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新潮】​粮食安全如何保障?

财经早餐  ·  · 3 月前

“民以食为天”,在龙年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时刻,“吃吃吃”肯定是少不了的。

“吃吃吃”的背后,是国内粮食的连年丰收据最新发布的《2024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趋势报告》,全国粮食产量实现“二十连丰”。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达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

农历新年前的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21年聚焦“三农”。

全文共六个部分,包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被放在首位,足见高层对此的重视。

高层之所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实在是因为兹事体大,马虎不得:对比印度,作为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目前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却有大量人忍饥挨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而饥饿,已经严重制约了印度的发展。


重要的是供应链:“饥饿印度”带来的教训

印度拥有14亿人口,为全球第一,但该国的营养不良问题却相当严重: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2022年全世界有6.91至7.83亿人面临饥饿,中位数高达7.35亿,而印度的饥饿人口超过1.9亿。

根据卡路里含量计算,印度可能是世界第二大粮食生产国,但在最近公布的全球饥饿指数(Global Hunger Index)中,印度在125个国家中排名第111位,为倒数第15,该指数将印度人口的饥饿程度称为“严重”。

儿童,是印度粮食问题的受害者

图片来源:global hunger index

饥饿的笼罩,带给印度的是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儿童,则是受害最严重的群体之一:该国的(五岁以下)儿童消瘦率、儿童发育迟缓率以及儿童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不过近年来随着该国营养不良程度的减缓,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这些指标已经有显著下降。

儿童,是印度粮食问题的受害者

图片来源:global hunger index

据外媒,在新加坡举行的商品贸易周期间,全球农业巨头邦吉的高管夏尔马(Amit Sharma)表示“饥饿是印度最大的问题,该国仍有数百万人在挨饿。他们仍然得不到想要的食物”。

印度粮食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在于物流供应链方面的落后。正如夏尔马所言“唯一的原因是没有供应链。没有人谈论供应链。没有人谈论物流”。根据美国商务部下属国际贸易管理局的数据,印度“落后的基础设施”导致某些产品收获后损失近40%。

所谓“收获后损失”,是指从作物收获到消费过程的供应链中损失的食物。如果缺乏冷藏条件,蔬菜和水果就会很快过期,数以百吨级的粮食就有可能在仓库中腐烂。在收获后损失方面,国内的问题同样非常严重。

据《中国商报》报道,截至2021年,中国国内粮食产量连续七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但是至少有700亿斤粮食消失在去往餐桌的路上,损耗率达到了5%。其中,约2%的粮食损耗在了储存环节。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武拉平教授团队自2015年起对小麦、水稻和玉米等八种主要粮油作物田间收获损失环节的研究数据,农户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情况较为严重,收获、储备和消费环节的总损失率为11.39%。

近年来,国内通过对流通环节的“精打细算”,粮食损耗量已经大为减少。据新华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周冠华表示,我国粮库储粮损失基本消除,粮食储藏周期内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农户储粮损失率则由十年前的8%降至3%左右。

印度的粮食问题还因中产阶级的崛起而变得更加复杂,他们要求获得产量更多,以及更高质量的粮食。路易达孚副首席执行官兼谷物部门主管贾因(Garima Jain)在会议的小组讨论中说,一个人在获得额外收入后首先要花钱购买更好的食品,这使得印度对蛋白质的需求将会增加。

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牛奶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大米、小麦、蔬菜和水果生产国。印度称自己“自力更生并具有国际竞争力”,但在过去一年中,关键食品的供应和价格波动导致政府对农产品出口进行了限制。

在过去一年里,印度面临着一些重要食品的供应和价格波动问题,这导致政府不得不限制农产品出口。例如,为了控制国内洋葱价格,印度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禁止出口洋葱。去年10月份,印度延长了从9月份开始的食糖出口禁令。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也在2023年7月份禁止了非巴斯马蒂白米的出口。西红柿是当地菜肴中的重要主食,去年也因恶劣的天气条件而价格暴涨。随着大选的临近,一些人希望能采取更多措施来帮助该国的粮食体系。

印度生产力低下的其他原因还包括“效率低下”的粮食分配系统、不稳定和异常的天气、繁重的法规以及缺乏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这些问题,国内的农业发展都需要引以为鉴。



巨灾保险:农业的“压舱石”

当然,印度的农业也在逐步发展中。例如,该国农业部门正在慢慢从传统农业转向园艺和畜牧业生产(家禽、奶制品和渔业)。随着人口城市化、收入增加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对各种新鲜和加工产品的需求正在增加。从“农场到餐桌”的高效冷链网络的发展将有助于遏制农产品的腐败率,同时帮助生产者在产品保持质量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利益的同时获取价值。

从本文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制约印度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无论是频繁的天灾,还是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对农民的生计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影响农业的稳定发展。

为了帮助印度农民抵御不确定因素,印度也像其他国家一样,建立了一整套农业保险体系。据中国保险学会2019年的一项研究,2016年,印度农险市场总保费为33.8亿美元,2017年达38.4亿美元,预计2018年将达50亿美元。种植险已成为印度继车险和健康险之后的第三大非寿险险种,印度也成为继美国和中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农险市场。

印度农作物保险计划中农户参与情况(百万人),不同颜色代表不同保险类别

图片来源:中国保险学会

和印度类似,中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因而中国的农业保险同样有重要意义。有关保险的内容,今年的“一号文件”在第一部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提及“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国覆盖、大豆有序扩面。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做到应赔尽赔。完善巨灾保险制度。”其中“巨灾保险”为首次提及,也可见其对粮食安全的重要程度。

所谓巨灾保险,业内又称“农业大灾保险”,是对地震、台风、海啸、洪水等巨大自然灾害通过保险形式进行风险分散和经济补偿的保险产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对风险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是巨灾保险此次被“一号文件”强调的背景。

2022年亚洲经济损失前十巨灾事件

图片来源:亚洲金融合作协会

在社会对于巨灾保险的需求在上升这一背景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发展巨灾保险,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2023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曾明确表示,将组织行业力量,加快研究制定行业大灾理赔标准,规范大灾理赔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引导建立大灾预赔机制,实现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相信2024年,相关保险行业能继续发挥“压舱石”的作用,为中国农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推荐文章
APD环球观澜  ·  精选 | 边境受挫后,印度又想在海上叫板中国  ·  2 年前  
南国早报  ·  放假通知来了!  ·  3 年前  
币圈椒神  ·  币圈怎么生存的第一法则是什么?  ·  4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