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高电商圈子
本微信专注电商、淘宝、天猫等平台的运营经验交流,欢迎淘宝、天猫的店长和运营推广人员交流经验。互动交流QQ:800078907;旺旺:高尚生活元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老高电商圈子

“风清扬”马云淡出江湖,回顾阿里帝国二十年传奇史

老高电商圈子  · 公众号  · 电商  · 2019-09-10 10: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斯图尔特说,又不是炸弹,不会爆炸的,你尽管碰没事。
于是,马云小心翼翼地在雅虎的搜索栏输入了四个字母:BEER(啤酒)。
搜索结果出来了,马云看到了世界各地的啤酒。但是没有中国的。他输入“中国啤酒”,但是返回的是“No data”(没有数据)。
马云问斯图尔特,能不能给我的翻译公司做一个网页放在上面?斯图尔特说没问题。于是他们做了一个简单的网页,上面只有一段海博翻译社的简介和一个邮件地址。然后马云就逛街去了。
2个多小时候,斯图尔特告诉他,有人发邮件给你了。
马云欣喜地回到住地,打开邮箱一看,有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的5封邮件。其中一封说,这是我在网上发现的第一家来自中国的公司,你们在哪,我想跟你们做一笔生意。
这就是马云第一接触互联网的经历。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3、辞职投身互联网
1995年3月回国后,马云立刻召集了自己的朋友和学生,一共24个人挤在马云家里,给他们讲述自己的美国“奇遇”。最后表达了自己想成立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想法。
当时在场的24个人,有23个人都投了反对票,只有一个叫宋卫星的人说可以试试,不行再回来呗。
马云就这样犹豫了很长时间,才最终辞去了公职。
辞职时,学院的领导被马云的突来之举搞懵了。他大惑不解地问:“马老师,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你书教得好好的,为啥突然辞职?是学院委屈你了吗?”
“不是的”马云连声解释。“学校对我挺好的,我是想趁自己现在还年轻出去闯闯。”
那天,在校领导办公室,马云足足解释了一个上午,校领导还是真诚挽留。但互联网的商机不能错过,马云深知,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1995年4月,马云夫妇,加上电子工学院的同事何一兵,在杭州文二路租下一间12平米的房子,成立了一家名为“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的公司。
他找了斯图尔特合作,斯图尔特说,合作可以,我帮你搞定技术,需要预付20万美元定金。
20万美元,对于那时的马云来说,把房子卖掉都出不起。
他好说歹说,并且在比尔的担保之下,斯图尔特才同意不用定金就先帮他做网站。
1995年5月,中国黄页网站上线了,这是互联网上最早的中国网站之一。此时,离中国能上Internet还有3个月。

▲中国黄页 时期的马云


1995年7月,马云他们接了一个业务,帮浙江省外宣部做“金鸽工程”,宣扬浙江经济文化成就。这个网页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还有美国参议员专门发信,祝贺中国政府部门首次上网。
但即使做好了“金鸽”,但是也没什么用,公司没什么业务。
后来,马云到北京去找关系,到各个部委去推销他的理念,还四处拜访媒体,希望能够打出知名度,可是却没有多少收获。
他的老乡樊馨蔓做的一期名为《书生马云》的节目,记录下了马云这段时间的艰辛。
在片子里,马云去某国家机关联系业务,当时的他看起来还很稚嫩,说话怯生生的,完全不像现在这样底气十足。
樊馨蔓评价说:“(马云)看起来像是一个坏人,虽然言语滔滔不绝,但是表情却鬼鬼祟祟,人家根本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可想而知,马云到处吃闭门羹。片子忠实记录了他被各部门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的失落和无奈。
晚上回去的公共汽车上,马云头靠在窗玻璃上,看着外面的玻璃,喃喃地说:“再过几年,北京就不会这么对我;再过几年,你们都得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我在北京也不会这么落魄。”

▲《书生 马云》


1996年,杭州电信也推出了中国黄页,和马云形成了直接竞争关系。电信的中国黄页名字为ChinesePages,和马云的ChinaPages非常相像,而对方的注册资本是3个亿,而马云的是2万元,实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为了能活下去,马云只好把中国黄页和杭州电信下属公司合并。电信出资140万元,占股70%,占5个董事会席位;中国黄页作价60万元,占股30%,占2个董事会席位。
但是由于马云和杭州电信观念不和,自己提出的建议经常被否决,马云做的很苦闷。
1997年11月,马云突然和中国黄页的团队成员宣布,自己将离开中国黄页,前往北京工作。
于是,马云将自己所持的21%中国黄页以每股2、3毛钱的价格贱卖给了公司,拿回10多万元。带着几个愿意跟随的员工,第二次北上,马云受邀担任外经贸部下属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下面简称EDI)总经理,负责搭建外经贸部官网和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
二次北上时,也许马云是抱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心态。从杭州出发时,张瑛租了一个集装箱,把家整个都端到了北京。不久马云和张瑛还把儿子接到北京上小学。
刚到北京时,整个团队都住在集体宿舍里,办公地点在外经贸部7号楼。马云时常提醒大家:必须提高自己,否则就会被淘汰。于是,大家白天上班,除了加班之外,晚上马云还亲自给大家上英语课。
马云的团队非常拼命,很快就把网站给搭建起来了。马云后来还参与创建了商务部国富通公司并任总经理。
在外经贸部期间,马云广结善缘,不仅认识了很多政府部门的人员,还和雅虎的杨致远、搜狐张朝阳等人成为了好友。
但是马云很快又感受到了压抑,在政府部门,什么事情都要领导说了算。马云依据自己对市场的理解提出建网站的方案,领导却提出另一套方案,而马云却不得不硬着头皮按照领导的意图去做。
同时,当时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飞速的发展,马云觉得中国的电子商务时代即将到来,而他在外经贸部却无法抓住这个机遇,实现自己的梦想。
1998年年底,外经贸部电子商务司一名领导找马云,在他去之前,身边的同事还笑着跟马云说让他跟领导申请一下年终奖。
结果,等了很晚,马云才回来,还带来一个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决定:离开北京,回杭州。
马云给大家指了3条路:一是继续留在国富通,各方面都很稳定;二是他可以推荐大家去搜狐、雅虎等大公司工作;三是跟他回杭州,但暂时不知道干什么。
马云说给大家3天的考虑时间,但3分钟内,团队所有人告诉马云:老大,我们决定一起回杭州。
离开北京前,马云和团队去了一次长城,留下了这张著名的照片。

▲长城和马云


根据马云日后在杨澜访谈录的回忆,当天的情景和演电影一模一样:
在长城上,秋风很烈,天气很冷。有一个人激动地说: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放弃?我们一路从杭州打到北京,经历了这么多艰难困苦,好不容易走过来了,又要从头开始?
马云也很动情,大声说:我们回去,从头开始,从零开始,建一个我们这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公司。


03

壮年时代:阿里帝国的崛起
1、十八罗汉和“高富帅”
1999年大年初五,杭州湖畔花园小区,18个人坐满了一屋子,
这是阿里巴巴的第一次全员大会,马云激情澎湃地讲了2个小时,并且专门请了摄影师全程录像。

▲十八罗汉


这就是传说中的“18罗汉大会”,它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最著名的场景之一。这是阿里巴巴的第一个高亮时刻,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味道。后来这“18罗汉”各有际遇,十分有趣,但不得不说,他们的命运在这一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在这次会议上,阿里巴巴的愿景和使命已经有了雏形。此后很多年,阿里基本上是按照马云会上讲的路在走。
马云确定公司的愿景是活80年(后来改为102年),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公司一开始就要国际化,与美国硅谷竞争。
马云还规定了公司的奋斗文化。他说,如果你想的是早上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那就不用在这干了。未来3到5年,我们付出的代价将是非常惨重的,只有这样惨重的代价,才会引导我们走向成功。在后来,马云因为996福报论引起争议,但马云其实从创业之初就是这样做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