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铁打的丞相,流水的朝代-官场不倒翁冯道——记《残唐五代史演义》

RonWang168  ·  · 4 年前

说了五代十国的很多英雄好汉,这次我们说说这个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 冯道 (图1),一位经历了四个朝代(如果把契丹算上,就是五个政权)的官场不倒翁。

图1 长乐老冯道

事实上,冯道在《残唐五代史演义》的戏份并不多,真正算登场的其实只有一次。但由于本人之前已经看到过很多关于冯道的讨论,因此对他有特别的关注。冯道,字可道,号长乐老,在唐末经历了四朝十帝,下面是《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相关的原文和部分补充:

后唐四帝:

时张全义请迁都洛阳,唐主从之。封 冯道 为左右仆射…… ” (唐主指后唐庄宗-李存勖)

嗣源乃泣诉于庄宗柩前,遂即皇帝位,称号明宗皇帝,改元天成元年……封 冯道 为平章事…… ” (后唐明宗-李嗣源)

却说明宗既崩,平章事 冯道 秉政,迎立明宗次子从厚登基,称号闵帝 ” (后唐闵帝-李从厚)

及入洛阳,宰相 冯道 率百官相迎,遂即帝位,称号废帝,改元清泰 ” (后唐废帝-李从珂)

后晋二帝:

晋主宣齐王重贵并皇后张氏、宰相 冯道 及景延广等,齐至御榻之前 ”(晋主指的是后晋高祖-石敬瑭)

冯道 、景延广二人辅政,即立齐王重贵为帝,改元开运 "(后晋出帝-石重贵)

此后,石重贵拒绝向契丹称臣,后晋被契丹所灭,冯道投降契丹。

后汉二帝:

冯道在契丹后又辗转归附后汉(先后经历后汉高祖-刘知远、后汉隐帝-刘承佑)

后周二帝:

郭威兵变称帝,建立后周,冯道又成了周臣(后周太祖-郭威)

晋王本姓柴,时年三十三岁,封 冯道 为太师 ” (周世宗-柴荣)

历数冯道效力过的这十位皇帝,其中既有明君如李嗣源、刘知远等,也有后期宠信优伶的李存勖、听信后宫的李从珂等皇帝。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窃以为, 诤臣亡于昏君,佞臣绝于明主 。从这一点上来说,冯道虽然不是一个诤臣,但也不是一个佞臣,只能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对他的评价自古就是褒贬不一,时至今日仍然很多人对其简单粗暴地抱着鄙弃态度,我觉得并不可取。张生全老师写过一本关于冯道的传记《 不倒翁冯道 》,书里就肯定了冯道在保留国家元气、维护百姓安宁的大功绩,也客观地反映了人物的复杂性格和心里缺陷,可以说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较为全面立体、鲜活生动的 长乐老

图2 张生全著《不倒翁冯道》

抛开关于忠义的道德评价,冯道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能臣,也是一个关心百姓的宰相——他在契丹入主中原时,极力保护百姓不受屠戮,光这一点就足以让人钦佩了。《赵氏孤儿》里面程婴说的“ 死易,立孤难耳 ”,或许同样适用于冯道身上,为国为君死饥饿容易,而为百姓存亡而苟活甚至背负骂名则难矣。从这点来看,冯道虽失小义却得之大义,救民于水火而不愚忠于昏君。

说到昏君,冯道这样一个久经官场的人,不可能对皇帝贤明与否没有判断。古人讲究“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论语》中也有“ 君子无道则隐,有道则出 ”的说法,那为啥在昏君当朝时冯道不辞官归隐呢?抛开冯道迷恋官场的可能成分,我想到了渔父与屈原的对话,渔父说的是“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乱世隐退,不失为君子,但可能也就仅限于做一个君子了;屈原没有选择隐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选择做一个诤臣,最终死于昏君之手;而冯道,他既没有做一个隐退的君子,也没有或者说没能做到一个死谏的诤臣,而选择做一个只尽力保全国家与百姓的臣子。他这样做的初衷,兴许是为国君昏聩而无能为力,兴许是为国家、为百姓留有用之身,又兴许只是明哲保身……

但不管怎么样,冯道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世的我们不应该只从道德层面去批判其数次易主的行为,而应该 设身处地去思考冯道的处境、思考冯道做很多事的初衷

谢谢您的阅读与支持!

文章内容原创,如需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wangrongxin168@163.com

推荐文章
孙不惑  ·  第四章 找到爸爸了  ·  2 年前  
不犯贱不舒服斯基_  ·  听说在战略忽悠局之后,珠海航展上正式成立了战 ...  ·  5 年前  
沃顿商业  ·  江小白走心文案,又来了!(最新版)  ·  6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