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9 年的这些女人,让我的心无法再柔软

BIE别的  · 国际  · 4 年前

2019 年,我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我觉得自己的心正在变硬。

刚得知崔雪莉自杀事件的时候,我有点恍惚, “这情形仿佛似曾相识”。

你肯定听过类似这样的故事:“有个女人,她很美。因其美貌,自然生些风流。因其风流,自然多些祸事。经得多了,渐渐便有些癫。既是癫,不免出些意外,不经意地就死了。大家围看着,品谈着,笼起双袖咂摸一下余味,便四散开了。”

细想想,更多女人的影子就在眼前展开来:

美丽的房思琪自杀前在疯人院吃香蕉。

唱《我要》的张一曼顶着七零八碎的头发半痴癫地饮枪。

靓极一时的蓝洁瑛、陈宝莲在全香港的窥视里 “疯癫表演” 半生而后死去。

因容貌和精神状态备受争议的崔雪莉,短暂的 25 年生命沿着相似的车辙急速驶向末路。

崔雪莉生前照片 // 图源:梨视频

“美、性、疯、死”,仿佛是一个亘古的母题,一个不停被验证的悲剧模式,一种如铰链般的命运。

很多人惜叹:红颜多薄命。历史上不断重复的所谓 “宿命”,又被不断拿去创作和渲染,最后渐趋合理化为一种奇观。而 “脆弱而命运多舛的美丽女人”,在 2019 年成了一个尤为火热的 “景观”。

到底谁在制造和消费这一叙事?

这些叙事里,“美” 总是最频繁、最首要被提及。小时候读完世界名著系列的我一度沮丧地认为:长相平凡的女孩永远不会被写进书里。长大后我明白,美从来与她无关。她是在狮子的视线里可食用的鲜肉,而美的定义、美的追逐、美的占有从来都不在她的手里。

然后是 “性”。一个好看的女人假如不跟男人发生点什么,就像肉进不了狮子的嘴里。故事可以是为人不齿的恋爱纠纷,比如阮玲玉;可以是狗血八点档,比如陈宝莲。倘若都没有,“看起来骚” 也十分关键。长得美已是一种诱惑,自觉到这一点并加以利用更是罪加三等。她怎么想倒在其次,“让人往那方面联想” 就是不知羞耻,与主动暴露红肿阴唇的发情期母猩猩无异

被认为是 “性暗示” 的照片之一 // 图源:搜狐
某知名博主对此发表言论,类似观点在网络上拥趸众多。

之后便是 “癫”,这是戏剧性催化与转折,点睛之笔。“她疯了!” 意味着她脱序了,非人了,更有看头了。围绕崔雪莉精神状态的猜测一直没有消退。“她疯了吧???” 不仅是一句主观描述,也是一个价值判断:“不合矩”、“太放荡”、“情绪化”、“颓废不积极”。这时的崔雪莉承受着两极分化的撕扯:有人对她的 “放飞” 痛加辱骂,有人为她的表达而着迷。

终于,美丽的疯女人 “死” 了。哈姆莱特装疯卖傻,也得拉上奥菲莉亚受一番荡妇羞辱后痴疯而死。假如她没有走到 “癫” 这一步,倒是尚可能被救赎 —— 当然是被别的男人,比如《复活》、《苔丝》式的 “绅士救风尘”。而已经疯掉的美丽女人总是死得更快一些,那是她最后的观赏价值。

崔雪莉的死亡成了某种大型集体事件。一夜之间,“看客” 消失了。人人心怀怜惜。她又成了好女孩,顶好的那种。人们站在审判席,对面不知所指。点蜡 RIP,缅怀逝去的美好,陶冶自己的情操,“ta 都死了你们才关心 ta” 云云,悄没声儿占领道德制高点,别具悲悯,与神同席。

不然还能怎样呢?在这个巨大的透明阁楼里,我们除了驻足观赏、留言打赏、踩着变幻的浪潮飘荡于不同的橱窗之外,又能怎样呢?聚光灯下的她任由眼球摆布,我们又何尝不是无足轻重的微渺数字。

“总算发生了!” 崔雪莉的消息传开之时,真有人心里是这样想的吧。

“真带劲,又来一个。” 他们对具荷拉的消息也会这样反应吧。

一转头,又看见了热依扎,“你也快点去死吧”,他们告诉她。

雪莉之死令我感到,在这个赛博世界里,真切关心另一个人类已无可能。这是最沉重、最沉重的一件事。

这种冰冷让我觉得自己的心也在变得僵硬。

崔雪莉生前录制综艺节目《恶评之夜》截图

其实我从小就能从长辈那儿听到不少 “悲惨女性” 的操蛋故事。讲完他们咂摸一番就忘了,却给我幼小的心灵蒙上巨大的阴影。这世上这么多人伦惨剧,怎么惨来惨去总是女的多受罪呢?

多年前,有一期聚焦女囚问题的法治节目加剧了我朴素的正义愤懑。节目里说,有相当数量的女囚是因反抗家暴而获罪。报警无用,走投无路,为了保护家人和小孩,不得不出手解决掉施暴的丈夫。我注意到,有且仅有一个杀死施暴者的女性没有被判死刑 —— 作出判决的是片中唯一一位女法官。她面对镜头平静叙说为什么不应对这位不幸的反抗者处以极刑,在一众主张判死刑的男性法官堆儿里格外扎眼。看完我感受到一股恨意,硬邦邦的恨意。

现如今我长大了,心境日趋平和,也逐渐明白因社会新闻而极度厌男是一个不可取的极端。但我心内依然郁结着无法宣泄的挫败感:那些死于结构性暴力的女性,面对的却是空无一人的被告席。有我这种心理的显然不止一人,赛博空间里呼唤正义的女孩儿正呈井喷之势,大家对彼此之间所恨之事心领神会:“他” 毁 “她” 一生,却错不致罪。这个 “他” 数量之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笔账。

2019 年 4 月 28 日,漳州一名叫石春梅的 28 岁母亲因不堪忍受丈夫一家人对其长期精神施压而携子跳河自尽。图为监控拍到的画面。// 图源:搜狐

2019 年有一部反映 “丧偶式育儿” 的现象级日剧叫《坡道上的家》。浏览评论时,我发现一个好玩的事情:女性观众以一引百地倾诉自己的类似遭遇,一个小小的线头能引发海量的呼应、共鸣、控诉和谴责;而男性观众顶着 “我客观说几句” 的锅盖呼吁女性理智看剧、合理发泄、莫要对号入座。类似的局面几乎会出现在每一个性别话题的下面,令人疑惑为何两性之间的共情还不如人类与猫这也是女性群体情绪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切身之痛的发声换来的是对方的不以为然,于是舆论的钟摆愈发极端。这是一场拔河比赛,双方不得不以越发猛烈的姿势抢夺赛点,越靠近中立线越不利于博弈。

因此造就的热浪使得 2019 年是前所未有的群情激愤的一年,“以暴制暴” 是长久以来情绪压抑的回弹。温驯的女性忽然浑身长满敏感的刺,向每一个洋洋自得的厌女症竖起中指。“这届女人不好惹”,他们说。她们不过是看多了顺从者的下场,转而举起反抗的十字。“如果尖牙利齿才能不被侵犯,就算激进一点又何妨?”

假如小丑是女的,你猜她会先杀谁?// 图源:电影《小丑》

于是,贴着女性情绪脉搏打造的爽剧《致命女人》在这年也火了。“oh youth” 的刘玉玲自然讨喜,传统隐忍的家庭主妇反转报复更圈粉,“跟小三做姐妹” 也十分符合 sisterhood 精神。对于爸妈还在看《娘道》的国内观众来说,这部剧是荒漠里的末路狂花,抚慰了被《都挺好》强 he 结局伤害的雌性心灵。让她发疯、让她报仇、让她扣动扳机大开杀戒 —— 哪怕只是想想,也过瘾。

“致命女人” 之一 Beth Ann Stanton // 图源:《致命女人》

为什么剧情 bug 还有那么多人给予《致命女人》欢呼?因为时代真的变了:既然性别战争是丛林法则,毋宁让女人当最坏最恶最聪明的反派,宁掉脑袋也不沾染一丝原谅色。“且行且珍惜” 被彻底扔进垃圾桶,“吞声关门装团圆” 为人所不齿,公共空间的 “私人属地” 正在微妙地发生变化。一句 “她的私事” 挡不了女人们对郑秀文的怒其不争,原谅李阳的 Kim 也难以被曾声援她的人所原谅。

这一切让我觉得炙热,偶尔也有些不确定的燥热。

15 年过去了,金子大姐依然亲切 // 图源:豆瓣电影《亲切的金子》

让我感到炙热的 “女性的共同经验” 到底是经验还是虚构?是姐妹情谊的真实底色还是一厢情愿的自我催眠?“性别战争” 这个词总让我心虚,把 “性别” 作为站队的分界也肯定站不住脚:能共情某些女性经验的男人,和无法共情某些女性经验的女人,一样大有人在。

我门口饭馆的女服务员那天告诉我她 34 岁,有个十岁的女儿。这个女人和 34 岁的芬兰新首相桑娜·马林有什么共同经验吗?如果刚打破女性单次太空飞行时间纪录的宇航员克里斯蒂娜·科赫有个女儿,那个女孩会和服务员的女儿有什么共同经验吗?我跟刘玉玲都是亚裔女的,但我并不觉得与她比跟 Ezra Miller 这个白男更接近。

如果说解放运动依赖于对一种共同压迫的经验和认识,那么很多女人只能动用自己的想象,或者说是一种想象式的理解。但恰恰就是在这种想象中,我们完成了和彼此的共情和善意,成为了 “我们”。我没有伊藤诗织受侵犯的经验,没有她被舆论羞辱的经验,没有她反击的经验,却在看到她贴出 “We won” 的时候,感到自己享有了她胜利的经验。

《黑箱》作者、性侵案当事人伊藤诗织胜诉

《82 年的金智英》电影里,精神恍惚的金智英时常无缝切换到她身边的女性的身份。这是她海绵般的潜意识在彻底释放:背负着妈妈、外婆一辈的记忆,目睹了友人、姐妹的遭遇,内化了每一个陌生女性同类的相似情绪。因此她说的话只有 “她们” 才会明白,那是 “她们” 的集体语境。她走的每一步都有成千上万的同性走过去。她化身外婆对自己的妈妈说:“当时没能好好抱抱你,也没能说句感谢,美淑啊,对不起。” 

我们过得都不再是妈妈曾经的日子,但她们面对过的、遭受过的,我们都懂。

电影《82 年出生的金智英》| 图源:豆瓣

即使是从未落入 “性别陷阱” 的幸运女孩儿,也会对她人的痛苦保有共情与想象。像我小时候听故事的反应一样,她们心里都明白,屋檐下多的是法律无法制裁的恶。重男轻女的长辈没有犯罪,虽然他们给明玉们带来永生不能弥补的伤害。金智英们的家人几乎没什么说得出的过错,虽然他们合力给她砌了一堵没有出口的墙。殴打宇芽的沱沱们在极有限的禁闭期后还能自如地生活,虽然他们剥夺了不止一个女人自如生活的勇气。施行精神控制术的牟林翰们杀人无形而毫发无伤,虽然他们极有可能会寻找下一个猎物……

一边是冷漠的寒冰,一边是激愤的烈火,女孩们的心就这样不可避免地、很快变得坚硬了起来。我不想心里放着那么多坚硬的恨,我想对这个世界抱有更多慷慨和爱,即使它不值得。那些清醒地看到一切却能保持柔软的心的人是多么厉害啊,可 2019 年里,我看到的这些女人的故事,让我担心自己可能做不到了。

只但愿不再柔软的心,能让我们承受更多共情。

// 编辑:Alexwood,赵四

推荐文章
中证鹏元评级  ·  媒体报道 | 近一年半首次连续增持 ...  ·  9 月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三联中读 | ...  ·  1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