莎白·霍尔姆斯本人持有公司一半以上的股权,这算是绝对的产权明晰了。


但这些都没用,还是爆出了巨大的造假欺诈丑闻。


这些东西,在美帝绝对不是个例,著名的三大案:安然案,视通案,泰科案,有些就发生在最近几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去了解下。


3


有一个十分常见的商业常识,非常容易被人忽略——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不是一回事,甚至经常出现冲突。


在政治外交和商业场景中的买卖交易和博弈,一般来说双方博弈的重点,往往不是博弈本身,而是博弈代表和背后实体之间的矛盾。


什么叫博弈代表和背后实体之间的矛盾?


举个例子,吃回扣,大家懂吧?


公司招标,以公司的利益来说,肯定是选择最优秀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为最佳,

但是对于招标代表来说,他的个人利益往往不是如此,而是能交差,上头满意就行。


从能交差,到最优秀之间,有无数个可选择的选项,那么对于他来说,考虑的重点,就是哪家回扣给的多了。


再举个例子,保全位置,大家懂吧?


假设市面上有IBM,华为,联想三家产品,这三家质量都差不过,其中华为联想便宜一半价格,可以为公司省下一半的费用。

那么这时候采购人员会选择哪家的产品呢?


我想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一定会天真的选择联想或者华为了吧?


错了!根据我了解到的事实,绝大部分情况下,采购人员会毫不犹豫的选择IBM的产品!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一定要保全位置。


虽然联想华为质量也不错,预算省一半,但是公司内部没人会在乎你的功绩,

而一旦采购来的商品,稍微遇到一丁点的故障和问题,上层一定会问责。


问责一定会问到你个小采购头上,而这时候上头肯定要问,市面上最好的产品是IBM的,你为什么没买IBM的产品?


继而会怀疑,你为什么要买华为联想的便宜货,是不是收了回扣?


这些都是非常合理的质疑,你百口莫辩,所以不采购IBM的产品,最后的结果就是,万一出了故障,你就可能会被问责,倒霉。


但是如果采购了IBM的产品,情况又会如何呢?


采购来的商品,故障率可能和联想华为一模一样,万一出了故障,上头也会来问责,但是情况往往是这样的:


这是IBM的产品,已经是市面上最好的产品了,没有比它更好的产品,出了故障我也没办法,我尽了最大努力了,现在只能找厂家来维修呗。


个人保全了位置,上层也满意,但是企业的预算开支,着实浪费了不少。


再举个例子,诺基亚手机部收购案件



微软美国时间2013年9月2日晚间宣布,将以37.9亿欧元(约合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旗下的大部分手机业务,另外再用16.5亿欧元(约合21.8亿美元)的价格购买诺基亚的专利许可证,因此这项交易的总价格大约为54.4亿欧元(约合71亿美元)。


与此同时,诺基亚现任CEO艾洛普也同时加入微软。


艾洛普2010年加入诺基亚手机部担任CEO,这时候任何一个傻子都能看出来,对诺基亚这个大实体的利益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赶紧研发安卓系统的手机。


但是艾洛普上台后的举措是这样的:


2010年刚上任三个月,埃洛普便宣布对诺基亚实行内部改革,对诺基亚的发展进行全新的定位。他将前任诺基亚CEO康培凯所规划的诺基亚Android手机(诺基亚Grand Touch等)腰斩,并拒绝了谷歌发出的Android合作


2011年2月,埃洛普取消了与intel合作开发MeeGo,并宣布诺基亚与微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采用Windows Phone 操作系统


艾洛普有能够当上CEO的智商,他会看不清未来发展趋势和战略重心?他为什么一定要一意孤行这么做?


很简单,对于诺基亚来说,最好的利益选择是改革研发安卓系统手机,

但是对于艾洛普个人来说,最好的利益选择是彻底搞垮诺基亚,将全部员工出卖给微软,自己得到一大笔补偿。


当然,2017年10月9日,微软操作系统事业部全球副总裁Joe Belfiore在推特上发布消息称,开发新的Windows移动操作系统功能及硬件将不再是未来工作的重点。这是微软高管首次承认即将放弃Windows Phone系统。


上面这三个案例,是最典型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出现冲突的情况。


所以为什么药厂敢制造假疫苗,却不担心信誉破产?


因为制造假疫苗的决策者的个人利益,和药厂的集体利益,并不等同。


决策者最需要的,是大量的现金流入,是比药厂薪水高的多的多的回报,


药厂最需要的,是优质的产品,前沿的高新技术,良好的口碑,长久的运营,


当决策者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他其实并没有考虑药厂的需要和集体利益。


他考虑的,仅仅是个人的大笔横财。


这一点,其实就是是大企业也常常犯蠢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医药产业,食品,快消,各种重工业,各行各业往往皆是如此。


积重难返。


所以为什么要加强监管?

为什么一定要有法律?

为什么一定要严格惩处?


就是因为药企看似一个抽象实体,但它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而人,是有大量弱点的,是奸诈的,丑恶的,利令智昏的。


做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背后的人,所以一定要加强监管,加强法制,把人性的丑恶关进笼子里。


更多好文,扫以下二维码,欢迎关注


推荐文章
知识产权家  ·  全国法院典型案例 ...  ·  2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