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两会观察】新时代民生工作新思维

半月谈  · 政治  · 6 年前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我国在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发展时,保障改善民生工作彰显出哪些新思维、新理念?


共建共享,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发展红利,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民生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


重庆市总工会副主席杨帆代表说,只有当民生福祉为全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才能激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民生建设关乎民心、关乎国运,必须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引领。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江苏盱眙县天泉湖镇杜山村业盛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叶红代表说,民生发展问题解决好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有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巨大发展成就,民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有了成就,是不是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共享不是坐享,共建还需聚力。”重庆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代表说,更大的“蛋糕”、更多的发展成果,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努力创造。“每个人都应当积极投身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辛勤耕耘、努力奋斗,收获美好明天。”


共享源于共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委员认为,继续奋斗、共同建设是新时代的强音。幸福是共同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幸福。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湖南新化县锄头娃农业发展公司农业基地技术员阳海玲代表说,脱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作之一,面对任务艰巨的脱贫攻坚,整个社会都要参与进来,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

 


啃民生硬骨头,须动全面深化改革之刀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也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昆仑一君艺术工作室陶瓷艺术大师王一君代表坦言,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不少领域,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过去40年,我国用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取得巨大成就,现在面对这些难题、短板,同样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之刀,祛除病灶。


“要普惠民生,就要调整利益,就需要改革。”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袁爱平委员认为,只有改革才能释放活力,才能把阻碍当前民生发展的不合理因素、障碍去除。中国实践证明,以改革方式来促发展,是成功的、有效的。


“在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的同时,社会分层化、需求多元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必须对现有经济利益结构进行新的调整,对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进行改革。”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委员说,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民生领域也面临越来越多硬骨头。



啃下民生硬骨头,要坚持问题导向,让全面深化改革的每一步都直击人民的需求痛点,确保教育、医疗、就业、保障等民生领域稳步发展。江苏淮安市长蔡丽新代表表示,要把政策定在群众需求上,把措施落在群众满意上,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务实创新,科学决策,攻坚克难。


啃下民生硬骨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因此更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加大改革力度。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达建文委员认为,当前民生领域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改革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实推进。


啃下这些民生硬骨头,还需要政治智慧,确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要敢于并善于运用改革的办法来处理和解决好改革中出现或引发的新问题。


山东淄博市长于海田代表表示,解决民生诸多领域的问题需要系统思维。例如,在教育方面,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制度设计,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在医药卫生体制方面,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定位,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民生事业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在湖南株洲市长阳卫国代表看来,尽力而为,就是看准的民生事情就要坚决做,财力方面做到当用不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抓一件成一件。


量力而行,就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清轻重缓急,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要根据实际财力,计划好当前和长远,把握好当省不用的原则。既解决好急时之难,雪中送炭,又要用好有限的财力,打基础、强弱项。


袁爱平委员认为,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我国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民生问题都解决,其中,核心问题是财力问题。怎么去平衡“尽力”与“量力”的关系,是新时代民生工作面临的重大考验。在工作中,不能把“量力”当成不作为的借口,在基本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必须尽力改善民生。


“当前新旧矛盾交织,有些民生问题很难一下子解决,但也要告知民众,难点在哪儿,原因何在,政府部门有何规划、打算,制度安排是怎样的,让民众知情并理解。”江苏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先锋村党总支书记聂永平代表认为,“短板在哪儿?哪些该做的事还没有做或没做好?哪些潜力还没有被发掘?哪些条条框框应该突破?多听听民众怎么说,总是没有坏处的。”


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并没有改变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当前,我国基本国情没有变,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各地在尽可能增进人民福祉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基本国情。


“不脱离中国的实际,不违背科学和规律,民生事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重庆市工商联主席、隆鑫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涂建华委员表示。


重庆市石柱县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谭建兰代表对半月谈记者说,做好当前的民生工作,关键在于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在于分清轻重缓急,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党委书记满慎刚代表坦言,民生工作量大面广、千头万绪,各地发展程度、财政状况不一,尤其需要求真务实,避免不顾各地实际搞“一刀切”,避免为了改变形象而盲目举债搞工程,避免为了捞民生政绩“空喊口号、盲目许诺”。



新时代民生工作应加强对公众公共福利预期的管理。代表委员呼吁,进入新时代,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不要不切实际地吊高公众公共福利的胃口,让老百姓在福利方面对政府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不宜许诺很多解决不了、或很难解决、或解决了却必然牺牲长期增长和发展的问题。

 

 热点阅读:

【两会观察】新时代民生痛点新期待

【两会观察】新时代民生探索新亮点

国考面试季,半月谈请代表委员来出题!看你如何接招?

半月谈评论:换届之年须树牢正确政绩观

半月谈评论:全球税改紧逼,中国须加快改革

只想领导看什么,不问群众要什么:莫让考核“顽疾” 阻碍现代化治理大局


来源:《半月谈》2018年第5期

半月谈记者:袁军宝 陈国洲 邬慧颖 阳建 刘巍巍

编辑:许中科


主编:孙爱东

编辑:焦婵媛

推荐文章
国学生活  ·  改变自己最好的方式(此文无价)  ·  11 月前  
云南网  ·  春节期间云南旅游热度有多高?戳!  ·  1 年前  
澎湃新闻评论  ·  处罚决定书的“诗外功夫”|澎湃社论  ·  2 年前  
22号公馆  ·  中国未来40年的大趋势  ·  3 年前  
BondConnectDynamics  ·  新债信息通 | 9月12日  ·  4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