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5年前,他用电影留住了即将消逝的文明

看电影杂志  · 电影  · 4 年前


焦雄屏说,“田壮壮是‘第五代’最后的防线”


集结于20世纪80年代的“第五代”导演,他们用自己的作品积极介入现实,表达着人道主义的理想和美学批判的自觉,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使命感。


时至今日,“第五代”成了一个时间集上的概念,其精神意义已不复存在。在电影市场转型的背景下,“第五代”导演也跟着纷纷转型,变得急功近利,在抢夺票房的同时也失了曾经的文化担当。


可唯独田壮壮导演是个例外。


田壮壮导演


身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田壮壮在八十年代凭借电影[猎场札撒][盗马贼]名声大噪。辽阔的草原,蛮荒的游牧,原始的宗教崇拜,这些原始而生猛的视觉元素出现在他的电影里,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盗马贼](1972)豆瓣7.2,IMDb7.1


可是从九十年代起,田壮壮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拍电影,直到2002年才再执导筒,翻拍了费穆导演的经典电影[小城之春]


[小城之春](2002)豆瓣7.2


如果说[小城之春]宣告了田壮壮的回归,那么下一部作品[德拉姆]则表明了田壮壮电影创作的初心未改。在时代大潮下,他不为外物所动,坚持着电影中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因此,[德拉姆]也成了他电影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2004年,田壮壮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纪录片[德拉姆]。


[德拉姆](2004)海报,豆瓣8.1


对于当年[盗马贼]戏里戏外带来的信仰失落,田壮壮在[德拉姆]中又找了回来。


[德拉姆]的取景地在云南、四川、西藏境内的横断山脉,镜头对准了当地原住民的日常生活。在开机前,田壮壮曾进行了为期4年的实地考察,亲自感受那里的人和生活,既为收集资料,也为修身养性。



影片的开头是一连串的写意空境,云雾从群山间缓散开,宁静的丙中洛村落刚下过雨,地面潮湿,马儿悠闲地踱步经过。



与仙境般的景色形成鲜明反差,当地略显破败的建筑也在提醒着观众,这是一个隔绝了物质文明冲击的地方。


如散文诗一般的开场后,电影从云南的丙中洛村落一路到西藏的察瓦隆小镇,记录下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每个人坦诚地面对镜头,关于命运,关于信仰,关于爱与伤痛,他们娓娓道来,毫不遮掩。字里行间表现出当地的民风民俗、价值理念、人文思想、家庭结构,以及宗教信仰等。




丁大妈家里有来自6个民族的15 口人,信奉着两个不同的宗教,大伙聚在一块吃饭的时候,能听到好多种不同的语言。可是语言的障碍,信仰的不同,文化的差异这些因素都没有影响他们正常生活,仍然其乐融融。


丁大妈还谈起当地的旅游业,说现在游客越来越多了,她干脆借钱盖了座大房子,为观光者提供住宿的地方,还特地购买了客人爱吃的苦芥。她没有把这件事当作一个牟利的手段,仅仅是在为他人着想。



104岁的老奶奶卓玛用才在历遍人世冷暖后,才能淡然地对着镜头说出:“做人要做个刚强的人,一定要拿得起放得下。”



傈僳族一位84岁高龄的牧师,在接受采访时,他的妻子已去世两年多了,谈到当年入狱的事情,他说,“我知道她不会嫁给别人,只要她知道我还活着,她就会一直等着我”。



说完后,老人的眼里噙满泪花,可也能看到那眼神背后,分明还有几分自豪和坚毅。


34岁的藏族赶马人正多,他的马在运送货物的时候不幸被石头砸死了,他非常伤心。因为在他眼里,那不是牲口,更像一位老友,或是一位亲人。他说,“每次用鞭子抽打马的时候,其实心也很痛”。


后来,他又买了一匹与原先那只极其相似的马,并且取了一样的名字。



影片采访了十多个居民,他们的讲述情真意切。尽管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但精神世界却比现代社会的人更加丰富而纯洁,活得自在而豁达,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如田壮壮所描述的:“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就像高原的山脉一样,不卑不亢,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与自然和谐地并存。我们这些从外边来的人,只能仰视他们、欣赏他们、赞美他们。这里能够给你一种力量,一份祥和及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并不会因为你的赞美而改变自己”。



这些未被都市文明所裹挟的居民,又何尝不是田壮壮本人呢?在时代和资本的洪流下逆势而行,田壮壮仍然坚守着本心,以电影的语言诉说着自己感受,记录着生命的痕迹。



[德拉姆]传递出的人文关怀,超越了地理位置和风土特色的局限,能够把每一位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带到一个世外桃源,进入另一种精神状态。



[德拉姆]在2004年的翠贝卡电影节进行首映后,获得了美国媒体一片盛赞,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向田壮壮发去贺电说,“我被你的影片震撼到了,除了像诗一样美的画面,更是一种永恒的历史教材,能够向世界展示那个地区不同文化和宗教的融合统一”。



从[德拉姆]中,我们能体会到,纪录片不单单是影像,它还可以是一种主观表达,甚至是一种社会影像档案用来记录下那些可能会消失的人和事



田壮壮导演坚信,“风景和生活也是可以记录和表现的”。它们组成了日常的片段,承载着人文情愫的观照,在被拍下的那一瞬间,还包含了情感和历史的厚重感。他说,“我只是想在那里的语言和文化被替代之前,把它记录下来”



在[德拉姆]里,清晨的薄雾、雨后的彩虹、湍急的江水、舂米的水声、草场上的引吭高歌、教堂里传颂着的四部和声,这些都成为了永恒。从这个意义上讲,[德拉姆]成了一个保存和延续时间的载体



田壮壮在喧嚣与功利的商业环境下,以一种近乎于执著, 近乎于虔诚的态度对待电影。他始终将电影作为看世界的眼睛,关注着当下的人与环境。他拒绝了那些戏剧化的冲突,用电影留住了时间。



定格时间,留住经典。


在不久前结束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拥有186年悠久历史的瑞士高级制表品牌积家设立的“积家电影人荣誉奖”,颁发给了田壮壮导演,以表彰他多年来为电影事业所奉献的一切。



田壮壮导演接过了那枚象征着影人精神传承和不灭灵感,背刻有本届影节标志的定制Reverso腕表。国际著名演员阿曼达·塞弗里德(Amanda Seyfried)、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副主任兼上海国际影视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童颖、积家全球首席执行官Catherine Rénier共同见证了这一荣誉时刻。


左起:阿曼达·塞弗里德、Catherine Rénier、田壮壮、童颖


田壮壮导演一直以来的电影理念,也与积家不谋而合。致力于“定格时间,留住经典”, 积家赞助上海国际电影节,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精力修复经典电影,尽全力抢救被损坏的老电影,只为抓住岁月中那些淡退失色的镜头,至今已合作第九年了。


积家曾修复的电影(左起):[窗外](1973)、[新不了情](1993)、[画魂](1994)


2011年启动该项目,推动电影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2014年起,上影节为此专门设立“4K修复经典单元”,展映最新修复作品。今年,由上海国际电影节与积家合作修复的影片是侯孝贤导演的[海上花]


[海上花](1998)豆瓣8.2


积家大使倪妮还为积家电影修复项目的最新成果[海上花]拍摄了一支短片。跟随着她的身影,走进一段重新生动的光影记忆,倾听积家对电影艺术的倾心守护,与所有挚爱电影的人们共同目睹又一个银幕传奇的栩栩重生,就像视频里说的,久远,就成了永久。传奇,也将被传承。时间,守护这些记忆,让它们重映光辉过往。”


积家大使倪妮佩戴积家 Dazzling Rendez-Vous Night & Day约会系列日夜显示珠宝腕表(玫瑰金款)


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国际著名演员Nicholas Hoult受积家之邀首次来到上海,并出席了积家修复版经典电影[海上花]的首映观摩。Nicholas Hoult佩戴的是积家超薄大师系列月相珐琅腕表,映照深沉蓝色,与他的一身蓝色造型无比相称。


Nicholas Hoult佩戴的是积家超薄大师系列月相珐琅腕表


国际著名演员Amanda Seyfried,也是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积家特邀的尊贵来客。一位从汝山谷大工坊远道而来的制表匠人,带她徜徉于时间的精妙世界,亲自感受时计的非凡魅力。


Amanda Seyfried


在闭幕式上,积家中国董事总经理金明达(Maxence KINGET)先生携手著名演员李梦,走上闭幕式红毯及颁奖典礼舞台,为这一次时计与光影的璀璨相约,添一曲余韵绵长的动人尾声。


积家中国董事总经理金明达(左)与演员李梦


获得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的是雷萨·米尔卡里米(Reza Mirkarimi),他从积家中国董事总经理金明达(Maxence KINGET)先生手中,接过积家特别定制的Reverso翻转系列腕表,成就这一场电影盛事的最后一个高光时刻。腕表背刻的那一枚本届影节最佳导演奖标志,也铭刻下这位非凡影人对光影艺术的不懈付出。


雷萨·米尔卡里米(左)& 积家中国董事总经理金明达(右)



当积家遇上上海国际电影节,两种艺术于此交织,两份灵感彼此映照


一年一度时间与光影的隆重相遇。 从开幕红毯的高光时刻,到慈善晚宴的繁花秘境,我们跟随影人与明星的脚步,聆听高级制表的匠心之语,欣赏奢华时计的精准之美,更探讨光影记忆的过去与未来。


时间变化莫测,但是有了积家,它变得触手可及。



影迷互动


你最喜欢哪部关于“时间”的电影?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推荐文章
掌上春城  ·  通报批评!连夜整改!拆了→  ·  9 月前  
春晖投行在线  ·  2023年4月21日,中国证监会对*ST紫晶 ...  ·  1 年前  
银幕穿越者  ·  美国电影学会公布2022年度十佳影片:《阿凡 ...  ·  1 年前  
数据派THU  ·  AI未来发展的三种模式 | ...  ·  6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