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变种蚂蚁”来袭!而且它们还反社会……

DeepTech深科技  · 科技媒体  · 6 年前


也许,早在五十年代的怪兽电影中,你可能就已经见过变异蚂蚁,但当科幻成为现实之时,培养变异蚂蚁这一任务充满着挑战。数十年来,生物学家已经成功改变了小鼠、水稻、果蝇等多种生物的遗传性状,惟独蚂蚁,因其复杂的生命周期,基因变异的研究一直停滞不前。


近日,两个独立的课题组同时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敲除蚂蚁基因的研究论文,一同发表的还有另一项利用脑激素改变蚂蚁生活习性的研究。


论文作者之一、纽约大学生物学家 Claude Desplan 透露:蚂蚁是第一种成功实现基因变异的社会性昆虫。



尽管基因相似,蚂蚁种群内部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分工。雌蚁可能成为有生殖能力的蚁后、无法生育的工蚁或凶猛的兵蚁。雄蚁有翅膀,寿命很短,仅在特定时候出现,专为交配而存在。因此,为了保证突变的基因代代相传,需要利用蚁后进行繁殖。


论文作者、洛克菲勒大学生物学家 Daniel Kronauer 认为,蚂蚁身上有许多值得研究的生物学问题,这一点是果蝇和小鼠做不到的。如果将一千只果蝇放到脏桶里,它们只会打架或交配,而蚂蚁则会按部就班地筑巢、繁殖、觅食


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的是基因的显、隐性对昆虫个体性状产生的影响。而蚂蚁的神奇之处在于,在基因相同的情况下,同一只蚂蚁既可能成为蚁后、工蚁,也可能成为兵蚁。




Desplan 的研究组选择了印度跳蚁(Harpegnathos saltator)作为研究对象,其特殊之处在于所有蚂蚁都拥有潜在的繁衍后代的能力。产卵之前,工蚁必须首先成为伪蚁后。如果种群失去了蚁后,那么工蚁就会经历一个仪式化的触角决斗,胜者将成为伪蚁后。


Kronauer 和洛克菲勒大学研究生 Waring Trible 共同研究了毕氏粗角猛蚁(Ooceraea biroi.)。与大多数常见蚂蚁不同,毕氏粗角猛蚁的繁殖属于无性繁殖中的单性繁殖(virgin birth),后代最终成为雌蚁的克隆体。这种生殖现象也常见于蛇、蜥蜴和鲨鱼的繁衍。这两种不同研究拥有相同的目的:培育能携带突变基因的母蚁。


科学家们使用 CRISPR-Cas9 对蚂蚁基因进行改造,使嗅觉受体中的关键成分——信息素的表达减弱。



尽管蚂蚁体内有数百种嗅觉基因,但只要敲除一种特定基因 orco(odorant receptor co-receptor,嗅觉共同受体)将会直接导致蚂蚁的嗅觉系统失去作用。


“敲除每一个嗅觉基因是不可能的”,Kronauer 说,但 orco 拥有决定作用。敲除该基因后,蚂蚁失去了 90% 的嗅觉能力。


基因编辑后的印度跳蚁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它们离开种群,不再觅食。如果隔离一个突变的印度跳蚁,虽然其他的蚂蚁仍然可以参与繁殖,但伪蚁后的产卵量变少,繁殖能力减弱。如果在将这些突变体置于无蚁后的种群中,它们不会参与触角决斗。相反,它们只是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挥动触角,好似练习拳击。


无法察觉到信息素的毕氏粗角猛蚁也表现反常。通常,它们会避开记号笔的气味,但基因编辑后的蚂蚁会在记号笔线条上爬行。


和印度跳蚁一样,毕氏粗角猛蚁的突变体也不再具有社会性。它们不再融入种群,到处转悠,不会像从前一样,跟着其它蚂蚁产生的信息素爬行。




还有一些奇怪的现象产生。一只变异母蚁偷走一个卵并利用触角开始孵化。突然间,它开始分泌了过量的警告信息素,致使其他的非变异蚂蚁焦躁不安。


如今,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实现利用基因编辑改变蚂蚁社会行为。下一步, Kronauer 计划研究蚂蚁种群内部如何分工劳动。


不妨打个比方,有两个人住在同一公寓,当脏盘子堆积起来,有“洁癖”的室友将会更勤快地洗碗,从而成为“洗碗专家”。此前的研究方法将是改变外部环境(去除洗碗机),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遗传调控,Kronauer 计划直接调节蚂蚁的内部阈值。


除感官知觉外,Desplan 还对蚂蚁的寿命充满兴趣。工蚁大约能活七个月,成为伪蚁后则能活四年。这就像一个人活到了 85 岁,而另一个人能活到 550 岁,简直是匪夷所思。


成为伪蚁后的工蚁一旦接触到新的蚁后信息素,则会回到工蚁的身份,并在几个月内死亡。 这意味着必须有一个可逆的遗传开关来控制蚂蚁的寿命。


包括蜜蜂研究专家在内的其他生物学家正在密切关注变异蚂蚁模型,并考虑采用类似的方案开展针对其他物种的研究。


Desplan 则认为,变异蚂蚁模型的成功为其他动物的基因编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传统的生物学方法是研究果蝇和小鼠这样的模式生物,那么基因工程技术能让生物学家对更加合适的动物开展研究。


一些昆虫学家之所以成为研究蚂蚁的专家,因为他们对蚂蚁“爱得深沉”。对于 Desplan 来说,他已和包括果蝇、黄蜂、蝴蝶在内的许多昆虫一同“并肩作战”。而现在名单中又多了一项——变异蚂蚁。


“我们成为蚂蚁专家,是因为工作需要,而非天生使然。”如果这些突变蚂蚁模型符合 Desplan 和 Kronauer 的预期,未来这一研究领域的专家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


-End-


参考: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speaking-of-science/wp/2017/08/10/scientists-create-the-first-mutant-ants/?utm_term=.d857dc8adb47



推荐文章
王大力如山  ·  直接说涨价涨多少好了……-202106051 ...  ·  2 年前  
央视新闻  ·  他总是铆足“牛劲”,为了啥?  ·  3 年前  
最高人民法院  ·  路线图提前曝光了……  ·  3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