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这么巨大的国家宝藏,怎么才能把它变好玩呢?

理想国imaginist  ·  · 6 年前

敦煌莫高窟第45窟-阿难-盛唐-孙志军摄影


斯坦因等人盗买“藏经洞”宝物后,敦煌曾引起知识界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兴盛一时。但频繁的战乱,使敦煌研究归于沉寂,只有极少部分学者沉潜于此。


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一般知识分子知道敦煌莫高窟的,屈指可数。随着改革开放,敦煌研究才再次兴起。


截至2017年底,某学术期刊数据库的统计表明,以“敦煌”检索,可得到8000多篇论文;以“莫高窟”检索,可得1300多篇论文。


敦煌莫高窟第328窟-初唐-孙志军摄影


这些研究领域,涵盖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文学、社会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以及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农业科学,等等。


研究主题主要包括:文物、文物保护、敦煌遗书、敦煌壁画、洞窟,以及佛教艺术、供养人、归义军、丝绸之路,等等。


敦煌研究,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和一部分世界其他地方人文知识分子难以绕开的一个话题。你可以不研究敦煌,但你不可以不知道敦煌。敦煌是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最大的圣地。没有去过敦煌,终究是知识人最大的遗憾之一。


敦煌莫高窟第428窟-中心柱东向龛造像-北周-孙志军摄影


敦煌的地位如此重要,可为什么王道士为保护莫高窟,曾向各级官员求助,却都没有得到回应,最后只得将部分文物拱手相让斯坦因等文化盗贼?


原因很简单,当时当地的各级行政长官,认为敦煌文物是“死”的,无意义的,他们不知道其价值所在,对保护文物全无热情。在他们眼里,这与一堆垃圾无异。


这便是悲剧之所在:他们不知道,死的文物可以活过来,自己开口说话。


清朝末年,守护敦煌藏经洞的王圆箓道士。


斯坦因,英国考古学家、艺术史家、探险家,斯坦因是最早盗买敦煌文物的西方人,后来因这些盗买的文物,成为国际敦煌学开山鼻祖之一。斯坦因和他在莫高窟一个藏经洞拍摄的照片,这是有关藏经洞的第一张照片。


斯坦因拍摄的敦煌县城,马车上装载的是他盗买的敦煌文物。



1.


让“死”的文字记载、历史文物和文化遗迹“活”过来,在文字作为传播工具的时代,是一些人文知识分子的特殊本领。


这种本领有赖于知识分子的洞见、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一方面可以将公众带入特定历史场景,另一方面,又可以将其套入当下生活,扩大公众的生活与想象空间,营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使一般人也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


但更多的人文知识分子似乎不屑于此。在博物馆里,他们可以看得津津有味,但公众很可能茫然无措。


为了让文物说话,20年来人们不懈努力,建立数字博物馆。但是博物馆数字化,仍然被局限在很小的受众范围。公众需要更彻底而零距离的文物体验。


令人多少有些意想不到的,是敦煌博物院居然接受了腾讯的邀请,成立了名为“数字丝绸之路”的项目,而且其所采取的方式之一是以泛娱乐的形式对外呈现。


从项目的规划上有些令人侧目。例如,国民游戏《王者荣耀》为玩家打造敦煌皮肤,《王者历史课》与《荣耀诗会》也会推出敦煌特辑;腾讯动漫将制作敦煌IP作品,游戏《寻仙》也将制作专门的专题片,引导用户了解敦煌。


回看2017年势成国民手游的《王者荣耀》,当上百个古典人物进入青少年日常生活,成为他们聊天、社交、日常的“切口”的时候,你何曾想过古典能如此亲民?


敦煌莫高窟第332窟-佛与菩萨-初唐-孙志军摄影


敦煌莫高窟第322窟-西龛-初唐-孙志军摄影



2.


有人说,这不是在篡改历史吗?


一般公众由于精力、学力所限,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阅读和接受原生态的古文化,譬如“三国”,一般人也没有兴趣去看《三国志》等历史古籍的。


但不能说,一般人就没有资格了解从东汉末年的战乱到魏蜀吴三国的建立,以及三国最后是怎么灭亡的这一长段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演义小说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与陈寿的《三国志》并没有太大出入,只是在历史的细节上有文学想象。这些文学想象,为历史学家反复指出,也为一般人所乐于接受。


实际上,中国人接受三国历史,基本上都是从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开始的,哪怕是“三国史”方面的历史学家,起步也是《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


《三国志》专属于历史学者,而《三国演义》则属于全体人民。自从后者诞生以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当代更是被影视剧反复翻拍,被游戏公司反复开发。古老的历史,因不断被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历久弥新,魅力永恒,成为永久的大IP。



走得更远的是《西游记》。


玄奘赴印度取经的历史,是一则惊险艰辛的探险故事,但是在《西游记》中,这则故事转换成如何成佛,同时普及了无数的佛教知识,这难道不是更贴合玄奘的壮举?


很容易湮没在历史深处的玄奘取经,经过想象力非凡的《西游记》的改造,成为中国和东亚地区家喻户晓的故事,他非但没有损害玄奘的历史成就,反而让他的事迹家喻户晓,哪怕是佛教教徒,也以有玄奘这样的先辈而自豪。


宗教史上的故事,通过合理改造,成为一般公众笃信佛教的起源之一,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只是一个玄奘取经的故事,怎么能够起到这样的伟大效果?


在严肃学术与大众娱乐之间,应该架起一座桥梁,高深的道理通过它,可以生动地抵达一般人的心中,成为一种民族性格;一般公众自己讲不明白的诉求,可以通过这座桥梁,在严肃学术中得到回应,从而形成良好互动。


这方面,我们的古人曾经做得最好,以至于今天,我们仍然在享受他们留下的文化瑰宝。




3.


但这远远不够。一方面,那毕竟是古人的努力,另一方面,古人的功劳总有耗尽之时,我们需要新的创造。面前的文化大山——敦煌,就是我们没有来得及挖掘、演绎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在敦煌文物基础上的演绎,与《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传统优秀作品相比,缺少的只是时间的提炼,但优势可能更为明显:


一、中国的传统演义经验相较其他国家,更要技高一筹,它弥足珍贵,足资借鉴。


二、当代演绎手法更为多元,前人只有文字一个途径,而今天不仅可以是文字,更可以是游戏开发,影视素材。


三、上述敦煌文化的多元化、多领域、多主题特性,决定了它是游戏和影视开发的蓝海。


敦煌莫高窟第428窟-影塑千佛-北周-孙志军摄影


从来,束之高阁的文化只能逐渐湮灭,而深入民间日常的娱乐逐渐成为经典。这二者之间的转换,往往成为文化是否存留的关键元素。没有人敢于声称腾讯与敦煌的这些尝试也会成为民族遗传,但是它们所开启的道路,或者可以成为敦煌进入民间娱乐(无论游戏、动漫、网络小说还是音乐)的一条路径。


敦煌是全民族的遗产。这份伟大的遗产,不仅属于专家学者,也属于一般公众。专家学者长年累月守护、整理、诠释这份遗产,无疑让人无比崇敬,一般公众除了大力支持他们的工作,用泛娱乐化的方式,一则可以寓教于乐,愉快参与和了解这份遗产,起到普及知识的效果;再则,公众的普遍了解,知晓度更高,更有利于保护每一寸壁画,保护每一座雕像的褶皱。


敦煌莫高窟第259窟-禅定佛-北魏-孙志军摄影


敦煌遗产不是死的遗产,而是活的财富。敦煌博物院在谨守学术本分上,已然令其光彩丛生。不过,它的形态不应该只是壁画、古卷和雕塑,而应该用现代技术——互联网、虚拟空间、生动情节等等,赋予新的生命形态。惟其被充分了解,才能引起珍惜之情。


人说华夏文明5000年历史。但对今天的人来说,怎样让它走进当下生活,才是一个重大课题。因为迂腐的礼敬而将它束之高阁,或者放在博物馆供人观赏凭吊,文化就死了。古老文化要起死回生,用泛娱乐生态上的游戏、动漫、音乐等方式,去活化演绎这些经典,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专家学者守住瑰宝,掌握现代表达方式的人开发这块瑰宝,各司其职又相得益彰,古老文化才可以得到延续。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chenteng@imaginist.com.cn

推荐文章
极市平台  ·  Midjourney危!Stable ...  ·  1 年前  
区块链信仰者何生  ·  肯定以后会有//@屯在路上:还没有专门的上证 ...  ·  3 年前  
上海排名第一艺术品交易公司  ·  洪武通宝鉴定交易及交易价格  ·  4 年前  
InsDaily  ·  见过用 Excel 画的画吗?给跪了!  ·  7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