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6氪
36氪是中国领先的新商业媒体,提供最新锐最具深度的商业报道。我们强调趋势与价值,我们的slogan是: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36氪

奢华的大厂年会,纷纷返贫

36氪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5-02-07 21:30

正文

今年的年会,你家公司停了吗?
孙玥 梁湘
编辑 龚正
来源| 真故研究室(ID:zhengulab)
封面来源 Pexels
年会是每个打工人年末渴望精神放纵、同时试试摸奖手气的解压时刻。在前十年,热钱吹起各种“猪都能起飞”的风口,很多打工人都经历和见证了豪华热闹的年会。

但这两年大环境遭遇挑战,不少公司的年会逐渐简朴化,有的干脆停办。由奢入俭难,没有精彩的年会做一年结尾,打工人心里总有点怅然若失。但他们也并不想回到以前那种和老板同事推杯换盏的年代,他们有自己心中的年会。

年会,由奢入俭
年会大奖又缩水了,是班味儿漂了6年的小馨第一反应。

小馨在一家视频公司工作,员工好几千人,为了节省成本,这几年来不了现场的员工,都以线上的形式坐在自己的工位上看公司总部年会直播,自然也没啥沉浸式氛围。

直播内容基本就是领导讲话与杰出人员颁奖,但到了抽奖环节,哪怕是躲在屏幕后面打瞌睡的员工都会为之一振。

小馨记得,2024年年会的一等奖是一辆小汽车。她刚拿到驾照,也希望抽中一辆。但今年的奖池公布后,一等奖变成了苹果三件套(手机电脑手表),价值5万元左右,相比小汽车缩水了不少。

最令小馨无语的是,虽然她幸运地抽到了年会四等奖,给她的奖品却是一台VR一体机。小馨知道,公司先前看重VR行业,大力研发产品,最终项目流产,整个业务被裁。这台VR一体机就是当初没能成功上市的产品,如今却被当成奖品发到了员工手中。

好在各个部门之间也会有自己的小年会。小馨在自己的部门年会聚餐中,运气爆发抽到了一等奖:一条价值8880元的LV围巾。虽然实用性也就那样,但小馨安慰自己说,“至少是个好兆头”。

示意图,图源:Pexels
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皮皮表示,自己公司也是好几万人,不可能一起开年会,但公司会按照职级分级,自己所在的第三级事业部,就在北京国贸大酒店办了场3000多人的年会。

年会流程很常规,领导讲话、团队颁奖、文艺表演,然后就是最振奋人心的抽奖环节。一等奖是2万元人民币,虽然直截了当,但幸运儿只有一名。剩下的奖品,就落入更传统的苹果手机之类的行列了。

也许是看出了大家意兴阑珊,三级事业部的小老板喝高了后,竟然走上台,宣布要现场发钱,“系统机选人名,中了奖立刻转账”。

紧接着,小老板就拍下了一个随机名字,举起手机就要转账8888元。

虽然额度比2万小了不少,但毕竟是老板个人出资,而且看起来还是人人有份,大家的情绪立即回温了不少。

在将近10个8888元发出去后,小老板又开始抽奖发6666元,金额完全讨喜,数量完全随心情。年会现场有了一阵小骚乱,但明显调动起了气氛。皮皮自己就幸运地得到了6666元的现金转账。

示意图,图源:Pexels
整场下来,当金额变成最小的188元时,幸运儿的数量已经激增到300多人。年会后,全员又追加了一张200元的购物卡,虽然这样的抽奖,已经令许多域外打工人傻眼,但皮皮说,这整体金额价值还是比不了上一年。不过他已经满足,至少做到了阳光普照,雨露均沾。

年会由奢入俭难,其实将这些大企业的年会和中小企业一比,已经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了,“由俭入贫”才是小公司们的普遍境况。

对比今年拿几只小蛇娃娃当奖品、连聚餐都没有的“赤贫年会”,纪云觉得2019年刚入职时的年会算公司最后的体面。

纪云在一家出版业国企工作,公司规模100多人,营收逐年稳步下滑,但身为国企还维持着办年会的仪式感。

2019年末的一个周末,全公司被拉去北京周边3小时车程的温泉大酒店,开了两天年会,流程包括各部门负责人述职、优秀员工表彰、晚宴加抽奖。菜品体现出公司不太富裕的现实,人均价值都不高,纪云的同事们就吐槽,味道还不如酒店的自助午餐,唯一好吃的是预制菜卤鸭子。

示意图,图源:Pexels
企业文化走务实风格,领导发言也只是淡淡的鼓励,年会氛围还算开心。抽奖环节6成以上员工都能得奖,总共几万块钱。金额最高的是3000元特等奖,名额一人。纪云没有中奖,但靠给年会诗朗诵撰稿,收到领导的500块红包,单字稿费要高于日常职务稿。

还有些私企今年没预算办年会,但好在在市场上滚爬惯了,头脑灵活。

瑶瑶服务的是一家广告公司,公司年会设在上海一家大型酒店,别人家的年会都是花钱的,但自家老板想到的是“借年会创收”。

具体议程是请行业大咖对谈或参与圆桌论坛,讨论过去一年的行业热点话题。普通吃瓜群众要想听大咖金玉良言,得买票进场,一张单人门票299元。

瑶瑶原本没抱太大期望,没想到开场不久就迎来100多位自费购买门票的宾客。

分享环节结束后设有抽奖,奖品基本上全是拉来的赞助,一等奖是价值600元的生活用品,二等奖是价值300元的玩具,其他几种“阳光普照奖”,最低只值两位数。

老板在推杯换盏、优雅社交,瑶瑶和同事们则忙着做苦力,却连来回打车费也没法报销,还要忍受难吃的员工餐,庆功宴只有100块的人均预算。

其实,小公司没有年会尚可理解,但一些互联网公司大厂的员工也说,自家已有好几年没有年会了。

听来也是惨,但年终奖能给足3-4个月,在这个时代,也就别叫穷了。

奢华的年会,已成为时代记忆
与现在这个凡事都要精打细算的时代相比,疫情前的前十年年会,是奢华的、有希望的、也是反骨的。

2018年,郑州喜来登酒店,一男子站在会场舞台上,拿出几捆百元大钞,分四次撒向台下。近百名员工哄抢,差点引发踩踏事故。撒完币,男子拿起话筒大喊一声“有钱!”

这一戏剧场面,来自郑州某房地产分公司年会。那年,许家印还在舞台上;碧辉园的杨惠妍刚刚上任碧桂园联席主席,女首富还没沦为“女首负”;王石刚组建了名为“深潜”的企业家商学院 。整个房地产行业,大咖吃鲍鱼,小咖吃生蚝,员工也能喝上肉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