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职位,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是所有互联网人必备的,做互联网的人不能不懂产品,关注产品,改变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节课  ·  月薪15K起,2024需要这类私域人才 ·  4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2年产品经验,被领导diss像新人,问题出在哪?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为什么杨笠被骂这么惨,还不断有品牌请她做代言? ·  4 天前  
三节课  ·  杨子黄圣依,离婚赛道新顶流 ·  6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讲真的,产品简历这么写,想不拿offer都难!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滴滴出行司机端用户增长策略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公众号  · 产品  · 2018-03-16 07:30

正文

作者:呆懒龙

全文共 2599 字 1 图,阅读需要 5 分钟


———— / BEGIN / ————



这个主要是最近打车的时候开了下脑洞想的事情。


自从滴滴把Uber中国合并后,基本上算是国内市场打车的必用工具,但是由于国家网约车新政、补贴减少等市场、政治因素的存在,导致现在业务有一部分缩减。


因为,滴滴是本地出身的企业,从下图的使用覆盖也大概能看出来,基本上集中于中国范围内。


我们先看一下,下图中的几个维度,针对滴滴出行(主要面向用户),与滴滴出行司机端的对比。



由上图可以看出来,就如先开始说的,滴滴目前还是比较本土化的一个企业,所以活跃程度以及业务基本都在本土上。


但是,可以看到月设备独立数为8197w台,远大于577w台的司机端的设备独立数。


而且,如果以数据来看的话,c端用户市场一定相较于稳定了,但是司机端市场有一个先跌后增的过程(大部分是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司机端的有效时长又在进行明显的降低过程中。


这里折射了几个问题:


  1. 打车需求远远大于供应(司机)数量

  2. 地区性质的司机供应量根据国情偏好属性严重

  3. 司机数量正在缓步降低


其实,像滴滴这种属于服务业的中间平台(不算衍生业务的话),当买卖双方符合一定的比例下,才可能良好的发展。


就跟现在的数字货币交易所似的,当有买卖双方达成一定比例后,平台才能更好的进行手续费赚取以及业务的开展。


其实也是说了互联网的一个特性——流量。


先不说国外,国内的滴滴出行除了拥有政治背景的出租车以外,已经难逢敌手;作为出行必备的应用装机量已经增长起来相对较慢了。


但是几亿的用户群体所对应的司机比例数量却很低,导致很多时候打车的等待时间过长,乘客体验不好反而去打出租车。


而影响是相对的,当乘客体验不好时,同时由于一些派单机制以及现有的订单奖励制度,从而导致司机的积极性不高,更加影响司机的群体数量。


前两天正好打车,问了下司机几个问题,在这里分享一下:


Q:现在滴滴还好做么?平均一个月能收入多少?

A:不太好做了,打算过阵子就不干了,一个月就5000~6000左右

Q:当时滴滴的奖励制度不是很高么?怎么现在收入降低了?


A:如果早几年做他们一年赚20W左右,现在不行了,奖励制度也调整了,工作日早高峰有个奖励,周末得达到一定的订单比例才有几百块钱的奖励,而且现在周末打车的人不多,赚不了多少了

Q:您这车是租来的,大概成本多少?(这个是看到是北京车牌子的原因,其实很多时候打车发现显示的车牌号是背景实际上是个外省市的牌子)


A:现在有好多这种租车的中间商,一个月4000~5000左右的租车钱,每天要跑10个小时以上,一个月能收入5000~6000。感觉还不如找个工作稳定。


大概问题和答案是如上整理的,这个司机很满足先开始的看到的用户群体,男性、30岁以上,并且由于一些原因导致想过阵子停止做司机这个工作。


其实这个问题,原来也跟别的司机聊过,都觉得现在全职去做司机,已经收入不像原来的了,如果有本职工作外去兼职做司机这件事还是可行的。


但是,想回来兼职只适合自己有车的人,如果兼职的行为去给自己需要租车的人那肯定是无法适用的,尤其现在网约车的政策不允许外阜车辆在本地进行应用,这无非是提高了私有车辆的准入门槛。


那么,全职司机的流失严重会影响乘客的体验,其实现在打车已经等待时间有点长了。


这种闭环的环境,某一个环节的破坏都会影响整个生态。


所以,如何去保留现有的司机存量,以及如果刺激新的司机加入的激励政策就是必须的了。


由于没有相应的人群数据(如打车时间、距离等数据),以及没成为过滴滴的司机所以不太了解现有的激励政策,以下的意见可以算是纯属YY吧。


对于司机的用户增长有以下想法:


一、全局设想


针对司机进行等级划分,比如分为1~10级,针对每个等级的司机进行不同的平台手续费提成的收取。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增加司机的动力以及提高服务的水平。


据目前所知,平台抽成目前在20%,但是比如新人司机抽成20%,到达10级的时候10%。


对于相较于希望通过做司机进行养家的司机来说,它的诱惑力是很大的(因为很多全职司机都是需要进行养家的)。


那么等级晋升的维度,可以从用户评价、订单数量,每日活跃数量等维度进行经验值的提升。


从而进行升级,并且可以对每日用户评价最高、或者订单数量最高的进行排行榜或者勋章的奖励,获得这些勋章或者排名的在用户打车时能查看到,并且这些勋章有一定加成的效果,这样可以在勋章有效期内进行一定的奖励,这样会刺激司机在有效期内的使用。


那么这些制度的衔接,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保证司机能有一定的竞争观。


二、新司机设想


其实这是针对新司机的派单策略的一个算是优化的想法吧。针对新司机,其实对平台先开始是持有怀疑的态度的,抱着尝试心去进行的,那么如何保留这些新司机到老司机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对订单数< 50的司机,或者通过注册时间的判断,进行新司机标签化,针对这些司机在派单策略上进行优化,例如:优先派单、就近派单、数额最大派单,等策略进行新司机的促活,以及对新司机的保护措施以及激励制度(当然为了避免薅羊毛要做一定风控)。


三、老司机的设想


老司机的留存也是问题:一个是老司机由于收益的问题的流失,一个是由于最近美团要进入的可能带来的流失,以及政策方向的多重因素造成的。


其实对于派单,建议把老司机尽量去派给新乘客,一个是新乘客的耐心程度较低,一个是老司机由于订单数多对路况的熟悉程度可能会大于新司机,所以在乘客体验上去派给老司机,而如果有上述的升级制度,对于新乘客打好评的机会是比较高的,这时候又能反向刺激老司机。


由于司机的大部分用户群体是30岁以上的男性,所以其实对社交需求要求比较高,有时候经常能观察到很多人一边开车一边玩微信(很不安全),有次去北戴河玩,发现出租车都有对讲机可以互通消息,我觉得这是个很好设定。


首先,语音信息远比文字信息减少司机的注意力提高一定安全系数,其次,一个平台对于用户的粘性其实社交是很有关系的。


如果我工作地点,天天自己干自己的没有沟通没有交流,很容易干不下去。


司机这个群体平时在路上是孤单的,此时如果有同样孤单的人一起去干一件事,那么这件事除了钱多少以外对于他的粘性也是巨大的。


先说这么多吧,想法还有很多不完备的地方,请大家见谅~


———— / END / ————


本文由 @呆懒龙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