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超越“内卷”:为自己建一条赛道

采铜的创想世界  ·  · 3 年前

(图摄:采铜)


在一个遥远的星球,住着一群智慧生物,他们把所发现的所有知识融汇在一本五百页的书里。

 

这个星球中的孩子从小就要读这本书,背这本书,试图掌握这本书中的全部知识。而星球的领导者也要通过测试大家对这本书的掌握程度来选拔人才。

 

一开始,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考取高分,后来考高分的人越来越多,一半以上的人都能够理解并且背出书中的每一句话。

 

这意味着人才筛选出现了困境,因为掌握这本书的“优秀”人才太多,多到无法区分到底谁更加优秀。

 

于是,主考官想了一个妙计,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考法:让大家倒背这本书。

 

于是学生们就开始练习倒背,具体的操作方式就是从全书的最后一句话最后一个字开始,从右往左、从下至上的去背这本书。倒背的难度大大超过了顺背的难度,因而一下子就考倒了很多学生。

 

一些学生选择放弃学习,但还是有一半以上的人坚持了下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成功地从顺背如流升级到了倒背如流。

 

于是在接下来的人才选拔考试中,难题又一次出现了,太多的人考取了高分,以至于主考官不知道如何去区分到底谁更加优秀。

 

这就是一个关于“内卷”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主考官和学生都做了他们该做的事:主考官想办法筛选出更优秀的人才,而学生则要竭力让自己在考试中胜出。

 

他们都没有错。主考官在驱使学生,而学生反过来也在驱使主考官,以让主考官更好地驱使他们,于是双方共同走到了一个荒诞的地步。尽管他们都没有做错什么。

 

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问题出在一个假设上。

 

这个假设是:这个星球的所有人都认为,在这个星球上,知识的总量是恒定的。他们认定,所有的知识都已经确定无疑地印在了这本五百页的书上,也许有遗漏,但是遗漏的也不过是无关紧要的一点点次要知识罢了。

 

如果知识总共就只有那么些,它不会再延伸、再扩充、再丰富,而人人都有机会去掌握这些知识,那么内卷化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而这也是埋伏在我们这个社会多数人头脑中的一个假设。

 

当一个孩子读小学时,他被要求学习的全部知识是确定好的,而且跟其他人没有任何不同。当他读初中时也是一样,读高中时也是一样。而等到读大学后,有不同专业的划分,这时区别出现了,但是当他进入一个专业以后,他又被告知他要学习有关这个专业的确定的那些知识。

 

大家所学的都是雷同,他们的知识体系都是相似,所以要区分他们,就只能通过考试,通过考试来创造出差异。可是考分的差异只是“伪差异”,因为他们的所知所想都是如此相似。

 

我们把原本浩瀚无边的知识世界人为地画出一道边界,画出了一亩三分地,让大家在这上面精耕细作、雕梁画栋。这才是现今社会内卷化的根源。


这时肯定有人会反对说:大家竞争的是资源,不是知识!


可是我会回答他:在知识时代,最重要的资源恰恰就是知识,没有其他!

 

于是我们可以倒过来想:让自己免于陷入内卷的方法,就是去寻找那些与众不同的知识。

 

知识的世界每秒都处在不断地演化和扩充之中,而演化和扩充的推动力是创造的过程。

 

想象有这样两位瓷器匠人,他们受业于同一位恩师,学成后各自创立工作室,独立营生。其中那位师兄,恪守师父的教导,把师父教授的制瓷手艺严格地传承下来,技术也日益成熟和精湛,购买他作品的人都赞不绝口。

 

而那位师弟,则有些不循规蹈矩,他想在师父传授的方法之外拓展出新的工艺,不断地试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满地都是破碎的瓷片,最终他成功地发展了新的手艺,并且自立门派,招收学徒。

 

这两位瓷器匠人,一位是守成者,另一位是革新者,他们都同样优秀和敬业,但是后者更胜一筹,因为在后者的努力之下,有关制瓷的知识被拓展和刷新了,边界得以拓宽。

 

如果这位师弟生活在那个遥远的星球,那就意味着那本500页的大书,终于有了第501页。

 

他不需要参加一个“制瓷知识”的考试来证明自己。因为他自己,他本人,便是制瓷知识的源头之一,而其他人反倒要跟他来学习才行。

 

所有的知识都是在观察和实践中诞生的。在观察中,有些是对自然的观察,有些是对人的观察,更有些是对观察的观察;在实践中,有些是科学的实践(比如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有些是技术的实践,有些是工艺的实践,等等。

 

所有这些实践的结果就是创造出新的知识,而新的知识让知识的疆域拓宽。

 

一个想写小说又写不出的人会说,天哪,所有的故事早已经被人写尽,我还有什么可写呢。可是,真实情况是,总是有人在不断写出新的故事。

 

一个想做创造发明但是又一无所获的人会说,天哪,所有的能想到的发明都已经被人发明出来了,怪只怪我出生太晚了,如果我早一百多年生出来,也许我就是爱迪生了。可是,真实情况是,新的发明连带着做出这些发明的新知识,每天都在出现。

 

所以,一个人如果陷于内卷,往往是他每天所做的事,都是跟现有的、陈旧的、同质化的知识在打交道,他知道如何捧着书本,却不知道如何创造,不知道自己也是可以去拓展出新知识的。

 

一个给孩子不断加码、陷入内卷竞争中无法自拔的家长,他也不知道,除了学校和培训机构指定的那一小部分限定的知识之外,孩子其实还可以有更多的知识去探索,而这个过程是需要他自己驱动去完成。

 

今天的孩子,给他上课的老师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校内校外这么多老师都在教他,填塞给他的都是确定的、陈旧的、同质化的知识,而他没有机会抬起头,自己去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中去探索、去闯荡。

 

所有教育的目标,应该都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导出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就是探索、发现和创造,去孕育新的知识,这才是一个良性的正循环,而不是恶性的内卷竞争。

 

当一个人,可以像那位自立门派的瓷器匠人那样,发现和拓展自己的知识之后,就鲜有人能与他竞争了,他只不过是在跟自己较劲,跟自己追求的完美至善之境较劲,他走上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路。

 

任何一个领域,当你初学之时,总不免要面对一些粗浅、表面和雷同的知识,但如果你止步于此,或者你总是浅尝辄止,那么你所掌握的知识就必定只是这些,与他人无异。

 

但是如果你精进下去,去探究这个领域中的每一个细节,去大胆地尝试、实践,你就会发现,知识在本质上是“分形”的,知识可以不断地细分和深入下去,于是就会有新的知识被你发现,就像是在一个微观的世界里找到新的大陆。

 

与此同时,如果你再把你的眼界打开,去涉猎别的、从未涉足过的领域,你也会遇到让你惊奇的东西,你会发现那些别的领域中有些知识、思想和方法是可以迁移到你所专精的那个领域的,当你连通了两个或多个原本无关的知识,新的知识就出现了,你的第501页出现了。知识在宏观的层面也被打开了。

 

如果你继续拓展下去,找到你的第502页、503页……乃至于第600页、700页,那么就意味着你掌握了许许多多其他人不知道的知识,你收藏了一些秘密,你依靠这些秘密创造出更好的东西,并借以创造出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竞争,无人可与你竞争,因为你创造了你自己的一条赛道,而其他人,乌压压地正在另一条老赛道上内卷呢!

 

当然,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领悟这个道理,也开始尝试着创造自己的赛道的话,会发生什么呢?会发生赛道和赛道之间相互挤压和内卷吗?

 

不会。

 

你终会发现,我们并不是身处一个田径场,而本就在茫茫的一片苍莽的草原。

 

那里水草肥美。

 

那里有无数条路在等着你。

 

那里是更好的世界。


推荐文章
煮娱星球  ·  他俩竟然还没分手?!  ·  2 年前  
人五_  ·  小孩子好好玩 -20200204000659  ·  4 年前  
百合晨曦  ·  2019-07-16  ·  4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