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是否微微通胀的货币政策最有利于经济发展?

真寒江雪  ·  · 5 年前

字数:2736

阅读:7分钟

难度:6


我喜欢这种表达方式,听起来就很舒服,“微微通胀”的货币政策,让我想起我爱看的剧《微微一笑很倾城》。


微微一涨很健康。


哈哈。


为何有人主张微微通胀的货币政策呢?


因为这样可以鼓励你把钱花掉。


你再不花钱,你手里的钱就要变少了。因为要增发货币了。你赶紧花钱吧,花钱消费,花钱投资。经济就繁荣了。


啧啧!


你还不如说每个月拿枪指着你让你花钱,能刺激经济呢?有什么区别?


我每个月拿枪指着你的脑袋一次,逼你花钱,你觉得爽吗?


为何每年多印一些钱,逼着大家消费和投资,就利国利民了呢?


我想破了脑袋也想不通。


如果货币不通胀,老百姓都把钱存起来,不消费、不投资了,经济就发展不快了。


啧啧!


听起来好有道理的样子。那应该“微微”多少呢?1%,3%,5%,8%,10%……15%?


到底是多少,依据什么来指定这个“微微”的尺度呢?


都说比特币是“通缩”的货币,那持有比特币的人应该不消费、不投资了吧?


我看到持有比特币的人该买法拉利的还是买法拉利,该投爱西欧的还是投爱西欧。


我为什么买法拉利?因为我需要法拉利来装逼。


我为什么投爱西欧?因为投爱西欧可以给我一年赚十倍一百倍。比特币每年才增值一倍,远低于我投资爱西欧的收益,所以我会把比特币换成爱西欧代币。


如果投资不能赚钱,我拿着每年贬值的人民币也不会投资。如果投资项目一年亏50%,我拿着人民币一年贬值10%,我会拿着人民币,不会投资项目。


昨天的文章解释了两种货币增发。


一种是增发的货币均匀等比例发给每个人,这样的增发,每个人都不会焦虑,我的钱变多了,你的钱也变多了,没有通胀。


如果增发的货币发给了某个人,就是这个人自己的财富增加了,其他人的财富都被稀释了。


你要把增发的货币给谁?


给谁都不合理。


现实生活中增发的货币给了圣人,圣人拿去修路。


那要看修路是否是必要的,如果很多人需要路,修路就是创造社会效益的;如果没人需要路,硬修路,那修路是没有社会效益的,是社会资源浪费。


每次增发货币,都相当于把所有人手里的钱都稀释了一次。


增发10%的货币,就是把所有人手里的钱都收上来11%;增发100%的货币,就是把所有人手里的钱收上来50%。你原先手里10块钱,变5块钱了。不对,你原先手里10块钱,现在还是10块钱,但你的10块钱的价值减半了,购买力降低了50%,原先能买2两猪肉,现在只能买1两猪肉了。


我把增发的10%的货币,从每个人手里拿到的钱,再存在央行里,让商业银行再从我这里贷款贷出去,放贷放出去。


这是在搞什么呢?


如果贷款有利息,我白白赚走了这些利息;如果贷款没利息,那白白便宜了把这个钱贷走的人。


所以只要央行放水多印钱,并且搞很低的利息放贷,你就赶紧去贷款。


假设刚才说的这个过程是持续的,那你更要去贷款。因为你现在贷款的10块钱,将来就只需要还9块钱。不对,你现在贷款10块钱,将来需要还11块钱。但你贷款时候的10块钱是2两猪肉,到你还款时,只需要还1两猪肉了。所以低息贷款的人是赚的,赚的就是1两猪肉,贷款时候借出来了2两猪肉,还贷款时候只需要还1两猪肉。


你这么办,到银行贷款10块钱,贷完款,买成猪肉,但要买不会放坏的猪肉;等到还贷款的时候,把你的猪肉卖掉,你惊奇地发现,你买来的2两猪肉,可以卖20块钱。把贷款的11块还掉,你还净赚了9块钱。


这就是水库欧神持续买房持续赚钱的原理。


只要央行还是持续超发货币的,持续贷款买猪肉就是赚钱的买卖。因为3年前贷的款,后来都变得不值钱了,你贷款买来的猪肉在持续变得更值钱。


或许有人说,这很好啊,这样大家都变水库欧神了,都去买猪肉了。这样不就把猪肉生意带动起来了吗?本来没有人买猪肉,因为微微通胀的货币政策,大家都去买猪肉了,猪肉销量增加了。


啧啧!


但大家不买猪肉的功夫节省出来可以干嘛呢?大家可以把这些时间节省出来打游戏、看电影、做爱和生孩子。但现在因为怕手里的钱被稀释,天天都要忙着贷款忙着买猪肉,还要忙着还贷款。


这不是作孽吗?


通过微微通胀的货币政策,把大家忙得团团转,因为怕手里的货币贬值,做了很多不必要的动作。这是劳动力、时间的浪费。


经济不是更多的交易、更多的投资、更多的瞎折腾,经济是老百姓的快乐。


我拿枪指着你让你买一斤猪肉,又拿枪指着他,让他买走你的猪肉。这样就创造出经济繁荣了?


太可笑了!


有好的投资能赚钱,老百姓就会去投资;有生活的需要,老百姓就会去消费。你逼着老百姓投资和消费算什么?


以前我看到一个可笑的说法,说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不敢消费?因为公费医疗跟不上,老百姓怕生病,生病太花钱,生病不报销。如果把医疗都报销了,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老百姓就敢花钱了。


这个小段子讲了几十年了,老百姓爱听这种小段子。


医疗给报销了。可以啊,是谁在给你报销?


老百姓觉得是国家给报销了。太可笑了!国家是什么?哪有国家这种东西?


你看病花的钱,就是你自己的钱。如果不是你的钱,就是我的钱,或者他的钱。反正肯定是有人出了这个钱。如果没有任何人出这个钱,那就要医生义务劳动,你拿枪逼着医生义务劳动的结果,就是这个社会再也不会有医生了,所有人得了病就等死吧。


穷人说的国家给报销,无非是说别人给我报销。我手里没钱,我生病没钱看病,国家给我出钱,意思就是别人给你出钱。


如果我是有钱人,我看到这个地方是这样宰人的,我保证跑得比兔子快。


我是有钱,但我的钱也是自己辛苦赚来的,甚至是冒着掉脑袋的危险赚来的。


我把钱都给别人去治病。我赶紧跑掉。


现在有一些统计数据,中国的90后人均年负债10万元。


为什么到90后就敢超前消费、借贷消费了?办信用卡、借网贷,女大学生还要借裸贷?


是因为这一代中国人从小生活环境好,从小吃肉长大的,心理上没有饥饿的记忆。


年龄大的人不敢花钱,有钱就储蓄,因为他们有很多饥饿的记忆,是心理原因。


你到非洲一些穷国看一下,那里的人喜欢日结的工资,像三和大神一样,吃一天阔以玩三天。是因为这些国家公立医疗办得好?是因为这些国家生病养老国家都给包了?


莫名其妙!


这些国家都穷得穿不起鞋子。他们国民性格就这样。


中国的90后00后消费习惯越来越像美国人,也是生活环境造成的,不是因为现在养老医疗福利更好了。


深圳的三和大神兜里没有一分钱,也不去上班,也不储蓄,搬砖一天赚20块就去网吧玩三天,不是因为他的养老医疗都被国家保障了,是他的性格就是这样的。


国民性格正在转变,从饥饿记忆的集体性格,转变成富足奢侈的集体性格,从保守储蓄型到提前消费型。


我这里不是说提前消费型就是好,保守储蓄型就是不好,而是说这是环境塑造的人的性格。


这不是微微通胀的货币政策造成的,也不是养老医疗保险造成的,是从小的生活环境造成的。


美国人的这种消费习惯有100年的历史了,中国人才刚开始。可以预见的短暂未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会越来越像美国人,信用卡、借贷、月光、提前消费,年轻人会保持这种消费习惯在他们的大半生时间里,与他们的父辈祖辈非常不同。

推荐文章
射手擒龙  ·  下周的策略与选股思路  ·  3 月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