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针刺治疗肩周炎经验穴

医护多  ·  · 1 年前


效果满意,轻症、重症均适宜。

文章发自医护多旗下专业平台:


条口穴治疗肩周炎,效果满意,轻症、重症均适宜。轻者针到病除,短期可愈。重症可配合火针点刺,隔日或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条口穴属于足阳明胃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如其平调,内外得养,五脏皆安。针刺条口穴,能鼓舞脾胃中焦之气,令其透达四肢,驱除风寒湿邪,促使滞涩之经脉通畅,濡养筋骨,通利关节。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历来的治疗大多比较重视外邪,而贺老提出该病的病机首先是正气虚弱。

结合《素问》中“背为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的论述可以看出,如果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基础,则外邪才会乘虚而入。由表及里,阻滞经络气血的通畅,导致不通则痛的病理表现。

采用条口穴治疗本病,效果满意,轻症、重症均适宜。轻者针到病除,短期可愈。重症可配合火针点刺,隔日或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5~10个疗程可愈。

针刺时可深刺,条口直透承山。《医学举要》曰:“若外邪为患,当从太阳经治......”。承山穴属足太阳经穴,透刺后,加强了祛除外邪之力。
     
验案举例

病例一 

王某某,女,50岁。

主诉:肩部疼痛数年。

现病史:右肩部疼痛,抬举不便,逐渐加重,阴天疼痛更甚,背部畏寒,有沉重感,后项部僵硬,连及右侧头部及肘关节作痛,右手指板滞感,心烦,睡眠欠佳,食欲尚好,大便干,小便正常。

望诊:舌苔薄白。

切诊:脉弦,沉取无力。

辨证:正气不足,风寒湿三邪侵入肌肤,阻于经络,流于关节,血气不通而致肩痛。

治法:祛风寒,通经络。

刺法:取患侧条口穴,深刺,不留针,平补平泻手法。

针1次后减轻,同法针7次后痊愈。

病例ニ 

肖某某,女,47岁。

主诉:右肩部疼痛4个月。现病史:自述右肩臂疼痛已4个月之久,阴天及夜间疼痛加重,不能抬举,臂外展、后伸尤为困难。右手拇、食二指有时胀痛,伸屈尚可。曾在某医院针灸治疗,症状未显著减轻。食纳尚可,二便调。

望诊:舌尖红、苔白略腻。切诊:脉细弦。

辨证:体质素虚,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之邪,稽留经络、关节之中,阻滞气血运行,以致肩臂作痛,抬举困难。治法:先补后泻,在补正气的基础上,祛除风寒湿三邪,以达到通经活络,宣通气血之目的。

取穴:条口、压痛点(阿是穴)。刺法:条口,深刺,不留针。压痛点(阿是穴)火针点刺。

针3次后症稍减轻,经几十次治疗,约3个月,终告痊愈。

病例三 

麦某某,男,54岁,美国大使馆,2002年4月20日初诊。

主诉:左肩疼痛8个月。

现病史:初起因搬重物致左肩部拉伤,局部疼痛,后去滑雪时又局部拉伤,渐出现左肩部活动功能受限,疼痛渐加重,呈烧灼样疼痛。一个月前在美国华盛顿某医院做手术,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仍疼痛,活动仍受限,向前平举幅度小于45°,后伸小于30°,故来就诊。纳眠可,二便调。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

取穴:条口,缪刺右肩相应部位。并嘱患者活动患侧肩关节。

留针过程中患者即感疼痛减轻,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向前平举约70°,后伸约30°。

想看更多中医文章请关注:医护多国医学霸



来源丨医中悟道整理

作者丨谢新才、王桂玲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有件重要的事和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天18:00见面
我想邀请你

将医护多设为“星标”
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点击 「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吧 


推荐文章
ONE文艺生活  ·  心疼直男们,拧个瓶盖都能送命  ·  6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