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之前,想先跟大家说一下,微信最近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常读、不加星标,就没办法收到咱们的信息了。为了不失联,大家一定要动动手指,按照以下方式点亮【星标】——
这几天正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就有句话:“考得好不如报得好。”
确实看过一些高中成绩很好的同学,因为志愿填报得不好,生活多了不少波折。
所以从去年开始,我就经常去会看一些张雪峰讲各专业的视频。
一方面张雪峰比较懂行也比较敢说,能讲一些别处听不到的“学校和学科内幕”。另一方面他讲话也比较有意思,东北人骨子里似乎自带幽默感,当段子也很解压。
不过今年高考之后,张雪峰好像“被搞”了。隔三差五被挂上热搜,批评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有教授说他劝人不要报新闻学是误人子弟,有权威媒体抨击他选专业太功利,过多的考虑稳定和赚钱,忘记了“初心”和“梦想”。
凤凰网还写了一篇文章,披露张雪峰凭借讲课,一门课赚几百万。言外之意是他太能敛财。
其实张雪峰自己也意识到了舆论风向的变化,发文提到:“自己离被人搞不远了。”如今正是很多孩子报志愿,想要了解更多院校和专业信息的时候、张雪峰却“闭嘴”了。发微博说自己因为身体原因,被强制住院。安心休养,关闭评论。
不知道他是真的身体吃不消了,还是权衡之后决定暂避风头,不过结论是一样的:“再这么干下去,就危险了。”作为一个私下关注张雪峰很久,常常看他直播的妈妈来说:张雪峰在报志愿指导这一块,未必百分百准确。但对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张雪峰绝对是一盏指路明灯。但不是所有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人与人存在着信息差的巨大鸿沟。豆瓣“985废物小组”里,曾有一位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他在北方高考大省,全县第二名,成绩已经算很不错了。“父母小学毕业就辍学工作,亲戚里连个大学生都没有,没人给自己任何建议。手头仅有的资料,就是一本填报志愿的书,里面是学校的各个专业和星级。当时智能手机还不普及,家里又没有电脑,就连志愿都是去邻居家申报的。”
最后,网友靠着自己仅有的信息,填了一个听着不错的天坑专业:轻化工程,将来的就业方向是造纸。虽然华南理工是双一流,轻化又是重点专业,但也改变不了毕业工资3500的现状。不是的,只是因为他出身普通,没办法去开阔自己的眼界。那些出生在一线城市,家境殷实,父母有见识,有远见的孩子,他们所认知的世界,是农村的孩子们无法想象的。
北大丁延庆教授在分析2016年宁夏高考录取数据后发现:农村学生平均要比城市学生多花费1.7-3.7分的分数,才能进入相同的学校;若要进入同一学校同一专业,要再多花费1.6-2.3分。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如蝴蝶振翅般,让孩子十几年的努力无形中被消磨。张雪峰的存在,无疑打破了信息壁垒,填补了普通家庭没有的认知资源,让迷茫孩子少走很多弯路。所以从我的私心看,哪怕他真的因此挣了钱,那没什么大不了。与其指责他,不如官方能建立一个规范、透明的信息渠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还有很多人诟病,张雪峰说话太武断,给的参考答案也太单一,给的指导太功利化。不过我想说的是,他的很多建议,本身就是说给那些没有托底的普通孩子听的,所以比较务实。(在专业选择上)“之前(大家)都奔着挣钱,现在变成了求稳。以前家长和学生问的都是哪些专业更赚钱,现在来问的都是哪个更好考编考公。”
为什么大家都开始求安稳了?我看过一个说法,感觉还挺有道理的。我们国家高校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一直在60%上下。但那些名校毕业的大学生,还可以选择投身教培、房地产工作,拿到高薪。这就相当于有一个多出来的蓄水池,吸收、容纳这些多出来的孩子。但现在呢,除了考公、考编,其他行业的就业蓄水池几乎消失了,研究生、博士生送外卖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所以,选一个有前景的专业,就业能对口,孩子才不至于毕业即失业。但对绝大多数老百姓而言,一辈子追求的也不过也就是三餐四季,衣食无忧而已,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部分孩子和父母来说,填报志愿,或多或少都有点临时抱佛脚。其实想要找到一份适合孩子终身奋斗的事业,恰恰是一件需要长线规划,从小铺垫的事情。如果等到孩子高中,尤其是高考再去想,难免会两眼一抹黑。所以我觉得,选专业这件事,不仅是高中生,像我们这种中小学生父母也是要年年关注的。一般孩子在10来岁左右,性格、天赋、爱好就已经初露端倪,我们就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大致锁定一个专业范围。比如有的孩子内向,专注力强,但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可能就更适合走科研道路;有的孩子外向,天生喜欢挑战新鲜事物,可能就适合一些进攻性的职业,比如法学、商业什么的;有的孩子性子比较软,选风险低,安逸的职业,比如教师、考公这类保底工作。尽管大多数工作是为了谋生,但孩子能不能坚持下去,能不能过得快乐也很重要。人是环境的产物,只有把自己放对了地方,才能发光发热。圈定大致范围后,我觉得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多关注相关的行业信息。让孩子知道这个产业是做什么的,未来前景如何,晋升路线大致是什么,为以后报考志愿做好准备。
如果能考到985、211,那当然尽量去好的学校,毕竟好大学的光环,在社会上还是很吃香的。如果不能考到,我们先说文科生,整体就是城市>学校>专业。因为文科专业大部分是面向社会,要和人打交道的,某种程度属于服务行业,比如法律、教育、会计……一般经济好的大城市,这些产业也会比较发达,方便就业。同时,文科专业平台要求比较大,所以最好选一个实力强大,资源丰富的学校。《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比例只有12.4%,远远低于理工科专业的签约率。理工科,总体要选专业排名靠前,因为院校能力是存在专业壁垒的。简单来说,就是某院校有这个成果和技术,但其他院校可能没有。但也有部分专业,是地域、城市>学校的。比如农学(植物类、海洋水产)、医学类。“这些行业,尤其是医学基本都涉及到考研、实习。你在哪里实习,人脉就在哪里,所以想在哪儿就业,就在哪里就读。”
从目前的就业对口率来说,理工科整体是好于文科专业的,工科又比理科要好一些。2023年的就业蓝皮书,公布了近5年红绿牌专业的情况,我觉得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所谓绿牌,就是就业量大,薪资比较满意的几个专业,有: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绘画、法学、应用心理学,汉语国际教育、教育技术学、音乐表演、化学、历史学。
不过,我最近看张雪峰的直播,也不是所有的理工专业都好的。榜上有名的,首先是生化环材,水产养殖(卖饲料)、建筑(必须考研,多人催图)、土木(工地搬砖)、食品、硬化、气象、航海(不好回家)。根据张雪峰的说法:医学分口腔和临床,临床是后期职业,岁数越大越值钱,但前期投入非常长,起码要读到博士,35岁才能养活自己。至于文科专业,首选“法学、财会、汉语言”,考公的时候更有优势。图片来源:电视剧《大考》
外语:英语,非外语大学也会开设的小语种,比如日语等。总体来说,报志愿没有标准,更不会有百分百完美,全无缺点的专业。我们能做的,就是多了解,多关注不同的行业信息,尽量少踩坑。虽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孩子能从身于自己喜好的专业,是一件特别好的事儿。但是我也想提醒一下家长们,孩子们的兴趣,未必是真的兴趣。前段时间,北京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中心曾发布过一份报告,叫做《“00后”高考志愿兴趣报告》。孩子们最喜欢的理工专业是心理学、法医;最喜欢的文科专业是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但他们对这些专业的了解,都是通过影视、文学作品或纪录片获得的,未必真实,也未必全面。“想学法医,你先买块猪肉,放缸里,盖上盖,放你们家院子里大太阳底下晒3天,让你们家孩子打开,深吸一口气。看他什么反应,他要说挺好,我就爱闻这味儿,那你再考虑给他报法医专业。想学考古,你把这矿泉水瓶子和瓶盖,分开,埋在10亩地里面,让你们家孩子去挖。他要是费俩月劲儿挖出来了,欣喜若狂,你再让他报考古。”
孩子下定决心报专业前,最好去各大社交平台,搜一搜“专业名称+血泪教训”之类的内容,对自己将来的学业做好心理建设。我还是真心的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少走一些弯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拥有光明的未来。 树妈说:
文章之后,还想跟大家说一下,咱们6月30号,有小鹿千金夏装专场直播。他们家号称“明星的衣橱”,无论是央视主播还是一线明星都经常穿。款式大方有气质,主打时尚轻奢风,面料也高端。
咱们直播精选了连衣裙、T恤、直筒裤、微喇裤等等几十种显瘦百搭的款式,还争取到了超划算的价格。妈妈们一定要约起来↓
另外,大家如果没有时间看直播,又想了解咱们直播的内容,还可以扫码添加小助手入直播福利群,会实时发送直播消息,专门解答妈妈们的各种问题哈@树妈小助手。 如 果 不 想 和 树 妈 从 此 失 联
请 一 定 按 照 下 方 提 示 操 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