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家-腾讯新闻
精选大家文章,畅享阅读时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大家-腾讯新闻

王笛:袍哥的世界|活动实录

大家-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美文  · 2020-01-04 17:3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通过这个仪式,(他)就加入了袍哥。因为是洋人,他不能参与袍哥的决策,不能干预袍哥的任何事情,只能作为一个荣誉成员。作为交换,这个洋人的提升不用像一般的袍哥成员一样,从最底层往上干起,上升要根据做的贡献,在袍哥当中的业绩,荣誉成员可以越级提拔,结果他一步一步往上升,最后竟然升到大爷的位置。


袍哥公口的等级是按仁义礼智信排辈的,他所属的袍哥组织属于“仁”字辈的,如果遇到其他袍哥的公口的大爷,比如对方是“义”字辈的就要向他行礼。虽然他只是荣誉袍哥,并没有实际权力,但他描述说他可以到处游走,如果他要到其他地方去,下乡或到其他城市,可以先由他的管事发一个“名刺”过去——“名刺”可以叫介绍信或者名片。“名刺”发过去,那边就会回礼,他就可以到处游走,而且得到非常好的接待。


这个洋袍哥还讲了一件事情,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有一次,他到了一个小乡镇,非常小,他觉得这么小的地方应该是没有公口。结果,他说刚刚还没有坐定,就突然闯进来一个人,马上跪下,说:“救人一命!”他问什么事情?这个人匆匆忙忙把他带到一个茶馆,茶馆外面站的是荷枪实弹的袍哥。他进茶馆以后,发现已经黑压压地坐满了袍哥,而当地公口的舵把子坐在前面。由于这个洋袍哥是“仁”字辈,比当地公口的舵把子辈分高,舵把子给他行尊礼,安排他到前面坐下,才开始审判。


这时押进来一个袍哥,赤裸上身,腿已经被刀刺得鲜血淋淋。据洋袍哥的观察,这个袍哥受的伤应该不致命,但看起来有点吓人,只站了一会儿地下就流了一摊血。问这个袍哥犯了什么事情?当地的袍哥大爷说这是他们公口的管事。管事一般是三爷,三爷的实权其实是最大的。龙头即大爷,又叫舵把子,二爷是军师,三爷才是坐镇公口或码头指挥一切的,掌握调兵的权力,财政的权力。所以当地的大爷对这个三爷是非常重视的,但这个公口的对手出高价要买这个大爷的人头,而这个三爷经不起高额金钱的引诱,就寻机刺杀大爷。按照袍哥的规矩,对这种背叛行为必须严逞。


审判结束,大爷拔枪出来,要一枪击毙三爷,洋袍哥力劝,求他放三爷一马。洋袍哥的地位比较高,结果大爷决定给洋袍哥一个面子,最后是决定把三爷驱逐出川省,永远不准回来。这算是比较仁慈了。


关于这些细节,在这封信当中描述得非常真实,所以说这个可以算是真实的历史记载,而不能说它是传说。这是洋袍哥的亲身经历,他没有必要像写小说一样写一封信,他也不想表露身份,泄漏信息,用了笔名“浪迹天涯客”。这种资料给我们提供了关于袍哥非常好的记载。


好吧,下面我来讲一讲传说。


说到袍哥,就不能不提到哥老会,其实袍哥就是四川的哥老会,袍哥出了川就称为哥老会,不过在云南、贵州也有很多地方称袍哥。实际上,袍哥散布在长江沿线的七个省,有着广泛的基础。


哥老会的起源大家都说不清楚,历史学家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包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金庸的《鹿鼎记》里面,韦小宝的师傅陈近南。按照《鹿鼎记》的说法,陈近南是天地会的创始人,最后是被郑克塽杀死的。陈近南给韦小宝说自己的真名其实叫“陈永华”,而“陈永华”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陈永华,福建人,父亲是进士,清军1644年入关以后,他父亲自杀了。陈永华就参与了郑成功的抗清,成为郑成功非常得力的谋士,协助郑成功收复台湾,提议郑成功经营基地,在台湾发展教育,兴修水利,发展经济。1662年郑成功去世,去世之前把他的儿子郑经托付给陈永华,相当于是托孤,辅佐郑经。


金庸在《鹿鼎记》还提到另外一个人,叫“冯锡范”。冯锡范当时是郑经的侍卫首领,他和陈永华闹不和,排挤陈永华,后来陈永华就不得不辞职,于1680年在台南去世。按照《鹿鼎记》的描述,如果陈近南是陈永华的话,那陈永华的武功是很高强的,但根据历史记载,陈永华根本不会武功,是一个儒生,而且他是自己病死的,死在台南。在《鹿鼎记》里陈近南是被郑经的儿子、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杀死的。小说中的故事和历史变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更麻烦的问题在关于哥老会、袍哥以及天地会的资料中,还真有陈近南这个人,但不叫陈永华。资料里说,陈近南被郑成功派到四川的雅安,康熙九年,即1670年,在雅安开了“精忠山”。什么叫“开山”?就是袍哥成立一个公口,就称为“开山堂”。所以按照袍哥自己的资料记载,陈近南是第一个把哥老会传到四川的人。本来是准备联合吴三桂发动起义、反清复明的,但是陈近南发现,虽然吴三桂反清,“却是为己,不是为明”,陈近南“大失所望”。结果被一个四爷告发了,陈近南不得不逃跑,就逃跑到湖广的白鹤洞,所以后来他又称为“白鹤道人”,由此精忠山的英雄们便散伙了。


说到袍哥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郭永泰。郭永泰是四川永宁人,根据郭永泰自己的说法,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他在福建游历,有一天晚上歇在一个渔民的家中,看到米缸上摆着一本书,上面印的是《金台山实录》,封面还盖了一个章,是“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印”。他一看,这个不得了,因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就是郑成功的封号,那《金台山实录》应该就是郑成功留下来的。他问主人这是从哪儿来的,主人说我父亲很多年以前从海里打捞上来一个密封的铁盒子,揭开一看,里面就有这本书,还有一个玉石印章,还有几件其他的器物。主人家说自己不识字,不知道这本书写的是什么。郭永泰说自己愿意花了一千钱(大概一两银子)把这个书买下来。又问印章在哪儿?主人家知道这个印章很值钱的,保存得也很好,郭永泰说自己愿意花十两银子把这个印章也买了下来。这些都是郭永泰自己讲的故事。他在1848年就把《金台山实录》整理印行了,称之为《海底》,又叫《江湖海底》,或《金不换》。为什么叫《海底》?因为这个铁匣子来自于海底。“金不换”则表明其珍贵程度,给金子也不愿交换。根据《江湖海底》的说法,郑成功退到台湾以后,将其作为反清复明的基地,于1661年在台湾金台山明远堂开山立堂,开始了秘密结盟,之后把陈近南派到雅安,去开拓这个组织。到清军攻克台湾的时候,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为了免于秘密被发现,就把这些早期的文献《金台山实录》封到了铁匣子里,沉到了海里。按照郭永泰的说法,渔民把这个铁匣子打捞起来,又被他发现了,再买过来将其重新整理出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2017.02.05】真·自由 | 一言
8 年前
星座不求人  ·  手机最喜欢关静音的五大星座
8 年前
24小时全球守望祷告中心  ·  凡是恒切的祷告都能改变神的心意吗?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