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典重读丨《三国演义》】:故事的开端总是充满传奇色彩

傅人  ·  · 6 年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子不才,最近拜读罗贯中先生所著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或者故事乃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其文学价值当处在文学史上顶峰位置。

提起三国,大家估计都不会陌生,同样,其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在现如今的影视中也屡见不鲜,所幸的是,在如今的影视改编中,大多数还是比较尊重原著的。

三国故事中,人们津津乐道的无非是军师的战术博弈,将领们的英勇神姿。但往往容易忽视三国的开端“黄巾之乱”。

三国乃战乱年代,书中一开始原文便说: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

作者很简单交代了故事所发生时间,原文中又云: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滥,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

古人信奉“天时地利人和”,然,后有诸葛孔明观星辰而知东风。朝堂初建之时,民间必定多祥瑞,反之,朝堂即灭,民间则种种不祥。原文中这一段呼应前文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作者利用汉末民间多不详事件,为汉朝将灭埋下伏笔。

然后,说回“黄巾之乱”,话说当时巨鹿郡有一个“不第秀才”,名叫张角。一日此人进山采药,碰见了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后者传授给张角三卷天书,书名为《太平要术》。

这个老人还对张角说:“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

张角欣喜,问老人是谁,老人便回答:“吾乃华南老仙也。

华南老仙?听起来就很玄幻对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张角得到此书之后,废寝忘食,日夜学习,最后竟然能够“呼风唤雨”,自称为“太平道人”。

书中原文:

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此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从我们现在的科学角度来分析,首先肯定不存在什么华南仙人,或许《太平要术》根本就是一本医书,所以后来张角可以借此来治愈民间的瘟疫,这是第一种可能。

第二种可能会比较阴暗,就是民间这场瘟疫本就是张角散播的。比如,古人吃水多在井水,一个村落在一口井中投毒即可。张角手中有解药,顺水推舟治愈百姓,留的一个美名,获得平民的信仰。

第三种可能就是民间根本没有瘟疫发生,只是张角散播出去的谣言而已。原文中说张角有徒弟五百人,刘关张出新手村时也带了乡众五百人。假如说张角靠这五百人散布谣言,十个平民之中总有三四个相信,流言的性质本就是一传十,十传百,所以当时能形成舆论也是有可能的。

无论是哪一种结果,不得不说张角是个聪明人,利用平民的信仰来组成军队,当张角开始造反之时,他的队伍已经十分浩大,原文中写道: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

这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端“黄巾之乱”的由来,此后,朝廷发文招募义兵,从而引出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的故事。

刘备作为此后三国鼎立的其中一个支点,作者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写,看了描写之后,让人不禁感叹,此人果然貌不同常,原文是这样写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刘备何许人也?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乃是以后蜀国的君主,又怎能没有属于他的传奇色彩,原文中写道:

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仁也!”

接下来的故事我们从影视中也能得知,刘关张三兄弟与黄巾军厮杀,后者败退,退兵之际,碰见了骑都尉曹操。

三国有三绝,智绝诸葛孔明,义绝关云长,奸绝便是这曹孟德。

一般,我们在看三国的时候,对曹操奸诈性格的理解是先入为主的,然而这里,作者是通过曹操幼时的一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孟德心思之聪颖。

原文:

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

通过这一段对曹操幼时的描写,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一,曹操善用人心;二,曹操主观意识很强;三,多某善变,心思机敏。

三国英雄中,但凡出众之人,一定会有时下名人的评价,之前说刘备“非常仁也”,那曹操是什么呢?原文是这样写的:

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顒见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最后一句,也是三国中评论曹操最契合的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最后总结一下,三国演义不同于三国志,之所以叫做演义,是因为这是一部文学作品,而非正史,从黄巾之乱可以看出,作者为了让小说更有戏剧性和故事性,不得不添加一些虚构的成分。

然而三国演义作为我国里程碑式的小说,这些虚构的成分非常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去掉这些成分,则整本书枯燥乏味失去了原有的文学价值,反之,如果添加上这些成分,可以让每个人身上都呈现传奇色彩,丰满人物形象。

不知道其他的三国迷们是怎么思考的呢?

最后,原著还告诉了我们一个知识点:

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

曹操本姓夏侯,这也解释了曹操最后身边的猛将为何多是夏侯兄弟。

【经典重读】活动:http://www.jianshu.com/p/4971991827d4

推荐文章
云计算(微博搜索)  ·  云计算(微博搜索)-20211116-1  ·  2 年前  
探索与争鸣杂志  ·  解志熙丨学术史的寻根与补课丨中国现代学术的精 ...  ·  3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