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韩咏红:剑桥出版社删文风波

狮说新语  · 社会  · 6 年前

剑桥大学出版社旗下的《中国季刊》网站配合中国官方的要求,撤下了300余篇被中方认为课题敏感的论文。这个消息上周五在社交媒体传开、经西方媒体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在西方学术界的厉声谴责下,事情急转直下,剑桥出版社星期一收回成命,将文章都“解封”。


到昨天为止,事件没有更激烈的发展。虽有报道说,剑桥出版社旗下的另一份刊物《亚洲研究期刊》也被要求撤下中国网络线上的百篇敏感文章,但《亚洲研究期刊》没有照做。


至今,这两份刊物的网站在中国境内依然可以正常登入,相关论文可以浏览,出版社也声明没有移除文章。


这起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学术审查事件,瞬间降级为“茶杯里的风波”。当然,目前还不能断言此事真能到此为止,不过从官媒《环球时报》昨天的评论看来,官方无意让事件进一步升级。


《环时》昨天的评论指责西方舆论的这波炒作突如其来,没完没了;还讥讽剑桥出版社的前后表现有些“市井气”,出尔反尔,一开始大概很看重中国市场,所以在屏蔽敏感文章的问题上“挺好说话的”,后来在西方媒体“政治正确性”的压力下又匆匆改口。


和星期一发表过的评论一样,《环时》昨天也称,类似《中国季刊》的刊物读者范围狭窄,撤掉一些文章的影响应很小;西方舆论这次“大闹”,暴露的是部分西方人比中国社会“更缺少与外部世界相处的弹性”,容不得“一点变通”,“政治正确性”比比皆是,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他们对中国崛起充满焦虑。


《环时》也称,“剑桥大学出版社无论怎么选择,对中国都不重要。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这对有些西方人如此重要。”


就事论事而言,《环时》对剑大的讽刺,包括指它“市井气”,这点或许与一些西方学者高度一致。《环时》也透露该社在中国境内设立服务器,如果属实,这说明剑桥出版社有意深耕中国市场,显然是看中在中国出版学术刊物、教科书的实际利益。


最让剑桥出版社难堪的是,有麻省理工学院政治教授归纳后发现,那300余篇一度被屏蔽的论文,固然大部分与文革、天安门、西藏新疆课题有关,但也有一些论文被屏的理由不明显,反而像是依据简单的关键词搜索结果就做出的决定。


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教授吕晓波的两本并不特别敏感的书也被屏蔽,就被怀疑是机器搜索将其误为“刘晓波”之故。学者指责剑桥出版社完全不讨价还价就屈服,虽说配合中国的要求恐怕会越来越难以避免,但该社似乎没有考虑清楚就低头了。这个例子无形中呼应了《环时》所形容的,剑大当初为了在中国市场上获利,显得“挺好说话的”。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剑桥出版社这样“轻易”让自己的名誉扫地,让人惋惜。不过,中国有关部门对西方学术出版社提出“删文”要求背后的思维,也很值得关注。


《环时》说,“不知道为什么这对有些西方人如此重要”,说明该报对西方世界高度重视的学术自由并不理解、更不认同。中国官方认为,中国互联网法规都是自保型的,并不攻击西方,外国机构既然要进入中国市场,遵守中国法律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中国屏蔽一些有害信息,也只是行使了自我保护的权利。


从中国这一方的逻辑出发,这样辩论显得合情合理。不过在当今时代,信息流通、信息无国界已是大多地区人民的普遍共识,中国官方拒绝这种价值,将“有害信息”一屏了之;同理,中国这个做法本身就是对西方价值理念的挑战。当这类情况日益频繁时,中国与外部世界的隔阂将愈来愈大。


这正是这次审查风波引人担忧的地方,不仅仅是审查的问题而已。在大约十年以前,中西方的关系是西方施压让中国学习西方的制度与价值观,中国则努力抵制;到如今,中国与西方依然无法改变彼此,但是中国能够相当自信地隔绝外界试图对中国施加的影响。


一些中国体制内精英的心态是:外人怎么看中国,已不那么重要了。你爱来来,来就要遵守中国的规矩,否则就请自便,中国的内部市场够大、后劲够强、创造力更是源源不绝,无需像过去一样为了得到外部资源而配合外界的要求,并且还能继续发展至少十几二十年。那么说,东西方再次回到远古时代,东方大国与西方世界相对隔离的状态,会不会是我们可能面对的未来?结果又是谁得、谁失呢?


推荐文章
南开大学图书馆  ·  【南开读书节】“专家带你看展览”报名啦!  ·  3 周前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  10分钟记住脑出血核磁表现:T1、T2篇  ·  3 年前  
21财闻汇  ·  长沙:一个让炒房客,有去无回的城市  ·  5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