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在国外的我们,起个英文名也被diss了?!

爱尔兰梦想国  ·  · 4 年前
前段时间,在Facebook上一个名为“Edifess”的群组发布了一个关于中国人起英文名的帖子。发帖人认为,中国学生在国外生活时不应该取英文名替代自己的本名,而应该“为你们的真实姓名感到自豪”。
帖子是这么说的:
中国学生们,你应该为你们的真实姓名感到自豪。 你无需为了让其他人能叫出你的名字,而给自己起个别的名字。 我不想这么说,但是几乎所有非英语名字都不能被准确地读出,但印度人仍然保留自己的本名,阿拉伯人、尼日利亚人、日本人和俄罗斯人等等也是如此。即使是相对较常见的名字,例如Dimitri,也经常被读错。 
但是你的名字就是你的身份,这个名字是你出生时就拥有并伴随你长大的,即便别人误读你的名字,也比替换它好得多。
这个帖子发布之后,引起了英媒的关注,《泰晤士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这个帖子发布之后,也引起了网友们关于中国人该不该起英文名的激烈讨论。
一位网友质疑道:发贴的人有没有想过实际操作性?她认为,如果你名字的辅音在英语里根本不存在,当别人叫你时你根本不会意识到别人在叫你。

还有一位叫Sun的网友回复说:“呵呵,我可以给自己起任何我喜欢起的名字,所以当别人希望你叫他们想叫要的名字时,只要显示出你的尊重就好。”
她还表示,起个英文名不代表着不对自己的文化感到骄傲,所以请不要“上纲上线”,这只是为了在多元社会里别人叫你更方便,别这么较真。
一位叫Rose的网友留言道:“许多非英语名称的发音错误,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愿意容忍这些错误发音,并愿意他们对我们的名字‘任意宰割’。尤其是如果名字很难发音和/或拼音拼拼出来的词是在英语里是粗鲁的单词。”
她还说:“我的观点不能代表所有人,但我的英语名字和我的中文名字一样,是我身份的一部分。 我们选择使用英文名,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用这个名字代替我们的中文名。
她的评论获得了83个赞。
讲真,许多中国人小的时候都有起英文名的经历。不过有许多都被过度使用,女的不是叫Lily,就是叫Lucy,男的不是叫Mike,就是叫Tom。后来中国人起的英文名开始有一些进阶复杂版,比如Elizabeth、Oliva和Rebecca等等。
就算是现在,不少中国演艺圈人士也热衷于给宝宝起英文名。高圆圆赵又廷夫妇给小女儿起名“Rhea”,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第二代天后的名字。
李湘的女儿王诗龄大家也都很习惯的称呼她的英文名Angela。
其实在中国,给自己起个英文名,而不是用自己本名翻译成英文已经是个普遍现象,很多人也没有去深究原因。
反而是在外国读书的中国学生们开始注意到,身边的亚洲同学,比如印度同学,他们都会用自己印度名的英文发音,尽管他们名字的发音也挺复杂。
外网上也有许多评论,类似于前面提到的《泰晤士报的报道,会把重点放在中国人起英文名这件事上。
因此,华闻君在伦敦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在英国的留学生和当地人,问问他们对于外国人起英文名这件事的看法。
问到起英文名的原因时,一位在威斯敏斯特大学读本科的中国女生表示,英文名字也是融入当地文化的一个方式;
同时她也认为,有些人起英文名是想随大流,赶时髦,觉得起一个英文名很chic。
而这两位在伦敦艺术大学读书的女生则表示,她们的英文名“还蛮好记的”,所以用的是自己的中文名字,不想要“同款”英文名;
而且起一个华而不实的英文名,有时候晃神还不知道对方是在叫自己。
在华闻君问她们,起英文名是不是代表着文化不自信时,大家也都有不同的见解。
这两个女生则表示,是否用英文名只是个人的选择;
另外一位受访的中国留学生也表示,自己现在不用英文名了,她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
华闻君还特意问了一位在伦敦读大一的韩国留学生对此事的看法,他说他也会用英文名代替自己的韩国名字,都是为了方便大家交流嘛!
华闻君把同样的问题抛给一个英国同学,她认为:如果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时,可能得转变思路,而不只是改名字。她表示:“更应该主动和别人交流谈论自己的文化。
想了解大家如何看待中国人不喜欢用自己中文名的翻译名,而是起个英文名,请点以下视频↓↓
华闻君将这条视频发布到@华闻周刊 微博,有不少网友对此进行了评论(如果你也想就此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点击“阅读原文”给@华闻周刊 的微博留言或在本文下方留言)
有网友认为,名字难念的情况的实质是对方愿不愿意花时间记住你名字的发音。
有人同意楼上的观点,认为:归根结底是外国人发音的问题。
有网友表示,真正在国外生活尤其要去看医生时,不知道医院在叫你,是真耽误事。
还有网友说:“不能一概而论”。
也有网友说,起英文名并不代表文化不自信。
华闻君还采访了威斯敏斯特大学多媒体新闻专业的英国老师Steve,他笑着表示,中文名字太难念了。
他说他也注意到了中国学生起英文名的问题,他觉得或许老师们也该培训一下如何准确地读外国学生的名字,以便更好地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沟通。Steve还说,其实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在国外学习时不用英文名,他班里的中国学生7个中就有4个同学使用中文名字。
说到名字的发音,其实也有学者对此做了研究和调查。他们表示,当老师念错学生名字的发音时,会导致学生渐渐远离自己熟悉的文化并对自己的文化产生厌恶。
教育学博士Punita Chhabra Rice在一篇关于改善南美学生体验的文章中说到,引述了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的分析报告说,破坏名字正确发音是“微侵略”的一种,这也是日常学生在教室里面临歧视的一种表现。
名字背后所代表的文化认同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部分。正因如此,有不少中国名人在国际舞台上坚持使用自己的中文名。比如巩俐、章子怡和汤唯等演员,又或是张艺谋和姚明这样的中国名人,他们无论在出席一些活动或是自我介绍时,都直接用自己名字的拼音。
外国版知乎Quora上,也有许多关于中国人起英文名的讨论。
外国网友纷纷在问题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网友表示:“我知道念错名字很尴尬,但是你剥夺了我尝试念你名字的机会。”
“中文发音和印度语、日语发音没法比,需要嘴巴不同位置来发音,西方人没有经过训练都不能没办法念得很好。”
在推特上,也有生活在异乡的网友表示,他们也有更改名字的经历。
这位网友就表示,他们现在生活在威尔士的珀纳斯,这里的文化很多元。他认为“就像来这里生活的中国人一样,起一个英文名,你会发现在看医生时会省很多时间”。
“今天我也有一个中文名啦,基于诸多原因在香港生活需要起一个中文名。”这位在香港生活的外国人也入乡随俗,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叫“石来民”。
这么看来,给自己取一个新名字去适应当地文化类似的现象,不单单在中国人出现,在全世界都存在。
那么,你对中国人出国不用自己中文翻译名,重新起个英文名怎么看呢?


添加“海外专家”微信,可申请进入
爱尔兰华人各种移民、生活、信息交流群
(加微信请注明“进群”)


这些微信群,不但邀请了活动中的演讲嘉宾:包括在爱工作经验丰富的前辈们、知名企业的华人校招负责人、投资理财专家、移民专业规划师;还加码邀请了众多方面的专家:包括房产、教育、移民律师等为大家答疑解惑。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群内提问,大家很开心可以互相交流!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分享任何爱岛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我们将为大家建造一个良好、友好、信息丰富的交流平台。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推荐文章
有限次重复博弈  ·  进出口数据相当可以啊,尤其是进口,大超预期, ...  ·  1 月前  
相古居士  ·  修节明志·04·习字.写字  ·  2 年前  
程序猿小卡_casper  ·  WebRTC:一个视频聊天的简单例子  ·  4 年前  
泵阀之家  ·  平垫与弹垫的区别和作用  ·  6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