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家庭用药杂志
《家庭用药》是一本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市药理学会主办的医药健康类科普杂志,创刊于2001年,以求医问药、防病治病、保健养生为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丰富信息和权威指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家庭用药杂志

第二波疫情袭来:全世界都有哪些坏消息?

家庭用药杂志  · 公众号  · 药品  · 2020-10-28 14: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官宣“暴发第三波疫情”的马来西亚传出消息,重疫区沙巴州内收治新冠患者的医院及治疗中心病床使用率,达99.5%。州地方政府及房屋部长拿督马西迪称,或将安排轻症患者在家治疗及隔离。


一直称“重症监护未达饱和、有余力接诊”的德国,也顶不住了。10月21日,德国卫生部长延斯·施潘被确诊,经医嘱、居家治疗。他告诉媒体,德国ICU病房“快装满了”。


10月23日,一名荷兰新冠肺炎患者被转运至德国,以缓解荷兰重症监护室的压力。/AP


法国巴黎皮提耶-萨尔佩特里尔医院感染和热带病部门负责人埃里克·考姆斯告诉美联社,该院ICU收治患者中,超过一半是新冠感染者。“我们已经被病人淹没。”巴黎拉里博西埃医院重症监护部门主管布鲁诺·梅格巴恩说。


除床位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医护人员和治疗药物短缺。CNN援引上周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新冠患者最常用的40种关键药物中,有29种面临短缺、库存不足。


由于医院人满为患,医疗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面临危险。英国广播公司 (BBC) 报道,比利时列日市约1/4医生被确诊感染。但至少10家医院要求,测试阳性但无症状的医护人员继续工作。比利时医学会负责人向BBC承认,这存在将病毒传播给患者的风险。“我们已经取消择期手术,计划将病人转移到其他地区。我们要防止医疗系统在几天内崩溃。”


防护设备短缺问题也再出现。缅甸知名医院仰光综合医院一名匿名外科医师告知《每日电讯报》:“我们没有收到政府提供的个人防护设备,全靠捐款。一周只给我们送两套手术衣,一个日常使用的口罩和一顶手术帽。”


在10月2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WHO总干事谭德赛表示,太多国家的病例数呈指数级增长,导致医院和ICU趋于或超过饱和状态。而现在仅仅是10月。


他指出,新冠肺炎若和流感共同传播,将可能给脆弱的人群和已经因大流行而紧张的医疗体系,带来额外负担。“我们敦促领导人立即采取行动,以防止更多不必要的死亡、医疗服务崩溃,及学校再次关闭。”


缅甸仰光市正招募一般保健人员,参与一线抗疫。/REUTERS


民众“防疫”累了


各国都在想办法,巩固防疫关卡。但迈克尔·奥斯特霍尔姆告诉美联社,长期防控造成“疫情疲劳”和“疫情愤怒”,导致防疫“篱笆”正在松动。


WHO调查显示,在欧洲地区,六成以上民众对持续的疫情和防疫措施,感到疲倦。意大利罗马、德国柏林、荷兰海牙、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等地发生示威游行,反对政府重新收紧限制措施。


英国大曼彻斯特郡和西北部兰开夏郡的官员和民众拒绝执行联邦政府的“第三级封锁”,称这是以当地民众生计为赌注,测试“试验性分级封锁策略”。23日零时,英国政府强制性封锁前述地区。“我别无选择。”首相约翰逊在记者会上说。


更有甚者,法国新冠病毒筛检组织工作仍一片混乱。9月20日,法国卫生部每日发布统计数据被媒体指出“算少了”。法国卫生部长承认,筛检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要重新组织。


23日晚,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接受CNN采访,再次强调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经常洗手的重要性。但直到目前,包括犹他州在内的多地,拒绝颁布政令,强制民众戴口罩。


美国爱达荷州科达伦库特奈健康医院肺科医生罗伯特·斯科金斯告诉《华盛顿邮报》,为应对激增住院患者,医院几乎封锁一层楼,把单人病房改装为双人病房。“还会有更多人感染。但你看看,有多少人不戴口罩?”该院董事会成员沃克·柯比告诉《华盛顿邮报》。


10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前往新罕布什尔州参加竞选集会。美联社拍摄照片显示,总统未戴口罩。/AP


疫苗是仅有的希望?


更坏的消息是,新冠大流行10个月后,我们仍缺乏有效、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WHO主导的大型“团结试验”中期报告显示,包括瑞德西韦在内、4种“最有希望”的候选药物,基本对新冠肺炎无效或疗效甚微。


当地时间26日,曾被特朗普大加吹捧、由政府资助的美国礼来公司新冠病毒抗体药物临床试验,宣告终止、不再招募志愿者。原因是试验药物无法帮助晚期新冠患者恢复。


新冠疫苗几乎成为仅剩的希望。日前,已在美国暂停月余的牛津大学、阿斯利康合作研发新冠疫苗,恢复临床试验。9月8日,该疫苗因一名志愿者出现不可解释的神经系统疾病横贯性脊髓炎,曾被叫停。截至10月7日,全球有10款新冠疫苗项目进入Ⅲ期试验。其中4款来自中国,美国有3款,德英俄各有1款。


2020年10月17日,法国巴黎实行宵禁令期间(右图),夜晚的街头空空荡荡。此前,这里人头攒动、生意兴隆(左图)。/GETTY IMAGES


在人们等待疫苗的同时,“群体免疫”再次被推到公众面前。一份由3名科学家联署的《大巴灵顿宣言》请愿书,被放到网上,求签名支持。其核心主张是:当局应该允许新冠病毒在健康年轻人中传播,以保护老年人和弱势群体。截至美国10月14日下午17时,已有45.5487万名民众,包括9613名医学和公共科学家,及2.5523万名执业医生,签署认同该宣言。


前美国底特律市公共卫生局局长萨耶德等专家撰文称,其本质是通过自然感染、实现“群体免疫”,是最疯狂的想法。“这就好比,你的救火策略是让房子烧光。你看到了吗?没有火了。”


美国杜兰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院教授约翰·巴里在《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文章称,“宣言”没有提及感染对低风险人群的伤害。“相当数量感染者的心脏和肺受损,包括无症状感染者。我们完全不知道这种损害是否会缩短感染者寿命,或影响其生活质量。”


“这相当于大屠杀。”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前任教授威廉·哈兹尔廷告诉CNN。


WHO也不认同“群体免疫”。总干事谭德塞说:“在公共卫生史上,群体免疫从未被用作应对一般传染病暴发的策略,更不用说应对一场全球大流行疫情。这在科学和伦理上都存在问题。‎”


他表示,“面对疫情,没有魔术般的解决方式。有的只是各级领导人、医务工作者、疾控人员和每一名个人的辛勤努力。”相反,“一旦在国家层面出现政治分歧,出现对科学和医学专家的公然藐视,混乱就会蔓延,病例和死亡人数就会增加。疫情不是政治足球,不切实际的幻想或是故意转移视线都无法阻止病毒传播,无法挽救人的生命。”


谭德塞称,全球疫情正处于紧要关头,尤其是北半球,接下来几个月将非常艰难。


资料来源:
1.WHO warns giving up on efforts to control Covid-19 would be ‘dangerous’. STAT
2.French doctor warns his country has ‘lost control’ of virus. AP
3.Fear and anxiety spike in virus hot spots across US. AP
4.【专题报道】世界卫生组织:“群体免疫”抗击新冠既不道德也不可行. 联合国新闻
5.The Third Wave of COVID-19 in the U.S. Is Officially Worse Than the First Two. The Time
6.Opinion | Herd Immunity? Or 'Mass Murder'? . The New York Times
7.As Covid-19 Cases Rise Across Europe, Hospitals Are Rushing to Prepare for Winte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8.Second Wave Of Coronavirus Hits Europe, Major Differences In Impact Across Countries. Forbes
9.Coronavirus deaths are rising again in the US, as feared. AP
10.WHO: Countries on ‘dangerous track’ in COVID-19 pandemic. Aljazeera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