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品读|不管东北还是西南,祖国处处都是家

半月谈  ·  · 4 月前

*本文为《品读》2024年第2期内容

都知道东北人健谈,见到如此健谈的农民还是第一次。

我比若节年龄小得多,按辈分,长他一辈,他喊我叔。

若节排行老二。哥哥长得好,但表达能力欠佳,终生未婚。四个弟弟的婚事,若节一个接着一个办。老少爷们看得清楚,没有若节操心,不会取得这样的效果。

待到小弟携妻入洞房后,若节的大儿子又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

若节有四儿一女。逐一操办完婚事,若节乐呵呵地退居二线。遇到大事,仍由他决策,那是他的威望与能力使然。

除了哥哥的婚姻半途而废,弟弟和儿女的婚事共9人均由若节操办完毕。

若节是个乐天派。用他的话说,愁有什么用?咱家庭条件不好,要主动出击。说媳妇说媳妇,媳妇是用嘴说来的。媳妇说进门,能不能过好日子,就看个人的能耐了。

若节的4个儿子,两个务农,两个务工。大孙女毕业在宁波工作,其他的孙子孙女,有的在佳木斯市读书,有的就近入学。他的大家庭共有36人,人口数量在我们唐姓家族中排名第一。

我凌晨4点醒来时,若节已穿好衣服坐在炕上。我问他为什么起那么早。他说天已亮,睡不着。

若节是东北农民的典型形象,他在遵循着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

看到我醒来,若节开讲啦。

他从唐圩建庄时讲起,一直说到不情愿地离开。

四十多年的东北生活,使他成为地道的东北人,尽管带有乡音。

他时常念叨关里家,又能面对现实。人说哪里的黄土不埋人,他说东北的黑土埋得更好。他说关里家人均只合一亩多地,依兰县的土地多得都快种不过来。东北之所以成为国家的北大仓,土地多而肥沃,利于机械化耕作,是主要原因。

若节睡得早,晚上8点钟就能进入梦乡。我在他家住的时间里,他有些亢奋,能说到9点多。往往是在家人催促下,他才被迫停止演讲。

临走的时候,我握着若节的手说:你都过80岁了。趁着腿脚麻利,再回一趟关里家吧。

他动情地说:秋天地里活忙完,打算回趟关里家。其实不需要我干活,孩子在地里收稻,中午给他们送饭。我看透了,哪里是家?老婆孩子在哪里过日子,哪里就是家。我的根在安徽涡阳,我的干、我的枝、我的叶,都在黑龙江依兰。有时想起家乡,我更看重脚下的土地,东北就是我的家。我逃荒要饭在这里扎根,孩子们在这里出生成长。对他们来说,松花江是他们的母亲河,松花江畔的土地是他们肥沃的家。

我的父母曾在黑龙江生活16个年头。我出生在安徽,工作在西藏,以后的归宿可能又是一个地方。哪里是我家?哪里都是我的家。

对我和若节而言,不管东北还是西南,祖国处处都是家。

原标题:《东北就是我的家》
作者:唐大山
责编:张子晴 / 校对:秦黛新

推荐文章
一号哨位  ·  口令 | 请你悄悄念一念我的名字  ·  6 月前  
古典音乐  ·  风中的鸟歌 | 友友,生日快乐!  ·  1 年前  
关注安全技术  ·  常见的web容器后门笔记  ·  4 年前  
养善居原创  ·  养善居己亥年国运寄语  ·  5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