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考前必背!精选名言50条

中指的申论教室  · 政治  · 5 年前

中指提示:根据国考前整理的考前名言以及最近的中指看报形成最新版的精选名言50条,大家可针对性的每个主题记忆两三条,考场上如果遇到,可正面刚。



 意识形态  


01

新时代的奋斗者在不断奔跑中创造着美好生活,为梦想写下现实注脚。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奋斗是其桥梁;目标不会自动抵达,奔跑才有远方。


02

把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的渴望,熔铸到共筑中国梦的历史征途之中,与时代共同奔跑,以奋斗逐梦圆梦,我们就没有什么山峦不能攀登,没有什么河流不能跨越。


03

心怀梦想、奋力追梦,才能砥砺坚韧意志,激发接续奋斗的责任担当。今天,中国站在新的起点上,亿万人民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


04

梦想越是远大,奋斗也就越是艰辛。方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


05

今天的我们只有勇做追梦人,一棒接着一棒跑,才能迎来“放眼昆仑绝顶来”的明天。


  文    化  


06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只有依靠精神文化的引领,一个国家和民族才能不断“化”出文明和谐的未来。


07

大力弘扬作为我们民族“根”和“魂”的中华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08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只有依靠精神文化的引领,一个国家和民族才能不断“化”出文明和谐的未来。


09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10

中国人创造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也塑造着中国人。


11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大德”,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12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不仅能够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而且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创    新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创新也正在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加速器。


14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系。今天,日趋完备的点火系,正使创新引擎加大马力全速运转。


15

创新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


16

创新带来的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中国发展新优势。(结尾句参考)



   改    革   


17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18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19

既做好改革的“加法”,又做好改革的“减法”,既注重“补齐短板”,又注重“做强长板”,才能不断培厚创新生态的土壤。


20

从破除审批关卡到打破证明围城,从减少公章旅行到结束公文长征,简政放权改革用政府自身一时的“痛”换取人民长远的利,以权力“减法”、服务“加法”激发市场“乘法”



城 市 建 设


21

在城市建设管理中,比追求“大”而“新”更重要的,是“小”而“精”——在治理与服务上,需要落细落小落实,需要精细化、人性化,如此,才能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人们才会在城里找到归属感、增加亲近感。


22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以人的宜居和乐居为旨归。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取决于有多少高楼大厦、人文景观,而是取决于它让人感受到的舒适“温度”。


23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


24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城市的发展也是为了人。城市精神归根结底是人的精神,是为了塑造人、培育人、发展人。

   人    才   


25

习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26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习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强调“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



生 态 文 明


27

保护生态就是留住发展后劲,破坏生态就是自断发展前途。


28

只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唯经济“脸色”,更重山水“气色”,才能担当起历史重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29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法   治  

30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法律对行为的影响)


31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立法的重要性)。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32

“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或者实施不力,那再多法律也是一纸空文,依法治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33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律对国家重要性)。




34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执法必严名言)。


乡村振兴

35

农村稳方能天下安,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民富方能国家盛。


36

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是农民,建设主体也是农民。只有让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才能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37

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农民是实践主体,也是动力来源。 


38

只有破解人才瓶颈,才能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结尾参考)


39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蕴藏在每个乡村和每位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提高每个人的参与激情,凝聚撸i起i袖i子i加i油i干的共识,才能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每个乡村的生动图景,为希望的田野绘就收获的金色。(结尾参考)


40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


   教   育   

41

对青少年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打底色工程”,也是“铸魂工程”,学校教育无疑是重要阵地。


42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43

习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4

教育,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给、智力支持,一头连着每一个孩子的命运、每一个家庭的未来。


文艺创作

45

紧跟时代、奉献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46


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写,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47

“文以载道”,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48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媒体融合


49

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主流媒体手握的是“金话筒”。信息芜杂,优质内容依旧是稀缺资源;人声鼎沸,主流声音依然是刚性需求(目前媒体信息现状,突出主流媒体的重要性)


50

主流媒体只有增强本领,做到有“几把刷子”,会“十八般武艺”,才能不断扩大主流价值的影响力版图。换句话说,就是要借力媒体融合,把主流声音传得更远、叫得更响。

 



推荐文章
科技每日推送  ·  8元1小时!共享充电宝狂涨价!你还会用吗?  ·  4 年前  
文玩收藏圈  ·  史上四大美女,为何有三人没有生育子女?  ·  4 年前  
酵道孝道  ·  心归处,零污染 | ...  ·  6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