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KnowYourself
一个能陪你科学认识自己的公号。人生很长,你不用急,也不用慌。
51好读  ›  专栏  ›  KnowYourself

从考虑结婚到婚后5年,大多数夫妻都在为什么吵架?结果如何?|专题调研

KnowYourself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3-06-29 21:36

正文


策划、撰文 / 大霸、阿晨、纯纯

数据 / Mikasa

绘图 / Always

编辑 / KY主创们


从备婚到婚后5年内,是婚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关系中的两个人,会集中面临许多共同生活的挑战。

面向KYers,我们调查了处在这一时期的335位朋友,了解ta们和伴侣之间争吵、冲突的情况。


备婚新婚期,其实意味着亲密关系可能正在经历以下三个具体的阶段:

 

  • 蜜月阶段:往往对伴侣和新建立的婚姻关系产生十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期待。彼此之间充满了激情、性亲密和迷恋,也为此后的长期婚姻关系提供共同相处、生活的基础模式。


  • 调整阶段:随着关系的深入,从美丽幻想中逐渐回到现实的生活需求和责任,处理工作、生育以及其他家庭事务等。同时发现对方并不像早先的浪漫想象中那样完美无瑕,开始清醒理性地反思关系中的问题。


  • 大逃亡阶段:通常在结婚三年后,双方可能会更明确地意识到对方的缺陷和不足,并为关系中的权力而斗争。随着矛盾、幻灭和关系中的种种挫折替代了早先的完美配偶形象,婚姻关系也将面临威胁。


作为影响亲密关系质量的重要方面,面对以上三个阶段的考验,伴侣间的冲突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来看我们的调研结果——


*本次调查的样本覆盖了以下几种人群:

处于恋爱备婚阶段的受访占49.3%,已婚36.9%(结婚5年内26.5%),曾备婚但目前尚未结婚的12.2%,离异1.6%。共计442份有效问卷。


我们着重对比分析了正在备婚和已婚5年内的受访(共计335份有效问卷),其中:

性别:女性(85.4%)、男性(14.3%)

年龄:18-25岁(14.9%)、26-30岁(54.6%)、31-35岁(27.5%)、36-40岁(2.7%)、41岁及以上(0.3%)

教育经历:大专及以下(5.1%)、本科(58.5%)、硕士及以上(36.4%)

月收入:无固定收入(10.4%)、5k以下(14%)、5k-10k(34%)、10-15k(19.7%)、15k及以上(21.8%)


*本文使用的数据样本来自KY粉丝群体,若以此数据推论其他群体的情况,可能产生偏差。




结婚2-3年,

发生冲突的频率达到顶峰




  • 35%伴侣每周至少起一次冲突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正在为结婚做准备和已婚5年内的人群中,八成以上每个月都会起冲突。其中,35%的伴侣每周至少一次。



冲突频率越高,对于关系的满意度就越低。在半年冲突一次或更少的分组中,54%的人对关系非常满意,而在1周1次或更多冲突的人中,仅有6%对关系非常满意。

  • 女性学历更高时,冲突频率更高

硕士学历及以上人群中,1周有1次或更多冲突的占41%,高于本科人群的31%。特别是当关系中女性的学历比对方更高时,这一比例达到39.7%,高于两人学历相同或女性学历更低的分组。


这可能是因为,当女性比男性配偶学历更高时,可能会改变传统上“男强女弱”的家庭结构。近年的研究也发现,全球范围内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增加,有助于其经济独立性的提升,并在家庭与社会结构中获得更多权力(Parvazian et al., 2017)。


“我对象钱挣得比我多,学历也比我高,是个医学博士。从这个角度看我俩在一起肯定是我赚了,但其实日常相处中,我压力山大、有挑战,因为她确实比我的前任们都更‘强势’一点。她特别有自己的主见、主张,我多少还是有点传统的大男子主义的,就会经常因为一些决策权上的分歧,跟她不对付。”

——莫莫,男,31岁,结婚3年


  • 50%伴侣,婚后冲突相比备婚进一步增加

50%的已婚受访者认为,相比备婚期,婚后和伴侣的冲突进一步增加了,33%觉得变化不明显。


同时,已婚受访中,每周发生1次及以上冲突占比为43%,备婚伴侣之间的这个比例为31%。


不过,我们进一步对比了婚龄5年以下和5年以上的伴侣的冲突频率情况后,发现:结婚不满1年,和2-3年之间的两个时间段,伴侣冲突频率相对更高;在结婚2-3年后,冲突频率开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这一结果一定程度上验证了,3年左右的新婚期是亲密关系密切磨合、产生冲突的高发期。


这一时期,由于夫妻关系、家庭关系的建立,伴侣双方在角色身份的转变、家庭事务的决策、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经济问题、生活习惯和日常相处等共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面临适应、调整和取得共识的全新挑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婚越久,意味着磨合的时间越长、程度越深,彼此间的理解、共识更强,冲突频率也会随之降低。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由于冲突过于频繁、矛盾不可调和,那些婚姻质量非常差的伴侣已经分道扬镳了。




相比备婚,婚后更容易因为

家庭事务、金钱、孩子起冲突


  • 正在备婚和已婚五年内的伴侣,因为什么而起冲突?

根据调研统计,占据top5的冲突方面分别为:「相处模式和沟通方式」(72.2%),「生活习惯」(32.8%),「双方感情」(30.4%),「对于共同生活的设想或规划」(29.9%)和「工作」(28.4%)。



不难看出,因「相处模式和沟通方式」产生冲突,显著高于其他方面的被选。结合访谈,我们或许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它通常因何而起。


“不得不说,相处模式超难调和的。以我和我老公为例,白天上班,饭点或者不忙的时候会很默契地给对方分享点资讯、视频,挺好。但晚上回家,他特别喜欢打游戏,一打就到深更半夜,一次两次无所谓,时间一长,我们两个人共同相处的时间几乎没有了,家里很多堆在晚上干的琐事也全部变成我的活。


当我提出不满,他倒是挺多理由来反击,比如:每天给自己留点独处的时间有错吗?以及每个人有各自擅长的家务领域(显然他认为我比他更擅长琐事),擅长就多做点呗......不能再复盘了,血压上来了。”

——Yang,女,29岁,结婚1年半

“我跟我老婆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沟通方式本身令人不适拌的嘴。好比她嫌我在家眼里没活很不爽,但她不直说,会找机会阴阳怪气我,类似:‘白天上班打工,晚上下班继续打工,不像某些人下了班就万事大吉’。当然有时候我心烦,跟她讲话的语气也会不耐烦,或者不想讲话选择沉默,也容易把她的火气给点着。


所以虽然没啥大矛盾,但这些不太健康的沟通确实很消耗感情跟精力。

——郭小飞,男,28岁,结婚半年


  • 婚后相比备婚,哪些方面的冲突有所提高?


通过进一步比较,我们发现结婚五年内的受访者,更容易在「涉及双方家庭的事务」(高16.7%)、「收支管理和金钱观念」(高13.4%)及「孩子的养育和教育」(高6.5%)等方面发生冲突。


这意味着,结婚的确不是两个人的事,不可避免地与伴侣双方两个家庭的事务关联起来。


同时,与恋爱相比,婚姻生活也更容易暴露出两个人在涉及经济、利益、养育等现实问题上的分歧和博弈。

“结婚以后,我才体会到两个人从情侣成了更像是队友或合作伙伴的关系。我跟老公从筹备婚礼阶段就像在合作一个大项目,各种意见不合、分工不明等等。婚后涉及更多的比如要应对父母一辈的期待和介入,决定家里的钱谁来管,商量什么时候要小孩等等。


我的体会是,光靠感情好可能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反而需要两个人多动脑筋、多沟通,一起打配合,共同协作去吸取教训、经验,总结一些方法出来才行。这大概也是婚姻最难的地方。

——珍妮花,女,29岁



收入、女性学历和家务,

构成了影响冲突的重要因素



  • 收入越高,两个人的感情越好

调研显示,收入更高(月收入在15k以上)的人群,在「生活习惯」(26.0%)和「两人的感情」(23.3%)方面的矛盾更少。


相比之下,收入最低组(月收入5k及以下)在这两个方面的冲突占比都超过了40%。


也就是说,一方面,钱的确能够为减少伴侣双方在日常生活上产生摩擦,带去实际的帮助。另一方面,两个人感情的稳定性也与收入水平紧密相关。


多个实证研究也都表明,良好的收入和经济状况,既对婚姻满意度产生正向积极影响(Khezri et al., 2020),也对同居伴侣的关系稳定性有积极影响(Conger et al., 2010)。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看来在亲密关系尤其是婚姻生活中,没有钱仍然是万万不能的。

  • 女性学历更高的伴侣,在这些方面矛盾更多


与女性学历更低或双方学历一样的分组相比,当女性学历更高时,伴侣们更容易在「三观」(25.9%)和「工作」(32.8%)等方面起冲突。而更不容易在「收支管理和金钱观念」(22.4%)方面起冲突。


一项研究也指出,在异性恋亲密关系中,受教育程度比男性高的女性,会比另一半更强烈地支持婚姻中平等的性别角色(Fowers, 1991)。这可能包括拥有独立自足的价值观、平等的家庭分工、关注职业发展和经济规划。


从而,学历更高的女性在家庭中可能享有更重要的家庭话语权,因此更容易与传统上男性主导的家庭秩序发生冲突。


  • 单方面承担家务的亲密关系,冲突更多

另一个影响关系冲突的重要因素体现为家务的分工。在数据表现上,「一方承担家务」的伴侣每周发生1次或更多冲突的频率为44.2%,明显高于双方共同分担的伴侣(26.7%)。


为什么由一方承担家务会引发更多冲突?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当关系中的一方过多承担家务劳动,ta可能会感到缺乏相应的回报和尊重,从而引起冲突。


这是因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家务劳动,也即再生产(reproduction)领域无薪的照护、抚育工作(这些工作经常是由女性承担的),经常被忽视或“无形化”,以维持社会生产领域的低成本运作(上野千鹤子, 2020)。这种对家务劳动的矮化,让从事家务劳动的个体在家庭中隐形,得不到重视和价值感。




「相处模式和沟通方式」,

为何会对关系造成重大影响?



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不论在备婚组还是已婚组,「相处模式和沟通方式」都是引起关系冲突的关键因素,且远超其他因素。



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相处模式和沟通方式」本就是亲密关系作为「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是通过双方相处和沟通而建立起来的。

另一方面,人们在亲密关系中所采用的「相处模式和沟通方式」,往往与长期成长中形成的人格、交往模式等有关,难以通过短期的磨合来改变。这种“难磨合”的基础性矛盾,通常会导致反复出现的、长期存在的冲突,它们会对关系的存续产生持续的影响(Li et al., 2018)。


那么,亲密关系中的「相处模式和沟通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呢?我们在这里做了一些梳理:

  • 互相支持、共同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合作型——ta们惯常使用的沟通方式为:建设性沟通,指夫妻双方均能以积极的方式面对问题,进行协商并努力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法。

  • 试图在关系里为自己争取更多权力和资源的竞争型——ta们惯用的沟通方式为:攻击型(aggressive)沟通,指夫妻双方互不退让,频繁采用宣泄性的词语攻击对方,经常是无效沟通,越吵感情越差。


  • 一方被动顺从,一方控制强势的被动型——ta们惯用的沟通方式是:要求-回避型沟通,指面临问题或冲突时,一方积极地寻找协商和解决的可能,另一方则采取回避的方式。


  • 尊重对方的空间和个人发展,拥有较高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独立型相处模式——这类夫妻要么采取建设性沟通,要么采取回避-回避的沟通模式,即面对问题时,双方均以回避的方式来应对。


  • 依赖共生型相处模式——关系中的一方完全依赖另一方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期望。这类夫妻同样会频繁采用要求-回避型的沟通模式,但要求的那一方往往更容易歇斯底里和情绪化。 

(依赖共生型通常被认为是“病态”的相处模式,公众号主页回复“共生”,查看原因和解决办法

而国内外研究都发现,建设性沟通对夫妻的婚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能够采取这一沟通方式的夫妻无论采用哪种相处模式,都能够很好地应对冲突和处理生活中的难题(Gottman et al., 2000; 张锦涛 等, 2009)。


相对地,采取「攻击型」、「要求-回避」和「回避-回避」等消极沟通方式的夫妻,婚姻质量显著更低(Gottman et al., 2000)。难以通过婚姻实现对人格和人际互动模式的磨合,这可能使得结婚十年,一如刚结婚那样,无法理解、难以沟通,离婚的按键随时准备按下。


最后,就相处模式而言,除了依赖共生型被认为有必要调整和改变,其余四种相处模式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它只取决于双方能否适应。




冷战和顺其自然,

可能是处理冲突最糟糕的方式



  • 比起相互争吵,冷战对关系危害可能更大

冲突通常在亲密关系中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在所有受访者中,62.7%的人会与伴侣发生争吵,53.7%的人会出现「一方指责或言语宣泄,另一方不回应」的情况,36.7%的人会与伴侣冷战,还有4.5%的人可能遭遇过肢体冲突或暴力。



在对关系「非常不满意」的组中,存在「冷战」和「肢体冲突」的比例分别是57.1%和21.4%,这两个数字在对关系「非常满意」的组中分别是14%和1.8%。


虽然有时,保持沉默的确可以让我们避免说出事后可能会后悔的话,特别是在情绪上头的时候。不过,冷战中的「沉默对待」(silent treatment)也可能造成对伴侣的关系虐待,甚至自觉或不自觉地当作情感控制的一种策略,对伴侣施加「被动攻击」(Stritof, 2022)。


这种「沉默对待」使得一方想要谈论和解决问题时,不得不面对另一方的回避和退出,这可能导致愤怒、痛苦等负面情绪,并且使被忽视的一方陷入更加低自尊、低归属感和缺乏生活意义的状态(Leonard, 2020)。


与此同时,冷战避免争执可能导致冲突的延续,因为双方未能就具体矛盾开诚布公说出自己的感受。人际关系学家发现,伴侣们越是将矛盾和不满藏在心里,ta们对亲密关系也会越不满意(Roloff & Cloven, 1990)。一味对冲突抱着逃避心态的新婚伴侣,在今后的婚姻生活中也往往更不快乐(Noller et al., 1994)。


  • 一半以上离异人群,曾在处理亲密冲突时选择「顺其自然」


当冲突已经发生时,超7成的受访者会选择与伴侣充分沟通,也有部分受访者不论对错都会主动道歉,以缓和紧张的气氛(ta真的,我哭死😭)。


但另外,也有不到1成人选择「什么都不做,顺其自然」。



我们另外还对离异组进行了分析,有57.1%的离异人群曾在关系中遭遇冲突后,选择「什么都不做,顺其自然」,这个数字在已婚5年组和备婚组中分别是14.5%和4.6%。


尽管生活中在遇到一时半会无法解决的棘手问题时,我们常说不如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但对于经营婚姻关系,这种心态有时更容易变成一种“偷懒”和“不作为”,并恰恰构成矛盾难以弥合的原因之一。

写在最后:


针对本次调研的反馈:「相处模式和沟通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亲密关系的存续和质量,我们整理了几条关于好好相处和沟通的tips,供大家参考:

  • 避免先入为主的敌意想象。意思是不要单方面作出对方打破一次约定、忘了某件事,就直接下对方是个不称职伴侣的决断。

  • 表达时,多说自己感受,而不是指出对方的缺点。比如:不说“你怎么能这么对我?” 而说 “你这么对我让我很难过。” 提需求时也要更直接,而非抱怨。与其说“你为什么又不收你的东西?”,不如说“卧室有点乱了,你介意把你的东西收拾一下吗?”(Plumptre, 2021)。

  • 多采用冲淡“非此即彼”对抗性立场的「反思性倾听」。比如在对方表达完观点后,以这样的句式回应:“我试着理解一下你的想法,是不是...这样呢?”

  • 多尝试建立建设性的沟通,不必强求一次性解决所有矛盾。努力看到彼此的差异,学会为了爱作出自己的表达和适当的妥协,尽量和对方一起向彼此靠近一点点。难题要一个一个着手讨论和解决,而不是追求一劳永逸地化解所有矛盾与疑虑。

  • 如果你对现有相处模式有些不满,和伴侣找个时间坐下来,交流彼此的看法和感受,再讨论怎样做双方会更舒适。比如,你渴望多一点私人空间,比起单方面决定下班后在车里呆一会儿,不如坦诚表达“我很爱你,只是偶尔也想一个人呆呆。”


在最后,KY想和大家说,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相处模式,每一对伴侣都有可能磨合出专属于你们独特的相处模式和沟通方式。


也记得,要做时间的朋友:一定的分歧和争吵或许会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持续地存在,却也一定会在一次次的磨合中构建起无法替代的亲密联结。


以上。



点点「在看」,携手面对关系中的挑战~

References:

Conger, R. D., Conger, K. J., & Martin, M. J. (2010). Socioeconomic status, family processes,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72(3), 685-704.

Fowers, B. J. (1991). His and her marriage: A multivariate study of gender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Sex Roles, 24(3-4), 209–221.

Gottman, J. M., & Notarius, C. I. (2000). Decade review: Observing marital interaction.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62(4), 927-947.

Khezri, Z., Hassan, S. A., & Nordin, M. H. M. (2020). Factors affecting marital satisfaction and marital communication among marital women: Literature of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s10(16), 220-236.

Leonard, J. (2020). Is the silent treatment a form of abuse? Medical News Today.

Li, X., Cao, H., Zhou, N., Ju, X., Lan, J., Zhu, Q., & Fang, X. (2018). Daily communication, conflict resolution, and marital quality in Chinese marriage: A three-wave, cross-lagged analysis.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32(6), 733.

Noller, P., Feeney, J. A., Bonnell, D., & Callan, V. J. (1994).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onflict in early marriage.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11(2), 233-252.

Parvazian, S., Gill, J., & Chiera, B. (2017). Higher Education, Women, and Sociocultural Change: A Closer Look at the Statistics.SAGE Open, 7(2), 215824401770023.

Plumptre, E. (2021). How Fighting Can Improve Your Relationship. Verywell Mind.

Roloff, M., & Cloven, D. H. (1990). The chilling effect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 reluctance to speak one’s mind. In D. D Cahn (Ed.), Intimates in conflict: A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pp.49-76). Hillsdale, NJ: Erlbaum.

Stritof, S. (2022). What Couples Should Know About the Silent Treatment.Verywellmind.

上野千鹤子. (2020).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浙江大学出版社.

张锦涛, 方晓义, & 戴丽琼. (2009). 夫妻沟通模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2), 7.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