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因为不安,我们只能在工作中不断漂流 | 深读

未读  · 美文  · 4 年前

“这个行业真的适合我吗?

“保持现状似乎就是在走下坡路……”

“选择越来越少,我还能做什么?

曾经,找到一份工作就意味着稳定的人生;如今,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跳槽,创业,出国深造……三十岁上下,换跑道似乎还不太迟。年轻人以不断改变对抗不安,在职场中漂流不定,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可究竟如何改变,该漂向何方?

有一代日本年轻人,他们恰逢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从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冰河期。

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他们,在不安和焦虑中不断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我‘可以胜任的工作’?”“安于现状,就会跟时代一起‘堕落’。”“选项的不断消失真是太可怕了。”

深读第65期,带来一个迷惘日本年轻人的职场漂流故事。我们正和她一样,因为总是不安,所以只能不断前行。

在大约六年前的2002年4月,故意落下了一个未修的学分而未能按时毕业的中村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待业者。她在两个地方来回奔波,一家是连锁副食品店,一家有关ADSL连接技术的体验支持中心,过着同时打两份工的日子。

她把重心放在了从大二就开始去做兼职的那家连锁副食品店。这时她就很少站在店铺前做迎来送往的门面活儿了,而是在店里做起了正式员工的辅助性工作。有时店里连一个正式员工也没有,在很多日子里,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他们这种经验丰富的非正式员工完成的。

过了正午前后客流量达到峰值的时间段,她一般在下午3点进店,晚上在打烊、关闭结账通道后还要一直待到11点、12点,这期间要为第二天的营业做准备。

比较有趣的是库存管理的工作。连锁店的股票刚刚上市成功,在业界有一种“流失损耗率”的说法来衡量食品的废弃率,现在公司正处在彻底贯彻降低“流失损耗率”方针的重要关头。

比如说,炸鸡、春卷和沙拉都是以袋装的形式入库的,应该考虑的是何时将它们开封做成熟食,提前摆在店面上。一天的营业结束时,还要对第二天各类商品的销售情况做出预判,此时要一一检查当天全部商品的留剩情况并进行综合判断,以求降低流失损耗率。

……

在此前一年的求职活动期间,她反倒愈发投入这项兼职工作了。

“在我那时候,一般在1月和2月向大型出版社投递简历,3月接受面试,4月等待内定录取通知,所以到了4月就稍稍有些坐立不安了。大型出版社的面试进程都已经结束后,其他出版社的面试却还没开始。一时间觉得和宣传有关的工作好像也不错,但之前对其他行业也并没什么研究,于是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虽说没找到工作变成了待业青年,但生活上不是也并未因此变得窘迫吗——转不成正式员工的又不止我一个人,她想道。

像这样为自己的选择寻找理由支撑的时候,看似最为安心的状态,便是一边用留级的方式维持着“去出版社工作”的梦想,一边全身心地投入眼前的兼职工作。这样一来,一切都还未开始,一切也都还没失去。

要是能把在这里上班当作就业的第一选择就好了,但这又是不可能的。在这边打工的话,就可以忘掉找工作的那些烦心事,我在这里待的时间比店长还久,早就对一切驾轻就熟了。比起到处碰壁的求职,在这里待着心情舒畅多了,又还能从工作中找到获得感。”


大学毕业后的这半年,中村继续在连锁副食品店干着兼职。现在店内的运营基本上全部交由她负责,一切对于她来说是如此得心应手,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她越发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了。商品进货的工作充满乐趣,教导新人实习生的角色也让她获得了满满成就感。甚至有时总公司还会就新菜单的开发征询她的意见,这时候她就会和东京都内以计时工身份工作的老店员们一起,讨论调料的合理搭配、简易的包装方式并分享自己的心得。参与讨论的正式员工们也十分平易近人,整个会场气氛出奇地和谐友好。

她也想过,就这样顺势成为体制内的正式员工或许也不错。帮衬店长的辅助性工作做久了,她甚至觉得,执着于出版社工作的那个自己正在逐渐远去。虽然晚是晚了点,但她开始意识到这份工作所具备的优势,再加上大学也已经毕了业,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再考虑去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行业工作恐怕更不现实。

出版社没指望了,接下来就涉足食品行业吧——

但如今她总结出,这种考虑本身也许就潜藏着观念错位的苗头。

“虽然那两年找工作失败了,但我相信,在兼职中所收获的工作经验能让我自信地迎接面试。把从前积累的这些经验应用到新工作中就行了,要说的话,我当时还想成为店长呢,当了店长的话,店内的大小事务都能交给我全权负责。”

但是,当时她没能注意到的是,这种对“想做的事,喜欢的工作”坚持到底的心情,与在出版社碰壁的理由其实是重合的。

“脑袋里只想着‘行业种类’,缺乏对‘工作方式’应有的观念,所以心理上开始向食品店倾斜后,曾经那么心心念念的传媒行业就迅速被我抛在脑后了。

……

在几重背景的影响之下,她最终选择了进入食品零售行业,接着便找起了有正式招聘需求的企业信息。在《工作》杂志的边角版块里,一则食品零售集团的招聘信息映入她的眼帘,这家公司的店铺地理位置在车站和百货商店等,主打产品是西点特产。


最初的一个月,她一直处于玩命工作的状态。早班是8点半上岗——临时店员一般晚上6点就能下班,而正式员工要一直在店里待到晚上8点左右。晚班原则上是从下午2点直到商场营业结束,晚上8点半是百货商场的关门时间,等到顾客完全从商场里走出来又要花上半个小时。

晚上,等到卖场里顾客都走空了,她就会关闭结账通道,接着清理库存进行货品预订操作,做完这些再默默继续往来搬送留存货品。到了最后,还要在相应位置摆上捕鼠器,直到这里,一天的工作算是全部完成了。做完这些店铺关门扫尾工作,早的话晚上10点,迟的话有一次差点错过了末班电车。一周里有时放一天假,有时一天也没有。

像这样工作了一个月后,她感觉到从前在连锁副食品店打工时所构筑起来的自信竟随之崩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特别让她觉得难以接受的是对于塌坏甜品、碎裂饼干的处理方式,还有需在过期前半个月作废处理的礼品装商品也经常让她头疼不已。以前打工的超市规定,必须要在严格清点货物之后上报流失损耗率,容不得半点掩饰和瞒报。但在这里,处理方式就变得十分敷衍随意了,好像只要销售业绩良好这些问题便都可以忽略不计。店铺女店长经常拿到全店的销售冠军,十分具有领导气质,但她有时会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下变形塌坏的蛋糕,还把这些钱也算进营业额当中。

店长一旦生起气来就会非常恐怖,要是有人想把这些商品作废处理,那肯定会受到严厉的斥责,包括临时店员在内所有人都对她感到十分畏惧。所以就算没有具体指示,手下的店员也不得不效仿她的做法,自己掏腰包买下这些无法继续销售的商品,到头来这倒形成店里的一种风气了。

……

圣诞季过完之后,店里另一个资历较老的店员又休了产假,原来的六个人就变成四个人了。一直以来中村都只被安排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这样一来,身为正式员工,担子就落在了她身上了。

店长经常对她说:

“正因为你原来在卖便当的食品零售店里待过,所以做事不中用。”

“你以前学的那些知识没什么用,不要得意忘形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能进入这家公司她就已经很感恩了。既不是应届毕业生,也没有作为正式员工的工作经验,公司方面录用她也是一种冒险吧。加上当时,人事负责人在面试她的时候,十分亲切耐心地听她讲述了对未来的不安与顾虑,并对她未来的规划也提出了建议。正因为如此,她才得以由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树立起对于自己的信心,同时,对未来工作的美好想象也在那时生根发芽。

在这里,店长却老是批评她“不中用”,于是她的这种自信也因此被打击得支离破碎了。

“即便不能忍也要继续忍着,好不容易成了正式员工,这时候辞职的话在社会上更没有什么立足之地了。”她心里逼迫着自己这么去想,一种说不出的厌恶感却控制不住地涌上心头。

“最让人感到心累的是,和以前做的工作一比,离自己想做的工作是越来越远了。无论是从规模还是结构上来说,以前工作的地方都要更大更完善,也更有连锁店的气势。在这边却被说成是‘不中用’,这实在让人觉得接受不了。”


时间翻篇来到了2005年年初,在忙得兵荒马乱的新年过去之后,情况终于有了转机。她仍然继续在店里做着平淡无奇的工作,摆摆货品,接待接待客人,直到有一天,她为一位客人介绍完商品之后,对方却诚挚地向她道了一声谢。

听到对方和善道谢的那个瞬间,她的眼泪忽然止不住地顺着脸颊滚落了下来。她一时间反应过来,觉得惊异不已,自己明明连私底下也很少哭过。她的情绪管控,好像出现了问题。

虽然并没有想过要辞职,但却是越来越想好好休息一下了。这次她意识到,像这样子继续工作下去是不行的。

年初销售季结束到情人节之间的这段时间,店里员工轮流着放假休息,这是她入职之后第一次休假。

离放假还有一周的时间,母亲和妹妹都忿忿地指出,这已经到她可以承受的极限了,也不知道是不是那根一直紧绷的弦突然断了,她身体上的不适感一天比一天加重。

她还是逃离了这个地方,申请了带薪休假,回到了九州的老家。

在假期结束的时候,她并没有选择按时返回东京。

……

从东京回家后的这一个月里,她基本上没怎么出过门,每天都过着无所事事、恍恍惚惚的日子。但她心里明白不可能一直这样遥遥无期地拖下去,再怎么也要先回一趟东京去公司办好离职手续。


在这大约三个月的时间里,她对“工作”所持的看法似乎有所改变。

稍微冷静下来之后,她开始总结,在工作时到底什么能为她带来快乐,什么又会让她感到痛苦。结果发现,之前所在公司的最大问题来自店长施加的压力,与之相对,与同事们接触交往,一起讨论店铺未来发展前景的时光则能给她带来收获感。这不是商品销售本身所带来的,而是一种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快乐。

接着她在一家大型人力资源公司注册了个人信息,在与职业顾问的交谈过程中,对方也正好指出了她的这种意向性:

“我说中村小姐,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从具体工作性质来看待工作这件事怎么样?要是本身喜欢与人进行接触的话,其实也没必要非待在实体店铺不可。”

她终于意识到,正如这位咨询顾问所言,原来她并不是非去出版社不可,而是根本没有考虑到其他的可能性。眼里只看到自己认为有可能胜任的职业,一旦认定就非此不可,于是亲手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了一个狭小的世界里。后来觉得店面销售的工作适合自己便一头扎进去,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今,在一家食品公司做着事务性工作,中村的心也随之安定了下来。

早上6点多起床,吃过早饭后7点半去乘电车,8点半换上工作服,8点45分着手开始工作。向客户、营业部交付钱款,一张一张地核查、处理个人经费等发票票据。

从中午12点到下午1点有1个小时左右的休息时间,电话值班当天则从下午1点开始休息,时长同样是1个小时。下班时间固定在5点40分左右,只要工作上没有特别棘手的事件要处理,一般不会加班。偶尔留在公司加班,营业部的同事还会觉得很新鲜,特意过来拍拍她的肩跟她寒暄两句。

在这里,她还有希望多干一点活的想法,有时甚至会产生工作不够努力的歉疚感。但比起从前没日没夜加班、为事情怎么做也做不完而焦虑异常的日子,现在的这份工作则能允许她默默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这不啻为一种奢侈的幸福。

虽然她没有多少财会事务方面的工作经验,但这两年来,她理清了许多工作上的头绪,对具体事务也有了更多的把握,这也变成了她继续干下去的动力。就像最近,她上头的直属领导被借调到了其他联营公司,部门新来了一位科长,对方因为长期处理实际业务,而对具体交易状况的把握显得较为生疏。因此,近期来自其他部门关于财务方面问题的解答任务,就集中落在了中村身上——“这个,应该算作接待费吗?”“这按照公司的规定,应该怎么处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

每当她敏捷利落地回答完一个相应的提问,心中确信自己正在业务上“成长”的小芽就会又往上拔高一分,这与相信自己在公司里确有一席之地的自信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当然,也会有不安或者不满的情绪存在。

例如,在年龄问题上,她今年都满二十八了,但即便是公司里的男性职员,刚过三十岁就已经结婚生子的也不在少数。

“这样一来女性职员就会成为周围同事重点关注的对象,被说什么之所以不结婚就是因为工作太拼命了之类的话。虽然知道他们并不是怀着恶意,但说实话这种工作结婚非此即彼的价值观完全不对我的路子。结了婚,生了小孩,为什么就不能继续工作了呢?只是现在我还没有付诸实践而已。遗憾的是这种想法如今好像并不被大家所接受。”

……

在如此种种情况下,面对眼前悬而未决的未来,她突然冒出了新的想法。

“不知道为什么,那时觉得要是因为结婚而辞职的话也没什么不好。不过不管怎么说,应该是一种想要把决定往后推迟的心理在起作用吧。出乎意料的是,我对现在这个公司竟然没什么执念,可一旦明确短时间内结不了婚之后,便想要努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倒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是以兼职的形式干久了就对此形成习惯了,我想改变一下这种状态。”

再说自己在财会方面的工作经验还比较薄弱。不仅面对公司的会签文件时经常摸不着头脑,一张申请账单到手,对于对方客户与自己公司具体是哪一类的合作关系,脑子里也没个概念。

“那么就先工作到三十岁,到时候再考虑未来吧!”

她仿佛下定了决心似的对自己说道。

总之,那些纷繁复杂的情绪和想法,就先封存起来放在一边吧。

等到自己积累了足够多的工作经验,变成了总务和财务上的双重“资深人士”,能支撑起自身气场的时候,再考虑这些也不迟。

到时候或许会继续留在这家公司,也或许会挥动着双手向它道别。可以等到那时,再回头重新审视一遍自己,理清究竟哪种对自己来说才是所谓“能够胜任的工作”……


本文所选片段摘录自《工作漂流》,省略处为删节部分,[日] 稻泉连 著,窦心浩 & 谭婉心 译,2019年7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已获得授权。


📚

编辑 = Cellur

图片来源 =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商务合作  wd@unreadsky.com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