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城】街道149项民生事项实现“全区通办”!最全明细表看这里~

东城西城  ·  · 4 年前

近年来,东城区不断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打造优质政务服务环境。如今,全区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延伸向基层。自本月起,东城区正式推行政务服务“全区通办”模式,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街道149项业务“全区通办”,有效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全区通办”,打破办事“玻璃门”


什么是政务服务“全区通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审改体系科工作人员陈晨向记者举例说明——一位居住在和平里街道、户籍所在地为龙潭街道的居民想为老人办理9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医疗补助报销,以往,该居民只能携带相关资料前往户籍所在地龙潭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办理;而现在,居民只需要就近前往和平里街道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按照相关规定递交资料即可。

“‘全区通办’对居民而言意味着办理事项不再受户籍限制。”陈晨进一步解释说明道,街道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受理事项后,通过“小东快办便民受理平台”,利用信息化将办事信息传递至居民户籍所在地街道,再由后者根据相关流程提交至职能部门审批办理。

“东城区老年居民多、人户分离情况多,居民办事往往需要往返奔波。马上办、就近办,是广大群众多年来的心愿。”陈晨回忆,此前曾有一位居住在永外街道的居民需要申请办理丧葬费补贴,但却面临着人户分离、不了解相关流程等诸多困扰。永外街道工作人员根据其实际情况,通过“人工跑腿”的方式帮其完成代办。“但这只是个别案例,与居民的普遍性需求相去甚远。”陈晨说。

为响应居民诉求,区政务服务管理局于今年7月启动政务服务“全区通办”试点工作,率先在东直门、朝阳门、东四3个街道推出第一批、31项通办业务,涉及人力社保局、卫健委、民政局、残联、住保中心5个部门。其中,人力社保局所涉事项最多,共有定点医疗机构变更(退休人员)、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查询、技能提升补贴申请等12项。

今年8月至9月,北京市在各区、街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梳理,推进相同事项在全市无差别化办理,进一步为东城区全面实行街道149项业务“全区通办”奠定了基础。11月,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打造“就近办、马上办”服务模式,区政务服务管理局梳理149个“全区通办”民生事项目录,打破居民办事过程中遇到的一道道“玻璃门”,在各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构建“就近受理申请、审批权属不变”的政务服务通办模式。

部门协同,大厅服务“一窗通”


如何实行政务服务“全区通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结合正在开展的“综合窗口”改革工作,制定《东城区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开展“全区通办”与“综合窗口”改革工作方案》《东城区街道政务服务“全区通办”工作实施细则》,依托“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和街道大部制改革,以“服务事项简约化、审批业务标准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窗口改造规范化、服务人员专业化”为原则,在各街道全面推行“全区通办”和“综合窗口”改革工作。

据统计,“全区通办”涵盖街道级全部149项办理事项,共涉及残联、民政局、人力社保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卫健委、医保局、应急管理局、住建委8个职能审批部门。其中,人力社保局所占事项最多,共75项,占比50.3%。

《东城区街道政务服务“全区通办”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了全区通办工作实施主体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全区通办”事项审批职能部门、各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职责,并按照“接件”“受理审批”“送达”三个阶段,统一、规范了通办事项流程。

例如,在“接件阶段”,接件地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应依据审批职能部门提供的办事指南,对办事居民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要件齐全形式审查和要素规范格式审查——接件地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收件窗口以受理清单为依据,对居民现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核验办事群众身份、资质或证件等材料,现场扫描(拍照)原件并核对材料复印件与原件是否相符,对申报要件齐全且格式符合法定要求的,当场收件,登录“小东快办便民受理平台”,准确录入事项办理信息。

陈晨表示,“全区通办”发挥街道直接面对居民、回应诉求快速的优势,建立、健全了精准高效的政务服务响应机制,通过信息化平台流转有效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街道149项业务“全区通办”已在全区全面实行;“综合窗口”改革工作仍在全区各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持续推进,计划于本月底全部完成。

街道政务服务“全区通办”

工作事项明细表

近年来,东城区不断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打造优质政务服务环境。如今,全区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延伸向基层。自本月起,东城区正式推行政务服务“全区通办”模式,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街道149项业务“全区通办”,有效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全区通办”,打破办事“玻璃门”


什么是政务服务“全区通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审改体系科工作人员陈晨向记者举例说明——一位居住在和平里街道、户籍所在地为龙潭街道的居民想为老人办理9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医疗补助报销,以往,该居民只能携带相关资料前往户籍所在地龙潭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办理;而现在,居民只需要就近前往和平里街道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按照相关规定递交资料即可。

“‘全区通办’对居民而言意味着办理事项不再受户籍限制。”陈晨进一步解释说明道,街道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受理事项后,通过“小东快办便民受理平台”,利用信息化将办事信息传递至居民户籍所在地街道,再由后者根据相关流程提交至职能部门审批办理。

“东城区老年居民多、人户分离情况多,居民办事往往需要往返奔波。马上办、就近办,是广大群众多年来的心愿。”陈晨回忆,此前曾有一位居住在永外街道的居民需要申请办理丧葬费补贴,但却面临着人户分离、不了解相关流程等诸多困扰。永外街道工作人员根据其实际情况,通过“人工跑腿”的方式帮其完成代办。“但这只是个别案例,与居民的普遍性需求相去甚远。”陈晨说。

为响应居民诉求,区政务服务管理局于今年7月启动政务服务“全区通办”试点工作,率先在东直门、朝阳门、东四3个街道推出第一批、31项通办业务,涉及人力社保局、卫健委、民政局、残联、住保中心5个部门。其中,人力社保局所涉事项最多,共有定点医疗机构变更(退休人员)、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查询、技能提升补贴申请等12项。

今年8月至9月,北京市在各区、街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梳理,推进相同事项在全市无差别化办理,进一步为东城区全面实行街道149项业务“全区通办”奠定了基础。11月,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打造“就近办、马上办”服务模式,区政务服务管理局梳理149个“全区通办”民生事项目录,打破居民办事过程中遇到的一道道“玻璃门”,在各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构建“就近受理申请、审批权属不变”的政务服务通办模式。

部门协同,大厅服务“一窗通”


如何实行政务服务“全区通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结合正在开展的“综合窗口”改革工作,制定《东城区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开展“全区通办”与“综合窗口”改革工作方案》《东城区街道政务服务“全区通办”工作实施细则》,依托“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和街道大部制改革,以“服务事项简约化、审批业务标准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窗口改造规范化、服务人员专业化”为原则,在各街道全面推行“全区通办”和“综合窗口”改革工作。

据统计,“全区通办”涵盖街道级全部149项办理事项,共涉及残联、民政局、人力社保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卫健委、医保局、应急管理局、住建委8个职能审批部门。其中,人力社保局所占事项最多,共75项,占比50.3%。

《东城区街道政务服务“全区通办”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了全区通办工作实施主体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全区通办”事项审批职能部门、各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职责,并按照“接件”“受理审批”“送达”三个阶段,统一、规范了通办事项流程。

例如,在“接件阶段”,接件地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应依据审批职能部门提供的办事指南,对办事居民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要件齐全形式审查和要素规范格式审查——接件地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收件窗口以受理清单为依据,对居民现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核验办事群众身份、资质或证件等材料,现场扫描(拍照)原件并核对材料复印件与原件是否相符,对申报要件齐全且格式符合法定要求的,当场收件,登录“小东快办便民受理平台”,准确录入事项办理信息。

陈晨表示,“全区通办”发挥街道直接面对居民、回应诉求快速的优势,建立、健全了精准高效的政务服务响应机制,通过信息化平台流转有效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街道149项业务“全区通办”已在全区全面实行;“综合窗口”改革工作仍在全区各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持续推进,计划于本月底全部完成。

街道政务服务“全区通办”

工作事项明细表


来源:北京东城

推荐文章
皮皮是只猫  ·  加油吧!  ·  3 年前  
AA古玩交易邱总  ·  精品大清银币壹角.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分二厘一 ...  ·  5 年前  
镜头  ·  极简主义黑白 |荷兰摄影师Theo ...  ·  7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