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疯子与书  ·  #书香驿站##疯子有礼# ... ·  2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福克纳: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丨景 ... ·  2 天前  
慈怀读书会  ·  人真正的成熟,是接受世事无常 ·  4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10 月 26 日,宜抽离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你每敲下一句弹幕,都写下了一段孤独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5-08 09:02

正文


弹幕(barrage),原意指用大量或少量火炮提供密集炮击,而弹幕,顾名思义是指子弹多而形成的幕布。大量吐槽评论从屏幕飘过时,效果看上去像是飞行射击游戏里的弹幕。

 

弹幕形式最早源于日本弹幕视频分享网站niconico,国内首先引进的是AcFun,以及后来的二次元向弹幕网站bilibili。从弹幕最初的诞生到其如今大行其道,前后也不过八九年的时间。


为什么弹幕能够迅速流行起来?它的大行其道跟当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原子化有关。大多数年轻人在城市中都处于独居状态,人与人之间交流日益减少,但人们对交流的渴望却仍然强烈。在此背景下,弹幕应运而生,作为一种以吐槽为特点的评论媒介,弹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抚慰了都市人的孤独感。与此同时,它也在重塑着当代人对孤独感和陪伴感的认知。你喜欢发送或观看弹幕吗?你如何看待弹幕的流行?关于弹幕的一切,欢迎你留言与书评君分享。



撰文   |   新京报记者张婷


注意力稀缺

弹幕已经成为视频内容的一部分

 

年纪稍长一些的视频观众大概很难理解,弹幕为何如此广受欢迎。


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在《参与感》一书中提到了他本人接触弹幕视频的过程:起初他强迫自己看了15分钟,发现眼睛都是花的;后来他坚持看了30分钟,突然发现感觉变了,他发现弹幕和视频可以分离了,变成了一种想要看文字便看文字,想要看视频便看视频的状态。


黎万强的感受很具代表性。很多习惯于使用及观看弹幕的受众都提及,他们在发送及观看弹幕时,可以做到在弹幕与视频内容之间自由穿梭,互不打扰的状态。


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弹幕截图

 

这实际是一种注意力的再分配:从单一向的观看视频内容转为多面向的观看、吐槽、评论等不同行为同时进行。在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正在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资源。信息每时每刻都在从四面八方涌入,回不完的微信、读不完的订阅号文章以及来不及点开的app信息推送,正在把我们的注意力分割得越来越零散。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注意力正变得越来越难以集中。阅读、开会、写文章,这类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活动正成为越来越多当代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让他们聚精会神读完一本书,堪称剥一层皮。一心二用,是我们的典型习惯。比如,吃饭时开视频、看电视;开会时刷手机;走路时听歌……总之,我们几乎已经不太可能每次只做一件事。

 

而即使是看电影、看综艺节目这类娱乐活动,集中注意力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观看视频时,人们总是发现,即使是在观看最轻松的娱乐内容,在自己头脑的某个地方,注意力仍然在四处游荡。


《参与感》

作者:  黎万强 
版本: 中信出版社 2014年8月


而弹幕的出现,则严丝合缝地填补了注意力的缺失。在注意力每每要从视频内容本身飘开之时,弹幕的吐槽会马上接管你的注意力,将你暂时吸引到对视频内容的恶搞之上。同样,注意力也无法长时间停留在弹幕上,当你的注意力再次漂移之时,你又回到了视频内容本身。

 

就这样,注意力的分散反而帮助弹幕与视频内容护卫补充,成为运作良好的一对好搭档。至此,弹幕已经成为视频内容的一部分。很多习惯了观看或发送弹幕的观众,在关闭弹幕时,会明显感觉缺少了些什么。甚至,有人点开某部视频可能是专门为了看弹幕。

 

50多年前,安迪.沃霍尔说,“未来,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他的未来如今已经是我们的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当代人注意力被分割的明证。各式各样的网红就如同互联网世界中的弹幕。起初,人们可能认为这其中饱含着对名气、获得的注意力的稍纵即逝的嘲讽,但如今,我们更发现,每个人都在争取早点拿到自己的“15分钟”,如果你曾经成名15分钟,并成功将这15分钟的注意力变现,已经足够成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成功人士。

 

注意力的分散与再分配,正深刻影响着互联网发展的方方面面。而弹幕,可能正是这一影响作用下的产物。

 

开放式吐槽

弹幕正凝聚着越来越牢固的认同感

 

我们说,弹幕已经成为视频内容的一部分。同时,它又与原视频内容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无论是吐槽还是评论,弹幕往往是基于原视频内容的再创作。弹幕已经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亚文化,在这种亚文化语境中,弹幕有着强大的内在生产动力,即对原视频内容的再生产与解构的欲望。

 

与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中的许多知识文本与原创内容具有更开放、更包容的特性。报纸、书籍、电视剧、电影等载体中的文本内容,无法与受众形成直接的互动与反馈。因而,内容生产者与消费者处于相对独立的两端。而对于互联网上的新闻、文章、视频内容,受众则可以马上进行评论、吐槽与各种反馈。甚至,诸如维基百科这样的共享词条,互联网使用者还可以直接参与知识文本的生产过程。这种开放性文本,在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研究者费斯克的笔下,被称为“生产者式文本”。

 

弹幕正是这一互动过程,或者说生产者式文本高度发展的产物。互联网文本内容的开放性,使得受众不仅仅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或者消费固定内容,而更倾向于参与到内容生产过程当中去。同时,这一过程也动摇了传统内容生产者的权威性,对其进行解构或吐槽也成为弹幕的一大主要目的。


《理解大众文化》

作者:  [美] 约翰·费斯克 
译者:  王晓珏 / 宋伟杰 
版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年9月

 

大众不再是面目模糊的接受者,他们也并非没有批判能力。不同的受众对不同的文本内容有不同的批判角度与接受范围。弹幕正是表达这一过程的媒介。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参与者们会形成很强的身份认同感。也正因为如此,与普通视频网站相比,a站、b站这样的弹幕视频网站具有更明显的社区属性,用户间的互动与认同感也更强。

 

弹幕的存在,为视频观看者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对话的机会,受众之间、受众与视频内容之间都得到了更充分的互动。这种互动是集体智慧的产物,这增强了用户间的亲切感与认同感。而寻求身份认同感是人类的天性。

 

许多人观看弹幕的目的,是看看大家的吐槽和评论是否与自己的感受相同。一旦在飞驰而过的弹幕中,看到与自己感受相同的弹幕,身份认同感便马上建立起来。与此同时,视频内容也不再是与受众无关的存在,而与受众的感受与身份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

 

真实的虚拟陪伴

弹幕正在重塑人们对“孤独”的感受

 

发送与观看弹幕的过程,很类似于一群人围在一起观看同一部电影时,大家七嘴八舌的吐槽与评论。在电影刚刚兴起时,我们常能看到人们聚集在一起放映与观看电影。在同一个村落或社区,组织集体电影放映是促进感情与交流的常用手段,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原子化,这种集体放映已经不常见。但与亲人、朋友共同观赏电影、电视的体验仍然存在在人们的记忆中,观看时的实时交流也令人颇感怀念。

 

如今的年轻人,在大城市中往往是独居状态。观看视频(电影、综艺节目…)时,也往往是一个人独自观看。这时,如果你能知道有人跟你在观看同一部视频,自然是很好的安慰和陪伴。

 

在任何一部电影或电视剧集的的视频弹幕中,最常见的、必定会出现的弹幕一定包括“只有我一个人在看吗?”、“xx年x月x日x点,有人吗”……这样的弹幕,目的在于知道在屏幕的另一端,是否有另外一个人同时在观看这部视频。这样,孤独感就会大大得到降低和缓解。


热播剧《择天记》弹幕截图


弹幕会给人“实时交流”的错觉。虽然你看到的弹幕,发送时间不一定是实时的,但在视频内容的时间线上,它一定是对你观看的视频内容同一时间点的吐槽或评论。这种实时交流的感觉,将人带回跟亲朋好友一同观看电影、电视时的热闹感受。

 

通过弹幕获得的陪伴感令人生疑:分处于屏幕两端的陪伴,毕竟是虚拟的。但问题的吊诡之处在于,孤独感催生了弹幕的同时,弹幕也在重塑着人们对孤独感的认知。也许,通过虚拟陪伴获得的慰藉,并不比真实生活中的陪伴更脆弱。人类在改变着互联网的同时,也不段被互联网改变着。不久的将来,与跟家人面对面团聚相比,人类或许更愿意、更习惯于虚拟的陪伴。

 

有人说,弹幕是一个人的狂欢和一群人的孤单。这话听起来颇有些无奈的意味,但随着弹幕的发展,它可能变得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主动选择。也许有一天,人们在感受到孤单时,需要的不再是现实中的慰藉,而正是虚拟的陪伴。这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评判,它只是说出了一种人类如何被科技与环境重塑的现实。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新京报记者  张婷;编辑:走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民的名义 | 平庸之恶 | 假课文 | 养猫 | 自闭症 |  法律与舆论 | 春日赏花 | 原生家庭 | 2084 | 婚外恋 | 性教育 | 古典诗词 | 刷热点 | 安·兰德 | “爱国主义” | 共享单车 | 胡适 | 国学低俗化 | 弟子规 | 2016年度好书 | 人生无意义 | 小津安二郎 | 作家的脸 | 朋友圈 黄永玉 | 高房价 | 钱理群 | 篡改历史 | 抑郁症 | 荒木经惟 | 沈石溪 | 心灵鸡汤 | 帕慕克 | 龙榆生 | 奥兹 | 奥威尔 | 阿列克谢耶维奇 | 民国试卷


点击“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