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 秋分习俗知多少?

福建科普  · 科学  · 4 年前

己亥年八月廿五 ,

2019年9月23日,15时50分,秋分,

二十四节之十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

“秋分,八月中。

 解见春分。

分者,半也。

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春秋繁露》释秋分:

“秋分者,

阴阳相半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  分

物  候

          Autumnal   Equinox          

古代,人们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雷始收声丨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蛰虫坯户二候,蛰虫坯户。一些春分出土活动的小虫,在秋分过后也会陆陆续续回到土里,准备过冬。

水始涸丨三候,水始涸。秋分之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降雨量减少,所以湖泊与河流中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便开始干涸。


秋  分

习 俗

          Autumnal   Equinox          

秋分祭月,中秋由来


自古以来,秋分就是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皇帝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叫做日坛、月坛、天坛、地坛。分设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但由于秋分在农历八月里并且不是固定的,因而这一天也就不一定都有圆月。祭月节的主角是月亮,如果没有圆月亮,节日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为避免祭月节无明月的尴尬状况,人们就把“祭月节”由“秋分”改在了中秋。



中秋之时,正是满月之期,如果天气状况良好,总能看到夜空中挂着一轮明月,赏月情趣自然大增。


竖蛋活动,依然盛行


俗语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指的是在秋分这天,人们有“竖蛋”的习俗。在秋分时节,人们会选择刚生下四五天、且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然后轻轻地将鸡蛋竖立在桌子上,这就是立秋“竖蛋”习俗。


竖蛋游戏简单而富有趣味,而鸡蛋为什么能够竖立起来呢?原来,让蛋站立起来的因素是地球的引力,但立起鸡蛋的重心必须低于蛋中部最大周长的位置。这就意味着拿鸡蛋的手需一动不动,直到蛋黄尽量往下沉落。此外,鸡蛋之所以能够立起来,原因还在于蛋壳表面并不光滑,只要找到其壳上有位置适当的三个表面颗粒,就能像底盘一样托起整个蛋。



因此,玩竖蛋游戏的时候,要心平气和,静下心来,将精力集中在指尖上,动作要轻稳,不断尝试,就一定能将鸡蛋竖立起来。


秋汤灌脏,洗涤肝肠


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秋分时节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觅菜,乡人称之为“秋碧篙”。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秋菜是嫩绿的、细细的,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至秋,人们祈求的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作用。炒野苋菜具有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


中国农民丰收节



众所周知,秋分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恰好是从“立秋”到“霜降”这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一派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收景象。


传统意义上,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更是春耕夏种的起点,正如我国华北地区的一句农谚所言及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因而,国家将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同时更加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秋  分

养 生

          Autumnal   Equinox          


秋日起居,早睡早起秋季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为以后的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引发咳嗽等疾病困扰。秋季人们很容易发困,总感觉睡不够。适当午睡,能使人身体得到舒缓和放松,更能有精力工作。


饮食清润,预防秋燥:秋分过后,气候干燥,各种“秋燥”问题接踵而至,此季容易发生口舌干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预防秋燥。预防“秋燥”,应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梨、红枣、莲子等清补柔润之品,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


适当秋冻, 提升耐力:秋季气温稍有下降,虽凉却不是很寒冷,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如果过早保暖,机体对寒冷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使得人体对寒冷的调节能力下降,真正到了寒冬时节更加容易患病。如果适当“冻一冻”,则有助于增加人体自身皮肤黏膜对寒冷的耐受力,从而提高抗病能力。适当“秋冻”却不能冻脚,特别要注意让脚保暖。光脚很容易着凉,引起肠胃不适,甚至引发感冒。晚上临睡前热水泡一会儿脚也是不错的秋季养生方法。


二十四节气,是这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

春生、夏长、秋养、冬藏,

一轮四季,周而复始,一期一会,不曾辜负,

匆匆过客,驻足慢品,诗意生活,妙美人生~ 

文章片段节选自:百度百科、科技日报

文章图片来源:百度图库、科技日报

本文来自福建科普

公众号未经授权谢绝转发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您的转发,是小编辛勤运营的最大动力~

推荐文章
军报记者  ·  【#追光# ...  ·  1 年前  
科学家庭育儿  ·  住公厕、流浪街头...新冠康复者被歧视,是全 ...  ·  1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