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啥金庸小说里,师叔总是死在师侄手上?

早就说过  · 杂志  · 6 年前

听说花露水不读金庸,要去读唐诗……大家猜他会不会参加下次中华诗词大会?

那早叔来读金庸好了。

早叔读金庸的时候,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心头:

为什么师叔总死在师侄手上?

我们来一本一本数好了:

《书剑恩仇录》

张召重自己收不成徒弟,被师侄余鱼同一脚踢下城墻去喂狼;

《碧血剑》

袁承志因为师侄归钟的病,与师兄师嫂反目成仇;

《射雕英雄传》

王处一出手帮助郭靖调解纷争,结果被师侄杨康家的打手害到几乎丧命;

《神雕侠侣》

李莫愁一大半是死在杨过这个师侄手上的;

杨过还很有动机与机会干掉另一位师叔尹志平;

《雪山飞狐》

阮士中、殷吉两位天龙门的师叔,要不是为了跟师侄曹云奇争当掌门之位,也不至于命丧荒山;

《鸳鸯刀》

卓天雄一世英雄,就为了暗中护送师侄周威信的暗镖,没个好下场;

《白马啸西风》

里面没有师叔,所以师父华辉直接死在徒弟马家骏手上;

《飞狐外传》

太极门吕希贤死在师侄陈禹手上,为了报仇,另一位师伯孙刚峰自断双手,请赵半山出手;

毒手药王的师弟石万嗔,更是妥妥地死在师侄程灵素的手上;

《倚天屠龙记》

莫声谷发现师侄宋青书偷窥峨眉派女生宿舍,清理门户,死在师侄手上;

化名圆真的混元霹雳手成昆不但拿师父空见挡枪,还害得少林寺空字辈一众师叔鸡毛鸭血;

《连城诀》

万圭与父亲合谋,害死师叔戚长发,把尸体砌到墻里,还娶了师叔的女儿戚芳;

不管狄云有多悲惨多冤枉,两位师伯总算是被他送入黄泉的;

《天龙八部》

虚竹就眼睁睁地看着师伯天山童姥和师叔李秋水互殴至死;

另一位坏师侄丁春秋没捞到机会……

《侠客行》

石中玉这个小贼,害得一众师伯师叔师姑们好惨……

《笑傲江湖》

令狐冲对付起剑宗一众师叔来,毫不留情,也包括嵩山派的假师叔们;

左冷禅就是被他吸引了注意力,才折在岳不群手上;

要不是仪琳碰见了田伯光,又碰见了令狐冲,定静、定闲两位师伯还不至于被左冷禅害死;

正是看到这一点,不戒大师逼田伯光拜仪琳为师,又怕他祸害恒山派众师叔,手起刀落……

绿竹翁的师爷叫任我行师叔,所以他叫任盈盈“姑姑”,顺手就把她卖给了华山派淫贼令狐冲……

结果两人新婚之夜,衡山派的师叔莫大连两人的面都不敢见……

《鹿鼎记》

韦小宝三个师父,但没有师叔可害。冯锡范与陈近南并称“台湾三虎”,结果如何?

至于归辛树,归二娘,归钟,绝对算是死在韦小宝手上,袁承志也受到木桑道人教诲,所以连这种假师侄都能害师叔,跟五岳剑派有一拼。

……

我就记得那么多了。欢迎大家补充。

金庸用了十四部小说告诉我一个真理:

师侄真可怕,师叔要当心


又想起这个问题,是因为昨天早叔也被师侄打败了……

这位师侄加入阅读邻居快一年,是很积极的参与者,

北京著名中学的青年教师,还能拉学生家长参与,

连自己家的师姐都拉了进来,

早叔为此还夸过他师父我师姐“培养有方”

这样下去妥妥可以竞争今年的“阅读好邻居”……

想不到啊想不到,浓眉大眼的朱时茂也会叛变

就在早叔《早读过了》风光大卖,意欲登上封禅台,一统五岳剑派之时,

他,出剑了:

一直追问:为什么每篇书评都不标明写作时间与发表平台?

早叔和责编就BALABALA,各种解释。

“如果都没有这些,单独只是书评的话,

这个真是全过时的东西,毫无价值,

对于新的读者来说,

出版这么多年的书还要有这样的东西,

对于购买者来说读它的意义在于什么地方呢?”

这一句话杀死了整场吐槽大会。


 早叔带你们复盘一下灾难现场:

  • 2017年6月10日 读易洞书店

  • 59期阅读邻居读书会

  • 主题书:《早读过了》

  • 主题:我的拟想读者就是你们


一开始,画风很严肃:


《早读过了》/作者杨早

洞婆依然辛苦:

美女很受欢迎:

各种捧场各种暖心:

早叔对女读者的米汤没什么抵抗力

注意这个画面里有些笑得很开心的人:

显得人畜无害。

下一步他就出剑了,还很深。


看看在场者的反应吧——

责编已气成白雪公主

这一刻,最合适的词就是“男默女泪”

虽然是师妹,也闭上了眼睛

这本书还能看吗?

我能怎么办?我也很尴尬啊

潜伏的自媒体开始违反规定拍照片

最可怜的是一位刚参加完高考,从江西赶来北京参加这期阅读邻居的女生,

她躲过了草鱼,写完了中国关键词,却在豆各庄陷入了森森的迷惑


“孩子吓坏了,走的时候手机都吓丢了”,一位目击者后来告诉记者。


网上的新闻标题是这样的:

  • 江西高考生手机失踪,朝阳热心群众首次无能为力

  • 震惊!北京著名中学语文教师竟称过时书评毫无价值

  • 北京中学语文老师:知名学者的书评不值一看

  • 北京著名语文老师说,比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更令人难以忍受的竟然是……

  • 评论:北京中学某名师的评论,充分反映了新贵阶层对文化的蔑视

  • 后续:大嘴教师承认自己口不择言,但认为自己的批评才使该书评体现了价值



灾难现场全体人员合影取证


  • 事后,有媒体专门采访了批评《早读过了》的中学教师,与《早读过了》的责编。双方似乎都恢复了理智。


教师:

刚刚聚餐的时候意识到自己谈话时候表述不清,很容易引起误会,为此感到万分抱歉,恳请谅解。

我的本意不是说这书没有价值,而是恰恰是在阐述此书的价值。具体的语境是杨早老师将它看作一次性产品的集合,而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此书确实无价值可言。

但事实是书的真正价值在于书、杨早、社会三个纬度,要在这样的框架中才能读出意思来~

总之,并不是真的说它没价值。

额……

越描越黑啊

另外,关于最初发表的期刊和时间,我个人觉得是重要信息。但但听完茶爷和早老师聚餐中的再次解释,我其实也是十分理解的。就是平时讨论的时候口不择言习惯了,轻重也没什么分寸,实在抱歉。

(注意,这段话是在早叔掏钱请大家吃了一顿饭后表的态)


责编:

Ta说了一句话竟然用一篇话来解释……却不是为了写高考作文!

 (貌似)认真回应一下:不甩锅也不背锅的说,你对原始创作时间以及出处这个问题的重视,我认为对我是个必要提醒。并非我认为这个出处和时间一定针对此书必不可少,但这件事使我理解不同层次读者面对一本书时,他进入的角度确实千差万别,那么在面对众口难调的问题时,可能尽量提供更多信息总还是给了读者更多的选择。

我想过这两年我自己在做读者和做编辑时不同角色对书的认知和期待,这其中也难免有责人严律己宽的倾向。回到读者的立场想,我们的产品不管拟想的读者到底是谁,还是要尽量在细节处不让有心的读者失望。因为大众小众其实都是虚指,而认真阅读尤其是有明确问题意识进入文本的读者,才是最终会实现一本书传播价值的所在。

我之所以感到TA提的是个真问题,不是因为他措辞激烈。而是因为杨早老师提到的一个“名实对应”的逻辑问题。正如余秋雨可以是散文家而不是中国文化担当一样,我对这本书的定位之一恰恰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以及“十年文化生态侧写”,那么不管读者怎么理解,规范怎样,我应该在这个定位上提供更丰富明确的信息。而出处和时间的信息,也许恰恰在这个意义上是必要的。

这个话题生发开去,倒是让我想起上次在对外经贸也提到的这个问题,我想可以写一篇小文(编辑札记?),就是从《读了十年》到《早读过了》这个过程中,不同编辑思路的微妙变化。


惊心动魄的一天终于结束了


摄影:邱小石


自媒体时代,小伙伴们也纷纷发布了自己的观察,

事件越搞越大

想看更多照片的请点读易洞版:

“知名学者的书评不值一看。”

想看现场视频的请点阅读邻居版:

第59期阅读邻居读书会影像记

想看群内后续争论与深度评述的请点:

阅读邻居伤人事件之评述




介读


杨早


跟我一样的苹果用户专用赞赏




推荐文章
新华网  ·  关 于 芒 种 的 24 句 话!  ·  11 月前  
南墙在哪  ·  元旦和圣诞  ·  3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