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为切入GPU背后;近六成手机概念股Q1净利下降 终端品牌砍单产业链危机加剧;5G换机潮预计2022年爆发;

集微网  ·  · 4 年前

1.近60%手机概念股Q1净利下降 终端品牌砍单产业链危机加剧;

2.【芯视野】华为切入GPU背后的江湖有多深?

3.供应商很困惑!传苹果告知iPhone一年内将增产4%;

4.分析机构:受疫情推迟!5G换机潮预计2022年爆发;

5.数码论:想跟年轻人“做生意”的努比亚;

6.明天发布!华为nova7系列参数爆料汇总;

7.4大领域陷衰退...惟它独强!台积电惊揭手机市场衰退幅度;


1.近60%手机概念股Q1净利下降 终端品牌砍单产业链危机加剧;

集微网消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今年一季度国内各个产业普遍遭受一定程度冲击,尤其是智能手机行业似乎影响更大。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0年1-3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4895.3万部,同比下降36.4%。手机销量下滑也影响其产业链上市公司的业绩。据集微网不完全统计的53家手机产业链企业一季度业绩来看,接近6成的上市公司净利润预计下降。

整体来看,手机产业链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基本达不到预期,大家原本预计国内疫情可控之后市场有所回升,不料海外疫情持续恶化,导致全球经济出现衰退,海外智能手机销售市场也出现暴跌。终端品牌在下修手机出货量的同时,也对上游供应链进行砍单。受此影响,手机产业链的上市公司二季度业绩或许还会继续下滑。至于全年业绩表现,则需看全球各地区疫情防控情况及市场恢复程度。

近6成企业Q1净利预降 最大降幅为46倍

根据集微网不完全统计手机产业链的53家上市公司的一季度业绩来看,仅有22家企业预计实现净利润同比(以下限值为主,下同)增长,占比为41.51%。而净利润预计下降的企业则有31家,占比为58.49%,其中,净利润预计亏损的企业有19家,占比为35.85%。

在净利润预盈的企业中,立讯精密一季度盈利最高,为9.55亿元。蓝思科技、鹏鼎控股、歌尔股份、深南电路分别以8.79亿元、2.96亿元、2.85亿元、2.77亿元位于第2至5位。关于业绩变动,歌尔股份表示,相比去年同期,公司智能无线耳机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改善。另外,立讯精密、蓝思科技、鹏鼎控股、深南电路也称公司业绩增长是订单增长所致。

而在净利润增幅方面,同比增长超过100%企业仅有5家,其中增幅最大的上市公司为蓝思科技,同比增长1007%,紧随其后的莱宝高科、宜安科技、星星科技及胜利精密,同比增长分别为647%、260%、158%、105%。其中,蓝思科技、星星科技、胜利精密三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关于业绩增长的原因,蓝思科技称,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领域头部品牌的中高端产品资源加速向头部厂商大幅集中,公司各主要产品的订单充足、需求旺盛。而莱宝高科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公司中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全贴合产品销量及销售收入增长,生产效率提升,产品销售毛利相应增加所致。宜安科技则称技术许可费收入对公司净利润影响很大。

另外,星星科技表示,公司收购的三家公司完成了工商变更手续,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对2019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影响较大。而胜利精密则积极推进聚焦主业和降本增效等举措,同比大幅降低了成本费用和亏损;同时,公司加速收缩非核心业务,增加了投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蓝思科技、宜安科技、星星科技四家公司都通过“非经常性损益”增厚业绩。它们一季度获得的非经常性损益分别为16828.03万元、240万元、1280万元,占净利润(以下限值为基数)的比例分别为19.14%、10.28%、27.23%,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在业绩预亏的企业中,预亏金额最大的企业为华东科技,亏损金额超4.5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华映科技、维信诺,分别为(-3.8亿元)、(-2.4亿元)。这三家企业的主要业务都是显示面板,其中,华东科技、华映科技主要是LCD产品,受累于产品价格下跌,其净利润近年来一直处于下滑的趋势,而两家企业也都传出重组的消息。

而净利润向下变动幅度较大的公司有:春兴精工(-4627%)、锦富技术(-1532%)、卓翼科技(-515%)、共达电声(-484%)、智光电声(-433%)、远望谷(-410%)。这些亏损企业基本都称,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上下游企业复工时间普遍延迟,各项业务均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对营业收入影响较大,而对应的净利润有所下降。

Q2终端品牌减产与砍单并行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一季度大多数企业的业绩达不到预期,大家原本预计国内疫情可控后市场会有所回升,不料疫情在全球持续恶化,欧美、印度等国家或地区也从3月中下旬开始“封城”应对疫情扩散,导致全球经济出现衰退之势,对整个手机产业链也造成严重的影响。

受此影响,全球智能手机品牌的销量均遭遇下滑。Strategy Analytics近期将今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由之前预计的13亿部下调为10亿部。而高盛也预测苹果第二季手机出货量将骤降36%,并预计第三季手机将继续下降。高盛认为,消费设备的平均售价在经济衰退期间可能会出现下降,并在销量反弹后仍将保持疲软。

在销量及平均售价下滑之际,终端品牌也不断减少生产量,据外媒The Elec的报道称,三星针对于现在的智能手机市场情况已经下调了本月(4月)的手机产量,三星本月预计只生产1000万部智能手机,远低于正常情况下每月2500万部的产量,智能手机产量减少超过50%。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智能手机销量大幅度下滑,考虑到生产量比销售量还多,为了有效控制库存,减少经济损失,减产似乎是各大手机厂商最好的解决办法,至于何时恢复正常的生产水平,需要观察全球各地对于疫情的防控情况。

与此同时,全球一线手机品牌也开启砍单潮。集微网此前报道,三星5月份砍单量达到了30%-50%,苹果同样砍单超过了25%,而到了6月份,国产手机品牌纷纷跟进,其中OPPO和vivo砍单达到了30%-40%。

此外,华为与小米砍单也达到了20%-30%,其中小米最开始砍单。也有业界人士认为,华为和小米砍单量可能远远不止20%,以华为为例,“如华为P40等主流机器,从早期的2500万部下调到2000万部,最近又继续砍单到1500万部。”这样算下来的话,砍单幅度也达到了40%。

受终端手机品牌砍单等消息的影响,手机概念股也出现了集体大跌的现象。

自三月初以来,欧菲科技、蓝思科技、合力泰、超声电子、舜宇光学、丘钛科技、立讯精密、科森科技、东山精密、信维通信、德赛电池等手机产业链概念股的股价都集体下跌,直到现在股价都很难回到当时的价位。可见,在疫情的影响之下,手机产业链受到很大的影响。

另外,在终端手机品牌砍单的背景下,手机产业链的大多数企业二季度业绩或许还会继续下滑。至于全年业绩表现,则需看全球各地区疫情防控情况及市场恢复程度。(校对/Lee)

2.【芯视野】华为切入GPU背后的江湖有多深?

集微网报道,GPU战火重燃,这次的主角却是华为。

在高端芯片四剑客——GPU、CPU、FPGA、DSP中,如果说后三者国内已有一些公司在前仆后继攻关的话,那么GPU就是绝对的“冷门”,国内能自主研发GPU的厂商可谓寥寥无几。但随着高性能计算以及AI市场的发展,叠加国产化替代的潮流,GPU或迎来“破局”,特别是在华为秣兵厉马踏上征程之后,GPU会发生新的反转吗?

变局

细究GPU市场发展的脉络,是从配角走向主角并持续大放异彩的历程。

随着技术的进阶以及应用的拓展,GPU体系日益庞杂,按接入类型可分为集成GPU和独立GPU,以应用来区分则有PC GPU、移动GPU和服务器GPU三类。在PC显卡发展史中,GPU成为其核心;AI和高性能计算(HPC)的兴起,则让嵌入式GPU和服务器GPU在端侧和云侧找到用武之地。

独立GPU市场双雄争霸。NVIDIA(英伟达)可谓是璀璨的明星,在相继将3Dfx和S3 Graphics这些昔日的霸主抛在身后之后,剩下的对手唯有ATI,直到2006年AMD成功以54 亿美元的巨资收购ATI。此后,双方各自攻城略地,在独立GPU市场奠定了英伟达和AMD两大巨头称雄的格局。在集成GPU领域,英特尔牢牢占据C位。

而在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移动GPU领域,则是群雄并起。从IP来看,Arm的GPU核Mali在“富爸爸”Arm的帮助下攻城略地;Imagination的PowerVR影响甚大,甚至重新拿回了苹果的订单;芯原微电子在前几年收购美国嵌入式GPU设计商图芯之后亦有不少授权用户;高通的Adreno架构则是通过和AMD合作而构建起来的。从芯片产品上来看,英特尔、苹果、高通、瑞萨、三星、Marvell、华为海思、联发科、展讯、瑞芯微、全志等都在全力耕耘;NVIDIA和AMD的显卡在便携机(notebook)中也有应用,比如“游戏本”。

伴随着AI的飞速发展,GPU显现出强大的算力优势,同时随着可编程环境的友好,成为新晋“网红”。预计在全球AI芯片中,GPU可占据市场的1/3左右。而且GPU在HPC领域历来是重兵驻扎,随着HPC市场正与AI加速融合,GPU正在重新定义超算市场。

世易时移,以往固有格局也在产生微妙的“裂缝”。英特尔计划重返独立GPU战场,并推出了首款Xe架构的通用GPU,基于7nm工艺,应用涵盖了超级本到PC再到AI以及HPC等场景。同时,国内亦迎来新的重磅玩家华为,华为正在韩国设立一个属于Cloud&AI BG的新部门,作为华为智能计算战略的承载者之一,以GPU为敲门砖。

与之相对的是,NVIDIA最近收购Mellanox获得通过,加上之前已将Titan IC纳入囊中,随着英伟达的接连出招,攻防之势将走向何方?

入局

无论如何,国内看起来是“赶了晚集”,回溯过往是为了更好厘清当下,为何做GPU的寥寥无几?

GPU行业资深人士陆安(化名)剖析这与大势相关,CPU命系信息安全,国家重视、政策支持、经费引导,辅以权威人士的呼吁,陈陈相因之下因而众多厂商争相进入这一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国外CPU相比差距在进一步缩短。但对同为PC中重要部件的GPU,却明显重视程度不足,而且基础性研究难度大、周期长。

科技老兵戴辉也分析说,国内少有GPU厂商的原因在于,对于新来者而言,GPU难有好的商业模式,市场已基本被巨头垄断。同时,生态难以建立。以PC端举例,两大厂商的显卡与游戏厂商合作紧密,优化效果显著,新进入者很难有机会破局。华为自己也曾有过教训,麒麟芯片前身K3V2 曾使用Vivante的GPU,当时就与一部分游戏的兼容性不好。

对于华为的入局,戴辉认为华为的考量在于:在AI领域,华为自研的达芬奇架构不仅用于云侧,也用于端侧如手机和摄像头等,并实现云端协同,那么华为自研GPU也同样有类似的逻辑,即在云和端协同使用。

这也顺应了目前呈现的技术革命契机和商业模式变化,戴辉的解读具体而微。

一是5G的一大核心场景就是云游戏,游戏在云端运行,通过5G投影到手机、便携机、电视、VR/AR/MR头显等终端屏幕上,这样本地就不需要多少处理能力和内存了。而云游戏将大大撑大对5G管道的需求,就像当年IPTV对宽带的推动一样。而云端GPU的市场价格很贵,成为云游戏推广的最大瓶颈。因云游戏使用的GPU是在云端集中部署的,需要集中采购,而不像传统游戏玩家分散采购,这使得华为这样善于2B业务的GPU新来者有了“可乘之机”。

虽然对于华为自研GPU,业界第一会想到手机GPU,但这一场景要求对各种游戏和应用有广泛的兼容性,要一步到位做好还是不容易的。华为麒麟芯片目前采用基于ARM旗下Mali的GPU IP,未来如何请让我们拭目以待。值得一提的是,苹果2017年开始自研GPU,但目前又重新与Imagination进行技术合作。

但云端的应用不同,兼容一款游戏(尤其是端游等GPU重度应用场景)就可以专门用在这一款游戏上,兼容一款应用也可以专门用在这一应用上,使得市场进入的门槛大大地降低,这很适合华为这样2B能力很强的公司。实际上,华为的ARM服务器CPU鲲鹏芯片就是通过在云端适配特定应用来进入市场的,比如鲲鹏适配了金蝶的云ERP应用,就可以搞一堆用鲲鹏的服务器用于金蝶的云ERP SAAS,而不需要对所有应用都兼容。注意,所有应用是对英特尔都兼容的。云计算的兴起,催生了商业模式的巨大变化,这也为新来者如华为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则GPU在高性能计算中有很大价值,诸多应用如勘测、气象、仿真等都需要大量的数据计算,能实现自主可控的高性能计算,对中国来说是很有安全意义的,这点不言自明。

三则在AI领域应用,华为虽有自研的达芬奇架构的AI芯片,但GPU在一些特定场景的优势也很明显,尤其是在无人驾驶等领域。要知道,AMD的GPU也就是在AI的发展过程中再次崛起的。

四则云端的GPU要和云计算紧密结合,目前英伟达等公司也起步不久,对KVM(国内自主可控云都基于此技术)的虚拟化引擎支持还做得不够,华为的机会窗口还开着。对于华为的5G+ABC(AI、大数据、云计算)融合大战略来说,补齐GPU是应有之义。举例而言,影视业里的渲染和制作目前已经大量使用了基于云计算形态的GPU集群。动画片自不待言,反映中国女排的电影《夺冠》中,浩大体育馆里的观众画面就采用了大量的GPU来参与画面制作,并不是真的请了那么多的群众演员。

而从国内外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高科技之间的强对抗性来看,国产化替代和供应链安全变得愈发重要,而摆脱依赖性最起码要有备胎,要做长远打算。陆安表示,一方面,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客户希望GPU供应链更多元化,而降低单依靠一两家厂商的风险;尽管华为在服务器领域已有CPU、AI芯片等,但如不解决GPU底层的问题,有可能会陷于被动。另一方面,未来AI发展对算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虽可采用不同的方案和思路,但一定要沉下心来做GPU的开发,否则技术差距会进一步拉大,未来以AI为代表的新基建也将难免受制于人。

相比于华为的“家国情怀”,对于英特尔的卷土重来,也有分析说原因在于GPU在数据时代是大势所趋,炙手可热,对于“以数据为中心”转型的英特尔而言,或不愿自己只能在AMD和英伟达作出选择。同时,英特尔亦需要新的收入来源来证明自己是未来数据时代的领导者。

突围?

而入局之后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这一领域如何突围?

陆安提及他最深刻的体会是一定要有人才。“中国多年来在GPU基本少有建树,主要是缺人才的培养,因为科研院校也不关心,整个师资力量没往这方面铺,更多的人是侧重应用层。同时,国产GPU缺乏市场应用,在国外产品和技术的打压之下,很难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进技术迭代。”显然,这些问题也需要顶层设计来解决。

此外,生态也是重要的一环。戴辉剖析霸主英伟达的胜利之路,主要原因是其CUDA完整编程和工具链平台生态的构建,让业界很容易采用平台去开发相应的应用,就如微软的操作系统一样。用得越多,成本越低,反馈到硬件端,功耗、面积也能不断优化。华人黄仁勋创立的英伟达在CUDA上坚持研究了十余年,投入数亿美元,历经曲折,后来又因为AI和无人驾驶的契机,才奠定了先发优势。

戴辉认为,国内的游戏行业做得很好,华为在智能手机“吓人的”GPU TURBO等改良层面对游戏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解,因而与云游戏的合作也好商谈,这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在无人驾驶领域,国内也在崛起,这也是GPU弯道超车的发展机遇。而这样的替代案例业已显现,特斯拉最早采用的是英伟达的GPU,已开始使用自研的FSD芯片。

毕竟,华为的底气十足。华为在韩国建立公司并志在将英伟达的高端人才纳入麾下,这招是很接地气的。在技术上,华为的实力有目共睹,在网络交换技术领域有多年的深厚积累,在AI芯片领域也在攻城略地,GPU应有力量破局。应用层面,华为自身和合作伙伴可基于大量的应用来训练GPU,不断升级。

而市场或是最终极的考验。一位台湾资深人士表示,华为开发GPU有量、有巿场培养就有戏。每个设计或制造都需要众多用户使用及技术人员的改善,要基于用户的需求点来不断提升性能。因而只要有效能强几百倍的产品,客户会回头再土法炼钢吗?这是巿场上的抉择。

然而,尽管高手纷纷入场,但作为GPU霸主,英伟达也在全力筑高“护城河”。在接连收购Titan IC和Mellanox落定之后,英伟达不仅在云端AI芯片领域构筑了高壁垒,而且在广为应用的分布式训练上,通过GPU+RDMA+CUDA的强强组合,则更可提供AI+高速数据互联解决方案+网络安全加速的完整解决方案,在数据中心竞争中如虎添翼。

机会?

放眼望去,GPU市场强者恒强,但未来的机会仍存。陆安建议,重点是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并在政策上加以引导,以加速国产GPU的市场化应用,这将会推进国内GPU龙头企业的崛起,同时加速GPU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迭代。

这一建议蕴含深层次的产业逻辑:半导体业经过多年发展已进入到垂直整合模式阶段,无论是CPU还是GPU、FPGA等真正要发展起来,还要深化上下游产业的联动,服务器GPU需要主流的云服务厂商从需求侧提供切实的发展方向,并为GPU厂商提供机会进行迭代和优化。因而,呼吁国家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云服务厂商更多地采用国产芯片,这应是面对国际形势不确定性所需要确定的。

而机会也将在新的征伐中成就。陆安强调,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GPU龙头公司,而芯片业的发展规律是细分行业最后都会走向集中,因而仍有机会布局。未来5~10年或会形成GPU龙头,年营收或突破100亿元。同时,随着各种创新技术层出不穷,有可能颠覆传统的GPU格局而实现弯道超车。

以智能手机芯片发展史为鉴,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借助量大面广的市场,最终成就手机供应链的国产化。陆安指出,国产GPU的研发一定要脚踏实地,沉下心来,遵循芯片本身发展规律,让GPU性能不断突破,产品不断迭代,同时不被资本牵着走,未来国内一定能在GPU领域锻造出强实力。

可喜的是,在强压之下,国内已有一些企业如景嘉微、航锦、中船709所、兆芯、龙芯等在加强自主开发,在GPU性能、成本、应用上不断发力,并在着力向通用市场进军。

反观这次GPU的主角华为,近年来在层层打压之下也仍一直急速向前,自研芯片的脚步不断从手机扩大到AI、数据中心,如今在GPU领域重兵压阵,未来GPU格局将如何演变?(校对/范蓉)

3.供应商很困惑!传苹果告知iPhone一年内将增产4%;

集微网消息(文/小山)疫情当下,全球智能手机需求受到冲击,恐会陷入衰退。不过在这一背景下,传出苹果已告知供应商提高iPhone手机4%的产量,这也让供应商怀疑苹果是否能够实现其销售目标。

据日经新闻21日报道,苹果已告知多家供应商,计划在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期间将iPhone产量提高4%至约2.13亿部,其中旧机型和新机型(包含新一代iPhone SE以及今秋将推出的包含5G iPhone在内的新机)预估各占一半。

报道指出,因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智能手机需求恐将陷入萎缩,因此对于iPhone的增产计划,供货商们的困惑正在蔓延。

对于苹果的规划,某家零件公司高管指出,这是非常强劲的预估,不过有必要确认是否是真实的实际需求。该人士认为实际需求有可能会减少1-2成。

同时,某面板相关采购负责人也抱持怀疑态度,称苹果可能是为了避免在秋天或圣诞节期间陷入缺货,因此要求供应商多生产一些产品,但之后可能会在某个时间进行调整。

根据报道,苹果会在5到6月间正式对各家零部件商下单,不过若疫情迟迟无法结束,苹果可能会下修生产预测。

另外,美国高盛此前也预测,受新冠肺炎引发的封城效应影响,2020年4至6月期间iPhone出货量预计将较去年同期大减36%,2020年1至6月期间预计衰退24%,不过2020年10至12月期间iPhone出货量减幅将缩小至2%。(校对/ Jurnan )

4.分析机构:受疫情推迟!5G换机潮预计2022年爆发;

集微网消息(文/小山)市场研究机构集邦科技(TrendForce)旗下拓墣产业研究院今日表示,2019年是5G产业元年,5G商机原本预计在2020年出笼,并带动手机等智能终端换机潮。但受到疫情波及,产业遭逢生产和需求的挑战,预计2022年才会爆发手机换机潮。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冲击各国经济与消费者信心,全球科技产业从生产面到需求面皆面临挑战,疫情发展也将牵动大厂日后布局和策略调整。

对此,拓墣产业研究院研究总监谢雨珊表示,2019年是5G产业元年,5G商机原本预计在2020年爆发,也带动手机等智能终端换机潮,但受到疫情波及,给5G产业带来挑战,今年中国1、2月陆续停工生产停摆,因中国在5G投入力度大,在5G产业最上游如光纤光缆、光模块、PCB等都有布局,生产基地也大多在中国,连带影响5G产业发展延迟。

谢雨珊表示,中国目前复工率约5到6成,影响中国整体5G,尤其在骨干网络布局速度上;而5G商用化的韩国今年首季的5G广告支出也已减少,显示5G推展力道受到疫情影响,包括基站建设速度不如预期,影响覆盖率和传输质量,也让消费者力道减缓,并推迟5G换机潮。

另外,对于美国、韩国、中国来说,谢雨珊表示,5G不只有科技战略的意义,还对安全、经济等议题都有显著影响,从需求面来看,预计5G手机的换机潮将受到疫情推迟在2022年才会爆发。

她进一步指出,受到疫情影响的电子器件包括PCB、光纤、智能终端等,估计中国复工率提升,产能有逐渐调节,但今年5G标案递延还是会影响产业发展,将持续关注第2季疫情控制状况。(校对/ Jurnan )

5.数码论:想跟年轻人“做生意”的努比亚;

集微网消息(文/数码控),2020年4月努比亚正式把用了七年的老logo给换了,努比亚品牌联合创始人倪飞表示此举对努比亚来说是新形象、新起点、新生态,属于Z世代的时代已经到来,nubia品牌生态将新增布局智能硬件领域,打造更年轻、时尚、个性的智能生活方式。

倪飞说了那么多,我们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努比亚要跟年轻人“做生意”,那问题来了努比亚为什么想要跟年轻人“做生意”呢?这值得我们思考,在笔者看来这是努比亚作出的无可奈何的正确决定,具体理由如下:

1.努比亚跟其他人群“做生意”未取得成功,在努比亚创立之初,它最早是定位高端人群,发布的首款产品努比亚Z5,不仅堆料猛,而且价格高高在上,无奈没有坚持下去,错失高端用户群体。

接下来,努比亚将视线转向摄影爱好者,推出了不少拍照出色的手机产品,首创电子光圈、对焦与测光相分离等深受消费者喜爱,可惜创新能力不足,被华为超越,摄影爱好者群体流向竞争对手。

最后,努比亚推出了主打游戏手机的红魔系列,除了内置风扇一大特色之外,其他跟黑鲨、ROG等同行区别不大,只获得了少部分手游爱好者的支持。

努比亚先后跟高端用户群、摄影爱好者、手游爱好者“做生意”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所以只能换个用户群试试。

2.手机厂商跟年轻人“做生意”成为行业潮流,用户群体那么多,比如女性群体、儿童群体、老人群体等,努比亚偏偏选择跟年轻人“做生意”了,这跟其他厂商跟年轻人“做生意”取得成功的示范有关。

提到小米推出的产品,人们都习惯加上年轻人的第一XXXX,提到魅族,经典的青年良品形象就此浮现,就连刚成立不到两年的realme,凭借打着“为年轻人打造全方位越级体验产品”的口号大获成功,取得了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七的傲人成绩。

从新老手机厂商纷纷跟年轻人“做生意”的情况看,努比亚有必要跟着行业走,与年轻人“做生意”

3.跟年轻人“做生意”更有市场前景,年轻人跟其他消费群体相比,他们不仅消费能力强,易冲动消费,而且用户群广泛,一旦获得认同,便有强烈的品牌归属感与品牌忠诚度。

以小米为例,它的用户群多为年轻人,每当小米出现负面报道,都会有不少的年轻小米粉丝主动出来为小米说话喊冤,并努力维护小米的品牌形象。

努比亚看到了跟年轻人“做生意”的市场前景与好处,于是就心动并马上行动了。

当然跟年轻人“做生意”并不是喊口号换个logo那么简单,努比亚还要付出努力才行,比如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推出年轻人喜爱的产品,当代的年轻人对于产品那是相当讲究,他们既要好的设计、强劲的性能,也要价格厚道,这给努比亚平衡产品成本与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带来了挑战。

接下来是使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光推出年轻人喜爱的产品,还得让年轻人知道才行,这个时候宣传方式就很关键,Z世代爱网购、爱追星等,努比亚需要研究年轻人的喜好,然后采取恰当的营销方式。

最后是营造适合年轻人的论坛文化氛围,年轻人在购买手机厂商的产品之后,都爱上论坛或者社区反馈问题或者分享经验,这对手机厂商来说很重要,既能帮助它们改进产品,也拉近了厂商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

因此,如何让年轻人主动并爱上论坛或者社区成为了手机厂商的一件大事,除了推出各种奖励机制之外,营造适合年轻人的论坛文化氛围不可或缺,毕竟文化的作用巨大,好的论坛文化氛围也是手机厂商跟年轻人“做生意”的一大法宝。

至于努比亚跟年轻人“做生意”能否成功,这就有待后续观察了。(校对/ Jurnan )

6.明天发布!华为nova7系列参数爆料汇总;

集微网4月22日消息(文/数码控),华为nova7系列即将在明天正式发布,在此之前,我们对该系列的参数爆料进行了汇总,该系列总共有nova7、nova7 Pro、nova7 SE三款手机,它们的情况具体如下:

首先是nova7,它采用了6.53英寸的OLED极点全面屏的设计,分辨率为2400*1080,屏幕刷新率为60Hz,机身尺寸为160.64x74.33x7.96mm,重量为180g,机身提供多种配色。

配置方面,nova7搭载麒麟985处理器,后置6400万像素+800万像素+800万像素+200万像素的镜头组合,前置3200万像素,内置4000毫安时电池,支持40W超级快充,预装基于Android10深度定制的EMUI10.1。

接下来是nova7 Pro,它采用了6.57英寸的双打孔全面屏的设计,分辨率为2340*1080,屏幕刷新率为60Hz,机身尺寸为160.36x73.74x7.98mm,重量为178g,机身提供多种配色。

配置方面,nova7 Pro搭载麒麟985处理器,后置6400万像素+800万像素+800万像素+200万像素的镜头组合,支持5倍光学变焦,前置3200万像素+800万像素的镜头组合,内置4000毫安时电池,支持40W超级快充,预装基于Android10深度定制的EMUI10.1。

最后是nova7 SE,它采用了6.5英寸的LCD屏幕,分辨率为2400*1080,屏幕刷新率为60Hz,机身尺寸为162.31x75x8.58mm,重量为189g,机身提供多种配色。

配置方面,nova7 SE搭载麒麟820处理器,后置6400万高清四摄,前置1600万像素摄像头,内置4000毫安时电池,支持40W超级快充,预装基于Android10深度定制的EMUI10.1。

有趣的是,跟华为nova7系列一起登场的还有新款华为MatePad,更多华为产品方面的消息,我们集微网也将持续关注。(校对/ Jurnan )

7.4大领域陷衰退...惟它独强!台积电惊揭手机市场衰退幅度;

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21日在官网上架2019年报,内容提到台积电公司愿景、使命与核心价值,其中,台积电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谈到台积电在5大产业的客户营运情况,面对未来的展望、机会与挑战。

针对新冠肺炎大流行,台积电表示公司的业务和运营绩效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包括以下几项(不限于此):第一,中断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及台积公司的供应商的运营,包括亚洲、欧洲及北美。第二,全球客户需求减缓的下行压力。第三,由于工厂或办公室被迫关闭或部分运营而导致台积公司产品潜在的生产延迟。

台积电目前已经执行多项措施因应疫情,包括例行消毒、自主隔离、要求卫生习惯及分组办公。但疫情不确定性,台积电无法预测前述措施将限制病毒在工作场所的传播,或是营运是否会受到疫情的严重干扰。

不过,台积电目前业务营运以及营运绩效并未受到疫情的重大影响;然而,取决于疫情的发展走向,包括当前的或持续扩散的疫情是否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或全球衰退,台积电仍可能面临前述各种及其他风险,目前无法预测疫情对业务及营运的影响。

年报也说明,台积电已经进行生产库存管理以及供应链风险管理,并成立防疫委员会应对疫情所引起的紧急事态。

台积电还提到,集成电路制造服务领域位居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其表现与主要产品平台的市场状况息息相关,包括智能手机、高效能运算、物联网、车用电子与消费性电子产品等5大领域。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台积电认为5G手机换机延后,今年智能手机衰退将达到高个位数百分点(-5~9%);车用电子、消费性电子产品以及高效能运算原本预估能受惠于5G商机,但也受到疫情冲击,恐怕会出现衰退情况。

不过,在物联网方面,2019年物联网装置单位成长25%,主要是受到蓝牙耳机,智能手表与智慧音箱推升成长动能,就算疫情冲击,此类商品表现依然强劲,预计将十位数百分比的成长,加上人工智能需求之下,台积电将提供高效能、低功耗的制程技术来强化客户竞争力以赢得市场。中时电子报



更多新闻请点击进入爱集微小程序 阅读



1.【集微开讲·预告】新基建下,如何挖掘NB-IoT连接红利?

2.英政府表态:不会改变让华为参与5G建设的决定;

3.为了中国的半导体事业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德馨、王圩;

4.郭明錤:5G iPhone可能推迟生产 设计太过复杂;

5.厉害了!荣耀Play4T喜提线上全平台销量冠军;

6.受疫情影响,科大讯飞2020年一季度亏损1.31亿元;

7.魅族高管爆料称不会有骁龙865 Plus芯片;

8.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全球首个自动驾驶混合式仿真测试平台;

9.三星Galaxy S20 Ultra相机成绩揭晓,高达122分;

10.布下5G、大数据等为核心基础信息网,成都正制定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

11.10年累计投入近100亿元,紫光智慧计算终端全球总部基地落户郑州;

12.三大工程打造电子信息基础产业,江西省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13.爱立信一季度业绩超市场预期,疫情之下电信行业需求激增;

14.荣耀30系列斩获全天线上全平台手机销量&销售额双料冠军;

15.中关村发布非接触式智能体温筛查技术规范标准;

16.江波龙电子联合长江存储发布全球最小存储卡;

17.苹果下半年将推出11英寸iPad Air和23英寸iMac;

18.方宏:为什么说不能用投集成电路的逻辑来投光芯片;

19.《蓝牙有梗》之我与蓝牙的十年之约(二)——开始征程;

20.郭明錤:6.7英寸iPhone将推迟至10月发布;



更多新闻请点击进入爱集微小程序 阅读



听说你也“在看” 

推荐文章
史事挖掘机  ·  刘强东刘婧尧和解内幕:索赔7亿,律师抽成40%  ·  1 年前  
何凯文考研英语  ·  初试时间发布!倒计时开始!  ·  1 年前  
雨YT  ·  从腾讯到字节跳动,我很幸运  ·  4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