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主编温静
速递传媒信息,对接行业需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甭管看不看,码了再说?| 睡前聊一会儿 ·  昨天  
CHINADAILY  ·  Z WEEKLY丨A legacy of ... ·  昨天  
CHINADAILY  ·  Editorial丨US cornered ... ·  昨天  
CHINADAILY  ·  World丨Dozens killed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主编温静

写给传媒毕业生的小纸条:投身网媒、文娱产业或为上上策

主编温静  · 公众号  · 时评  · 2018-01-17 23:56

正文


传媒内参导媒体的衰落加之新闻行业的就业饱和度,都成了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


来源:传媒大眼影视测评组

作者:文心   

策划:张颖   

 

还有短短半年,新一届传媒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们就要踏入社会开始职场生活了。与数年前传媒行业尚处于黄金时代有所不同的是,随着整个行业业态的进一步变迁,越发变得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已经让这一专业的就业前景变得扑朔迷离。行业低谷、“纸媒将死”等等论调甚嚣尘上,面对几乎已成定局的客观大势,传媒专业的莘莘学子们又该何去何从?

 

媒体的崩塌、衰落加之新闻行业的

就业饱和度,都成了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


传媒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之所以对新闻事业的热情有所下降,除了近几年传统媒体的衰落之外,还和新闻行业的就业饱和有关。

 

克拉克奖的获得者、研究媒体经济学的Matthew Gentzkow曾经说过:“网络媒体新闻产品每天将会减少27000个纸媒的读者人数,网络新媒体和传统纸媒是替代关系,前者的崛起势必会造成后者全面陷入困境,直至消亡。”



事实上,在过去十年间,传统媒体已经深陷“不变则死”的魔咒当中。在互联网技术洪水般的大清洗下,一大批传统媒体已经相继倒下。


自2015年起,南方周末离职的正式记者已经比实习生还多;


2015年全国报业用纸量约为221万吨,相比2014年的270万吨减少了49万吨,约下降18%;


2015年国内新闻纸总产量约为235万吨,下降幅度为9.6%;


2016年12月29日,《京华时报》宣布纸质版将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休刊,且这张报纸的倒下只不过是“猝死”的众多同类纸媒中的一个缩影而已……

 

不仅国内形势严峻,国外传统纸媒的命运同样不容乐观,《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迈阿密先驱报》、《亚特兰大宪法报》、《圣弗朗西斯科纪事报》、《芝加哥论坛报》等全球知名报纸都曾宣布裁员、减版和财务状况不佳;《费城问询报》、《明星论坛报》等媒体宣布破产……


据《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称,仅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期间,美国报业被停职或解雇的记者就有11250名左右。从1990年到今天,美国报业的工作岗位已经减少了25%以上。2000年至2008年间,其工作岗位已经缩减了20多万个。

 

与传媒行业的整体疲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校与之相关的专业却在不断呈现过度膨胀的趋势。


1994年以前,中国新闻学类专业点有66个;


1995年到1999年期间增加了58个;


2000年到2004年更是增加了335个;


据教育部高教司提供的数据,中国新闻学类专业点目前已达661个,平均每年增加101个。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结果,并非是有志于这一专业的学子们人数暴增,而是因为新闻学属社科类专业,其投入成本往往较低,普通高校、民办高校以及二级学院都很容易设立该学科,这就导致盲目扩招的各大高校纷纷上马该专业,并直接造成了传媒专业的学生总数迅速膨胀,保守估计不低于13万人。



面对每年数以万计的传媒专业毕业生,各大传统媒体如新华社、南方报业等招聘人数却往往只有十几人甚至几个人,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们的就业需要。而“狼多肉少”的局面一旦形成,也势必带来就业难“难于上青天”的一系列结果。

 

来自2017届毕业生的忠告:

除了转行,

投身网媒或文娱产业或为上上策


如果说传媒类岗位依旧是传媒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方向,这个答案会显得太没想象力。可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平面媒体和网络公司,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去网络媒体或文化娱乐产业,甚至是与媒体毫不相关的领域。这是事实,且并不存在无奈之举或是临时抱佛脚的将就感。

 

据麦可思《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6届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离职率较高的前10种主要专业中,表演专业的毕业生以40%的离职率遥遥领先,紧随其后的就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和艺术设计专业,分别为38%和37%。


 

而《中国传媒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更是让人一目了然:在926名签约工作的中传本科毕业生中,去到平面媒体的只有23人,占4.14%,选择去广播电视、文化娱乐、网络新媒体等传媒类工作单位的占大多数,共有555人完成签约,占比高达59.94%,当然也有一部分传媒专业的毕业生在离开校园后选择彻底转行。  



至于为何会选择投身网媒或文娱产业,甚至干脆放弃所学专业,除了平面媒体、网络公司的江河日下,新媒体的全面崛起,以及大文娱事业的蒸蒸日上,自然都成为做出决策的参考依据。


在得到一系列政策扶持后,传媒专业的市场需求其实并未减少,而是在不断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但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才流动现象,还有后备力量相对不足的客观现实,都对新型传媒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如今高校依旧在普遍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往往只强调知识的输出,却与真正的社会实践和现实需求相脱节,教学成果很难真正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社会生产力,造成了专业素养与市场需求很难实现无缝对接。

 

有了这个隐患摆在那里,很多应届毕业生一旦进入传媒行业,很多人都会发现自己的所知所学并不能立即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随着挫败感的出现,很多承受力较差的职场小白率先想到的不是迎难而上,迅速提升自身的工作状态和能力,而是尽快跳槽,进入更有前景和“钱图”的网媒和文娱产业,或是干脆放弃所学专业,进入其他领域展开全新的尝试。

 

写给2018届毕业生的小纸条:

站直了,

还没到在哪跌倒就在哪趴一会的时候


那么,对于2018年就将走入职场的传媒专业毕业生而言,就真的没有出路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路有千万条,至于是不是能够通往罗马,就因人而异了。至少对于那些有勇气进入传媒行业的毕业生来说,还是有以下这些选择可供决策的——

 

1.传统纸媒

 

虽然传统纸媒的衰落已成定势,但对于热爱传媒行业的每一个毕业生来说,能够进入纸媒做一个记者,依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中国的传媒行业正在经历一个淘汰落后产能的历史进程,这是事实不假,但如果不考虑薪水、户口之类的现实因素,那么这份工作能够带来的个人阅历、体验及认知水平的迅速提升,则是其他行业无法企及的。



在纸媒不断传来下滑甚至急速下滑的消息的同时,《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却出现过广告营收不减反增的现象,《华商报》在2016年就拿到了8.1个亿的营收,这就说明真正具备优质内容的纸媒还远远没到彻底消亡的程度,且杂志的困境也比报纸要小一些,依然可以作为就业的考虑对象。


只要能够在那些真正具备实力的传统纸媒扎下根来,年轻记者在工作两到三年后完全可以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所谓“谋定而后动”,到时候再根据实际情况尝试另寻出路,未尝不是个好办法。

 

2.影视产业

 

虽然跨度有些大,但近年来影视产业的发展前景是有目共睹的,如今视频网站又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刚好可以借助这一趋势进入该领域。合一集团和爱奇艺相继成立影业公司,腾讯成立腾讯影业和企鹅影业,加上乐视影业和阿里影业的前赴后继,影业生态圈一片繁荣景象,加之各大内容厂商和播放平台都有志于瓜分影视产业这块大蛋糕,其前景势必一片光明。

 

3.电视台

 

首选当然是央视及五大卫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央视及这几家一线卫视无疑充当了传媒从业者的黄埔军校的角色,每年都在培养大批的成熟人才。应届毕业生能够进入这些平台实习或工作,无疑是最好的落地实践机会。



当然,如果没有机会进入这些单位,那么其他的省级卫视也可以作为不错的备选。毕竟也会在大量的实践工作中锻炼自身能力。与之相比,地市级就差了不只一个层级,县一级的就不要再去尝试了。做一个电视媒体人是很累很繁重的工作,而且体量太小的电视台如今的经营状况也根本不容乐观。

 

4.广播电台



虽然私家车的不断增多让广播电台迎来了自己的又一个“春天”,但这样的繁荣究竟可以持续多久,恐怕没有人敢打保票。所以真的要做此选择的话,还是建议考虑实力更强的广播平台,比如交通广播电台和音乐广播电台,不仅盈利可观,而且目前来看也是城市媒体集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新媒体



尽管多数蓝海早已不再,新媒体的红利期也基本成了美好的回忆,但对于微信、微博而言,至少还可以在这一领域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其优势在于新媒体运营的工作目前还不难找,几乎每个新型传媒公司都需要在这一领域内继续扩展其业务范围。新媒体编辑往往具备思维更加活跃的优势,且音频、视频等素材处理得也更娴熟,加之网络受众庞大,只要能够进入到那些大平台、大网站、大公司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就可以称之为不错的选择。

 

6.门户网站

 

以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大的门户网站还是值得一去的,比如凤凰、网易、腾讯、百度、今日头条等,除了待遇不错,能够学到的知识和实操能力也是做此选择的重要因素。

 

面对严峻的的就业形势和传媒行业的整体趋势,新一届的传媒行业毕业生们还不需要对自己的职场生涯心灰意冷。

 

在出发前,总有一些困惑,是需要被解决掉的。这不是矫情,而是面对形势逼人时的必然选择。毕竟走弯路和原地踏步一样,都不足取。


虽然近年来传媒行业确实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但还是要看到文化产业的保值能力。在低谷中寻求机会和突破,才是应届毕业生们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