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抱歉,你的第一学历不符合要求!”本科双非还有逆袭的机会吗?

高校人才网V  · 大学生  · 3 年前


又是一年就业季,大家都在搏一个未来。但是近期小编却收到一些网友的无奈留言,“因第一学历被拒之门外了”。


这些网友的经历绝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求职场的普遍现象,小编之前也报道过:本科双非武大女博士求职屡被拒,本科二本清华博士毕业7个月找不到工作......


很多人没有一份优秀的本科学历,即使通过努力考上名校硕博士,毕业后求职中十次有八次也会被拦在第一道“简历关”。


前段时间,“你有学历焦虑吗”、“第一学历偏好会加剧社会不公平吗”两个关于“学历”的话题也进入微博热搜榜,阅读量及讨论数都很高,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图片来源:微博



 第一学历真的那么重要吗? 


学历查三代”这事如果放在20年前,是让人不可思议的。那个年代高学历人才匮乏,又赶上新兴产业兴起的浪潮,只要你拥有硕士学历,就是市场上、高校中的抢手货,更别说是博士了。而今,求职市场告诉我们,硕士博士也处于“最难就业年”。先看一组数据:



2000年,大学毕业生107万人;


2005年,大学毕业生338万人;


2010年,大学毕业生631万人;


2015年,大学毕业生749万人;


2020年,大学毕业生874万人;



据教育部预测,2021年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900万人,达到909万人,2022年毕业生将超过1000万人。同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共141178万人,全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已超过2亿。这个数据相比于2010年的水平增幅达到了72%。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微博


学历的“通货膨胀”以及高学历人才基数徒增的大环境下,“第一学历”作为筛选人才的其中一道门槛也是必然趋势。但凡比较热门的用人单位,尤其是各大高校、政府机关及世界500强企业,招聘时往往会注明要求“本科第一学历为211、985院校全日制学历”。有些单位委婉些,会注明“其中第一学历为知名高校本科毕业”。但我们都心照不宣,这知名高校指的就是985/211院校了。


某高校人事处老师曾表示,


以前简历主要依靠人工方式审核,现在招聘系统上常堆积着过千份简历,考虑到招聘用时及人工成本,只好把学历作为门槛先筛选出一批简历,再择优录取。我们不否认这会漏掉个别人才,但按概率来说,这是相对高效且公平的办法。



“第一学历”不光对求职很重要,在相亲市场上也很重要


握着一纸好学历,连相亲都变得容易多了!


  学历,能力?  


学历是求职路上的一道门槛,这道门槛卡住很多机会。但如果把学历与能力等同,难免有些武断了。


第一学历更能反映出真实学习能力


学历并不代表个人能力,但能代表一个人的自律性及学习能力,是你给别人的第一张名片。比起考研,高考的难度不言而喻,你需要从小学开始经过12年的寒窗苦读才能在高考的考场上一决雌雄。因此,一些优秀的同学通过高考进入金字塔顶端的大学,证明他们的确有其过人之处,起码在学习能力上是值得认可的。


但是,高考上不了顶尖大学就是能力不行了?


在小编看来,我们不可否认高考的重要性,也很认可高考选拔人才的公平性,但如果通过本科学历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未免过于片面。我们应该考虑到,一些优秀的学生因为临场没有发挥好,与名校失之交臂。但通过自身的努力,考上名校研究生、博士生。同时,地域因素也应该被考虑到。一些考生因为本地没几所211高校,而外地的211高校在本地投放的生源很少,即使他们成绩很优秀能排在全省靠前位置,但也与211高校无缘。



  即使本科出身不利,也能“逆风翻盘”  


去年,华为为一位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生张霁抛出橄榄枝,开出年薪201万,成为华为“天才少年”最高档中的一员。这事引起了硕博士群体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201万的年薪,更因为同期被录用的几位少年本科均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而张霁的本科母校是武昌理工学院(当时仅为三本院校),而且他还是通过复读考上的


我们都知道,华为天才少年的招聘标准非常严格,通常需要经过7轮左右的面试流程:简历筛选、笔试、初面、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HR面试,一路过关斩将。如果华为以其他一些用人单位设定的“第一学历”作为门槛来卡张霁,他也未能进入华为。但他最终还是凭借自身出色的科研能力获得了华为的青睐,一纸文凭并不能埋没他的才华。


成就你的未必是你计划好的,在求职这件事上,有时候“合适”比“原计划”来得更实在。谁不想入编双一流高校或优秀单位呢?但当你的最高学历是985出身,而985对于别人只是起点,这时候不妨加强对自我的认知,好好盘点自己的个人综合实力,把目标稍微往下调,你会发现有更多合适的机会可以选择。

当然,如果你看到某个招聘单位对第一学历有要求,但是你的个人能力很不错,和岗位要求匹配度较高,不妨勇敢地毛遂自荐,给自己争取一个机会。


结束语


虽然很多人都在吐槽“第一学历歧视”的不公,但这并不能改变求职的大环境。与其焦虑不安,不如好好认识自己,设定目标,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毕竟,学历只是学校给你的背书,只是你进入职场的敲门砖,而你的个人能力才是你自己背书,才是职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话题讨论


对于“第一学历”,如果您也有相关经历或者有什么想说的,都欢迎在文末留言哟!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原文链接。


高校人才网 | 2021年5月
点击↓↓内容标题即可查看

2021.5.29

【重磅】上海站海内外英才招聘会来袭,20+大咖单位进驻,1000+高薪岗位职等你来


我要报名




   热议话题   

1.【交流贴】在高校工作的你,实际收入是多少?

2.编制取消,博士毕业去高校还有性价比吗?

3.硕士生遭遇求职困境,面对“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该何去何从?

   热文推荐   

1.35岁这道坎,绊倒了很多人,包括“985”博士...

2.他985名校博士毕业,却去了中学当老师?

3.一辈子待在一所高校,你能接受吗?

4.博士求职不知该从何下手?听听985高校任教6年的博士怎么说

5.“学历查三代,二本毁一生”,清华博士毕业7个月找不到工作,学历困境如何摆脱?

点亮“在看”,求职有道☟


推荐文章
赫桥财经  ·  能源紊乱,还是有序?  ·  2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