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大经济学院举办第七届经济学博士后论坛暨博士后年度交流分享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  · 3 月前

2024年1月6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第七届经济学博士后论坛暨博士后年度交流分享会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7号楼(205会议室)举行。该论坛旨在为博士后构建学术交流平台,增进青年学人的跨领域对话,进一步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


第七届经济学博士后论坛现场


论坛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动态》常务副主编胡怀国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韩晶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蓝庆新教授,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研究室王汝芳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杨汝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企业管理系主任赵晶教授,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周景彤研究员作为论坛点评人。论坛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教授主持。与会博士后先后汇报了个人近期研究成果,与会专家进行了点评。


邹建华从我国对董事破产申请义务的探索出发,讨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破产法规衔接的政策引力、世行破产指标内在法治指标转向的外部压力和我国破产拯救文化兴起下的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内生动力。他发现,当公司陷入困境时,股东和债权人利益冲突失衡,董事义务受益对象逐步坍缩至债权人,董事应当积极履行义务并采取多样化的拯救方法帮助公司摆脱濒临破产的困境以保障债权人之利益。邹建华建议,可为董事设置积极挽救义务和强制破产申请义务,采用庭外重组、预重整等非正式程序对企业进行纾困。


闫昱在异质性代理人模型(HANK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异质信念理论,放松了代理人理性预期假设,并吸收了Gabaix 等重要文献的思想,构建了一个包含生产的连续时间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且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连续统的数量。他使用了HANK模型中价格调整成本的价格粘性,而非离散时间中固定比例生产者调整价格的价格粘性方案。研究还使用了四种类型的有限理性交易者,包括了长期投资者、外推交易者、价格学习交易者和股息收益率收敛交易者。这一研究重要的理论意义在于将异质信念引入到前沿的新凯恩斯框架之中。


朱子阳通过构建2007-2020年上市公司供应商数据集,基于上游行政性去产能这一政策,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供给冲击如何在微观企业的生产网络中进行传递。研究表明,行政性去产能政策导致部分行业上游价格显著上升,使用这些原材料作为投入品的下游企业成本上升,生产经营效益下滑。冲击的传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之间上下游的关联程度。生产网络还进一步将冲击扩散,形成连锁效应(cascade effect)。这一研究为冲击在生产网络中的传递提供了来自中国的微观经验证据,验证了生产网络在传导冲击、放大波动中的作用,为防范微观冲击通过生产网络形成经济波动提供经验借鉴。


张心雨以近代东北民族工商业的代表性企业——长春益发合为中心,以传统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具体讨论了近代益发合从传统的粮秣大车店的旧式商号,转向为产业规模庞大、经营门类复杂的现代化企业的历史过程。他分析了近代东北特定时代背景下,益发合现代化转型的外部因素影响。首先,中东铁路开通后,东北金融环境复杂刺激了益发合大车店设立钱庄来经营金融业务。其次,20世纪20年代张作霖对私人钱庄的打压,促使益发合向现代金融看齐,并转向实业经营。第三是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发展的诸多限制,迫使益发合向现代股份公司和株式会社制度转变。


张芸晓从子女性别差异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子女家庭对家庭财务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她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抚养男孩的家庭较女孩家庭,其家庭财务更具脆弱性。对于有男孩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原因,研究通过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和异质性分析发现,由于近些年性别失衡以及婚姻成本的提高等,有男孩的家庭会倾向于为男孩投入更多资源,从而造成家庭负债的增加。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子女性别差异给社会带来的不同影响,为降低家庭在财务方面遭遇风险的可能性提供更为丰富的微观经验证据。


王幡以政企联合储备为载体,对整体式和专用式库存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在政企联合储备下,企业如何高效补充应急物资,并降低总成本?不同的应急物资补充方式会产生何种影响?哪种应急物资补充方式会产生更优的效能?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综合运用数学方法、数值仿真以及案例验证,对政企联合储备应急物资补充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种应急物资“动态”补充方法。研究证明了两种应急物资储备模型存在数学意义上的等效性,并利用案例研究,验证应急物资“动态”补充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为应急物资补充提供理论支撑,为相关应急物资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


辛武通过对分布式计算场景下的数据安全共享与交易场景的分析,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共享交易机制,实现了数据主体动态授权、横向数据共享和纵向数据共享。为了激励数据主体主动授权和数据经营方积极参与数据共享交易,他提出了基于工会博弈和Shapley博弈的激励机制,采用混合博弈的收益分配方法,实现了数据共享交易收益的公平合理分配。这一研究证明了混合博弈收益分配方法的公平合理性,并计算了数据主体和数据经营方的累积收益以及数据需求者的交易成本。辛武还通过实验评估了不同分红比例下的累积收益和交易成本,当分红比例为50%时,可以实现累积收益的最大化和交易成本的最小化。


杜燕从传媒经济领域出发,将工作内卷视为一种非理性竞争行为,她引入新经济社会学中“嵌入与脱嵌”的观点,以此来揭示工作内卷的可能形成路径。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后发现,随着社交媒体对工作场景的嵌入,一半被调查者出现了工作内卷现象。在这一群体中,人们处于“脱嵌”恐惧时并不必然导致不合理的自我监管和行为。但是当人们处于关系型脱嵌恐惧时,人们倾向于过度使用社交媒体来争夺工作资源。杜燕认为虽然过度使用社交媒体投入工作可能会正向影响工作表现,但工作投入成本远大于工作绩效的提高。正是人们对于这种表面工作绩效的自我认同,驱使人们内卷,持续投入到无意义、非理性的竞争中。


胡瑶琳分析了肥胖症患者对线上问诊的偏好和支付意愿。通过定制化的线上实验设计,加之线下质量控制,招募了400名合格肥胖症患者参与离散选择实验(DCE)和条件价值法(CVM)调查。研究发现,肥胖患者对线上问诊具有较高支付意愿。教育背景、收入、民族、使用经验以及对不同级别线下医院的可及性会影响支付意愿。该研究还发现肥胖症患者更偏好较低成本、更高级别医院、更高职称医生、较短等待时间和咨询时长,并且更偏好电话咨询。研究建议省级三甲医院和市级医院在发展线上问诊平台时选择差异化路径,相关监管机构也应该制定消费者保护政策,优化线上问诊定价。


孙锦萍探讨了土地资源区域错配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在剔除来源为已有建设用地的基础上测算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与土地出让份额的OP协方差,并以此为土地资源区域错配的代理变量,以2007-2017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土地资源区域错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她的研究发现,土地资源区域错配降低了创新质量和创新效率,并通过改变政府投资偏向、加剧城市产业的空心化程度和降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抑制了区域创新。这一研究将在理论上为政府土地政策提供经验支持,同时对于匡正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谢尚作了题为《住房条例、住房财富与过度教育》的报告。该研究采用了《国六条》住房政策作为外生性冲击,利用90平米断点实验,研判住房财富冲击对过度教育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住房财富冲击显著降低了个体过度教育水平,对非农行业和中老年人尤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住房财富冲击提高了个体的自信心水平,增加了社会资本积累,进而促进劳动力转向高学历需求职位,最终减少了过度教育状况。文章认为,稳定和积极预期的房地产市场有助于减少劳动力市场的匹配偏差,增加人力资本利用效率。


刘瑞进行了题为《海底实验室:济州海女与黄海的海藻移植业,1935-1944》的报告,她主要从海底的“哥伦布大交换”出发,讨论了海底作物景观演变与海洋经济边界的互动关系。这一研究以藻类跨国移植为例,讨论了近代东亚海洋养殖业对海洋物种的驯化,以及未来全球南方海洋藻类养殖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前景。刘瑞还报告了另一研究课题《复兴中华:二战后初期的渔业救济与海洋现代化》,这一研究从档案史料出发,运用准自然实验,进行海洋新技术引进的政策有效性分析。此外,她与参会嘉宾和博士后共同探讨了利用马尼拉、青岛、上海、神户等海洋气象台的观测数据,进行东亚海域海洋气候模拟的可行性。


郑茜文基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实际缴费率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三者之间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养老保险实际缴费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同时,养老保险实际最优缴费率存在企业异质性,对劳动力成本上升更加敏感、保费转嫁程度较低或无法灵活调整生产要素的企业,其最优实际缴费水平相对较低,反之亦然。她进一步以2008—2011年浙江、江苏等四个省份阶段性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渐进DID模型,发现降费政策减轻了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负担,使得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合规程度也有所提高,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博士后的研究涵盖了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健康经济学、保险学、经济法律、经济舆论等多个方面,主题多元,内容详实,视角新颖,方法得当。与会专家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专家建议博士后们应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进一步界定研究概念,改善理论方法,增进问题意识。


本届博士后论坛的成功举办,规范了博士后的过程培养制度,营造了科研兼容并蓄、守正创新的良好学术氛围。



博士后年度交流分享汇报会现场


论坛结束后,经济学院召开了博士后年度交流分享汇报会,旨在拉进各博士后培养单位的距离,并有效促进博士后培养先进管理经验的交流与学习。


张辉主持会议并致欢迎辞。他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学院博士后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欢迎各合作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负责人和各位来宾畅所欲言,分享博士后培养和管理经验。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进行致辞。他从学生培养、科研支持、课题合作三个方面回顾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中国银行的长期合作,并期待展开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华融资产等合作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负责人对经济学院搭建的合作交流平台表示感谢。各负责人先后介绍了本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情况,分享了博士后培养、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并纷纷表示将继续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开展合作、加强联系。


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研究室主任王汝芳回顾了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经历。他鼓励博士后们培养大情怀、大视野,养成大格局,从全球视野展开研究。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宇从自身的研究经历出发,强调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呼吁博士后关注现实问题,实践“经世致用”理念。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黄浩认为博士后研究是对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沉淀,并结合贵州建设经验讨论了博士后研究的重要意义。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预聘助理教授、特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王桂军分享了在站、求职以及工作的经验,并阐述了国家级课题以及高水平论文发表对于高校工作的重要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金田林结合国家级智库工作经验,建议博士后们尽快转变学生思维,锻炼工作技能,培养多元化能力。


最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进行总结发言。他勉励博士后们在研究过程中应顶天立地,回溯经济学本源,回归初心,避免过度技术化倾向,致力于创新新时代经济学理论体系。


供稿单位: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供稿人:朱子阳、魏桥乔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