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后的反清斗士,吹冷焰于灰烬之中

黄生看金融  · 金融  · 4 年前

来源:历史的荷尔蒙(ID:lishideqiutu2017)

作者:三水小牍


1645年5月,即清军入关后一年,要求汉人剃发,扬州在名将史可法的带领下进行激烈抵抗。


20日,扬州失陷,清兵开始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目击者说,扬州城“堆尸贮积,手足相枕”“积尸如乱麻”。


据统计,扬州居民除少数破城前逃出,或个别隐蔽较深幸免于难,几乎全部惨遭屠杀,仅被和尚收殓的尸体就超80万具。


史称“扬州十日”。


一个月后,清军再下剃发令,声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次奋起反抗的是嘉定人民。


然而大势已去,狐掌难鸣。


嘉定被攻破后,分别于6月13日、6月14日、8月16日三次遭屠城。


嘉定城内民众无一投降者,死亡者达2万余人。


史称“嘉定三屠”。


1


大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十五日,南京城破,偏安东南的南明弘光政权覆亡。


七月,流亡的南明残余人马,拥戴明宗室鲁王朱以海出任监国,以浙江舟山群岛为基地,在东南沿海继续抗清大业。


苦苦支撑6年后,清军攻陷舟山,鲁监国在张名振、张煌言的护卫下移居金门、厦门。


由于失去了自己的基地,保皇军漂泊无所,粮饷无源,客观上形成了投奔郑成功的态势。


而郑成功很精明,他觉得鲁监国兵败来会,是自己独霸东南沿海的良机。


郑成功自从起兵以来,基本上是按照其父郑芝龙的路子走,即以闽海为根据地,对于浙江以北,广东以西沿海的武装,不管是属于明还是清,一概视其为异己力量,千方百计加以兼并。


由于郑成功不承认监国政权,在西南建立的永历朝廷得到包括郑成功在内的南明各势力的一致拥护。


1653年三月,鲁王朱以海也承认了永历帝的正统地位,派使者上疏提出退位归藩。


永历帝为了维护朱明王朝对东南地区的影响,仍然让他保留监国的名义,但这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福建沿海的抗清实力,基本上控制在郑成功的手里,因此,朱以海只是作为“寓公”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2


张煌言慢慢长成了一个英雄的样子。


张1620年出生于鄞县(今浙江宁波),字玄著,号苍水,是南明大臣、知名作家。


他是崇祯时的举人,经济条件不错,“家里有矿”的那种。


他年少即“慷慨好论兵事”,十六岁参加全县考试,加考骑射,三箭皆中,与试者无不惊服。


张煌言后官至南明兵部尚书。


这是一个坚定的抗争者,他联络13家农民军,多次与郑成功见面,摒弃个人歧见,全身心投入到抗清大业中。


值得一提的是,他先后组织了“三入长江”战役。


这次战役是从顺治十一年(1654年)正月开始的,并在第三个回合到达巅峰。当时张煌言率400艘战船,溯江而上,直抵南京郊外的燕子矶。


一时间,沿途州县百姓思念前朝,望风归降,东南震动。


确实,很久没见这样的盛况了。


这还不算完。


1659年(顺治十六年)四月,张煌言与郑成功率战船3000多艘,士兵10余万众,北上直逼南京城。


很遗憾,由于郑成功的严重失误和自大轻敌,主动进攻变成了被动挨打,功亏一篑。


更坑爹的是,郑成功在兵败后,为保存自己的实力,弃此刻在上游的张煌言于不顾,率军逃走。


这无疑置张煌言及其部下士兵于死地。


真是扎心!


在清军的包围追击下,张煌言部四散奔逃。


最惨的时候,他身边只剩下两名随从。


在地方反清义士的掩护下,他改装易服,历时半年,行程2000余里,才最终回到海上义师军中。


3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帝及其太子被清军俘获,并在昆明十字坡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明朝宣告凉凉。


东南沿海的一些明朝文官武将,又重新酝酿拥戴鲁王朱以海出面组织朝廷。


但掌握实权的郑成功父子对此毫不热心。


次年(1662年),郑成功因病医治无效离世,张煌言等一心恢复明朝为己任的官绅,立即提出由鲁监国继统。


张煌言认为,永历朝廷覆灭之后,当务之急是拥立朱以海为皇帝,借以存明朝的正统,号召远近,致力于反清复明的大业。


然而,延平郡王、郑成功之子郑经,对待鲁监国态度的冷淡,却较其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但如此,郑经后来还把鲁监国的“宗禄”(生活费)停发,日常生活都不能保证,何谈继位为帝?


张煌言当时领兵驻泊在浙江沿海偏僻的岛上,他仍抱有一线希望“犹幸旧主之在”。


可是,就连这个希望也很快化为泡影。


朱以海当时正值中年,但身体状况不佳,长期患有哮喘病,这年年底,因病去世。


张煌言在鲁王病死后,对前途感到完全绝望。


他始终是一位抗清志士,而不是一个独善其身的人。


何况他对郑氏父子的所作所为常有异议,所以没有像其他官绅那样,选择移居台湾,满足于保住先人的头发衣冠。


复明运动的旗帜既然已经不复存在,继续同清军作战也就失去了意义。


张煌言一时无言,内心极其崩溃。


4


苦撑到1664年(康熙三年)六月,张煌言无奈下令解散部队,只留下几个亲信,居住在人迹罕至的悬山花岱岛。


这是个距离舟山不远的孤岛。


由于岛中不产粮食,日常所需不得不以寺庙和尚的名义前往舟山购买。


不久,清浙江提督张杰从降将处探听到了张煌言藏身的海岛。


他派遣兵丁潜伏于舟山的普陀、朱家尖一带。


不久果然截获了张煌言的购粮船,当即利用所获船只连夜赶往花岱岛。


7月17日,天色未明时分,清兵出其不意地突然闯入张煌言的居室,将其及随从活捉。


同时搜出的,还有永历帝颁发的“视师兵部”银印章和九枚关防。


5


张煌言被俘后,断然拒绝清政府的招降,后被押解到宁波、杭州关押。


在狱中,张煌言写下了许多壮丽诗篇。比如——


《被执过故里》


“知者哀其辱,愚者笑其癫。


或有贤达士,谓此胜凯旋。


人生七尺躯,百岁宁复延。


所贵一寸丹,可逾金石坚。


求仁而得仁,抑又何怨焉?”


下面这首,读起来质朴悲壮、正气喷涌——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这年的9月7日,张煌言在杭州英勇就义,时年仅44岁。


据记载,赴刑场时,他大义凛然,面无惧色,抬头望见吴山,叹息道,“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


临刑时,他“坐而受刃”,拒绝跪而受戮。


在明朝众多人物中,张煌言的地位并不显赫,很难上头条。


然而在长达20多年的抗清斗争中,他历尽艰难险阻,处处以大局为重,几乎是一位无可挑剔的完人。


他有救国的理想,但尊重实际;


有救国的理念,更敢于践行;


有救国的自负,却甘为牺牲。


最终,张煌言与于谦,岳飞一起,被称为“西湖三杰”。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很崇敬张煌言,认为他可与文天祥比肩,理由是两人——


“凭借一线未死之心,吹冷焰于灰烬之中”。


这就是一个中国读书人的气节。


——————————————————


欢迎扫描以下微信,加入“历史的荷尔蒙”粉丝群

推荐文章
能源学人  ·  阿贡实验室Ira ...  ·  1 年前  
Jack`Féng  ·  Markdown最全使用说明Typora  ·  4 年前  
妙法佛音  ·  妙音丨《佛子行》  ·  4 年前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明知用不完,为什么还不停买口红? |CBNw ...  ·  5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