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进小区,用!上下班,用!去公厕,用......这项技术,正在被滥用......

云南信息报  · 云南  · 3 年前


云上融媒新媒体中心发布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并被广泛使用于身份认证等实际应用中——它既可以用于手机解锁、刷脸支付,也可以用于安防准入等场景。正因为被广泛运营,由于涉及隐私和财产安全风险,使用的必要性正成为多方争论的焦点。


小区门禁“刷脸”能为住户提供便利

“还没业主反映过信息泄露”

近年来,昆明多家小区门禁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昆明市官渡区星耀路与广福路之间的水晶堡、水木清华和星汇园三个住宅区,其门禁所采用的正是人脸识系统,物业管理公司同为昆明楷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小区物业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到底是突出安全性还是便捷性?是否会存在安全隐患?


楷唯物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更便捷。从安全性上看,人脸识别系统是与公安机关联网的,目前已经运行7个多月,还没业主反映过信息泄露。”


在采集住户的人脸信息之后,物业是如何保存的?“上传系统,系统名为‘我家’App,这个系统是我们与金蝶软件共同研发的。”楷唯物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图为“我家”App用户页面

与之前使用的AC卡,现在的人脸识别系统是否更安全?“差不多。之前使用AC卡,如果丢失了,那么所居住的整栋小区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现在使用人脸识别,小区出行会更加方便。”上述楷唯物业相关负责人说。



人脸识别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到底是否能等同于必要呢?

更加便捷,是物业公司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反复强调的重点,那么小区的市民是否认同?


居住于水木清华的王女士持赞同态度,“人脸识别不存在会丢失的情况,以前的卡丢了还要花钱补卡,现在有了人脸识别更加方便。”


也有家住水晶堡的周先生表示,“使用人脸识别比使用卡片快了一些,但它肯定是有安全隐患的,个人信息如果被贩卖,手机一旦丢失,后果会非常严重。以前的门禁卡现在已经被停用了,人脸识别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除了进小区,人脸识别还被用在很多公共场所。比如,位于广东东莞的公厕内安装了一种叫“人脸识别供纸机”;中山大学两年前就启用了人脸识别门禁,由校内人员能登记人脸信息,“刷脸”入校;还有刷脸进公园、进酒店的;甚至还有售楼部用人脸识别系统来区别自访客户和渠道拜访客户……


针对上述场景的应用,很多人产生疑问,人脸识别是否能成为必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呢?

图为昆明一小区人脸识别系统页面

近日,国家网信办出台细则并征求社会意见,对38类常见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进行了规定。必要个人信息,就是说缺乏该信息,App就无法提供服务,其中均没有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信息的相关内容。


另外,《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中也明确提出,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志。



即将施行的《民法典》明确指出:

人脸信息采集遵循“最少够用”原则

人脸识别的使用边界正不断的被扩大,而不是每一次,人脸识别都能被“便利性”所包裹。人脸翻车事故也正层出不穷。


据此前媒体报道,来自宁波宋先生的姐姐在房地产售楼部吴经理的介绍下,购房返利拿到了2万元,宋先生也打算购一套房,然而就在返利审批流程快要完结的时候,售楼经理反馈审批未通过。而审批未通过的原因是,如果想要拿到返利优惠,宋先生需要备案一个小时以后到售楼部,但宋先生备案不到一个小时就到售楼部,被人脸识别系统记录下来。


对于房产这样的高价产品,买房者通常在购买时会咨询多个渠道,而房产公司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设定这一规则,实际上是“剥夺”了买房者对比的权利。


类似的翻车案例不在少数,这项本该让生活充满更多安全感的技术,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争议之中。


根据南方都市报人工智能伦理课题组和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了《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总结了六类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争议场景,询问受访者是否能够接受。


《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最无法接受的场景是“部分商城会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收集顾客的行为和购买手段”(42.68%),其次是“一些高校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收集学生的抬头率、微表情、上课的姿态”(28.36%),以及“基于人脸图像分析的换脸、美妆、性格判断、健康状态预测等应用”(19.01%)。


相对而言,受访者更能接受基于安防场景的人脸识别应用,比如公共安全摄像头、闯红灯记录系统。


人脸识别的确是能帮助生活提高很多便利性,但同时,极高便利性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同样存在。即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在“人格权编”中指出,处理人脸在内的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人脸信息采集在遵循“最少够用”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征求被采集人意见。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强化对个人信息收集的法律监管已经是大势所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尽快划定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范围和边界,以保证相关措施有效执行。


品:云上融媒新媒体中心 
采写:云上融媒记者杨茹尹
编辑:王卫东
初审:余   倩 复审:陈新明    终审:李银和
一校:龚丽萍  二校:何   笛    三校:肖   蕾
王卫东   签清发布 


推荐文章
盛京过敏  ·  沈阳市区8月11日早8点至8月12日早8点气 ...  ·  1 年前  
LaTeX工作室  ·  年末招聘了,欢迎您的加入  ·  2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