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立冬啦!《肿瘤瞭望》本周有这些好消息要与大家分享

ioncology  ·  · 3 年前

点上方蓝字ioncology关注我们,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本周我们迎来了又一重要节日——立冬,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冷空气逐渐活跃起来,北方地区气温将逐渐下降。本期周报,几条重要新闻要告诉大家,欢迎点击标题查看!


祝贺!徐兵河教授荣获2020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20-11-04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因其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抗肿瘤新药的临床研究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和贡献,荣获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医学药学奖)”,成为本年度医药领域百余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六名获奖科学家之一。


专家解读


CGCC2020丨梁寒教授:Ⅳ期胃癌转化治疗正当行!

2020-11-07


枫叶尽染的十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CGCC2020学术活动周在沈阳开启。期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梁寒教授以“Ⅳ期胃癌转化治疗”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报告,指明了我国胃癌治疗的困难、挑战与方向。《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梁寒教授,进一步深入探析Ⅳ期胃癌的转化治疗。现小编整理如下,供亲爱的读者们参考。


CGCC2020丨于颖彦教授:利用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胃黏膜良恶性病变新进展

2020-11-02


胃癌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慢性炎症与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学者提出慢性炎症是许多恶性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参与恶变、肿瘤形成、发展、侵袭和转移等多个过程,被列为肿瘤细胞十大生物学特征之一。然而,炎症向肿瘤的转化具有时程长、小概率、机制复杂等特点,其内在规律迄今尚未阐明。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兴起,促进了大批生物医学研究的突破,如何从海量的生物学数据中找到生物系统和整个机体的运行规律,成为未来最具挑战性的科学前沿问题之一。因此,如何建立新的研究方法,了解和揭示胃黏膜病变演变过程,对于预防和治疗胃癌至关重要。


沈洲论坛丨李曼教授:化疗or内分泌治疗?浅谈激素受体阳性MBC治疗选择

2020-11-07


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主办,辽宁省抗癌协会及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四病区承办的2020沈洲论坛-乳腺癌高峰论坛暨第三届国家继续教育乳房重建学习班于2020年10月30日~31日以线上+线下形式在沈阳召开。会议期间,《肿瘤瞭望》就“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相关话题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肿瘤内科李曼教授进行了采访,并整理如下。


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陈策实教授分享中国乳腺癌的基础转化研究丨SIBCS 2020

2020-11-07


第十六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于2020年10月23日至25日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策实教授在此次大会上带来了“中国乳腺癌重要基础转化研究”的学术报告。会后,陈策实教授继续与我们分享了相关问题,强调了乳腺癌转化研究中,基础和临床的协作,以及如何更好地发现临床痛点、解决临床问题的重要性。


SIBCS 2020丨徐莹莹教授vs陈前军教授:三阴性乳腺癌术前化疗两轮后治疗选择

2020-11-04


第十六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于2020年10月23日至25日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会议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徐莹莹教授广东省中医院陈前军教授分别以“三阴性乳腺癌(TNBC)术前TAC两轮后SD尚可手术继续化疗”和“TNBC术前TAC化疗2轮后SD尚能手术”为题展开了辩论。会后,《肿瘤瞭望》再次对两位教授进行了专访,请他们分别阐述各自观点。


SIBCS 2020丨王殊教授vs张剑教授:未新辅高风险乳腺癌术后卡培他滨选择

2020-11-03


第十六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于2020年10月23日至25日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王殊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张剑教授就“未新辅pLN阳性TNBC辅助化疗是否应加用卡培他滨”进行了辩论。会后,我们邀请二位教授就此话题再次进行了阐述,并整理如下。


一花引领百花开,再待来年春满园——CinClare研究发表后,对精准治疗时代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新思考

2020-11-06


CinClare研究是研究卡培西滨联合或不联合伊立替康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的临床Ⅲ期研究,本研究根据UGT1A1基因状态指导伊立替康的剂量。近期,该研究被肿瘤学顶级期刊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CO)接收并在线全文发表。纵览全局,这一研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精准治疗时代,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研究领域这一大花园,如何选种深耕,以期未来春香满园?让我们来看一看该研究主要作者之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骥教授有哪些新的解读、新的思考……


诺华NET之声丨18F-奥曲肽PET显像知多少

2020-11-06


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是一类可以发生在全身各部位的异质性较高的肿瘤。由于大部分NETs为无功能性,常常发现时已为较晚时期。因此,对于疾病精准诊断及准确分期有重要意义。68Ga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的PET显像目前已成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诊断的金标准,然而68Ga-SSAs有几个缺点,如半衰期相对较短、每次生产的总活性产量低、发生器不易获得、成本价格更高。18F是临床PET显像中最为常见的放射性核素,半衰期较68Ga长将近1倍,产量高且稳定。近年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核医学团队一直致力于18F标记奥曲肽(18F-OC)的临床研究。我们特别邀请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核医学胡硕教授、侯佳乐博士,介绍18F-AlF-NOTA-奥曲肽PET显像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


【医诺学院】真实世界研究-首次报道塞瑞替尼450mg随餐治疗中国人群脑转移数据

2020-11-04


塞瑞替尼是全线治疗ALK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ALK抑制剂,其对活动性脑转移的突破性疗效经ASCEND-7研究揭晓后备受瞩目,近期ESMO会议中公布的ASCEND-8研究更是令亚洲患者大受鼓舞。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塞瑞替尼在中国人群中的真实疗效陆续报道。在2020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CTS 2020)中,一项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报道了塞瑞替尼450mg/d随餐服用对中国ALK阳性且伴脑转移NSCLC患者的真实世界疗效,研究结果显示,真实世界中塞瑞替尼 450mg/d随餐剂量可获得高达73.7%的颅内ORR以及93.0%的颅内DCR,并且有望得到更长的PFS和更高的无事件发生率,进一步证实塞瑞替尼能使脑转移患者获益。同时,我们特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可教授及邱志新教授进行解读如下,敬请各位读者交流学习!


瞭望FM丨ESMO 2020 王华庆教授:罕见霍奇金瘤回顾性分析带来的启示

2020-11-03


既往由于发病率较低,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研究十分罕见,无论是回顾性还是前瞻性,本次ESMO上一项来自于西班牙的回顾性研究揭示了这类肿瘤的相关生物学特征和预后,《肿瘤瞭望》邀请南开大学天津人民医院的王华庆教授进行解读和点评。


HER2阳性乳腺癌:BE BETTER,BE BEST丨青岛国际乳腺疾病高峰论坛

2020-11-02


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已取得巨大进展。1984年,人类首次发现HER2分子亚型,彼时,该亚型预后很差;2001年,首次证实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可改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开启了单靶治疗时代;近20年来,抗HER2治疗的脚步从未停下,帕妥珠单抗、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的相继出现带来了新的曙光。2020年9月4日-6日,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承办的第七届青岛国际乳腺疾病高峰论坛-琅琊论剑,共克HER2阳性乳腺癌:be better,be best。


前沿进展


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团队新发现:肺部磨玻璃影不能从抗PD-1/PD-L1免疫治疗中获益!

2020-11-05


近期,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团队在著名医学期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19年影响因子:7.919)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Synchronous ground-glass nodules showed limited response to anti-PD-1/PD-L1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adenocarcinoma”,该研究发现:晚期肺癌同时合并的肺部磨玻璃结节实际上并不能从PD-1/PD-L1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中获益,甚至部分患者在使用PD-1/PD-L1抗体等免疫治疗药物后出现实性成分的增加;进一步的单细胞测序结果发现晚期肺癌的原发灶与其同时合并的肺部磨玻璃结节免疫微环境特征不同。这些结果提示对于这种超早期肺癌的患者,PD-1/PD-L1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需要谨慎使用,应该在明确具体的免疫微环境特征和免疫逃逸分子机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选择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法。


不止增效,最新荟萃分析:联合化疗还能降低PD-1/L1单抗免疫毒性

2020-11-02


免疫检查点PD-1和PD-L1抑制剂已经彻底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格局。多项研究表明,无论是一线治疗还是后线治疗,PD-1/L1抑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此外,与化疗相比,PD-1/L1抑制剂更好的安全性也在不同的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然而,PD-1/L1抑制剂可引起由于免疫系统失衡而导致的与免疫相关的不良事件(irAE),如免疫相关肺炎和肝炎,已经成为临床医生的一大困扰,可引起严重的事件并导致治疗中断,甚至发生死亡。


ASTRO 2020丨印度研究PARCER:IGI-IMRT的毒性更低,有望成为高危子宫颈癌术后放疗新标准

2020-11-06


根据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 2020年年会展示的PARCER研究发现,对于因高危子宫颈癌而行子宫切除术后接受放疗的女性,图像引导下调强放疗(IGI-IMRT)在降低远期胃肠道毒性方面优于三维适形放疗(3D-CRT),而且疗效相当。


PARCER研究者、印度孟买塔塔纪念中心的首席作者Supriya Chopra医学博士说:“IGI-IMRT应该成为妇科癌症患者术后盆腔放疗的新标准。”她指出,PARCER研究是妇科癌症中第一个显示了先进放疗技术在降低长期并发率和改善幸存者体验的研究。


彼岸之“谜”——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辅助内分泌的升阶治疗新证据、新方向

2020-11-06


对于HR+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在患者已达到第一个五年的前提下,后续治疗药物的选择以及治疗时间的强化一直是学术界的讨论热点,是延长内分泌治疗至第二个5年还是10年?是回顾过往重温经典还是昂首向前拥抱新药,各方仍争论不休。本次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余科达教授的引导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惠平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廖宁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佟仲生教授以及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度讨论,共同分享了他们对于Luminal A型患者术后内分泌强化治疗模式的想法和探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对此次讨论进行了总结。


文献精粹


肺癌前沿丨抗血管药物联合三代EGFR-TKI治疗T790M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与既往研究结果大相径庭

2020-11-05


与血管靶向联合是常见的联合策略,今年ESMO年会,来自日本的一项II期临床研究发现,贝伐珠单抗与奥希替尼联合后线治疗携带T790M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并未给患者带来获益。近期,来自法国的David Planchard教授发表了另外一款血管靶向药物——雷莫芦单抗联合奥希替尼治疗携带T790M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I临床研究。《肿瘤瞭望》对全文进行编译,以飨读者。


前沿丨纳入623例肺癌患者的多中心研究: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与PD-(L)1的疗效相关

2020-11-04


近期,JAMA Oncology发表了一项多中心研究,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真实世界中的证据。《肿瘤瞭望》对全文进行编译,以飨读者。


多基因检测到底差别在哪?TransATAC研究从分子特征找答案

2020-11-03


Oncotype DX复发评分(RS)、PAM50复发风险(ROR)、EndoPredict(EP)、乳腺癌指数(BCI)等多基因检测分子评分已被临床用于评估HR+/HER2-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远处复发风险。然而,这几种检测方法的评估结果经常并不一致。近日,发表于JCO杂志的TransATAC研究旨在找出导致这些检测方法差异的分子特征。


关于肺癌EGFR-TKI术后辅助治疗,看看NEJM期刊如何评论

2020-11-03


ADAURA研究证实了三代EGFR-TKI药物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研究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近期,编辑部发表了来自法国David Planchard教授的评论,看看国外学者如何看待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辅助治疗,又是如何看待ADAURA研究。


了解年轻非小细胞肺癌的特点,减少诊断延误

2020-11-02


中老年人是晚期肺癌的常见人群,目前对罹患肺癌的年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目前还缺乏了解。近期,Garrana SH等人分析了35岁以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老年肺癌患者的差异,结果于10月21日在线发表于Clinical Lung Cancer杂志。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版权声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