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聚焦稻米】新稻市场购销活跃 后市或可看高一线

粮油市场报  ·  · 3 年前
当前我国秋粮收获已进入尾声,截至10月24日,黑龙江秋收完成九成以上,安徽全省进度超过八成,除江淮东部、江南东部及福建一季稻处于收获阶段外,其余地区已收获完毕;南方晚稻陆续进入收获阶段。随着新稻大量上市,市场粮源供应持续增加。由于市场主体入市采购积极,农户惜售心理较重,新稻市场购销活跃,稻米走势明显强于上年同期。

稻米市场同比明显走强
受疫情、灾害性天气及多种因素影响,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积极,农户持粮待涨现象增多,今年国内稻米市场行情回暖,走势明显强于上年同期。
一方面,当前稻米市场价格同比上涨明显。10月26日,安徽巢湖普通中晚稻市场收购价2900元/吨,比上市初期上涨260~300元/吨,同比上涨380元/吨。江西早籼稻收购均价2497元/吨,同比上涨150元/吨;中籼稻收购价2600元/吨,同比上涨152元/吨;中晚籼米批发价4573元/吨,同比上涨86元/吨。湖南中籼稻收购价2770元/吨,同比上涨306元/吨。湖北中晚籼稻收购价2713元/吨,同比上涨193元/吨。
另外,国庆节后2017~2018年产早籼稻拍卖成交活跃,平均溢价27~40元/吨,而上年同期拍卖成交十分惨淡,基本以流拍为主,成交也基本以底价成交。
另一方面,由于收购价格较高,今年早稻托市收购大幅下降,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早籼稻40.1万吨,是2013年以来最少的一年。目前新中稻已大量上市,收购价总体高于最低收购价,这是近几年来比较罕见的。虽然今年籼稻最低收购价较上年提高20元/吨,但市场收购价仍普遍高于托市价。除黑龙江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较大外,其他地区启动的可能性均不大,预计今年托市收购范围和数量同比下降。
稻谷市场化收购占比提高
由于行情回暖,今年市场主体入市意愿较强,市场化收购活跃。截至10月27日,中晚稻尚未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目前南方中晚籼稻已进入收购旺季,由于农户惜售心理较重,入统企业累计收购759万吨,同比减少200多万吨。其中,湖北收购250万吨,同比减少86万吨。
早稻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截至9月3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2020年新产早籼稻608.9万吨,同比增加8.9万吨。由于今年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早籼稻40.1万吨,只有上年的一半左右,因此,今年早稻市场化收购比例也是2013年以来最高的一年。
稻谷拍卖成交量同比增加
随着稻米市场走强,政策性稻谷竞价销售吸引力增强,今年政策性稻谷拍卖成交量在上年同比大幅增加的基础上继续增加。10月23日,国家共投放政策性稻谷119.9万吨,实际成交17.78万吨,环比增加1倍;成交率14.79%。其中,2017年早籼稻成交12.9万吨,同比增加8万多吨,成交率69.6%;2019年产粳稻成交也达到1.5万吨,环比大增1.43万吨。
截至10月23日,今年国家政策性稻谷竞价销售累计成交1281.4万吨,同比增加56万吨,较上年全年成交量还多20万吨。2014~2015年产稻谷约占总成交量的3/4,2017~2019年产稻谷约占二成。今年计划定向销售超期稻谷2000万吨,截至9月底累计成交180万吨。
稻米市场将逐渐摆脱底部
在国家多种政策措施的组合激励下,今年我国稻谷种植面积有所增加,预计产量同比小幅增加,加上当前稻谷库存仍处于历史高位,市场供应压力实际并未减轻。由于市场做多信心逐渐恢复,虽然目前已进入中晚稻上市旺季,市场行情却该弱不弱,后期稻米市场似可看好。
以前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以销定产、随购随销的策略正在发生改变,库存意识有所提升,抢购和提价竞拍现象同比有所增加。而我国大米产能一直偏高,仅入统企业的加工产能就超过3亿吨。若每家企业库存增加10天,则稻谷需求将增加1000多万吨,足可抵销产大于需带来的供应压力。因此,随着稻米市场做多氛围逐步形成,稻米市场将逐渐摆脱底部。
(原文刊登于粮油市场报2020年10月29日三版)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   

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  ·  距离产生美  ·  2 年前  
生物探索  ·  Science:清除累积的蛋白质,让衰老细胞 ...  ·  6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