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易隐》中“雪庵和尚”的真正用意

增删卜易  ·  · 2 月前

六爻名著《易隐》也在我的校注计划中,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开始,但是也在断断续续的进行。
古籍中的典故,一般而言是校注时最大的难点之一。
我在校注《卜筮正宗》时,对《黄金策》的用典就费了很大的功夫,特别是包含大量用典的《天时》《年时》《国朝》《征战》《身命》共五章的第五卷,更是旁征博引,用了近9万字的篇幅才完成。
而《卜筮正宗》第五卷的原文,仅仅1万6千多字。
《易隐》中的用典也不少,我在以前读《易隐》时,也查找过一些,但不是很系统,当时读书的目的,更多只是为了理解其中的卦理。但既然现在把《易隐》也列入了我的校注计划,我也就不得不认真起来。
即如王楫所作的《易隐叙》中提到的雪庵和尚,如果不明白这个典故的准确含义,也就难以准确理解王楫作《叙》的意义。
这部分的原文如下:
雪庵诵乾卦,而杜景贤以为未宜,亦祈不失于常。睿玊隐于易,其亦继雪庵而起乎?愿且置易而读楚骚,孰为灵均之可问也?
这段文字中的用典《雪庵和尚》,在《坚瓠五集卷之四》中有录,全文如下:

雪庵和尚,名曁,不知其姓,亦不知何官。靖难时,往来黔中,遇隐士杜景贤,居白龙山之草庵,昕夕诵经。山中人不知书,谓诵佛经,不知其诵《易·乾卦》也。景贤恐有踪迹,又不欲拂其意,婉谓之曰:和尚释也,而诵儒乎?和尚亦喻景贤意,遂置儒经不诵,诵《观音经》。又好观楚辞,时买楚骚,乘小艇于中流读之,读一叶,则沉一叶,读毕,大叫恸哭。尝有诗云:年方十五去游方,终日修行学道忙。说我平生辛苦事,石人应下泪千行。看了青灯梦不成,东风混雪落寒声。半生客里无穷恨,告诉梅花说到明。死之日,其徒问曰:师死,宜铭何许人?和尚瞪目曰:松阳。问其姓名,终不答。卒后发其笥,止《百将传》一部,《大学衍义》一部,不知欲何为也。或曰:和尚,松阳郭希贤也。或又疑为连州郭节。从亡随笔,及拊膝录。雪庵事皆载《吴成学传》:成学,浙江人,为翰林修撰。京师陷,削发为僧云。后进士窦翰题诗雪庵壁云:当初何不解渔樵,卜得龙门避世高。别有乾坤生昼夜,更无江海作波涛。持斋谅是惭周粟,说法惟闻诵楚骚。铁石心肠谁识得,岂知太史笔如刀。可谓诗史。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说:
明代初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发动争夺皇位的战争。这个时候,雪庵和尚走避黔中(大致范围在今重庆),早晚都诵读《易·乾卦》。隐士杜景贤认为和尚读儒家的书,不妥,怕他的踪迹被人发现,就婉言规劝,雪庵和尚因而改读《观音经》。雪庵和尚又喜欢乘小船在河流的中央读《离骚》,读完一页,沉入水中一页,全部读完就大哭失声。
那么,回头再看《易隐》中的那段文字就好理解了,直译过来就是:
雪庵和尚诵读《易·乾卦》,隐士杜景贤认为不合适,不过是希望他不要表现得不正常。曹睿玊先生在易占中寻求寄托,他难道也是继承了雪庵和尚的志向吗?我希望他放下《易经》去读《离骚》,那么,谁又会问,他是不是要继承屈原(灵均为屈原的字)的志向呢?
这段文字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易隐》一书,作于清初,作序的几人,以及作者曹睿玊,都是南明故臣,惺惺相惜。王楫在此叙中引用雪庵和尚的典故,真正用意,是在《离骚》,是要抒发屈原仕楚怀王,因谗言被疏,忧愁幽思的爱国心志。
我想,雪庵和尚的身世,可能和屈原有些接近。
我还想,这也是王楫此篇《叙》,为什么在后来的通行本《易隐》中被删去的真正原因:清初的文字狱,让人胆寒啊。
拙作《全本校注初刻卜筮正宗》(繁体竖排本)与《全本校注增删卜易》(繁体竖排本)已经在香港心一堂公开出版发行,请复制下面的网址到浏览器地址栏中,根据页面提示购买。感谢支持!
特别提示:前段时间脱销的《全本校注增删卜易》已经再次加印完成,简体《全本校注初刻卜筮正宗》排版即将完成。
---------------------------------------------------------
http://publish.sunyata.cc/product/8815.html?v=2440a3513afa
---------------------------------------------------------
http://publish.sunyata.cc/product/810.html
--------------------------------------------------------

推荐文章
科研圈  ·  猪比狗,更像狼|科学60秒  ·  2 年前  
周冲的影像声色  ·  “今年跨年你还是一个人吗?”  ·  3 年前  
文化上海  ·  一波暑期活动来袭,有适合你家娃的吗?  ·  3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