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管向CEO下跪?重回公众视野的网约车鼻祖能否起死回生? | 中国网约车市场新动向

第一财经广播  ·  · 5 年前

这两天,一则公司高管向CEO下跪的视频在网络迅速传播。


(视频截图)


目前,视频中的这位高管已经辞职,并对媒体称其不服CEO人品,“CEO逼我下跪,磕七个头!”CEO那边也发出公告称这场事件是一场恶意蓄谋。


情节之精彩,堪比“宫斗剧”。随着事件不断升温发酵,当事人双方各执一词,吃瓜群众一边看得津津有味,一边不明所以。这件事情也自然变成了“罗生门”。



正是这场舆论发酵,让易到这家公司重回公众视野。很多人不禁恍然,原来易到还在!也有很多网友一脸懵,易到是谁?

 

今天,当我们提起网约车的时候,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起的也许是滴滴。但把时间调回到8年前,答案会是易到。


彼时国内,专车市场几近真空,在车站、高铁站等地,出租车也是一车难求。为了解决打车难的问题,2010年5月,易到诞生,从商务租车切入,通过网络约车解决用车痛点。就连大众所熟悉的Uber ,在时间上也晚于易到3个月。


易到,是当之无愧的网约车鼻祖。很快,它便狂卷半个中国。当年,一位开迈腾的司机在易到开专车,一个月的保底净收入是2万。



“2014年前,整个中国叫车领域都是我们的,其他人都是跟在我们后面做起来的。”那是易到的高光时刻。创始人周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信满满。


在他的设想中,易到走地是高端路线,选择易到的都是中国的中高层白领,一些精英人士。易到的专车司机区别于一般出租车司机,表现得彬彬有礼。



想象很浪漫,现实很骨感。令周航没有想到的是,局势变化得如此之快,竞争如此残酷,而易到的命运又如此波折。高处不胜寒,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易到作为网约车市场的大哥,站在巅峰时,忘了常看看山下小弟们的动静,逐步与时代脱轨。


可以说,在周航最初的设想中,他就没有考虑体量较大的出租车市场。当2013年滴滴和快的以网约“出租车”的方式切入出行市场时,他看不懂,也看不好滴滴们的模式。易到错过了发展出租车市场的好时机。

而后当滴滴与快的背靠腾讯和阿里,接入移动支付时,易到再一次错失了移动支付的风口。


当后来者们依靠疯狂的补贴火速进军专车市场,日烧千万进行高补贴撼动易到核心业务时,易到仍然置身事外,创始人周航一轴到底。“滴滴、快的在打补贴,很缺钱,但是易到不会参与补贴。”接连的错过,让易到摔得惨痛。



在市场上摔得鼻青脸肿的易到,运气的确不好。如果说前面是易到是吃了错判形式的亏,而后的“遇人不淑”更是给它火上加油。

为了生存,本想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易到遇到了贾跃亭。彼时乐视手机卖得红红火火,乐视生态得到了大批追捧者。


易到认为自己遇到了对的人,乐视控股在2015年掌握了其70%的股权。2016年6月21日,易到的日完成订单数突破100万,周航不无感慨地写下了“起死回生”四个字。



然而商场如战场,甜蜜期毕竟是短暂的。2016年,易到不断爆出财务危机,周航多次被曝跑路。紧接着,乐视为易到进行了管理层的大换血,以周航为代表的创始团队大幅辞职。而后,乐视因为自身难保,将易到股权转让给韬蕴资本。


辗转多次,易到最终走到了赫美集团手中,发生了“磕头门”的故事。此时的易到,和最初周航手中的易到,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事实上,易到的崛起与衰落并不是中国网约车市场的唯一故事。它从某个侧面来看,实际上也是市场发展的一面镜子。


在周航复盘易到的那几年时,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是个正常的商业(环境),易到的所有做法都没错,只不过易到是在一个不正常的商业(环境)。


的确,2014年,中国网约车市场的发展在资本的介入下几近疯狂,闭眼狂奔。滴滴的成长路径便是最好的证明。


自2012年上线以来,滴滴仅花费四年时间,在资本的支持下,合并快的,PK Uber,成为了数一数二的独角兽企业,一度垄断国内网约车市场,成为了新龙头。



然而闭眼狂奔,粗放增长也会带来很多问题。一家独大后,不少乘客反映,滴滴涨价了,等车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不少司机不接短途单,打车又变难了!而直接引燃消费者情绪的还是滴滴连续发生的安全事故。



滴滴不力的处理态度,也遭到了网友的声讨。在舆论的压力下,程维发布道歉信,并主动下架顺风车业务,针对滴滴的安全问题进行调整。


尽管不少网友们气愤填膺地表示“再也不打滴滴”了。然而,在滴滴夜间车下架的第一个夜里,黑车的出现和出租车的漫天要价还是让许多人不自觉地怀念起有滴滴的夜晚。

 

毕竟,在提出解决所谓“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后,国人的出行习惯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2018中国网约专车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网约车用户市场规模已经高达2.23亿人,2018年这个数字有望达到2.2.8亿。网约车因其方便、快捷、价格便宜已经成为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出行选择。



巨大的市场吸引更多企业开始加入网约车行列,中国网约车战局发生了新的变化:2017年,美团推出“美团打车”,将出行纳入业态发展的一环;嘀嗒与多城出租车公司合作进行推广;今年11月12日,上汽提出“享道出行”,进军网约车,此外,首汽、一汽等传统车企也逐步入局。


区别于2014年的网约车大战,在政府的监管下,企业也不再一味依靠价格战。国内网约车市场,渐趋理性。


一方面,多方的竞争给滴滴带来了危机感,另一方面,只有良性竞争才能激活市场,对消费者而言百利而无一害。毕竟,花更少的钱,更安全地出行,有谁不喜欢呢?


作者:吴金娇

编辑:杨燊

监制:王俊稷

声明: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第一财经广播”

推荐文章
新周刊  ·  在这里,人们的愿望是变胖  ·  1 年前  
一只大飞猫  ·  港股新股周复盘&近期新股杂谈  ·  3 年前  
xiaoyan2015  ·  uni-app聊天App实例|仿微信聊天界面 ...  ·  4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