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乎高赞:为什么“穷不过3代,富不过3代”?

LinkedIn  · 求职  · 4 年前

刷知乎时,看到一个蛮有意思的问题:


为什么“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


这话估计你多少都有听过,可能是长辈告诉你的,可能是网络上看到的。我一直以来对这说法也很好奇,可如今看来——


它顶多算个说法,并不是现象。


更有意思的,我觉得是说这句话的心态,它比问题本身更耐人寻味。


一、穷不过三代 可能只是个愿望


有一部很著名的英国BBC纪录片叫《人生七年》(《56UP》),团队对14位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7年记录一次,从7岁一直到56岁。


结果是:只有1个穷人实现了翻盘,其他的人依然生活在底层社会。


网络上有很多故事:


农家子弟奋斗了18年,才取得和大都市同龄人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权利。


穷学生靠助学贷款艰难完成学业,却难以在一线城市维持生活。


21岁女孩北京拆迁获11套房,从此衣食无忧。


逆袭确实不易,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通道也从未关闭。


真正让“穷”变成不可逆转的,是一个人没有能力在后续漫长的道路上,降低它对自己的负面作用。


过于强调原生家庭、强调穷困对其影响,是比穷本身更加消磨意志的事。


我大学时期,班上有位家境不太好的同学K。他的自卑,几乎无处不在地体现在每个琐碎细节。


有一次期末考后班级聚餐,大家商量时提了几个地点吃饭,K估计是觉得费用过高,一开始默不作声,突然说了句:


“我们农村人没啥钱参加这种活动。”


所有人面面相觑,场面一度尴尬得快要凝固。最后还是班长打圆场说,没事没事,可以换个更便宜的地方。


K听完就一个人走出了教室。


平心而论,K非常吃苦耐劳,只是他过于频繁地感慨社会不公。毕业后也经常在群里说,公司谁谁靠关系入司、谁谁又通过什么关系拿到晋升名额。


K谈过一任女友,对方收入比他高不少,家境也不错,没交往多久他就要求女友结婚后必须辞职当家庭主妇。分手后,K在朋友圈淡淡地发了句: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前阵子K依然在抱怨,农村人在城市买房的种种艰辛。全然没看到,不少当初家境平平的同学已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安居乐业。为什么说“穷不过三代”?


无法摆脱穷困的人,一代比一代穷,假如穷到连娶媳妇都困难,自然没有第四代了。


有能力摆脱穷困的人,他们不会处处强调阶层对自身的影响,而是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地改变现状。


他们不会把“穷不过三代”当做安慰,更不会把它当做消极处世的借口。


二、富不过三代 可能是个警示


我在B站上关注了一个视频up主,她在美国长大,然后回到北京做主持人。


家境不错的她从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从外表到思想都非常出众,遇到从事金融行业、同样优秀的老公后,顺理成章地建立家庭。


可想而知,他们未来的孩子大概率也是很优秀的。


这个世界上的富二代大致分为两种。


第1种,躺在父辈打拼的财富上好逸恶劳,三两下把家底败光,生生断送了老天塞给他的一副好牌。


第2种,拥有令人羡慕的起跑线,不仅站得高,而且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可让其飞得更远。


不管哪一种,“富X代”的标签都将逐渐消褪。尤其是第2种。


电影《1942》里,老东家的家产被人抢光后,在逃荒路上说:只要我们逃到陕西就好办了。我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10年,我还是东家。



许多富人真正富的不是拥有多少钱,而是变富的能力。


他们恰恰会用“富不过三代”这句话来警醒自己,不要过分在意眼前的财富。


那么对穷人来说,"跨越阶级"有多难呢?

推荐文章
叶檀财经  ·  上海经济已经繁荣到让人害怕了?  ·  1 年前  
懂懂笔记  ·  沙滩上的新东方,和它错过的浪潮  ·  3 年前  
微设计  ·  过年回家,种草养花  ·  7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