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涛的育学园
常见的疾病问题这里都有答案,点上方蓝字关注。
最近不断升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让庚子鼠年注定成了不平凡的一年。 对于大家来说,比起我们自己,我们更担心孩子。
前不久,大家刚从官方渠道得知了“儿童不易感”的消息,但在一些不负责任的传播下,就逐渐演变成了“儿童不会被感染”这样的不实言论。
于是乎,当昨天出现了两例孩子感染的病例后,大家便陷入了慌乱之后,也纷纷给我们后台留言进行咨询。
事实上,不易感≠不会感染,孩子也并非绝对安全,我们万万不可因为相信谣言,就放松警惕,忽略了对孩子的防护。
为了缓解大家的焦虑,第一时间告知大家正确保护孩子的知识,小编也加急联系到了正在假期中的崔大夫,帮助大家解决一些你们最关心的问题。
在了解怎么正确保护孩子之前,我希望大家能首先做到不相信网络上的谣言。 保护孩子心切是每个家长最本能的反应,但能冷静下来分辨真伪,才能给孩子最好的呵护。
崔医生答: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减少外出。
避免带着孩子外出走亲访友、互相串门,更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比如带孩子逛集市、去游乐场、电影院、商场等人群密集的地方。
崔医生答:
勤洗手是预防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的明确措施之一。基于此,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大人外出回来,先洗手洗脸,换衣服之后再接触孩子。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勤洗手,用七步洗手法至少洗15秒钟,最好洗够30秒钟。
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吃饭前、上厕所后、手脏时、接触过动物后尤其要注意尽快洗手。
咳嗽或打喷嚏时,最好用纸巾或屈肘将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不要用脏手触摸眼睛、口、鼻。
崔医生答:
戴口罩是预防感染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并不是所有口罩都具备预防病毒传播的作用,比如常见的纸口罩、活性炭口罩、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就不合适。
真正对病毒有阻隔作用的是N95口罩和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那么,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口罩呢?
首先,1岁以下的孩子是不建议使用口罩的,如果不得不外出时,可以适当遮盖头面部,同时一定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
以上建议仅仅是为了不得不出门的情况,比如去预防保健科接种疫苗等。最好的防护方法就是不要带孩子外出。
1~3岁的幼儿选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即可,N95口罩的透气性比较差,不适合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用。
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选择儿童专用的N95口罩。
当然,如果实在买不到N95口罩或者医用外科口罩,普通的一次性无菌口罩也是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的。
Q4:近期遇上孩子打疫苗怎么办?晚打或不打可以吗?
介于近期疫情变化较快,为了更好地保护孩子,建议大家可以暂缓孩子的疫苗接种计划。等疫情情况稳定之后,再考虑补种。
Q5:有必要进行家庭消毒吗?如果需要,应该注意什么?
崔医生答:
家中没有接触到可疑患者不应使用消毒剂消毒,但是应该室内定时通风。 户外空气质量较好时,早中晚均可通风,每次时间在15~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如果必须使用消毒剂,可以选择75%的乙醇(医用酒精)或者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家具等表面,能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一定要记得使用完消毒剂之后,再用清水彻底擦拭一遍,避免消毒剂残留在孩子可接触的范围内,以避免消毒剂接触到孩子皮肤,特别是手上,出现消毒剂食入情况。 如果是孩子的餐具、奶瓶、奶嘴等耐高温物品,可以选择开水煮沸30分钟消毒。56℃30分钟就能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崔医生答:
不管哪种口罩,防护效果都是有限的,一定要定期更换,最好每2~4小时更换一次。
崔医生答:
用完之后的口罩要摘下来扔进密闭的垃圾袋或垃圾桶,不建议用开水烫或者用剪刀剪开,在没有防护知识的情况下这么做,反而可能导致病毒扩散。
崔医生答:
虽然体温升高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但是大家也不能光看体温变化,还要看孩子的“难受”程度。
孩子出现“难受”表现就该就医。“难受”指的是吃喝睡、精神状态等情况发生明显变化,不要仅以体温作为依据。
几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崔大夫已经给出了大家答案,希望大家看过之后能安心一点,不再那么惊慌害怕。
其实,在看到新闻和大家的留言后,我们的小伙伴立马行动起来组了这次的稿件,我负责去请教崔大夫。虽然是过年假期,但崔大夫还是第一时间回复了我,昨天一晚上都在详细耐心地解答大家在后台提出的问题,只希望能把科学的防护知识尽快传递给大家,安抚大家的情绪。
崔大夫一直都说,我们的心愿是让每个孩子健康长大,但这不是一句只需要喊一喊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大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虽然我们隔着网络,隔着屏幕,看不见摸不着,但就像春晚上抗肺炎诗朗诵里提到的那样:“隔离病毒,但不会隔离爱。”
即便我们之间隔着屏幕,但也不会阻碍我们成为大家科学育儿道路上的后盾!
所以,请大家安心,不要轻信谣言,育学园全体员工都是你们坚强的后盾,科学的知识就是我们最好的武器。
让每个孩子健康长大,从来都不只是一句口号!
授权声明: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