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端午节里面的龙文化与内文明

德慧智  · 传统文化  · 10 月前
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欢迎大家点击左上方蓝字关注并星标,经常文末保持互动:点赞,在看,留言,就可从订阅号菜单收到我们最新文章!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逾三百万人共同成长!

       

       

【德慧智】官方公众号:三十年教育研发经验的全生命周期教育平台,以伏羲黄老文化经典为核心的心脑慧性教育理论与孔子原儒思想结合,结合现代科学工具方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帮助超三十多万家庭和五大学校试验区学生身心受益!



今年的端午节是阳历6月22日,在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中,提高免疫力,提升体内正能量,端午节则是一个天时地利的时空点。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说文解字》:“午,啎也。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这个“午”出现以后,与十二地支的巳是不同的。


可以说,巳的时候是纯阳,而午的时候已经有阴气冲出来了,来忤逆这个纯阳,巳和午都是指能量的一种形态。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民俗起源,在历史演变中逐渐产生了很多的歧义,各种各样的名称都涌进了端午这个节日的范畴之中,干扰着本义的牢固确立,使人们眼花缭乱,因此在历史上,这一天主要的节日内容也发生了大量的变化。


例如,在唐代,就加入了挂钟馗像,以及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甚至还有女儿回娘家(夫妇分开、五月戒欲)。通过这样的方式养阳,等等。


端午节又名“地腊节”。“地腊节”的命名,是对能量五行分藏的一个准确运用,要把握住其中的质元能量。


  

“腊”字的本义


“腊”字文的结构象形描述自然界,是指月亮、太阳、能量(炁)。


底部下方是月亮,中间是太阳,上方是能量气机升腾。


能量气机的升腾,完整将月亮的阴气和太阳的阳气调和为一,进行生发。


体现在地球上,在地的大环节当中,那也就是地气当中的一阴,在端午这个时候破土而出,融入到天阳之气当中。


所以,地腊这个节日顺理成章也被古人称之为端午。



 

当天阳的火德能量对大地生发完成以后,五运中的火运进入尾声,紧接着的就是地球能量进入勃发时期,也就是火运礼德转入土运信德能量时期。


五月初五,名为地腊节的本义,就是对火运转土运进行一个准确的标示。


社会人类如果掌握了这个标示,就能很轻松地去感格,去体悟天地这种能量的变化和指点,及时同步把握住天人合一和地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法则和遵守自然的秩序。

 

“地”的属性,突出的是火运转土运,礼德能量转入信德的能量。


这里面也就是火生土的一个自然过程,这是中国古代慧识悊学文化时期,对天地人三才能量变化规律和秩序,观察以后进行的形名定义,是内文明与观天文、察地理的产物。

 



 端午节,也是龙的节日



在近代学者的研究中,闻一多先生在他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两篇文章中,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


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虽然考古学家认为我们对图腾祭祀有点难以认同,但起码还是摸到了边的,主要理由如下:



1. 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是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


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粽子投入水中,在古代就是感恩祭祀的一种献礼,本身就是奉献给龙享用。


古代人与龙共存时期,人类了解龙的食性,龙是素食神物。对于这一点,近代的画家和缺乏慧观能量的人,常常将中国的龙画两个长长的獠牙,显得非常威严,也有点恐怖。


实际上,“有角者食素”是一个规律性,而龙是有角的,那么龙肯定就是素食主义者,而不是荤食主义者。


因此,强行将龙画上犬牙、獠牙、撕裂齿,是不合理的,是对他的一种错误解读,“有角者食素”是一个规律性,并非后来人们所绘画的龙那样,必定要给加上獠牙,强行加上龙的食肉性。


粽子恰恰代表了古代社会和人们是认知、认同龙是素食主义者的。


在五月期间,当我们走进超市购买粽子时,常常可以见到肉粽子出售,但在解放前或在解放初期,粽子里面是看不到鸡肉,也看不到鸡蛋,也看不到猪肉的,完全是用大米包裹或用糯米包裹而成。

 

2. 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龙舟竟渡,是人类感恩、学习与效仿龙的勤奋精神,是在感恩祭祀酬谢过程中,将人们虚心学习的精神,通过龙舟竟渡表达出龙与人类的精神一体相连,共同奋斗。


3.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纹身习俗的遗迹。


五彩丝的取义是五色象,丝线的长度和色象相结合,象征着五种龙,因为人体内同样具备着五色之龙,五月初五借天时,佩此五彩丝,既有感恩天地间五龙之义,同时亦有同时激活体内五龙,分布五臓,传递能量,实现天人合一互动之意。



4. 相关报道与历史记载


1934年8月14日,《盛京时报》报道了营口坠龙事件,被当时的记者以相片的方式真实拍摄下来了。


中国的历史典籍中,有很多关于龙的记载。所以讲端午节是缘自龙的感恩祭祀节日,是有充分的依据。


《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易•乾》:“飞龙在天”。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孔子家语•执辔》:“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



江南靠近江河的地方,端午举行龙舟竞渡是较普遍的现象。


赛龙舟与身体内在小满后开始摇水车、踏水车,将溢出的肾水能量及时回收,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现在人们不再修身,完全丢失了身内的同步施为而已。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 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在屈原的诗《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湘君》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


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


《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而且在中国历史上许多书籍中、地方记当中,都详细对龙舟现象以及地方戏现象,做了大量的描述。


不能够按照现代人们的猜测,认为这只是一种体育活动,而没有祭祀的意义,没有感恩的意义,没有仿效的意义。


 

 

端午节,饱含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


端午节原意的内涵,祭龙节日的消失,在意识哲学文化崛起以后,人们将屈原之死嫁接在端午节当中,从而纪念他的爱国情操,这也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只是应当将端午节原意正确地加以重视,炎黄子孙应当真正做龙的传人。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据宗懔《荆楚岁时记》按语:“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此说显然片面而武断,太勉强了,完全是猜测。


《史记》中并未确实记载屈原投江的日期,屈原即使选择五月五日端阳投江,也只是发生在感恩龙祭日的民俗已经形成之后。


古代非常丰富的端午日治事活动,证明着端午节并不是因为屈原的投江行为而诞生。


实际上与屈原投江,并直接无关联性。但是屈原选择端午节投江则有可能。


我们应当发掘端午节的原义,正确地加以重视,做真正龙的传人。


在后来的战国春秋,将端午节演绎成了是纪念伍子胥的说法,以及纪念小女曹娥的说法。


总之,端午节的起源和形成,是慧识民族文化在流变中逐渐失去最初的内文明和天人合一的本义,慢慢沉淀为各种可以流传演绎的民俗文化形式。


道德象数理气一元四素,始终是形成华夏文化的纽带,也是华夏根文化最重要的因素和基因。

 



端午节,藏着一年的健康与顺吉


端午,五月五日,五数是阳土真信,是阳气最充足之数,是信度数最准确之数,是能量最纯正之数,是乾卦纯阳能量充满之数。


修身明德实践,起始于阴土之数十,而净化妄意愚信,精进于提升阳土之数五,而再造妄意出真意真信。借天时的双五合璧,内修此阳土真信真意。


天中节,应该是传统修身者对端午节的称谓。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天向一中分造化”。


端午就是天中,就是“天处在一种中间值的状态”,所以说“天向一中生造化”。“一”和“中”都是德。



五月有一个特别的能量现象,称之为“五行分藏”,藏到哪里去了呢?


原来天的能量和地的能量在天地间运行,进入端午期间以后,就会出现一个“分藏的生理状态”。


当然,自然界也是这样,特别是在我们人体内,端午当天,如果能够跟天地人结合在一起,把这三才融汇于一,从而使体内的活力开始骤然增强,支撑一年中各种强势的活动力。


实际上,今年的运气行不行?活力能否处在一种旺盛的状态?免疫力是否强大?正能量是充实?


那就要靠端午这个期间的“天向一中分造化”,像自然界一样开始分流指向五行。


在古时候,作为修身者就会主动去调节体内的能量分布状态,使能量在心肝脾肾肺这五臟中,得到一个均衡的分布,使人体内的“这个五行分藏的过程顺利而流畅”,从而使今年的生命活力成倍增加,以确保健康。


这也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实际应用,是在利用、呼应天时的度、数、信,同步于生命体内,提升生命质量,改善人体内环境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对于修身者,要恪守三要素:能返听之谓聪,能内视之谓明,能自胜之谓强。


若这三条中前二条未出现,说明还是处在愚昧中,那就更需要第三条来战胜自己了。


如果人们缺乏对道德文化的认识,不懂得也不知道利用象端午节时的天德这个高能量的接收、调节;


相反,只是依靠意识见知为用,依赖于物相,那么也就失去了与自然同频相应的主动和积极性,结果只是在物相上去忙碌而已。

 

因此,五月份这个时间段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关键的时间段。如果输布的能量充足而收敛缓慢,无论是对自然界的植物动物而言,还对我们体内是都是福音。


就看人类这个万物之灵,是否能远远胜于植物和动物,从更高层面上把握住适应这样一个大的转折期,关注生命,关爱自己的生命,关爱自己的身体之内,爱护自己身中的体元,把握住这个能量的转换,掌握住能量的储备,足够体元全年奋斗于我们生命体内所使用,减少消耗。维护体元的健康和活力。

 

历书中的干支记岁,以及医道同源的《黄帝内经》,都是运用阴阳五行,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个统一的巨系统,诞生出各个层级的“天人合一”思想理论体系。


五行,五德,五运,五谷,五臟,五官,等等,综整归五,攒簇五行,无不与修身和生活息息相关。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的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要将其中道德根文化的精华展开,真正能够使人们摆脱意识的制约,尽早进入智识和慧识之中,完整地进行揭示。


真正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变成为我们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来体现和展现出我们传统文化的伟大,并且能为整个民族的复兴,产生积极地推动作用。

 

资料来源:《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夏》P179-193端午节,熊春锦著,中央编译出版社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加入夏至节气养生修身与治事课程


全文完毕

【点赞】+【在看】+【星标】获得更多好文推荐,智慧在路上,感恩您阅读!

推荐好文:中医元典《黄帝内经》中被忽视的重要真相!


德慧智直播间已开启

欢迎关注参加

共同开启高维智慧

集体提升生命正能量

 



END

     本期话题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欢迎在留言评论与分享

编辑:刘述纪   配图:位翠丽   美编:心怡


推荐阅读

一位抑郁症患者的重生

性格决定命运?不,这个才会

为什么那么多家庭走向分崩破裂?

看“演员请就位2”,谈如何抚平职业带来的创伤

清华学霸杨倩打最后一环前低头发呆是在干嘛?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累计帮助逾三百万人身心成长!


       

       




▼ 长按下图,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号发布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源自网络的部分,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告诉我们,定将妥善处理。






点个“在看”&“点赞”,  
公众号里不走失👇   






推荐文章
早读姑娘一落落  ·  2022-02-04  ·  2 年前  
唐史主任司马迁  ·  华为回应前员工李洪元事件:支持其用法律武器维 ...  ·  4 年前  
经济学杂谈  ·  相信的力量背后是见识和格局  ·  5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