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风非银|最深度】联易融科技: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SaaS龙头

新锐视角看金融  ·  · 2 年前



摘要






行业空间方面,在供应链金融行业政策支持和贸易活动增长驱动下,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近年保持持续增长,第三方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天花板高且增长迅速。1)供应链金融市场潜在规模不断扩大,以非居民企业应收账款、存货、预收账款估算的供应链金融潜在市场规模已达到187.1万亿,CAGR 13%2)金融科技解决供应链金融的服务痛点,为供应链金融带来全方位赋能。3)第三方平台专业性更强、行业积累更广、在技术方面具备创新领先优势且成本更优因此相对企业独立开发系统更具可行性。

 

公司竞争方面,公司是国内第三方供应链金融龙头服务商,我们认为其竞争优势包括股东背景和资源丰富、团队背景扎实深厚、产品触及行业痛点、商业模式优秀可持续。1)股东背景方面,公司拥有腾讯、渣打银行等战略投资者的鼎力支持,在业务层面,与腾讯合作开展多个项目,与渣打银行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在技术层面,腾讯依托腾讯云、财付通等为其提供云基础设施、支付及区块链技术支持等。2)团队方面,公司核心管理层金融背景深厚,业界资源广泛,对供应链金融生态有深刻认识。3)产品方面,公司产品技术优势较为领先,团队产品开发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4)公司商业模式以轻资产的服务费收取模式为主,业务毛利率较高。

 

公司业绩方面,公司合作伙伴数量保持了较快增长,业务结构优化,毛利水平有所提升,目前核心企业云与金融机构云已形成营收的双支柱。1)公司客户数量增长较快,2020年共为344家核心企业和202家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提供服务,20182020CAGR分别为157%99%。快速的客户增长带动了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规模的迅速提升, 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为293亿元、826亿元、1638亿元,2019年、2020年的增速分别为+182%+98.3%2)公司业务结构优化,核心企业云上量快,在营收中占比上升,金融机构云毛利率走高,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3)公司业绩正逐年转好,公司净利润分别亏损14.10亿元、10.82亿元、7.15亿元,亏损逐步收窄。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413万、3651万、1.92亿,2020年同比增速高达+427%

 

未来前景方面,公司围绕中小企业的信用科技解决方案和跨境云的拓展将为公司收入增长带来新动能,联易融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形成亦将为公司带来可持续的增量。1)对于核心企业未确权的中小企业融资和境外融资企业,公司采取“先上量”的经营思路,通过加大自有资金和保障资金投放提升供应链金融资产规模,在培养算法逐渐成熟后缩减资金投入,将业务轻资产化。目前业务尚在培育阶段,预计在算法成熟且形成竞争力后,该业务将显著受益于规模效应而给公司带来新的收入来源。2)联易融的供应链生态通常涉及多方参与,包括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供应商和经销商,且在资产证券化的情况下,还涉及诸如包销商、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通过联易融不断强化在供应链生态圈中的口碑,预计未来联易融的客户拓展将迎来飞轮效应。

 

投资建议:看好公司在第三方供应链金融行业的成长性,短期视角下,业务结构优化,规模效应演绎可实现业绩改善;长期视角下,围绕联易融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形成而产生的获客端的业界口碑带动下的飞轮效应和可形成增量,新兴解决方案的模型培养成熟亦将为公司带来赢利点。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42亿元、21.23亿元、30.22亿元,同比分别+40%+47%+42%;参考港股可比公司给予27.31PS,对应2021年股价为20.27元港币,对应目标涨幅为40%,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行业竞争加剧、新兴解决方案相关信用风险上升、海外业务拓展困难。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兴解决方案相关信用风险上升;海外业务拓展困难。




1. 公司概况


腾讯系供应链金融科技提供商。2016年2月,联易融在腾讯等股东的支持下在深圳成立,提供企业级、基于云端计算和数字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联易融与腾讯关系密切,成立起始便与腾讯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创始人及部分高层也均是腾讯前高管。因此,腾讯不仅参与了多轮融资,成为其最大机构股东,且与联易融在产品应用,以及在技术及产品开发、客户推广及业务发展方面进行多方面合作,形成资源共享。


依托供应链金融拓展资产证券化云平台,发展为国内行业龙头。联易融成立后,先后推出了中小企业信用科技解决方案、供应链资产服务云平台等服务,为企业提供电子化、可视化的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平台。随后推出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区块链技术风控手段。2019年首次提出跨境云解决方案,应用区块链技术促进跨境供应链融资。2016年成立以来,公司不断扩张业务规模,迭代产品。截至2020年底,联易融的服务客户包括340多家核心企业,超过200家金融机构。中国供应链金融科技市场占有率达到20.6%,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科技行业的龙头企业。202149日于港交所IPO上市。




1.1. 公司治理卓越

1.1.1. 股权结构:明星机构加持,市场化程度高


据招股说明书,IPO后(未行使超额配股权),宋群(通过Cabnetvic、Cabnetwa、Cabnetsa及Cabnetnt)持有联易融12.28%股份,冀坤持股2.04%,周家琼持股0.78%,联易融董事蒋希勇持股0.82%。同时,宋群等代表的10名员工组成的股权平台Shirazvic持股3.47%,股权激励平台Equity Incentive Holdco持股7.71%。机构股东方面,腾讯持有联易融15.11%的股份,为最大机构投资方。中信资本和正心谷资本分别持有其9.63%和9.53%的股份。此外,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渣打银行、贝塔斯曼(BAI)、招商局创投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和基金也均是公司的股东。参与C1轮融资的渣打银行不仅为公司股东,且与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开拓公司的跨境供应链市场并扩大产品范围。



1.1.2. 管理层概况:核心管理层稳定,金融背景深厚


三位创始人均为纯金融背景。宋群、周家琼、冀坤均在金融行业从业多年,为纯金融背景;公司高管中,仅首席技术官钟松然为科技技术背景(任职银行IT相关)。公司三位非执行董事林海峰、张予焓、赵永生分别代表腾讯、中信资本、正心谷。



1.2. 发展节奏迅速

1.2.1. 融资历程:获境内外资本青睐,多轮融资表现亮眼


获境内外资本青睐,多轮融资表现亮眼。联易融的境内A轮融资由腾讯旗下公司腾讯林芝利创领投,中信资本等加入投资;随后的A+轮、B轮融资,深圳亚蓝谷、深圳招商局和贝塔斯曼上海加入投资行列;2018年,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通过子公司对联易融开启了C轮融资,融资总额高达2.2亿美元。随后渣打银行参与了公司C1轮融资。联易融上市引入的基石投资者有BlackRock基金、富达国际、Henderson、安大略省教师退休金计划、Sequoia基金、以及EDB Investment,共拟认购3.65亿美元。



1.2.2. 业务拓展:强化供应链金融产品生态建设,布局海外市场

1)不断拓展和优化解决方案。公司拟凭借深厚的行业知识和尖端科技,继续开发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需求,并寻求交叉销售和追加销售的机会,增加客户对产品的采用率和使用率。目前公司的前五大核心企业利用公司科技解决方案处理的供应链金融资产交易量仅占其截至2019年底的应付账款的4.2%,公司存量客户仍有较大的潜力提高渗透率。鉴于联易融基于交易量的收入模式,随着平台和解决方案处理更多交易,公司能够实现收入的持续增长。公司拟通过与客户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提高客户黏性并不断增长客户渗透率。


2)拓宽客户基础,提高垂直行业领域的覆盖率。除了直接销售外,公司拟通过利用与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和软件供货商之间的关系加强对核心企业的触达。并希望扩大行业覆盖范围,进一步加深在建筑、制造、医药等领域的渗透率。


3)持续进行科技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公司拟继续在区块链等科技方面进行投资,优化AI引擎,为客户提高运营效率、增强风险管理。通过提升平台能力,开放API开发平台来加强与其他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合作。


4)拓展并强化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公司拟凭借在供应链金融及支付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努力深化与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相关方的合作。以客户服务积累数据和完善算法,并借此强化产品竞争力。通过良性循环使公司能够与各相关方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一个自我强化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


5)公司牌照预计将更加完备。目前公司已经获得营业执照经营保理业务的子公司包括联易融保理、联汇保理、环融联易保理、联科保理、微企链保理、融捷保理、融达保理、易达保理、联达保理及联捷保理。未来公司亦将致力于获得许可以进行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所促成证券化交易的过桥流程及若干中小企业信用科技解决方案所促成融资流程中的保理业务。


6)公司预计凭借与全球核心企业、国际金融机构和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紧密关系,战略性地扩展海外业务布局,并在国际市场上成功复制商业模式。2019年,公司开始提供跨境供应链金融及支付科技解决方案,公司将继续利用与 INFOR、PrimeRevenue及One Network Enterprises等全球领先软件供货商及B2B 平台的合作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大型核心企业。2020年12月,公司及合作财团共同获颁了新加坡的数字批发银行牌照,该数字批发银行旨在向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专门满足其财务需要以及支持其业务稳健营运的网上银行服务。公司将担任该数字批发银行的技术合作伙伴,借助关键的科技能力如OCR技术服务等精简数字批发银行处理的主要工作流程。



1.3. 商业模式优越

1.3.1. 商业模式:优化供应链金融关键工作流程,收取服务费


公司的解决方案帮助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验证供应链交易真实性,有效管理运营风险,并实现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公司还利用区块链科技,重塑供应链上的交易和支付流程,为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创建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数字凭证Digipo。供应商可以对Digipo进行拆分,全额或部分支付给其上游供应商,或利用其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同时,公司的云端解决方案支持即插即用模式,让用户无需重新配置或调整即可无缝连接及使用公司的科技解決方案,也可以为客户提供与其内部系统深度整合的定制解決方案。



1)2020年,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主要基于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收入占比为89.5%

联易融科技主要根据与客户之间协议的服务费由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产生收入及收益。其服务费通常按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按百分比收取。此外,在客户要求提供定制科技解决方案并进行系统嵌入时,则向客户收取前置实施费。


2)2020年,新兴解决方案除获取服务费外,在产生自有资金融资交易及保障融资交易时则会收取相应利息,收入占比为10.5%

类似于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联易融科技的新兴解决方案部分收入和收益通常基于供应链资产量(针对跨境云)或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数额(针对中小企业信用科技解决方案)收取一定百分比的服务费。此外,联易融科技还会使用自有资金促成融资交易或保障融资交易,从而获取相应的利息收入。



 1.3.2. 商业模式优势:轻资产运营和高毛利率成就好商业模式


公司主要的商业模式是基于交易量收取科技解决方案的服务费用。根据灼识咨询估计,自主研发具有AI和大数据技术能力的供应链金融系统通常需要3000万元至4000万元的前期成本,以及每年500万元至1500万元的维护升级费用,而公司的系统通常不收取或仅收取有限的前置费用(一般在500万元以内)。因此,公司的SaaS模式可以为客户提供较低的使用成本,使其不必自行从头开始建设基础设施和技术架构,从而节省高昂的前期成本和投入。此外,由于公司的解决方案可深入整合客户的经营和业务流程,且与客户签订的协议通常为多年期,因此有助于稳固客户关系并促使客户持续采用公司的解决方案、培养客户粘性。2018-2020年,公司的主要业务平均业务费率下降而客户净扩张率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125%和112%,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核心业务高议价能力保障高盈水平。2020年,在公司的各项业务中,金融机构云和核心企业云毛利润表现突出,分别为2.8亿和2.6亿元。与上年相比大幅提升,分别实现71.4%和119.3%的同比增长。于2019年成立的跨境云业务,仅一年时间便实现了毛利润924.7%的增长。同时,由于经济规模及成本效益的增加,并受优化产品组合所带动,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毛利率由2019年的47%增长至2020年的59.4%。核心企业云和金融机构云毛利率的增加主要由于经济规模扩大以及品牌认知度的日益提高为公司带来更强的议价能力。新兴解决方案的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开始战略性地减少自有资金融资交易的比例,以及主动降低信用科技解决方案给予中小企业的融资交易利率。



 1.4.1. 公司业绩转好

 1.4.1. 营业收入:客户数量高速拓展推动营收持续增长


1)联易融的合作伙伴持续增长

联易融科技合作伙伴数增长迅速,2020年共为344家核心企业和202家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提供服务,2018至2020年CAGR分别为157%和99%。核心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及其他大型企业,横跨房地产、能源、建筑、医药及制造等多个行业;金融机构包括52家商业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前20名大型商业银行),46家券商、27家保理公司、20家信托公司、19家投资基金管理公司、6家保险公司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32家其他金融机构。2019年及2020年,联易融科技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客户留存率为91%及99%,净扩张率为125%和112%。




2)供应链科技解决方案的总交易额高增

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3.83亿元、7.00亿元、10.29亿元,2019年和2020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82.8%、+47.0%(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有所下滑)。营收增长主要源于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处理的总交易额快速增长,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为293亿元、826亿元、1638亿元,2019年、2020年的增速分别为+182%、+98.3%。




1.4.2. 净利润:毛利水平提升带动净利润亏损收窄

归母净利润亏损逐步收窄,2020年经调整后净利润同比+427%至1.92亿。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4.10亿元、10.82亿元、7.15亿元,亏损逐步收窄。若剔除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的市值波动、持有具有优先权的普通股的账面值变动)股权激励费用及IPO费用,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413万、3651万、1.92亿,2020年同比增速高达+427%。毛利率逐年提升,由2018年的51%上升到2020年的61%。




收入结构以供应链金融技术解决方案为主。2020年,公司核心企业云、金融机构云、跨境云、中小企业信贷技术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为4.75亿元、4.46亿元、0.25亿元、0.82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46.2%、43.4%、2.5%、8.0%。作为供应链金融技术解决方案组成部分的金融机构云与核心企业云贡献了较高比例的收入,为公司的核心盈利业务




公司的成本结构分为销售服务开支、专业服务费用、管理服务开支及其他费用。其中,销售及营销开支是主要成本。2018至2020年,销售服务开支在成本中占比均超过六成,较为稳定。相比2018年,2020年专业服务费用占比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


业务增长初期带动费用投入增加,长期收入将更具成本效益。2018-2020年,公司加大研发方面投资,以提高解决方案及技术的能力以应对业务增长的需求,研发费用由4129万增长至1.04亿元。由于整体业务大幅增长,涵盖股权激励费用的行政支出也逐年提高,截至2020年行政费用达到1.1亿元。同时,因持续投资以维系现有客户以及吸引新客户,销售及营销费用也逐年增加。尽管短期为打响品牌知名度投入较多销售及营销费用,长期来看,根据公司的口碑良性循环及客群扩张战略,获客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未来业务收入将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成本端来看,公司正处于业务高速扩张阶段,应对增长的业务需求的研发及行政支出有所提升属于必然现象,且公司核心业务模式为提供行业领先的自研科技并带来长期稳定客户源及收入,研发投入占据较高比例有益于公司业务的拓展和优化。



2. 行业分析


供应链金融旨在通过利用供应链大型企业的信用来优化支付周期并提高供应商和买方的营运资金效率。由于供应链金融可以基于由大型核心企业强大信用背书的供应链资产实现更早付款和更低融资成本,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已成为弥补供应链中各企业融资缺口的有效方法。



 2.1. 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扩张的确定性

 2.1.1. 市场规模:供应链金融市场处于高增时期


近年来,随着贸易交易活动稳定增长、融资渗透率提高,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供应链资产余额持续增长。根据社科院国家资产负债表,我国非金融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从2011年的20.7万亿增长到2019年的53.4万亿,CAGR13%;存货规模从45.6万亿增长到119.3万亿,CAGR为13%;其他金融资产规模从41.6万亿增长到143.8万亿,假设其他金融资产中有10%为预付账款,则对应预付账款2011-2019年CAGR为17%;据以上估算2019年中国供应金融链潜在市场为187.1万亿。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供应链资产余额已从2015年的55.1万亿元增加到2019年72.6万亿元,并预计到2024年将进一步增至99.9万亿元。


按融资余额计量,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从2015年15万亿元迅速增长至2019年23万亿元,CAGR高达11.3%。预计至2024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40.3万亿元,2019年至2024年的CAGR达11.8%。


从资金来源看,资产证券化和商业保理的增速最高,2015-2019年CAGR分别为321.9%、68.7%;预计2019-2024E的CAGR分别为+34.8%、+26.1%。



2.1.2 驱动因素:行业鼓励政策明确、贸易活动增长定基


1)监管政策

不断出台多项法规和政策,促进供应链金融行业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鼓励通过数字渠道改善供应链上各公司的融资和流动资金状况。相应地,核心企业、金融机构等供应链金融相关主体积极推动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推动彼此间信息共享及协同效率提升,越来越多的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采纳一体化科技解决方案,使得资产收集及验证、融资、风险管理及其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工作流程变得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以改进营运效率。




2)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需求增加

核心企业:对融资、支付及供应链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加。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信用评级为AA或以上的中国大型企业总数由3407家增长至4511家。同期,应付账款总额由17.0万亿元增至30.2万亿元,每家企业平均应付账款由50亿元增至67亿元。通过为供应商提供低成本资金及提早结款,供应链金融可使核心企业优化其营运资金效率及现金流量管理。


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可使得金融机构基于核心企业信用状况为其供应商提供融资。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银行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总融资余额达17.4万亿元,自2015年以来的CAGR为10.6%;由资产支持的证券化产品提供资金的融资余额由2015年的极低金额增至2019年的0.3万亿元,CAGR高达322%。通常由于缺乏可靠的财务数据及抵押品,金融机构难以单独评估供货商(大部分为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故供应链金融是对金融机构而言具吸引力的选择,原因是其可让金融机构专注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而非供应商。


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尚未得到满足。

近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加大了支持力度。据银保监会公布的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显示,银行为小微企业的提供的融资规模在2015-2021年间维持了较快的增长,从2015年一季度的的21.4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一季度的45.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5%。且自2019年以来,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增速保持持续上升。




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仍未得到有效满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家问卷调查,2009至2021年间,我国银行企业贷款需求指数表现持续高于50%,表现为融资需求持续扩张且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更为旺盛。而银行贷款审批指数则落后于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截至2021年3月,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指数分别为66.80、76.50,同期,银行贷款指数仅为51.00。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19年超过50%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并未得到满足,总额超过60万亿元,即使对于能获取融资的企业,其获得金融机构融资的成本通常亦介乎10%至20%。


此外,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的付款期较长(2019年,中国平均约为92天,而美国平均为51天),普遍面临流动资金问题。此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5000余家工业企业的企业家问卷调查。2015年至2021年Q1,虽然工业企业的资金周转和销售货款回笼情况有所好转,资金周转和销售货款回笼困难的企业数量下降,但资金周转状况不佳(困难和一般)、销售货款回笼状况不佳(困难和一般)比重仍占总比重的六成至七成,反映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缺口确实是存在的。



 2.2. 供应链金融行业向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2.2.1. 行业趋势分析:第三方科技解决方案正在崭露头角


1AI、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有效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痛

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痛点,科技解决方案将有效为供应链金融服务赋能。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1)信用难以传递,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2)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难度大;3)供应链平台数据的有效性问题;4)供应链系统中心化架构,存在安全隐患;多方系统对接,费时费力,效率较低等问题。而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中应用的AI、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可以较好的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的痛点。


AIAI技术可帮助实现供应链资产收集和管理流程的数字化及自动化,并以更准确及智能的方式进行信息验证,从而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处理能力和整体运营效率。尤其是OCRNLP技术(专注于理解非结构化的人类语言并将文本和讯息转换为适合于自动化分析和交叉检查的结构化和电子化数据)可简化传统的、耗时的过程,例如验证复杂的合同及法律文件。在AI技术的推动下,资产收集和验证单笔融资交易所需的时间可减至几小时,而基于人工和纸质的传统方式需要12周。


区块链: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可安全、永久且以容易验证的方式记录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和活动。当应用于供应链金融交易时,区块链技术可生成不可篡改且可追溯的记录,使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利益相关者能够验证信息并跟踪彼此的交易进度,从而大大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并优化供应链上对供应链更深层级供货商的融资和支付流程。例如,本公司提供的多级流转云可以创建代表供货商应收账款的电子凭证,即DigipoDigipo的创建、转让以及通过其进行的融资和支付均采用了一系列区块链技术,包括密码学、点对点通信和智能合约,这些技术为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带来了信任、透明性和安全性。


大数据:大数据技术基于算法规则和模型,并通过算法规则和模型加以完善,这些规则和模型基于从复杂的供应链交易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包括交易历史和信用表现)进行训练。每当发生类似的交易模式或信用表现时,大数据技术支持的科技解决方案可基于算法规则和模型来预测相应的风险水平,从而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并为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更深入的交易洞察和更高透明度。


云计算:云计算是按需提供的计算器系统资源,提供云端基础架构、平台或软件解决方案。云计算毋须投资本地服务器或软件,从而有助减少前期开发及维护成本,与本地基础架构相比,实施所需时间更短。云计算亦有助提供供应链金融交易的实时可视性,可同时处理多项交易。此外,云计算使科技解决方案更适合持续维护及升级以扩大营运规模,处理更多场景,从而降低成本及改善营运效率


2)第三方提供商优势大于内部解决方案

目前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内部开发和第三方提供两种,预计未来第三方市场的增长规模广阔。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开发供应链金融科技基础架构时,有两种方式:1)通过自身的内部IT团队;2)聘请第三方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内部开发通常是一个昂贵且漫长的过程,再加上供应链科技领域的人才和专业知识供给紧缺,因此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第三方解决方案。第三方解决方案有如下竞争优势:


第三方平台专业性更强、行业积累更广。与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自身相比,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不仅具有关键领域的知识,而且在交付针对供应链金融量身定制的科技解决方案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作为行业专家,第三方科技提供商能够通过为多样化的客户群提供服务来收集和处理供应链特有的大量数据和信息,并积累经验,从而增强技术知识和能力。


第三方在技术方面具备创新领先优势。许多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创新方面处于先驱地位,相比与传统公司,更懂得利用下一代技术来保持竞争优势。例如,联易融作为领先的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创新提供了首个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


使用第三方平台的成本效益更优。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内部开发的成本较高。对比而言:1)内部开发和实施具有AI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力的供应链金融系统的前期成本通常在3000万元至4000万元之间,每年持续维护和升级成本在500万元至1500万元间;2)而第三方科技解决方案(尤其是应用基于交易量的收费模式并提供模块化服务的解决方案)在相比之下更具成本效益,一般不收取费用或仅收取不超过500万元的有限前置费用,使用成本更低。此外,从花费时间的角度,第三方系统通常仅需1、2个月即可进行系统测试和安装,而自行开发则平均需长达10个月。




 2.2.2. 细分市场: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市场增长更快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在数字化转型、专业和定制化科技解决方案需求及科技应用创新驱动下,市场潜力不断增大。据灼识咨询数据,我国的第三方供应链科技解决方案的交易量规模从2015年的202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6830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5.15万亿,2019年至2024年的CAGR将达到49.8%。在以交易量为基准的收费模式下,供应链金融科技支出亦将有较快增长。


预计未来中国核心企业及金融机构在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总支出增速会高于自行内部开发。据灼识咨询数据,我国核心企业及金融机构于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总支出由2015年的17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434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1642亿元。20192024CAGR将达30.2%。第三方解决方案市场从20153亿元快速增至2019年的100亿元,CAGR高达143.4%,且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693亿元,预计2019年至2024年的CAGR47.3%。用于第三方解决方案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预计将从2019年的23.0%增至2024年的42.2%



2.3. 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市场龙头公司占据优势


联易融为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龙头,市场份额达到20.6%2020年所处理的供应链金融交易量计,中国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市场相对集中,CR5合共占有68.9%的市场份额。其中,联易融2020年所促成的交易总额达1640亿元,是中国排名第一的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按交易量计)。

长期而言,预计中国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市场集中度仍将提升,龙头优势显著:

1品牌知名度强。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通常对科技解决方案有更复杂的要求和更高的安全标准,因此更愿意与具有强大品牌知名度的第三方提供商合作;


2技术和创新能力领先。技术能力是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发展的核心,龙头企业掌握核心自主研发技术,具有较高竞争壁垒;


3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网络。供应链金融过程通常涉及多方参与,包括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供应商和经销商,且在资产证券化的情况下,还涉及诸如包销商、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第三方市场中的龙头股东背景均雄厚,具备强大而稳定的合作伙伴网络。



 3. 业务分析

 3.1. 公司业务结构:核心企业云与金融机构云比例均衡,已形成双支柱


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服务为为主要收入来源。公司的收入来源于两大科技解决方案业务: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和新兴解决方案。作为公司早期推出的业务,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目前为主要收入来源2020年收入占比为89.5%,旗下核心企业云和金融机构云的收入比例逐渐均衡,由2018年的金融机构云占绝对主导地位,发展至2020年金融机构云和核心企业云各占比43.4%46.2%。作为对主要产品业务线的补充和丰富,新兴解决方案业务逐步扩张。截至2020年,跨境云和中小企业信贷技术解决方案合计占比10.5%,相比2018年增加了6.1个百分点。




核心企业客户扩张速度较高,企业大型网络助力客群扩张。使用公司产品及服务的核心企业客户由2018年的52位增长到2020年的344位,增长不仅来源于现有客户因公司核心企业云提供的有价值的服务而做出有力推荐,也源于公司不断开展销售及营销工作吸引新客户带来了成效。同样,金融机构云也逐渐被更多金融机构客户采用。长期来看,公司致力于利用与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和软件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来加强对核心企业的触达,核心企业的大型网络将有助于进一步吸引其供应商和经销商采用公司的融资和支付方案。因此,基于各业务新增客户数稳定增加,我们认为未来客户规模扩张仍保持增长态势。




与国内大型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持续具有较高的客户忠诚度和高留存率。覆盖25%上的中国百强客户,服务的金融机构包括全部的中国前20大商业银行,以及中国前20大券商中的16家。20182020年,公司的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客户留存率分别为100%91%99%,客户净扩展率在20192020年达到125%112%。成立以来,客户总数实现高增长,由2018年的43位增长至2020年的193位。同时,初期客户集中度较高,收入较大程度依赖前五大客户。近年来通过提高销售效率和生态系统构建,客户集中度有所下降,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由2018年的69%降至2020年的34.7%。且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客户的行业范围,加深在建筑、制造、医药等领域的渗透率。



3.2. 核心解决方式: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供应链金融科技包括核心企业云业务和金融企业云业务,收入是基于使用该解决方案处理的供应链资产量而收取的相应服务费,同时也会收取一定比例的前置服务费。2020年,公司在中国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排名第一。2018-2020年,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客户数分別为43名、105名、193名。



3.2.1. 核心企业云


心企业云的解决方案包括AMS云及多级流转云。采用核心企业云能够令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优化供应链上各方的支付周期,优化企业的现金流、帮助其供应商获取流动资金、提升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及改善其供应链管理。作为云端解决方案,核心企业云可通过即插即用模式使用,或将其定制并深入整合至客户的现有系统。2018-2020年,核心企业云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分别为90.7亿元449.3亿元、1086.8亿元;单客的资产量分别为4.5亿、8.6亿、10.1亿。客户涵盖房地产业、能源业、建筑业、医药业及制造业等。2018-2020年末客户数量分别为20名、52名、108名。



AMS云是中国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市场上最早及最大的供应链资产管理平台之一,服务于供应链资产管理流程上几乎每一个主要环节,主要目的是赋能企业供应链资产管理,包括供应商对企业的应收账款,以及其他类型的资产(如商业汇票和核心企业应收账款等),实现实时、集中的资产处理及资产支持融资。


AMS云基于云端,采用AMS云的核心企业可邀请希望将供应链资产变现的供应商向AMS云提交相关文件及资料,AMS云进行核实。适用的供应链资产经AMS云处理后会转移到ABS云,然后组合成证券化产品,或直接出售予有意购买优质供应链资产的金融机构,从而使供应商获得供应链融资。2018-2020年,AMS云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分别为90.6亿元、380.8亿元、900.0亿元,占核心企业云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的占比分别为99.9%、84.8%、82.8%。


2020年,使用AMS云的核心企业帮助其中小企业供应商获得低成本融资,平均融资成本为5.8%,显著低于中小企业的平均融资利率水平(一般介于10%-20%)。




多级流转云是以区块链驱动的多级应收账款流转平台,服务于一级供应商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创建不可篡改及可追溯的数字凭证Digipo。供应链的供应商可以来履行其于供应链上的付款责任或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


Digipo仅可在已于多级流转云注册的供应商间流转。多级流转云为区块链驱动,为一级商及核心企业之间的相关供应链交易和应收账款创建不可篡改、可追溯的记录,并确保在供应链上的交易安全和透明。由于相关交易及供应链资产的有关信息记录于区块链的节点,因此Digipo可以抵御篡改或网络攻击。


作为行业领先者,公司于2017年6月推出多级流转云,2018年-2020年,多级流转云促成的供应链资产总量分别为0.09亿元、68.6亿元、186.8亿元,占核心企业云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的占比分别为0.1%、15.2%、17.2%;客户数分别为2名、20名及49名,促成的客均资产总量分别为0.05亿、3.43亿、3.81亿。



3.2.2. 金融机构云


金融机构云旨在帮助金融机构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业务主要包括ABS云及e链云。2018-2020年,金融机构云的收入为2.77亿元、3.13亿元、4.46亿元,2019-2020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3.15%、42.37%。金融机构云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分别为人民币202.7亿元、376.6亿元、551.1亿元,2019-2020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85.8%、+46.3%;2018-2020年,金融机构云的客户数分别为23名、53名及85名。




ABS云帮助参与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券商、信托及银行)管理供应链资产证券化的全生命周期,其中供应链资产被打包成证券化产品(主要包括ABS或ABN)。ABS云提供的主要解决方案包括创建资产池、协同尽职调查及文件审查、资产打包以及存续期管理及分析工具。


在资产进入SPV前的一段短时间内,公司会先向供应商收购相关资产(主要为供应商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并将过桥资金付给供应商,随后相关资产将打包成ABS产品,并于证券交易所或银行间市场发行,或直接销售给金融机构。目前公司通过储架发行获批的发行额度超过7000亿元(可在不多于两年期内多次发行ABS或ABN)。


2018-2020年,ABS云促成的证券化发行中,过桥应收账款的未偿还结馀分别为9.2亿元、13.1亿元、9.2亿元。2018-2020年,ABS云为与公司订立创收合约的金融机构客户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分别为201.1亿元、312.7亿元、340.4亿元,分别占金融机构云业务收入的99.2%、83.0%、61.8%。



e链云是为寻求提升供应链金融能力的银行、信托公司、保理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各种定制的一体化科技解决方案,如自动化交易验证、区块链驱动的供应链资产转让及针对具体应用案例的解决方案。e链云使金融机构能够精简化供应链金融工作流程的所有关键环节,使其可以通过定制的用户界面使用公司各种关键模块,例如资产收集、资产验证、资产打包、资产转让、智能合同及资产转让自动登记。此外,e链云可以打破传统的供应链的数据孤岛问题,与金融机构的现有核心操作系统整合,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具可用性的信息。


2018-2020年,公司e链云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分别为1.6亿元、63.9亿元、210.7亿元,分别占金融机构云业务收入的0.8%、17.0%、38.2%;同期,e链云客户数分别为1名、12名及23名。




3.3. 补充解决方式:新兴解决方案


新兴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包括跨境云业务和中小企业信用科技解决方案。从收入模式角度而言,其分为服务费和利息收入两种:1)向客户收取服务费,服务费为一定比例的跨境云业务处理供应链资产金额;或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信用科技解决方案中金融机构发放的融资金额;2)利息收益。由于新兴解决方案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为积累足够数据以训练算法,公司会利用自有资本为新兴解决方案促成的融资交易提供资金,并从中赚取自有资金融资交易的利息收益。此外,为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业务关系,公司会向供应商购买应收账款并将该应收账款转移至金融机构,以保障其免受该应收账款的损失,并从中赚取保障融资交易的利息收益。



3.3.1 跨境云


跨境云为金融机构提供促进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的智能解决方案,并促进核心企业于跨境交易中的供应链付款。 跨境云让金融机构验证国际贸易背景,并在国际贸易相对早期阶段(如核心企业开具购买订单时或货物已派发给进口商时)向供应商提供融资,同时会将供应链资产及交易相关的数据记录于以区块链驱动的数字账本,使跨境供应链中的深层级供应商可以基于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创建的数字凭证取得融资。


跨境云业务收入包括服务费(通常为所处理供应链资产数量的0.7%1.4%)以及自有资金融资交易/保障资金融资交易产生的利息收益。2019年、2020年,跨境云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分别为3.04亿元、50.34亿元;2019-2020年,公司服务的欧美核心企业由7家增至18家,金融机构由0家增长至5家。2019年、2020年,公司跨境云业务收入分别为0.02亿元、0.25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0.3%2.5%




3.3.2 中小企业信用科技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信用科技解决方案由一系列风险分析解决方案组成,旨在帮助金融机构基于供应链生态信息及数据为核心企业的中小企业供应商及经销商提供融资。中小企业信用科技解决方案以微信小程序的形式,使金融机构便捷地接触到更广泛的客户群。相比其他科技解决方案,中小企业信用科技解决方案可使上游供应商在核心企业未对应收账款验证的情况下申请供应链融资,以及允许对核心企业并无应收账款的下游经销商申请供应链融资。供应商及经销商仅需要上传发票(或仅提供如商业汇票质押及第三方担保等额外信用增级)便可申请融资,使发票融资像网购一样简单快捷。




中小企业解决方案收入包括服务费(通常为所处理供应链资产数量的2%5%)以及自有资金融资交易/保障资金融资交易产生的利息收益。2018-2020年,中小企业信用科技解决方案提供的融资总额分别为9.08亿元、56.32亿元、25.73亿元。中小企业信用科技解决方案产生的收入分别为0.17亿元、0.96亿元、0.82亿元,分别占总收入比重的4.4%13.7%8.0%2018-2020年,中小企业信用科技解决方案分别为4家、32家及47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3.4. 公司研发水平领先

3.4.1 研发收入


公司研发方面的人员、费用投入较高。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约为总收入的10%,技术人员占比63%。在研发投入方面,2018至2020年,分别产生研发费用0.413亿元、0.599亿元及1.037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10.8%、8.6%及10.1%,高于蚂蚁、京东等竞争对手。在研发团队层面,截至2020年底,共有397名专业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63%,略低于蚂蚁、京东等竞争对手。研发团队划分成由6至8名成员组成的精简及敏捷的研发小组,涵盖软件设计、产品开发、性能测试到运维等。此外,2020年9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正式成立第二个研发中心,并拟建立技术开发中心、硬件中心及运营中心。截至2020年底,该研发中心拥有约30名专业研发人员。



3.4.2. 主要技术能力


公司的主要技术能力包括一体化的模块化能力、专属技术栈、编程平台,分别帮助联易融实现快速定制、服务效率提升和工作效率提升。通过基于云原生的低代码能力,联易融不断对技术通过模块化搭建的方式进行搭建,能高效地提供并升级即插即用解决方案。通过强大的技术和轻部署模式,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持续系统迭代、产品创新及与供应链不同相关方的链接。


1)模块化能力:截至2020年末,公司已开发约640个微服务,这些微服务专为供应链金融行业中最常见的技术及流程而构建,如规则配置、AI语音机器人及签立电子合约等。基于微服务的模块化、非耦合及预先编码特性,联易融可以轻易操作并直接用作构建模块,以快速提供针对客户特定需求及偏好的专属解决方案,无需重新编写代码。


2)专业技术栈: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及云技术的专属技术栈是联易融核心的底层技术。A.利用OCR、NLP、供应链知识图谱等AI技术,联易融帮助客户提高供应链金融管理的智能化及效率,从而为供应链金融板块中的生态系统各方参与者提供更高价值;B.利用区块链技术,使核心企业及供货商能够在不可篡改的数字账本上记录其相关交易及应收账款,从而建立可靠的事务历史记录,联易融为整个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带来安全性及透明度;C.利用大数据技术,联易融收集新兴解决方案的服务客户数据,使客户可以对相关交易的背景进行验证,并深入了解供应链。联易融帮助客户可以利用来自可靠来源的大量数据增强其风险管理能力。D.利用云技术,联易融能够实时处理大量数据,同时确保高速及稳定的性能,改善用户的体验并提升系统维护及监察等工作效率。


3)编程平台:联易融开发了包括Mockplus原型库、代码生成器、组件库、软件测试中心、维护中心以及开发与运营中心6个云原生编程平台,其中包含编程人员及开发人员编写、编译、调试及执行软件及技术开发所需的所有必要组件、应用程序编程语言库。利用这些编程平台,联易融可以持续有效率地对科技解决方案进行升级,截至2020年12月31日,联易融已发布超过760个版本的科技解决方案。




3.5. 供应商集中度逐步降低,成本控制能力提升


20182020年,联易融的5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的45.5%33.7% 28.7%。该五大供货商包括提供与ABS云促成的证券化发行有关的包销服务的券商。同期,联易融的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22.5% 16.3%11.4%20182020年,联易融的五大客户中分别有三名、一名、一名亦是联易融科技的前五大供应商。


2020年公司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53.0%,同期营业成本中支付给供应商的销售服务费用增长18.1%,专业服务费增长8.4%。管理服务费增长7.2%,均小于营收增速,反映了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升明显。

3.6. 销售以直销为主,以口碑拓展业务


以内部直销团队并利用网络效应扩展业务联易融科技主要通过内部直销团队销售及营销科技解决方案,并充分利用网络效应及口碑推荐拓展业务。截至2020年底,其直销团队包括104名雇员。同时,基于与合作伙伴间的紧密业务合作,积极利用网络效应及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中利益相关者的口碑推荐战略性地扩展业务,并达到良性循环,客户净扩张率在2019年及2020年分别为125%112%20182020年,其销售及营销费用分别为0.428亿元、0.681亿元及0.862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及收益的11.2%9.7%8.4%,逐年降低。


4. 投资亮点

4.1. 好赛道: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具备高成长性


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市场空间大,受益于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诉求,中小微企业高效获取融资并改善流动资金状况的需求,以及监管政策的促进作用,我国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行业将不断释放潜力。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核心企业及金融机构在第三方解决方案的总支出将达693亿元,20192024CAGR将达47.3%;预计第三方解决方案的支出在科技总支出中的占比也将从2019年的23.0%升至2024年的42.2%



4.2. 好股东:腾讯系背景和明星股东支持,头部保荐券商资源叠加


拥有腾讯、渣打银行等战略投资者的鼎力支持腾讯为联易融科技第一大机构投资者。联易融科技2018年与腾讯在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及区块链应用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在业务层面,与腾讯合作开展多个项目;在技术层面,腾讯依托腾讯云、财付通等为其提供云基础设施、支付及区块链技术支持。此外,2019年起,联易融科技与渣打银行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包括深层级供应链金融、大数据风险管理、跨境供应链流程管理及供应链金融系统全面升级。



4.3. 好团队:团队有扎实的金融背景,对供应链金融和金融科技理解深厚


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创始人宋群为代表的联易融科技管理层在金融服务或科技行业平均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曾在华润银行、腾讯、汇丰、摩根大通等知名机构担任重要职务,业内资源广泛,对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痛点具备深刻理解。



4.4. 好产品:解决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痛点,应用前景广阔


1)技术领先,联易融专注投资于开发行业领先的科技,包括AI、区块链、云计算及大数据。联易融的AI准确度于业内领先,一般文件的AI准确度以及复杂的法律文件及合同的AI准确度分别约为99%及超过90%2)产品领先,联易融科技先后推出市场上首个供应链资产证券化全线上平台ABS云、市场上首个基于区块链的多级应收账款流转平台多级流转云、率先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跨境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等。



4.5. 好模式:轻资产&高毛利助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SaaS平台为主要业务下的供应链金融客户拓展具有飞轮效应。供应链金融过程通常涉及多方参与,包括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供货商和经销商,且在资产证券化的情况下,其亦涉及诸如包销商、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团体。在此过程中,大量的各类型客户不断吸引、推进更多参与者加入生态系统,并加强各方之间的合作,最终推进供应链金融流程更加高效,形成自我强化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2020年,联易融科技的客户留存率达到99%


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在经营杠杆效应下,盈利能力突出。联易融科技客户关系维持和处理新的供应链金融交易的边际成本较低。其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亦有助于降低与引入新客户和实施新产品相关的实施成本。高经营杠杆则使其能在扩大业务规模的过程中提高利润率和盈利能力






重要申明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天风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联易融科技: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SaaS龙头》

对外发布时间   2021年7月13日

报告发布机构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夏昌盛、周颖婕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110518110003、S1110521060002



天风非银金融团队

夏昌盛,首席分析师。武汉大学金融硕士&爱丁堡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泰康人寿战略规划部。与各家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商业银行、监管部门保持深入沟通,致力于打造“与产业联系最紧密的卖方团队”,同时服务天风证券研究所“优质资产、资源和资金的整合撮合”的大战略。2017-2018年新财富非银行业第一名团队成员,2019年新财富金融产业第三名、非银行业第四名。


罗钻辉,香港中文大学理学硕士,负责证券行业研究。长期任职于天风证券研究所,深耕证券行业研究,深刻理解各家证券公司的经营特点,并深度参入天风证券的战略规划与重大项目。2019年新财富金融产业第三名、非银行业第四名团队成员。


舒思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险学硕士,负责保险行业研究。曾长期任职于平安人寿企划部,具有丰富的保险同业研究经验,对寿险公司策略、渠道、产品均有深入研究,对财产险行业、险资运用、海外保险行业亦有优秀的研究成果。2019年新财富金融产业第三名、非银行业第四名团队成员。


周颖婕,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负责金融科技、保险行业研究。曾任职于东吴非银老牌新财富团队,长期独立研究各金融子行业,研究扎实且深刻。2020年完成的险资配置深度、保险公司负债成本与ROE深度已获市场高度重视。


刘斐然,南开大学金融学硕士,负责金融科技、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大金融比较研究。曾任职于南华基金,长期担任大金融行业分析师,亦有轻工行业的研究经历。具备优秀的买方视角与多行业框架。


冉兆邦,法国昂热高等商学院硕士,负责证券行业研究。曾任职于华晟基金产业研究岗。









推荐文章
科技美学  ·  小米14 ...  ·  3 月前  
中汽协会数据  ·  宏观数据 | ...  ·  4 月前  
蓝血研究  ·  蓝血研究2022年公开课排期  ·  2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