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由“媚人”所想到的

红楼梦学刊  ·  · 6 年前


作者  陈琴

媚人是宝玉房里的一个丫头的名字,这个名字出现在脂本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这段情节里,宝玉随同贾母、王夫人等去宁国府赏花,一时困倦想睡觉,秦可卿将他带去自己的屋子,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只留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

媚人这个名字,就在这里出现过一次,之后再没见过。于是就有人对此有种种猜测。有说她就是后面鸳鸯抗婚所提到的那个死了的“可人”,原叫媚人,后来改成可人的。也有人说,从后面的情节可以看出,此处的“媚人”应该就是“秋纹”,可能后来改名了,只是书中未有交待,就像“珍珠”改成“袭人”那样,书中也没明确写出何时更改,只在脂批中注出一笔。也有人说大概红楼人物太多,而且小说一直没定稿,一些人物名字前后的不一致,是在传抄过程中造成错讹。

大概为了消除这个疑惑,后来的大多通行本干脆将这个名字去掉,换成了“秋纹”,于是,原来的那句话就被改成“只留袭人,秋纹,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这样一改,和后面情节确实比较吻合了,因为后文中宝玉房里主要的大丫鬟一直就是这四个。对于一开始就读通行本的人来说,这样一改确实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困扰,但如果读过脂本,难免会对“媚人”这个名字有些好奇,总觉得她不仅仅是一次更名或者一个笔误那样简单。

早有学者指出,《红楼梦》中的丫鬟和小厮名字,往往是成对出现的。比如,宝玉的小厮焙茗与锄药,双瑞与双寿,贾琏的小厮旺儿与兴儿,王熙凤的丫头平儿与丰儿,李纨的丫头素云与碧月,湘云的丫头翠缕与翠墨,薛姨妈的丫头同喜与同贵等等。这样一方面方便称呼,一方面也体现出了主子的品行和趣味。从这一点上来说,“媚人”这个名字,恰恰与“袭人”相对,而宝玉的其他几个大丫鬟,名字也是两两相对的,如,晴雯与绮霰,麝月与檀云,秋纹与碧痕,这样看来,直接把“媚人”改成“秋纹”,似乎有些欠妥。

网上有一种解释,“媚”有“美好、可爱”的意思。这个媚人的出现,应该是作者借用其名字,给袭人这个名字打补丁。让读者把“袭”跟“媚”联系起来,避免出现袭人暗指“善于偷袭”的错误理解。此说虽可说得通,但我觉得对袭人这个名字的来历,前面已经借宝玉之口有过“花气袭人知昼暖”的解释,因此,我想也没必要特意再借一个“媚”字,来佐证这个“袭”字的意思吧。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的许多人名、地名都是大有深意的。作者无处不用巧思,大量运用谐音、反喻、隐喻、暗示等方法,揭示人物性格的特点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细细品玩,颇有意趣。

谐音是作者运用最多的、也是读者最为熟悉的一种命名方式。地名如:青埂峰(情根峰)、十里街(势力街)、仁清巷(人情巷)等。人名中,有揭示主旨的,如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有概括个性的,如清客詹光(沾光)、单聘仁(善骗人),仓头戴良(大量),买办钱华(钱花);有预示情节的,如丢了甄英莲的仆人霍启(祸起)、被薛蟠打死的冯渊(逢冤);还有把几个人的名字连起来表达情感的,比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等。另外,还有茶名“千红一窟”(千红一哭)、酒名“万艳同杯”(万艳同悲)等等。如此种种,大量的谐音式命名贯穿全书,一直为广大红迷们津津乐道,许多红学研究者在这方面也作了大量论文,这里就不再赘述。

除了谐音,还有反喻式的命名。比如贾母的丫鬟鸳鸯,鸳鸯本象征恩爱夫妻,但这个丫鬟却偏偏被贾赦这个老色鬼看上了,强迫要纳她为妾,以致她为抗婚发誓不嫁人,孤独终身。她的命运与名字恰好相反。还有赵姨娘小丫头小鹊,这个名字也很有讽刺意味,喜鹊本来是报喜的,而她却跑到怡红院告密,说老爷第二天要问宝玉的功课,为此引起怡红院全体人员的慌乱,恰巧有人跳墙,宝玉趁机假装吓病了,于是引发后来的查赌、抄检大观园等一系列搞得人心惶惶的事件。

还有些命名,带有一定的隐喻或暗示。比如宝玉过生日那一回:当天宝玉去冯紫英家赴宴,“只带着焙茗、锄药、双瑞、双寿四个小厮去了”,其中“双瑞”、“ 双寿”合成“瑞寿”,暗含宝玉生日,“双”字则点出宝琴、平儿、岫烟、四儿与宝玉同一天生日。还比如,小丫头靛儿这个名字也颇有意思。“宝钗借扇机带双敲”这回中,宝钗正因宝玉把她比作杨妃一肚子没好气,可巧小丫头靛儿来问她找扇子,宝钗于是借机冲着她大发脾气。“靛儿”即“垫儿”垫背之意。正是脂砚斋所谓“随事生情,因情生文”之意。这类人物,在小说中只是一笔带过,作者主要是用到他们的名字,而他们本人在整个故事中往往连一点戏份都没有,比如元春的丫鬟“抱琴”的出现,就是为了与其他三春的丫鬟“司棋”“侍书”“入画”凑成是“琴棋书画”之意。黛玉的丫鬟“春纤”也只出现过一次,作者可能只是借用这个名字,映衬黛玉的风流纤弱的特性。

另外,有一些人名,比如二丫头、茜雪、万儿等,虽有一点戏份,但也只出现过一两次就不见了。还有那个哄宝玉说晴雯死后变成芙蓉花神的丫头,不但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而且颇为有才、随机应变,能随口编出那样一个美丽的神话,让宝玉思念晴雯之痛稍为安慰。也成就了宝玉后来的那一篇才华横溢、堪比《洛神赋》的《芙蓉女儿诔》。按理来说,如此聪明有才的丫头应该是能出人头地、大有作为的,可不知为什么,这个丫头后来也就那么悄无声息地不见了,作者甚至给她连一个名字都没有,这是不是有些奇怪?这些人物,到底只是打酱油路过的群众演员呢,还是后面还会有更重要的用场?从脂批中我们可以看到,茜雪在后四十回的“狱神庙”一节里会有大文章。那么其他此类人物,是不是也会在后四十回才会大显身手?可惜红楼未完,区区我辈不敢妄猜。

回到开头的问题,作者在第五回特意写出“媚人”这个名字,大概有两点意思:一方面,按丫鬟和小厮名字成对出现的惯例,出现“媚人”是为了与“袭人”相对;另一方面,按隐喻或谐音的命名方式,可能取其“妩媚”之意或者是取“媒人”的谐音,来暗示贾宝玉在这里梦游太虚幻境时,与警幻仙子的妹妹兼美(可卿)之间的一段风流缱绻的情缘,从而开启了宝玉朦胧的性意识,让他由一个懵懂顽童成长为情窦初开的少年。

以上只是本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在此罗列出来,以期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





推荐文章
大汉丞相  ·  杀人掏心,器官移植往事  ·  1 年前  
老吕考研  ·  瑞幸咖啡22亿造假,复试怎么考?  ·  4 年前  
德慧智  ·  孩子对诵读没有兴趣怎么办  ·  5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