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访爱奇艺﹒艺匠工作室:走进《两世欢》背后的匠艺、匠人、匠心

传媒大眼  ·  · 4 年前

《两世欢》在创作过程中有哪些幕后故事?匠心制作是如何被注入到这部剧的血液之中?传媒内参走进爱奇艺艺匠工作室团队,在采访过程中深入了解本剧的同时,也从他们的分享中感受到了“艺匠”的力量。

来源:传媒内参—传媒大眼

文/朝明  


2月21日,由爱奇艺出品,于朦胧、陈钰琪主演的古装甜蜜爱情剧《两世欢》甫一开播,就以黑马之姿令观众眼前一亮。首日开播24小时爱奇艺热度值即突破8000+,连续多日位居猫眼、骨朵、德塔文、Vlinkage等行业榜单首列,更赢得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主流权威媒体的积极评价,热度持续走高。  


 

拍摄制作《两世欢》的是爱奇艺艺匠工作室,是爱奇艺旗下最年轻的工作室之一。虽然这是他们的首部电视剧作品,却让我们从作品中,体会到了这支新晋力量满怀匠心、做影视工匠、展匠艺之美的“工匠”精神。正如工作室负责人冯微微所言:“‘艺匠’是我们工作室的名字,‘艺’代表着爱奇艺,而这个‘匠’字代表着我们力图成为爱奇艺旗下影视创作的手艺人、匠人。”  


 

《两世欢》在创作过程中有哪些幕后故事?匠心制作是如何被注入到这部剧的血液之中?传媒内参走进艺匠工作室团队,在采访过程中深入了解本剧的同时,也从他们的分享中感受到了“艺匠”的力量。

 

匠艺之美 


在笔者看来,《两世欢》的艺术之美来自“匠艺”和“审美”的结合,匠艺需要踏踏实实的积累,需要严谨细致的打磨,而审美来自创作团队的综合的审美与修养,这些将会潜移默化的,画龙点睛般的呈现在作品之上,让我们感受到美感、质感、观感。 


正如冯微微所理解的:“电视剧是一个视觉、听觉的效果,我们希望呈现一种美的观感,因为大家看到美的东西肯定会赏心悦目,所以我们会尽可能做得更好。”  


 

匠艺之美首先体现在“两世”概念的构建上。《两世欢》在“两世”的构建上,并非采用常规的“前世今生”之类虚幻的概念,而是在遗忘与记忆之间巧妙地赋予了主角另一重身份。简言之,这里的两世是男女主换了新的身份,开启新的人生。同时,男女主在坚守真爱的过程中携手维护一方太平,彰显家国大义,对立意进行了升华。 


匠艺之美还体现在角色的塑造上。剧中男女主角景辞和风眠晚,分别由青年演员于朦胧和陈钰琪饰演,随着剧集的热播,被观众亲切地称之为“瓷碗夫妇”。瓷碗夫妇除了以高颜值吸引一众粉丝外,更以对爱情的忠贞和守护让观众为之动容。说起角色的塑造,离不开对演员的选择。冯微微对此表示:“找到了与角色匹配度较高的演员。”  


 

青年演员于朦胧在剧本创作之初就成为男主角景辞的最佳人选,此番由他来饰演景辞,不仅在外形、气质上非常贴合剧中景辞清冷高贵的公子形象,而且也将景辞的隐忍、足智多谋的内在性格展现得恰到好处。女演员陈钰琪则成为选角时最大的惊喜,她形象出众有亲和力,可塑性强,在《两世欢》中一人饰两角、三种性格(风眠晚、原清离、阿原),凭借对人物的深入感悟,出色地完成了角色塑造。  


 

匠艺之美还体现在精准的视觉传达上。《两世欢》呈现的视觉传达效果传递着浓郁的中国风质感,这得益于团队对服、化、道和置景的极致追求。比如错落有致的古典庭院、手工刺绣的红色礼服、还有室内的物件器皿摆设等,大到宫廷场景,小到香囊、发簪,乃至女主手中的剑无不彰显国风美感。 


匠艺之美还体现在灵活多样的宣传推广上。除了服、化、道和置景的精良唯美,《两世欢》的美感还体现在丰富多彩的宣传物料上,“太极”、“飞天”、“古绢”版创意海报,“恶人”版宣传片等宣传物料让网友大开眼界;《云边》《晚吟》《终于》等MV,更是以动人的旋律和剧情,让观众对剧集充满期待。 


同时,团队还根据播出期特殊情况,果断强化线上活动,策划推出云发布会、云综艺、空降小剧场等令人耳目一新的线上互动,让宅家观众不仅能感受到该剧“甜”和“美”的爱情气息,更创造了观众与自己喜爱的演员线上互动的机会,提升了网络热度,可谓是一举多得。 


在《两世欢》宣传负责人朱挺看来,有了《两世欢》精良的制作、动听的音乐以及演员的用心表演等各方面作为依托,在积极宣传的不断引导与带动下,网友的热评与点赞就是对这部剧作最好的认同。 

 

匠人之力 


冯微微以《诗经·大雅·荡》中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时刻提醒自己与团队,她希望本着一份“让观众觉得是诚意之作、良心之作”的初心,迎难而上,做到善始善终。她说:“在创作过程当中,我们始终要做一部有良心、有品质的作品,尽管一路过来充满艰辛。”  


匠人之力贯穿了《两世欢》创制过程的始终,在拍摄期间即全力以赴。 


《两世欢》拍摄期的工作节奏是这样的:早晨六点左右,整个剧组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其中,演员化妆、服装整理、道具布置这些工作会最先展开。等一天的拍摄结束,灯光收纳、场景恢复、安全检查这些收尾工作会最晚离场,如果碰上恶劣天气则需要忙到凌晨一两点。回到驻地后,主创团队还需要开碰头会,根据天气变化、场地环境、人员状态等诸多因素,研究新一天的拍摄内容,明确拍摄计划,安排各岗位工作。 


匠人之力更是体现在细节上,采访中冯微微分享了一个细节。在一次拍摄中,她发现房屋木梁的颜色有点问题,虽然在现场大景别中可能不会被发现,但是考虑到现在的电视机很多都是4K高清,如果前期不注意,最后播放时这些瑕疵就会被放大,从而影响视觉效果。发现问题后,美术总监现场搬来凳子,亲自上去着色。诸如每次拍摄前地面都要重新打扫干净,演员的服装都要整理一遍,不能出现褶皱,更是每天都在强调的细节。  



前期拍摄,团队差不多是白加黑连轴转模式,工作强度非常大。但,就《两世欢》制片人卢鹏看来,在这样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团队的所有人依然是快乐的。因为,每一天,当剧本中的精彩文字被转换成生动的画面,原本只是脑海中的角色形象经过演员演绎后越来越清晰,都会给团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随着拍摄的深入日渐增强,拍摄中的困难和辛劳也因成就感而化为快乐。 


在中后期的制作环节上,艺匠工作室依然全力出击,不达最佳效果决不罢休。 


比如剧中阿原的萌宠小鹰“小坏”,外形乖萌又充满灵气,与主人互动毫无违和感,深得观众喜爱,很多网友以为是真的,岂不知实是“假的”。为了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又能与主人阿原的人设相贴合,在艺匠工作室的要求下,后期团队参考了几百张猛禽照片,推翻了好几个三维模型,最终以红腿小隼为原型才设计制作出了剧中的“小坏”。 


就在年前,36集成片基本完成,离播出差不多一个月的时候,还发生了一次“配乐整体推翻重做”的“悲剧故事”。这又是艺匠工作室的一次主动推翻重来,而做出这项决定的正是冯微微,她给出的理由是:“场景的配乐与剧情气氛或不相吻合,情绪传递或不真切,所以必须重新调整”。事实上,作出这个决定对她来说并不容易。对于“推翻重来”,音乐和后期团队一开始也并不理解,但最终被艺匠团队的执着和认真所打动。 


负责剧本和音乐的监制陈寅杰认为,音乐其实是服务于画面和人物情绪的,针对情感、武打、破案等每一种氛围的情绪表达都不一样,每一处音乐的进点、出点都需要精准设计,的确需要精打细磨。陈寅杰对每一场的音乐都不将就,甚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凭借对人物和剧情的细腻理解,他与配乐总监一场场地反复揣摩,一遍遍地创作修改,甚至为了一场戏的音乐,可以讨论一整个晚上,尝试多个版本来选出最恰到好处的,最后呈现的音乐效果不出意外的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原声歌曲《云边》《知晚》《终于》《晚吟》更是火遍各大音乐平台。 


《两世欢》最终成片有36集,团队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反反复复观看不下四五十遍,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期间,剪辑师更是被“虐”到不行,最后只能抱着一堆素材昏天黑地地反复修改。这种狠心推翻、虐到自己快要崩溃的执着,是团队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也是对观众的满满“诚意”。 


正如冯微微所言:“整个过程中,因着主观或者客观原因,我们碰到很多困难,如果不是抱着善始善终的心,我们是坚持不下来的。”而在卢鹏看来,在这种反反复复的修改背后,是团队所有人都抱着的一个信念——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也许不是百分百完美,但是大家都冲着这个目标而努力。他说:“我们这支团队就是比较老实,所有的工作不偷懒,从剧本开始到拍摄到后期再到播出、宣传,每一个环节我们摒弃投机取巧的想法,踏踏实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艺匠工作室这支年轻的团队,就是通过这种“笨”办法,最终通过作品的呈现,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的匠心和诚意。

 

匠心独运 


“这部作品就像是我们团队的‘第一个孩子’,不敢说作品有多么完美,我相信它肯定有一些缺陷或者遗憾的地方,但是我们力求创作一部有良心、有品质、有诚意的作品,这份初心贯穿始终。”在冯微微看来,尽管是团队首次担纲做剧,但也要做到故事真实、态度诚意、水准在线,尽管这过程本身就很具有挑战性。


首先,是与自己“较量”,挑战自我。以前,也许我们只要做好电视剧产业生态的某一个环节就可以,而现在的工作,需要我们在执行上全面下沉,扎根到前中后期整个流程,真正完成了影视工业生产制作的全生态链构建。 


冯微微向传媒内参介绍,《两世欢》从小说挖掘,到剧本改编,从找导演、编剧,再到根据角色匹配度定演员,从美术设计、服装造型、场景搭建到开机拍摄历时近6个月。从筹备跟剧组到熬后期,再到宣推等环节历时近3年。团队当中的主要成员几乎都是全程跟进,努力学习并熟悉前后期大多数工种。 



其次,与故事“较真”,打磨剧本。逻辑严谨、值得推敲的剧本是一部剧成功的关键。《两世欢》由寂月皎皎所著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在编剧方面,团队大胆启用年轻且富有创作热情的杨楠团队,在影视化创作上,编剧团队与艺匠团队积极沟通,脑力共振、不断创新,在故事情节上精心打磨,反复推敲,力求经得起观众的检验。

 

“相对原著,剧本要保留什么?去掉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选择过程,我总是纠结万分。”对此,冯微微深有感触,一路以来无论是作者本人还是编剧都给了该剧极大的支持,剧本是一剧之本,一定要把剧本做扎实再去开机,而她对故事编创的追求是必须讲究真实感与沉浸式体验。人物、情节传递的情感是否真实,营造的情景是否合情合理,这是判断某一处剧情是舍去还是保留的主要标准。 

 

在原著中,通过闪回的方式呈现着女主“前世”的记忆,影视化改编后,剧中做了完全前置的调整。冯微微表示,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太多的闪回,保证观剧的顺畅感,让故事更加清晰易懂。 


 

《两世欢》另一位制片人王一凡表示,在积极拥抱新媒体,突出项目创新的同时,团队在《两世欢》创作的各个环节上努力坚持着自己的创作主张,《两世欢》除了要讲一个打动人心的爱情故事,更希望能坚持传递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念。在不断提高对项目大方向把控力的同时,同样重视在执行层面和内容细节处理上迈出步子,多尝试、多下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三,与制作“较劲”,打磨细节。提及后期制作,最绕不过去的便是特效,前几年,由于技术不成熟、经费有限等因素,不少剧特别是网络剧集往往被网友戏称为“五毛特效”。近两年,随着观众观剧审美的进一步提高,制作方也加大了特效的资金投入,力求制作出更加真实自然、代入感强的视觉效果。《两世欢》也没有例外,在特效上投入了不少资金,以剧情中的特效为例,惟妙惟肖的鹰、鹿、狼等特效资产的设计制作,以及男女主角情感升华的荷花灯夜景、桃花林等场景特效画面都得到了网友的点赞。当这些特效场面出现时,眼尖的网友以弹幕致敬:“此时经费在燃烧”,让冯微微倍感欣慰,这是观众对创作团队诚意的认可。冯微微向传媒内参介绍,《两世欢》在制作上仅风眠晚的宠物鹰“小坏”的制作期便长达六个月之久,非常不易,“感谢特效等各个后期团队的全力支持、通力配合。”  


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谈到爱奇艺艺匠工作室接下来的愿景时,冯微微希望团队打造的作品,力求在单类题材上能实现突破。她说:“我们肯定对女性情感的内容会特别在意一些,接下来我们希望能够深耕女性题材,以热情和洒脱的心态,将少女心和女性题材进行到底。”


回顾《两世欢》的创作之路,冯微微颇有感触:“努力追求作品的品质,不怕重复、反复、辛苦,因为从第一步开始走,我们没有资格投机、偷懒,更没有资格随意放弃,我们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去做好每一个环节,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要追求的工匠精神吧。” 



推荐文章
前程无忧51Job服务号  ·  超长通勤,正在摧毁千万打工人!  ·  3 年前  
黄力晨  ·  黄力晨:黄金窄幅震荡 趋于矩形整理  ·  3 年前  
许清Esther  ·  公开认错是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  ·  5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